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人過冬至,為什麼要吃籺?冬至大過年!

2021-02-07 高州老鄉


點擊上方"高州老鄉"即可直接關注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紅妝淚闌幹。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歲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溼,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明天冬至

高州素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

北方流行冬至吃餃子

然在,在高州

流行的卻是「做冬」大過年例

盛行的不是吃餃子

而是吃「籺」



高州人過冬至喜歡雞冠籺和壽桃籺

還有棕子等



 生於長於高州,是經常都可以吃到籺的。離開家鄉在外的人,往往會很想念家鄉那種種美味的籺。做籺吃籺是高州人們過冬至過春節最古老、最傳統,也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對於要出遠門的遊子,家人常會做些籺給他們帶出去讓外地的朋友們嘗嘗。籺已成為高州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食物,凝結著濃濃的鄉土之情。籺的製作有簡單也有複雜,了解籺你會了解高州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高州一般叫煮籺,即是用湯煮熟食用的一種籺。籺粉用料和壽桃籺的相同,籺坯的製作過程也一樣。不過餡料有所不同,一般是用韭菜炒豬肉,加花生和蝦米等。煮籺比較大個,包好後呈半月狀,中間很飽滿,有點像放大型的餃子,通常會用鴨湯來煮煮籺。冬至也會吃煮籺,正所謂「冬至大過年」,過冬(至)時一家人會一起熱熱鬧鬧地做一頓煮籺吃。煮籺的製作過程稍為煩瑣,且不能存放,所以一般是過年過節才會做或買來吃,在孩子的心中就成了一種經典的食物,洋溢著節日的快樂,它韌軟的口感、香濃的湯汁與韭菜結合的味道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炸角和煮湯籺差不多,只不過是炸的


  

     籺的由來


         在高州民間都有做籺吃的習慣。相傳,從前信宜本是一片荒蕪之地,五穀不生,後來來了一群躲避戰亂的人,見此處丘陵連綿,了無烽煙,便紮根開荒種作,繁衍生息。人們初時只能種些薯類等雜糧,聊以充飢。為充分利用糧食,人們便將雜糧用木槌搗成粉,加水攪成糊狀蒸煮,令其體積增加幾倍,成為木薯糊、玉米糊之類的食物。再後來,人們已成功地在這塊土地上種上了稻穀,並連連獲得好收成。為慶祝豐收,也為調換口味,人們便按先前之方法,將米搗成粉,並配以蔬菜之類簡單的餡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狀和一定味道的食物,這就是「籺」了。初時,人們還只是用梗米(俗稱「粘米」)粉做?,後來發現糯米粉黏性更強、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專門用糯米粉做籺,年復一年,漸成風俗。

煮湯籺又稱煮籺,即是用湯煮熟食用的一種籺。



高州人做籺全過程


      籺,有很多種,做法也不盡相同,但是高州人多數地方以雞冠籺為主。 雞冠籺以糯米粉加佔米等做皮,花生、廋肉、菲菜、蝦米等做餡,先把米粉調好。雞冠籺又稱煮湯籺  高州是的傳統特色小吃。在高州,人們逢年過節都會興高採烈地忙著準備米粉、餡料做煮湯籺。凡是品嘗過高州煮湯籺的食客都讚不絕口。


 煮湯籺的做法很簡單,先挑選上好香糯米,將其洗淨、晾乾、打成粉,接著用剛煮開的水將小部分米粉和成糊狀,

並與生米粉搓成軟膠狀,再分成一個個小麵團,然後壓扁成直徑大約七八釐米的圓形薄籺皮。

炒餡,先炒豬肉,出點油之後,依次放入韭菜-木耳-蝦仁-花生-白芝麻.七成熟


放好餡後,就開始收口,要從中間往兩邊捏五分之三,再從兩頭往中間捏,這樣形狀就漂亮多了.

最後,把調好的餡料放進籺皮中,將籺皮對開包起來,用拇指和食指沿皮縫將籺皮捏緊,籺就做好啦。煮湯籺形如邊月,又如雞冠,也像放大了的餃子。


做好了,先煮幾個來品嘗,先反水煮沸,然後再放,煮的味道也很好...


老鴨煮湯籺,湯汁香濃

籺一般用湯煮著吃。煮熟後的籺鮮味四溢,糯米粉團潤滑可口。


煮湯籺也可以煎著吃,微火落油,煎至兩面金黃色,就可以起鍋了,煎好後芳香撲鼻、金黃誘人,吃起來香滑軟糯,令人齒頰留香。雞冠籺,家鄉的味道  家的味道~


高州常見的籺有哪些?

