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58集:宋金和戰(視頻、文字)

2021-02-15 靜聽美文

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通史》在電影頻道首次播出後,在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中國通史》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中華文明起源到1911年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發生、發展過程,揭示歷史發展趨勢及規律。

  

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戰(上)

  

第五十八集:宋金和戰(下)

 

宋高宗 趙構

公元1162年,宋高宗趙構禪讓皇位,退居德壽宮,從公元1127年靖康之難登上皇位,宋高宗一路退步,至此,他終於退無可退了。宋高宗在位的35年,正是宋金雙方在和與戰之間艱難拉鋸,互找平衡的一個歷史時期,其間南宋朝廷依靠以李綱、嶽飛為代表的愛國將領和人民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擊敗了金兵一次又一次的猛攻,總算保住了半壁江山,這段歷史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和與戰的撕扯與紛爭呢。

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的商丘古城,依然保留著許多明清時期的建築,但是,在古城的地底下,還疊壓著歷史上的六座都城,其中就包括了北宋的南京城,當時叫做應天府。作為南宋的第一位君主,宋高宗趙構正是在應天府登上皇位的。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初,金兵押著宋徽宗宋欽宗北撤,傀儡皇帝張邦昌失去了靠山,只能將早年被廢,居於民間的宋哲宗皇后孟氏迎進宮中,孟氏得知皇室宗親只剩下康王趙構這棵獨苗,連忙派人聯絡,並下手書讓趙構繼承大統。高宗重建的宋朝,史稱南宋,是北宋政權的直接延續。

應天書院

包偉民:趙構,他是徽宗的第九個兒子,最開始的時候,這個皇位怎麼著都輪不到他,那是毫無疑問,所以呢,對他來說,他就是作為一個皇室的親王,本來就可以太平地過一輩子日子,但結果呢,來了女真人,等到女真把這兩個皇帝,徽宗和欽宗都抓走以後,留在宋朝領土,原來領土範圍之內的,跟趙家血緣關係最近,當然就只有他了,地位最高的,因為他是徽宗的兒子,他是欽宗的弟弟,所以理論上,這個皇位也就落到他頭上了,如果他這個政權再建立起來的話。


趙冬梅:從大的背景上來講,這個時候,趙構是惟一的人選,他的血統決定了,他是皇帝的兒子,而且是皇帝惟一剩在這的兒子,然後還有就是老百姓也需要,舉這樣一個趙構的旗幟來反抗侵略,來組織整個的這種反侵略,所以這個時候使趙構。

宋高宗初登帝位,北中國烽煙四起,朝中主戰主和兩派針鋒相對,互不相讓,高宗明著起用主戰派李綱為宰相,暗地裡卻與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等人策劃南逃。李綱精心謀劃,整頓軍制,恢復戰力,河北河東的抗金義兵紛紛聚集,宋軍力量迅速增強,不斷有捷報傳到朝廷,各地趁火打劫的散兵遊勇也被他派兵平定。但是,高宗對李綱的各項建議置若罔聞,甚至還把他貶出了朝廷,李綱在宰相的位置上只待了七十五天。

包偉民:趙構在應天府,在商丘,宣布繼位,任命李綱為開封留守,因為當時開封還在宋朝的掌控之下,他曾經十多次上奏章,希望趙構能夠回到首都,回到開封去,那麼那段時間,他對開封的防衛的經營,也是很成功的,所以他在任留守期間,金國沒有再派兵南下,這是跟他當時在開封地區的守衛工作是直接有關係的,他的一生是有些曲折,但最後這一段經歷,作為開封留守的經歷,是他一生最風光的一個階段。

李綱一走,宋高宗就從應天府輕舟快馬地逃到了揚州,年近古稀的宗澤連上二十四份奏疏,徒勞地請求高宗還都北伐,最後憂憤而死,臨終時他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飽受異族入侵之苦的開封百姓,為失去這樣的抗戰派名將而悲慟不已,三日弔祭,往哭不絕。

