初高中階段,每個班都會有幾個學渣或學霸。學霸在上課時總是可以認真聽課,老師說哪裡是重點學霸就將哪兒給認真地標記起來。學渣就不一樣了,學渣在上課時可能不僅不會認真聽講,還會搞怪地將重點變笑點。
近段時間,一組「學渣的語文課本」走紅,這組圖裡全是一位學渣在上課老師劃重點時給自己書「畫的重點」:語文書上的各種人物插圖,硬生生被這位同學該成了高校人物行為或者小漫畫。
學渣的語文課本走紅,歷史名人個個都「現代感十足」
杜甫詩歌插圖被「玩壞」,「熱淚盈眶」變「悔恨不已」
在《聞官軍收河北河南》這首詩歌的插圖裡,詩人杜甫聽聞國土被收復十分開心,激動地在妻子面前熱淚盈眶,他的妻子則站在他的身前,雙手微微抬起想著杜甫,看起來是要安慰杜甫的樣子。
但在這位學渣的「改造圖」裡,掩面流涕的杜甫身後竟藏了一個長發的嬌俏美人,其妻拿著一把很長的機關槍對著杜甫,杜甫與妻子中間還有一面被打碎的鏡子。
這幅被改造的圖片被畫得栩栩如生,杜甫與妻子的感情就如地上破碎的鏡子,再難重圓。這場面雖然不算優雅,也稱得上是創意十足,被網友「點讚稱好」。
《我的母親》插圖裡的「體弱寶寶」被改造「外星人寶寶」
在語文課本裡,胡適的作品《我的母親》中有一個插圖,插圖裡有一個身體孱弱的孩子正躺在床上,孩子的母親看起來溫柔體貼,正側坐在床邊提醒在床上休息的孩子得好好休息養好身子,不能與外面那些淘氣的孩子一起玩。
這幅溫馨的母子圖在學渣的「靈魂畫筆」之下,成為了略帶驚悚但創意十足的「外星寶寶圖」。
圖裡體弱多病的孩子被畫成了一個仿若大螞蟻的外星生物,這幅插畫給人的感覺也變成了「媽媽提醒外星人寶寶一定得躲在家裡,不能被外面的地球人發現」。
教育家孔子變「網癮老年人」
孔子的作品幾乎貫穿與整個小學、初中和高中的階段,凡事語文成績不太好的同學,一定體會過被「孔子支配的恐懼」。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和中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學渣的「靈魂畫筆」裡卻變成了「網癮老年人」。
被「改造」後的插圖裡的孔子雙手在鍵盤上飛舞,嘴裡還一直嘀咕著一些罵人話,與網吧裡那些一邊沉浸在遊戲世界一邊罵隊友或敵人的網遊少年幾乎一模一樣。話說,如果現代真有網癮老年,估計就是插畫裡那個樣子!
文人雅士被改造成「雙槍戰士」
這些學渣同學對於槍械的熱愛一定是發自內心的,畢竟他總是把插圖裡的人物改造成扛著刀槍的「戰士」。在這位學渣筆下的文人雅士,各個都是扛著刀槍的「雙槍戰士」。尤其是魯迅,更是被畫成了一個獨眼的「兇狠武將」。
關漢卿變「摩的司機」,變帥氣「摩託人」
在語文課本裡,《竇娥冤》與《望江亭》的作者關漢卿被這位學生畫成了「摩託人」,本該是文人雅士的關漢卿,變成了機車高手,機車急轉彎什麼的完全不在話下。
網友看到這個學生畫的插圖不僅點了個贊:這種半身圖居然可以被銜接自然地畫成機車高手,這學生學語文學得怎麼樣尚需考證,但畫工真是不錯。
學生總是在課本上畫畫,到底是否要進行制止
如果是幼兒園或小學的學生,儘量不要制止,以引導為主
很多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生都很喜歡在課本上畫畫,尤其喜歡將課本裡的插圖改成其他類型的圖畫。小學生或幼兒園的學生喜歡在書上畫畫屬於釋放天性的行為,面對這種現象,家長切不可直接強行制止,而是得耐心引導。
如果是初高中生,就得及時制止並給予耐心解釋
初高中生比起小學和幼兒園的學生而言,已經更具自制力和耐力。此時學生總是在可課本上塗塗畫畫,不再是一種克制不住天性的本性透露,更多的是純粹地不想聽課所造成的無聊。當然,其中也有少部分是控制不住想畫的。
針對初高中生在課本上畫畫的行為,老師或家長得及時給予制止,制止的同時也得給予耐心的解釋和接納。
初高中生最重要的是學業,畫畫不是不可以,只是大部分在書本上畫畫的同學都是沒認真聽課畫,這就會影響學習了。
學生上課認真聽有這幾點好處:
好處一:能學到新東西,將基礎知識學紮實
大部分高中的班級都會分班,老師則會針對不同的分班給予不同的課堂講解。老師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之下,知道該如何針對不同的班級進行不同地教學。在那些成績等級比較高的班級時,老師教的大多都是精華型的知識。
好處二: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很多學生總感覺自己對於某個知識點「已掌握」了,便試圖通過不聽「已掌握了的課程」來節省學習時間,用於其他科目的學習。
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學生眼裡的「已掌握」在老師眼裡可能是很淺顯的掌握,還遠遠達不到深入理解、掌握自如的水平。
學生一定要上課認真聽,這樣才能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大家一定要在課堂之上緊跟老師步伐,認真聽講。
總結:教材是非常「精華」的東西,學生的每一本教材,都是由許多經驗資深的老師乃至教授辛苦收集、專研、反覆訂正的心血之作。每一本書其實都是十分珍貴的。
書的珍貴之處不在簡簡單單的幾百張紙,而在於其中的知識。學生們一定要珍惜教材、珍惜每一樣學習工具,除了必要的知識點記憶或可幫助學習的插畫,否則儘量避免在教材上塗抹亂畫的行為。
今日話題:針對學生在課本上亂畫的現象,家長有什麼不同看法?#12月跨年衝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