1、壽桃籺

「壽桃籺」這種籺是專門做來為老人祝壽的,寓意是祈祝老人延年益壽。另外,人們辦喜事總愛在「籺」上點上一個紅點,以示吉利。其做法是用糯米大米粉合搓成團,然後分出拳頭一樣大小,分別將小粉團壓成薄片,並在薄片上放入預先備好的醃豬肉絲、蝦米粒、炒花生粒、芝麻仁、椰絲或瓜絲配上些小香料。但有個別地方的人喜歡用紅豆、黃豆、眉豆或綠豆和韭菜做餡,這不過是地方習俗不同而已。最後用薄片將餡包牢。一切製作完畢,輪到最後一部工序——印籺,即是將包好的籺放入木雕「壽桃」形或方形的籺印(籺印是用木板雕成壽桃的形狀,中間刻有個「壽」字)中鉻一下,隨即用蕉葉或者是菠蘿葉墊好底部投至蒸鍋裡,蒸熟後取出涼一會兒便可上口了。其味道別具一格,籺中之王。
壽桃籺不容易變餿,過了一兩天拿花生油再煎一下,加猛火煎得金黃金黃的,更加是噴噴香!

2、芥菜包(生菜包)


生菜籺 

      餡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過包成球形的包子狀,然後用乾淨燙熟的大片生菜葉包住,再放進籺籃蒸熟,無須用湯煮。蒸熟後有韌性的籺身包在柔軟的菜葉裡,入口另有一番風味。婦女們做煮籺時有時會順便弄一些生菜籺,菜市場上也經常與壽桃籺一起出售。 




3、艾籺(白麻葉)

用一種叫白麻葉的植物,加上米粉然後發生化學反應變色了,神奇吧。白麻頁能動去塵排積利於身體健康,人們非常喜歡吃 




4、糖板籺

   糖板籺則是年糕,當地的食用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把年糕切成小方塊煮糖水吃,另一種就是切成薄薄的片狀,煎熟、然後蘸糖吃。個人比較喜歡後者,入口有韌性,煎籺的香味伴著白糖,味道十分獨特。不過老人就會偏愛糖水的做法,相對軟一些,容易吞吃



5、簸箕籺

      簸箕炊的做法其實也很簡單,就是選用精細的上好大米,然後磨成很細的米粉(古代是用石磨來磨,現在多是用機器磨,不過石磨出來的米粉口感更好,所以很多鄉鎮仍然採用石磨的方法),然後邊磨邊加水,使之成為米水一樣細細流出來。

       然後就是炊了,方法有點像炊腸粉那樣,但是過程又不太一樣。首先是用大鍋炊,上面放著一個圓形的小簸箕(也叫「蓋」),淋上一層米水,蓋上再炊,一會再打開,再淋上一層,蓋著再炊,反覆幾次,知道簸箕裡盛滿。一個簸箕炊就做好了,因為是一層一層的淋米水,所以簸箕炊也是一層一層的結構,一口咬下去,口感極好。

      做好的簸箕炊就像一個大白餅一樣,因為是用簸箕炊出來的,所以也叫簸箕籺或者蓋籺。


      簸箕炊做好後,用一把彎彎的像割禾的鐮刀一樣的小刀片,把簸箕炊界成幾十個小方塊,然後灑上芝麻,淋上香油,再加一點蒜茸,攪拌好就可以吃了!


6、灰水籺

     類似於梘水粽,大小比古中籺短小,肉色金黃透明,脆口不膩,吃時蘸以白糖或蜜糖,別有風味。


基本製作方法如下:用梘沙(或黃豆莢灰水)過濾後的水與糯米浸泡12小時。將泡好的糯米置於粽葉上,包紮好,用水煮透。用法:切小塊與糖漿一起拌勻食用。我們當地有端午節吃灰水籺的習慣


7、糖心餈

    糖心餈,分為糯米糖心餈和小米糖心餈。糯米糖心餈,把糯米粉搓成粉坯,再把冰片糖粉和花生放進去,包成籺。這麼多種籺當中,糖心餈的製作方法是最簡單的。糖心餈最大的特色是糖很多,餡料飽滿,食用時可以根據個人胃口大小和喜好,加上花生、乾果、糖、包住吃。喜歡吃甜食的人尤其嗜好。




8、葉包籺

葉包是甜的,做法是先把糯米打粉,然後用黃糖水和,搓成粉坯,再後做成一個個略厚於餃子皮的形狀大小,接著把事先準備好的餡包進去,餡料多為椰絲加花生米和白糖混炒而成,把成形成的籺用香蕉葉子包好,排放整齊在蒸架上,大火蒸透即可