趙冬梅:金朝方面其實一直都有,就是在戰略上一直也有分歧,它內部的派別當中也有,比如說我們是把宋滅了呢,還是說就槍一把就走呢,另外還有當戰爭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我們這個佔領,我們只是到黃河邊上呢,還是我們到淮河呢,還是我們到長江,還是我們乾脆就把宋整個吞掉呢,其實他內部一直有,它不是鐵板一塊的。

公元1128年形勢圖

金人主戰派希望以速戰速決的方式,置新建立的高宗政權於死地,於是,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金兵再度南犯。大名府、相州、濮州等北方重鎮相繼陷落,濟南知府劉豫投降,此時,即位不久的年輕皇帝,二十二歲的宋高宗卻把軍國大事一概交由黃潛善、汪伯彥等主和派來應付,自己則在揚州行宮裡恣意尋歡作樂,真可謂「金戈鐵馬破空來,歡聲笑語猶不覺」。

包偉民:這些民族我們知道,因為歷史已經不只一次的展示這種事例,儘管人很少,但他們戰鬥力很強,因為他是全民皆兵的,也就是他的生產組織,他平時打獵,這種生產組織,同時也是個戰爭組織,那麼更何況我們中原地區的政權越來越文弱。

金軍統帥完顏宗翰,又名粘罕,剛佔領徐州,又派五千騎兵奔襲揚州,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正月三十,這股金兵攻陷泗[sì]州,南宋舉朝震驚,二月三日,金兵攻佔天長軍,今安徽天長,離揚州不到一百五十裡,五百騎兵馬不停蹄地向揚州襲來,中午時分,宋高宗正與宮女廝混,內侍突然闖進報急,嚇得高宗提上褲子就跑。

包偉民:金朝的,就是女真族的那些領導者,他是生機勃勃的,不管是制度建設,還是經濟的發展水平等等,可能跟中原地區的還是有差距的,但是最起碼在軍事力量上,它是非常有力量的,那麼在整個政治上,它是有進取心的,因為他們民族處在這樣一個階段。對於宋朝的皇帝,我想首先他不是一個,因為他們出生在帝王之家,他不是從民間出來的,也沒有,其實也不可能說他有什麼進取心等等,他就是一個父母親把這麼大一份家業給他了,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守家,守家業,應該不那麼有開拓性,甚至於有點死氣沉沉的樣子。

瓜州就在揚州以南十幾公裡的地方,要想南逃,唯有在此渡過長江,瓜州古渡就像一位千年老人,見證了太多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時刻。方寸大亂的宋高宗倉皇間借了一條小船,由此渡過長江,表面看來這是他一人的逃跑,但貴為天子的他大概不知道,他這一步退卻,整個天下的重心,已經發生了轉移,中國的歷史也由此改寫。揚州軍民爭相避敵,傾城而出,踩踏至死者不計其數,此日,金兵進入揚州,縱火屠掠,又追殺到江邊,十餘萬人或葬身水底,或喪命刀下,僥倖未死者全成了俘虜,朝廷大量的財寶器物,文書等也被金兵繳獲,若非高宗逃來揚州,這十幾萬人也不至於死於非命。


包偉民:到揚州以後,他跟當時的兩個宰相,一個叫黃潛善,一個叫汪伯彥,問女真人在哪裡,那兩個宰相說,女真人還很遠,那兩個宰相當然是這麼說,這個非常無能的兩個人,那他就相信了,他就在揚州待下來了,結果女真人的追兵下來了,給他嚇壞了,連夜逃,就是整個的,我想他經歷過程,對他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他對女真族的軍隊是極其懼怕的,在他心理上,嚇壞了這個是。

剛逃到南方的高宗氣都沒有喘過來,就遭遇了宋代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兵變,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三月五日,一隊全副武裝的士兵在將官苗傅、劉正彥的帶領下,直撲皇宮。當時,張浚、韓世忠、劉光世等朝中大將都領兵在外,高宗身邊兵微將寡,苗、劉二人見軍民的不滿情緒可用,便策動了兵變,先殺遇敵不戰,率先逃竄的王淵等人,再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fū],由孟太后垂簾聽政。

包偉民:苗、劉兵變其實是個內爭,因為高宗一下子就從這個親王當了皇帝了,他當然不太可能有太多的管理能力,那我們也是可以理解,所以他任用他親信的人,必須是他自己旁邊關係特別親密的人,那誰呢,那就是宦官。另外當然就是給他當警衛的人,當時的一個宦官的頭子叫康呂,他的那個警衛部隊,那個都統司的長官,叫那個王淵,這兩個人他特別信任。但這兩個人其實不是什麼好人,所以這兩個人就引起公憤,因為他們在往南逃的時候呢,還自己搶東西,總之發生很多壞事。高宗帶的那個都統司,就他自己周圍的那個警衛部隊,有兩個將領就表示不滿,主要是對那個宦官頭子康呂,以及對那個都統制王淵,感到不滿,所以他們就要把這兩個人殺掉。

經過了這一系列的跌宕起伏,高宗在政治上才開始變得成熟起來,他人雖然怯懦,卻足夠聰明,能夠把主戰、主和兩派背後的社會心理與自己的私心統籌考量,開始在主戰主和兩派間玩起了平衡,直到嶽飛出現,他這麼玩也就更有了本錢。

杭州的嶽王廟是一處紀念抗金名將嶽飛的廟宇,也是杭州非常有名的一處名勝,遊人絡繹不絕,嶽飛出身於相州湯陰的僱農之家,自幼習武,力大無窮,不到二十歲,就能挽弓三百斤,開腰弩八石。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犯,嶽飛目睹其殘暴,義憤填膺,毅然告別母親、妻兒,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抗金鬥爭中,後背是母親姚氏為他刺上的盡忠報國四字。

嶽飛的一戰成名要從著名的黃天蕩之戰說起。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一月,完顏兀朮突破長江天險,相繼攻陷建康,杭州,明州等地,尾隨宋高宗窮追猛打,宋高宗被迫乘船飄搖海上,一直逃到溫州,慣於策馬馳騁的金兵,不適應江南河湖縱橫的地形,再加上金兵殘暴的殺掠,激起了南宋軍民的奮力反抗。次年二月,完顏兀朮不得不逐步北撤,到達鎮江時,抗金名將韓世忠率水軍八千餘人攔截,將十萬金兵困在黃天蕩。黃天蕩是位於長江下遊,靠近建康的一段江面,河網密布,蘆葦叢生,金兵對這樣的地理環境相當陌生,雙方相持四十餘日,金兵屢戰屢敗,幾乎陷入絕境,最後靠火攻才衝出重圍。南宋朝廷命張浚收復建康,張浚膽怯不敢進,部將嶽飛不等張浚命令,主動發起進攻,轉戰半月,殺敵數千,乘勝收復了建康,嶽飛由此威震天下。

位於江蘇省靖江市的嶽飛廟,是嶽飛生前所建,因此又叫生祠堂。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嶽飛自泰州退往江陰補充軍糧,途中遇到大量江淮間流離失所的難民,於是把這些流民聚攏起來,在陰沙這個地方派兵加以保護,百姓感其恩德,在此專門為嶽飛立祠堂建廟以瞻仰,嶽飛一心骨粘百姓,聲名由此遠播。由於以嶽飛為代表的抗戰派的阻擊,金軍想通過全面進攻,快速滅亡南宋的企圖難以得逞,金人於是改而採取以和議佐攻戰、以僭逆誘叛黨的策略,將全面進攻改為東守西攻。在東面,冊立投降金朝的原濟南知府劉豫為兒皇帝,建立偽齊政權,接管淮東、淮西和京西地區,建立同南宋之間的緩衝地域,企圖以漢治漢。在西面,集中力量進攻川陝,以期控制長江上遊,為迂迴包圍南宋創造條件。就在主戰派出現像嶽飛這樣先鋒人物的同時,主和派一位重量級人物也登上了歷史舞臺。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秦檜帶著妻子王氏回到了南宋,王氏出身名門,秦檜是攀著妻子的裙帶得到高升的。當初,金兵攻破開封,秦檜夫婦淪為金兵俘虜,很快變節投降,得到金人的欣賞和任用,從他當權期間的所作所為來看,他與金朝統治者是有相當默契的。

包偉民:對於秦檜和趙構來說,他們是利益共同體,秦檜要推行他認為正確的政策,那就是要跟金朝求和,不管我多少屈辱,但是我要保住我現在江南的南方地區的,就是淮南以南的那塊地區,對於趙構來說,他的目的也是這個,所以他們兩個是利益共同體。

秦檜一見宋高宗就建議南北兩方各守其土,互不相犯,以放棄故土、停戰議和來換取金朝對南宋偏安的認可,這個建議正中宋高宗下懷,馬上任命秦檜為禮部尚書,安排這麼一個搞外交的官職給秦檜,暗喻高宗似乎知其底細。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高宗連續拜秦檜為參知政事和右相。

趙冬梅:秦檜這個人比較可疑,秦檜曾經做過金人的俘虜,而且更加可疑的是什麼呢,他跟他夫人逃回來的時候,還帶著婢女,帶著一應的家居用度,這哪像是逃命啊,逃命就卷點細軟就得了,所以他很有可能是金朝的主和派放回來的,高宗一旦決定了這個投降路線,以屈辱換和平的路線之後,高宗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他信任秦檜是更便利的,對吧,而且秦檜能幫他擋很多東西。

包偉民:就當是皇權來說,宰相在強,皇權還是要比宰相要強的,他怕的不是秦檜,他怕的是金,因為秦檜代表的是一種政策導向,我把他免了以後,金會有反應,覺得你政策導向會有變,他問題在這。

宋高宗重用秦檜,是期望他能在與金議和上有所作為,但在當時的金朝統治者還沒有放棄滅亡南宋的大背景下,秦檜雖多次向金示好,卻收效甚微,金人不僅連一點回音都沒有,而且繼續發動對川陝地區的大規模進攻,支持北宋叛臣原濟南府知府劉豫,在金國扶持下所建立的傀儡政權偽齊的南侵,這不能不使宋高宗大失所望,在有心乞和不可得的情況下,怵於抗戰派和全國軍民的輿論形勢,宋高宗不敢全然放棄抗金旗幟,加之秦檜第一次出任宰相,就與左相陷於激烈的政治鬥爭當中,其陰險傾側的用心,拉幫結派的伎倆,也引起了人們的警惕。於是,在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八月,秦檜罷相,宋高宗甚至宣諭朝廷,立榜朝堂,表示對秦檜終不復用。

秦檜跪像

隨著金人東守西攻戰略的推進,襄陽因其特殊地理位置,逐漸成為宋金和戰局面的焦點,襄陽各郡扼守長江中遊,逆江而上可以進川,順流而下可逼江浙,北控關中,東撫中原。當時的西北戰區,由於主帥張浚輕敵冒進,南宋川陝五路大軍大敗,幸虧有主戰派將領吳階在和尚原、仙人關兩路敗金軍,才使南宋川陝防務趨於穩固。但是,偽齊軍隊在金兵的配合下,已經佔領了襄陽等地,相當於在南宋的軟腹部插進了一把利刃,將半壁江山斷為兩截,對南宋構成嚴重威脅。

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春,已任江南西路制置使的嶽飛上書朝廷:襄陽六郡,地為險要,恢復中原,此為基本。朝廷採納嶽飛建議,命他出兵收復襄陽,宋高宗的本意是以戰求和,並不打算反攻中原,因此再給嶽飛的手諭中,反覆強調只準收復六郡,不得越界用兵,也不準以北伐為號召,否則雖立奇功,必加爾罰。嶽飛迅速收復襄陽六郡的勝利,震動了朝廷,高宗接到捷報後說,朕雖素聞嶽飛行軍極有紀律,未知能破敵如此。這也是南宋首次收復大片失地,嶽飛因此被封為節度使。

趙冬梅:相比之下,他在中興四將裡資歷最淺,他的軍隊並不是最多,但是他的軍隊特別能打。

在南宋諸大將中,嶽飛是繼劉光世、韓世忠、張浚、吳玠之後,第五位封節度使的大將,年僅三十二歲,這一仗充分顯示出嶽飛領導的軍隊紀律嚴明,英勇善戰,因而贏得了嶽家軍的美稱。至此,金朝對南宋的政策出現了從消滅到議和的重大轉變。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底,宋金議和,雙方以黃河為界,南宋向金稱臣,每年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金方同意賜還原偽齊所轄的河南、陝西等地,並歸還宋徽宗和鄭皇后的梓宮,以及宋高宗的生母韋氏,因為這一年是金熙宗天眷元年,所以史上又稱天眷議和,宋、金雙方取得暫時的和平。

包偉民:他後來是非常屈辱的,因為它對金是稱臣的,這個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漢族的政權向一個遊牧民族的政權稱臣的,就這麼一個。本來可以表現得更硬氣一點,但他們沒有做到,他們寧可表現得姿態特別低,寧可屈辱,那麼這裡面當然作為個人,像秦檜也好,像這個趙構也好,當然他有他自己的小算盤,只要保住他的位置就是。那對秦檜來說,我就是要把這個議和的局面給維持下來,不維持下來,我的政治地位就沒有了,對他來說,這個宰相的位置是跟政策連在一起的,所以某種程度上,他們就放棄了國家利益。

天眷議和後,宋高宗馬上詔令定都臨安,像金人顯示要偏安東南,放棄恢復舊疆,但此時金朝內部出現了新的權力鬥爭。完顏宗磐等人結成一夥,操縱軍政大權,與金熙宗等形成尖銳矛盾,金熙宗便在完顏兀朮的支持下,以謀反的罪名誅殺了完顏宗磐等人,由此,完顏兀朮勢張。他反對把歸還河南、陝西作為與宋議和的條件,為了奪回河南、陝西,他要強迫南宋接受更加苛刻的議和條件。

公元1140年形勢圖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朝悍然撕毀墨跡未乾的和議,兵分四路,再次大舉攻宋,此時宋高宗已再用秦檜為右相,金人撕毀南侵,給了宋高宗和秦檜當頭一棒,看來一味屈膝求和,不能帶來真正的和平,好在南宋主戰派從未放棄戰鬥,完顏兀朮所率的金軍主力在順昌被宋將劉錡的八字軍擊敗,退回東京,嶽飛乘勢反擊,屢敗金軍,取得郾城、穎昌大捷,收復了京西廣大地區。命令部將梁興等人潛渡黃河,深入金軍後方,聯絡兩河義軍,形成東西並進,南北夾擊東京金軍的有利態勢,致使完顏兀朮打算放棄東京。正當嶽飛準備舉兵收復中原,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之時,宋廷為了向金朝乞和,強令嶽飛退兵,所復失地又淪入金軍之手,一代抗金名將嶽飛也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處死。

經過這第二次的宋金拉鋸戰,完顏兀朮只得重新坐到談判桌上,儘管局面險些被嶽飛翻盤,他還是提高了議和的價碼。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高宗全盤接受了完顏兀朮的條件,議和正式達成。議和內容有,一,南宋世世子孫謹守臣節;二,確定宋、近邊界為東起淮河中流,西至大散關;三,南宋每年向金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這就是南宋歷史上極為屈辱的紹興和議。

趙冬梅:我覺得紹興和議,你君父之仇未報,而且那個仇,那就是眼麼前的事兒啊,二十年就全忘掉了,那人就變成沒心肝的了,當然如果說你這個一輩子都活在仇恨當中,是挺可怕的,但是如果說你就跟金魚一樣,只有七秒鐘記憶,那我覺得也非人類啊,高宗就是有點非人類的樣子,他的君父之仇,對他來說那是親爹呀,他把他親媽要回來了,而且還有那是何等的屈辱啊,那些個公主、帝姬,這個仇其實還是應該記得。

包偉民:紹興和議當然是以南宋政權極其屈辱的形式給籤署下來的,關鍵是地位上,如果當時南宋政權那些主政者,能夠更硬氣一點的話,大約這種對峙的局面還是能夠維持下來,就當時的軍事力量來看,在我自己估計啊,軍事力量的估計啊,金真要消滅南宋,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那南宋要是打回去,像嶽飛這樣揮手一呼,就能打到黃龍府,那也是後人的一廂情願,也不太可能。但是起碼不太會導致宋金之間如此的,外交關係如此的不平等,所以紹興和議的一個最大的影響,除了當然它帶來了和平之外,從此奠定了宋金之間的不平等的關係,這就是紹興和議的一個最大的歷史影響。

風波亭,本來是南宋時期臨安大理寺獄中一座小亭的名字,大理寺正是當時朝廷的最高審判機關,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趙構親自下旨,將嶽飛賜死於臨安大理寺獄中,其子嶽雲和部將張憲,被斬於臨安鬧市。

這裡是杭州的慶春路和湖濱路交叉口,1993年,慶春路全面拓寬改造之際,曾有熱心市民呼籲,在此恢復風波亭遺址,並為嶽飛建立塑像。嶽飛二十歲從軍,三十九歲被害,一生戎馬倥[kǒng]傯[zǒng],始終戰鬥在抗金最前線,嶽家軍紀律嚴明、驍勇善戰,以致金人驚呼,撼山易,撼嶽家軍難。金兀朮在給秦檜的信中明確要求:必殺嶽飛,而後和可成。一代抗金名將未能馬革裹屍、戰死疆場,卻死在自己所捍衛的朝廷之手,其強烈的悲劇色彩,千百年來一直撞擊著中國人的心靈,令後世之人對他生出無盡的痛惜和由衷的敬仰。

趙冬梅:嶽飛太乾淨,他不續妾,不貪財,你知道這個是很犯戒的,就是宋朝人講,說這個,使這個將啊,武人要使貪,使愚,他們講的那些廉潔,那些講名節的東西,都是針對於文官而言的,那些道德不約束武將,他們希望這些武將是貪婪的,是愚蠢的,然後才是好控制的。嶽飛他不像是個武將,又不是一個文人,然後他又那麼年輕,其實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嶽飛跟高宗之間沒有私人關係,他們之間的私人信任其實沒有建立起來。

嶽飛墓

包偉民:對嶽飛現在,大概討論最多、爭議最大就是誰殺了他,秦檜殺的還是皇帝殺的,有的人說秦檜殺的,有的人說哪有那麼簡單啊,秦檜不敢殺等等,對不對。那麼就行政程序來說,嶽飛這樣的一個大將,那宰相的權再大,都不可能殺的,皇帝沒有指令,宰相敢殺大將,在宋代絕不可能的事情。

宋高宗殺了嶽飛,也奪了主戰派的兵權,鐵了心要向金人表示他的偏安之心,直到秦檜死後,他還不止一次地告誡,文武臣僚說:對金媾[gòu]和,是出於他本人的決策,不允許任何人趁秦檜之死,對此事再提異議,動搖既定國策。

紹興和議,代價很大,南宋每年進貢給金朝大量財富,高宗本以為給了金人這麼多好處就可以長久平安了,沒想到,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這個和平的局面,只維持了二十年。

趙冬梅:由於在戰略思想上,高宗根本就沒有這樣的警惕性,宋朝沒有,我覺得宋朝甚至一直到南宋,一直是在那麼強的北方少數民族的武力壓迫之下,就是這種戰略警惕,宋朝一直不夠,應該居安思危。宋朝在內政的居安思危上做到了極致,但是就是在外交上,對外關係上,這個居安思危實在是太差。

虞允文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亡宋之心未死的金主完顏亮,率大軍氣勢洶洶再次南下,高宗戰慄,趕緊備船,又準備逃亡,經過大臣陳康伯分析厲害,竭力勸阻之後,才暫留臨安,但是仍命人暗中備好大海船,準備逃跑。此時的抗金名將劉錡已六十多歲,手中儘是疲弱之兵,宋軍在兩淮一敗再敗。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多虧臨危不懼的文臣虞允文指揮宋軍殘部,憑藉長江天險據守,成功阻止了金軍渡江,加上金人內訌,金主完顏亮被殺,勉強使金軍滅亡南宋的圖謀歸於破產。也許正是此劫,真的讓宋高宗心力憔悴,於是禪讓帝位,躲到德壽宮去聽天由命了。

梅花碑,杭州老城一處有名的地標,它得名於明代畫作梅花與石,其上還記載了南宋德壽宮的歷史,只可惜原來的碑石已不復存在。現在立於杭州市佑聖觀路,梅石園的這塊碑,是2007年七月,根據西湖博物館館藏拓本複製的。他的腳下,正是南宋德壽宮的北宮牆,德壽宮規模之大,後苑園林建築之精美,都超過了皇宮,活到了八十歲的宋高宗,在五十五歲那年禪讓於宋孝宗趙昚[shèn],退居園林。據他自稱,我累了。

公元1162年形勢圖

想當初,宋太祖千叮嚀萬囑咐,子孫後代要時刻堤防武人幹政,可他卻忘卻了更重要的一件事,當外敵來犯,則必須要保衛社稷江山,保衛家園,忘戰必危,忘戰必亡。在宋金之間,和與戰的悲愴餘音之中,歷史的教訓,不容忘記。

g ,隊在滇西北礦。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拼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裡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視頻來自騰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CCTV6:中國通史 全100集 高清珍藏版
    ※※※※※※※ 影片信息 ※※※※※※※◎片  名 中國通史◎譯  名 General History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央視開播 同名圖書上市
    信息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央視開播 同名圖書上市 2016-08-03 16:28:52來源:荊楚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紀錄片《中國通史》100集 全集(在線觀看)
    第六集 夏王朝覓蹤第七集 殷商興亡第八集 商代文明第九集 武王克商第十集 周公攝政第十一集 周王室的衰落第十二集 春秋爭霸第十三集 孔子第十四集 列國變法第十五集 戰國七雄第十六集 諸子百家第十七集 秦國崛起第十八集 秦始皇統一中國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67集:遼金文化(視頻、文字)
    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通史》在電影頻道首次播出後,在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 CCTV歷史專題片:中國通史 全100集
    中國通史 (2013)導演: 趙良編劇: 卜憲群類型: 紀錄片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首播: 2013-01-21(中國大陸試播)集數: 100單集片長: 45分鐘又名: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 在線觀看 | 《中國通史》100集和《世界歷史》100集紀錄片
    ◎片名: 中國通史◎譯名: General History of China◎年代 :2013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60集:東京夢華(視頻、文字)
    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通史》在電影頻道首次播出後,在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 央視《中國通史》百集大型系列紀錄片拍攝鹹陽西漢三千兵馬俑
    軍陣拍攝現場2014年6月3日,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中國通史》攝製組,在鹹陽博物館拍攝楊家灣西漢三千彩繪兵馬俑影視資料,為《中國通史》系列紀錄片之《文景之治》、《清議與黨錮》錄製素材。《中國通史》是由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組織撰稿並邀請國內多家重點大學、專業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參與創作的百集大型紀錄片,共100集,每集45分鐘。將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中華文明起源到辛亥革命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系統全面的講述中華文明史。據了解,《中國通史》從2012年2月起開拍,目前還在緊張的拍攝中,預計用3年時間完成。
  •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中國通史》100集全(可分集下,可在線看)
    中國通史紀錄片100集全。可以在線看(點擊進入),可以分級下載。可在線觀看後覺得哪集好,再有針對性下哪集。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57集:靖康之難(視頻、文字)
    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通史》在電影頻道首次播出後,在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 【方舟特別課程】百集影視版《中國通史》:第十七集 秦國崛起 || 第十八集 秦始皇統一中國
    ——中國。        《中國通史》是中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部歷史專題片,以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經驗教訓,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為主線,描摹了中國境內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滅亡的宏大歷史場景。     請跟著「方舟大語文」,學方舟特別課程《中國通史》,共100集,每天1—2集。
  • 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第66集:金朝興亡(視頻、文字)
    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的百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國通史》在電影頻道首次播出後,在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 100集紀錄片《中國通史》邊拍邊播·都市快報
    如果不想被這些「演義」、「傳奇」給歪曲了史實,不妨選擇百集大型紀錄片《中國通史》吧。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組織撰稿,並邀請國內多家重點大學、專業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參與創作的紀錄片《中國通史》,不僅力求在傳達史實上真實準確,且內容橫跨中華文明誕生至辛亥革命,真正將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展現在你面前。
  • 中國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試播 講史實無據說
    不少觀眾注意到了這部恢宏大氣的紀錄片,而記者了解到,《中國通史》是計劃拍攝100集的巨製,目前依然在拍攝中,試播是為了廣泛聽取社會意見以作參考,因為其播出方式採取的正是邊拍邊播邊修改的獨特方式。    這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以中國歷史為題材的紀錄片。
  • 以《中國通史》為例談記錄片觀後感的寫法(附:21~30集)
    百集大型紀錄片《中國通史》由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組織撰稿並邀請國內多家重點大學、專業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參與創作。這一百集作品,是集體智慧的呈現,文辭優美,史料豐富,是學習文史哲很好的素材。筆者在業餘收集了100集的資料,為了防止視頻連結丟失,我們不再接入外來連結,而是花時間把它們下載了再上傳公眾號。
  • 紀錄片中國通史文字稿:30三足鼎立
    這個是央視播出的紀錄片,本來沒有文字版的,特別感謝這些作者的不斷碼字收聽整理的。 語音版的可以在喜馬拉雅FM收聽,視頻版如下 > 中國通史第三十集 三足鼎立(1) 從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東漢王朝就面臨著土崩瓦解的危險,舊的統治走向消亡,新的秩序還未建立,苦難孕育著新的生命。
  • 厚重濮陽:央視電影頻道紀錄片《中國通史》之《澶淵之盟》
    厚重濮陽 濮陽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 徐教科 題寫 央視電影頻道大型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帶您走進《澶淵之盟》 央視電影頻道《中國通史》之《澶淵之盟》
  • BTV紀錄片【中國通史-古代史】(全180集)在線觀看
    在線觀看(掃描下方二維碼):180集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國通史-古代史》是12位著名歷史學家、20餘位歷史學博士
  • 紀錄片《唐之韻》20集全視頻+文字版,可在線看,可分集下載
    觀賞這部紀錄片,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語文素養。《唐之韻》第1集:千古唐詩(視頻+文字版)《唐之韻》第2集:獨振新風(視頻+文字版)《唐之韻》第3集:吳中四士(視頻+文字版)《唐之韻》第4集:邊塞詩人(上篇)(視頻+文字版)《唐之韻》第5集:邊塞詩人(下篇)(視頻+文字版)《唐之韻》第6集:山水詩人(視頻+文字版)
  • 一周四集!這部關於義烏的紀錄片在愛奇藝上線
    日前,中國首部縣級市地方通史類紀錄片《義烏通史》在愛奇藝平臺上線。該紀錄片由義烏市委市政府策劃出品、中國社科院古代史研究所組織撰寫,全面展示了義烏從遠古時代至新中國成立以來波瀾壯闊的歷史,記錄了義烏多樣的山川水系和氣候環境,反映了義烏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