以上便是高州最常見的幾種籺

當然,高州還有很多種籺

小編就不在此例舉了

明天就是冬至了

高州人快回來吃籺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點擊[原文閱讀]看美女小說

相關焦點

  • 冬至大過年丨廣東各地區冬至吃什麼系列
    來自 陳奕迅 - <葡萄成熟時>. 用料以當地海產為主,材料一般配有魷魚絲、幹瑤柱、蝦米幹、鮮貝、煎香的鯪魚肉鬆、豬雜等等材料來熬出湯底,再加入白蘿蔔一起熬煮,湯汁鮮甜無比。糯米粉手工做出的圓子口感滑潤綿韌,蘿蔔粒吸收了湯水中的精華更鮮嫩可口。 鹹湯圓廣州冬至習俗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自細聽到大的諺語。
  • ...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看看廣東過冬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冬至大過年」是廣東人從小聽到大的諺語,對於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除了舉家團聚吃湯圓,廣東各地都有獨特的冬至習俗來慶祝冬至到來。在廣東省的各個地區,對於冬至都有著其獨特的習俗,如客家人愛吃豆腐,陽江吃鹹湯圓,佛山蒸「松糕」、中山吃「水欖」等。
  • 冬至到了,泉州人過冬至要吃冬至圓!
    冬至到了,泉州人過冬至要吃冬至圓 泉州人吃丸子,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為什麼泉州人要吃冬至圓?《泉州府志·風俗》記載:「冬至:州人不相賀,祭祠堂,舂米為圓餔之,謂之添歲,仍粘於門。」寓意冬至吃冬至圓為添歲,家家戶戶在吃完冬至圓之後,留下幾粒圓仔,分別粘於門上、眠床上等,稱敬門神或敬床神。據介紹,這樣的說法可能源自周代到漢初以冬至為歲首的記載。冬至不僅僅只是搓圓仔,也衍生出其他文化內容。
  •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還有這些講究
    冬至到 | 為什麼老廣說冬大過年?△視頻:手繪二十四節氣之「冬至」「冬至大過年」源於舊制「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是老廣從小就知道的諺語。這是因為周代建子,以十一月為正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秦漢又續沿其制,這個觀念一直流傳到今。漢代改稱冬至為「冬節」、「日至」。從南北朝至唐宋稱冬至為「亞歲」或「歲首」。
  • 冬至大過年,吃圓「大一歲」
    「冬至年邊腳,家家挲甜圓」,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潮汕人又稱之為「冬節」,是傳統的「時年八節」之一,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得煮「甜圓」、吃「甜圓」,潮汕地區更有「吃圓大一歲」的說法。
  •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那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整理|劉文清冬至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冬至為啥要吃餃子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吧!
  • 冬至大過年,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習俗~
    今天是冬至,大家吃水餃了嗎?大家都知道冬至應該吃餃子,吃湯圓,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嗎?冬至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冬至為什麼這麼重要?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冬至,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冬至,是中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
  • 冬至大過年,快來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習俗~
    今天是冬至,大家吃水餃了嗎?大家都知道冬至應該吃餃子,吃湯圓,那麼大家知道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嗎?冬至還有什麼其他的風俗?冬至為什麼這麼重要?下面小編就帶大家進入冬至,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冬至。
  • 冬至的習俗與美食有哪些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
    冬至的傳統美食1、吃餃子:餃子是北方的傳統麵食,在很多傳統節日中北方人都會吃餃子,冬至日也不例外,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北方在冬至日家家戶戶都會吃餃子,並且民間還有冬至日吃餃子不凍耳朵的說法。2、吃湯圓:上海地區冬至日都會吃湯圓,因為湯圓寓意著「團圓」「圓滿」,冬至日吃湯圓是個好兆頭。
  • 冬至這一天總要吃餃子,為何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在我國的古代時期,將冬至這一天看的非常重要,古人會把這一天當作一年中較大的節日來過,並且還會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直到今天,依然有不少地方有著過冬至的習俗。那麼究竟為什麼說「冬至大如年」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冬至,廣東吳川人為什麼要吃腊味姜飯?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冬至過後,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中國民間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的說法。意思是冬至代表一年的陰氣走到盡頭了,從此陽氣慢慢生長起來,所以在3000年前冬至等於過年。民間有句話「冬至太過年」。它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
  • 冬至大過年,人間小團圓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冬至大過年,人間小團圓 2020-12-2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今天日頭會早早地落山,但冬至之後白晝將會一天天的拉長,也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冬至也是數九連天的開啟,從今天開始也就正式的步入了數九寒天,直到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數九才算過完。其中最為寒冷的是三九和四九期間。北方地區滴水成冰江河封凍,一派嚴寒氣象。
  • 身為老北京人,您知道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嗎?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之一,大雪過後的第15天就是冬至。過了冬至這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了。按老北京的話講:吃了冬至飯,一天漲一線。冬至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又稱為亞歲,什麼叫亞歲呢?
  • 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
    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時間:2020-12-21 00: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今天,冬至這一傳統節日,幾乎已經消失,至多是北方一碗水餃,南方一碗湯圓而已,但是古人對於冬至這一節日是極為重視的,那麼古人是如何過冬至的呢? 冬至 《周禮》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 《周易》記載:先王以     原標題:冬至了聊聊冬至的風俗,古人怎麼過冬至?
  • 德語貓丨冬至快樂!你又知唔知點解「冬大過年」?
    今日是冬至喔!德語貓在這裡祝大家冬至快樂,團團圓圓,闔家平安!大家都肯定聽過老人家講過,冬大過年,順德人好重視冬至!這一天,大家都會在外地趕翻回來吃團圓飯。那冬至除了這個習俗以外還有什麼習俗呢?德語貓今天化身教授,幫大家科普一下冬至的小知識!▲為什麼冬大過年?
  • 【冬至】冬至,定西人今年這樣過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定西人在冬至這天都要吃餃子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之說,其實呢~在包餃子的過程中,一家人一起動手包餃子、聊天,不知不覺中也增進家人的情感,一舉多得嘞!
  • 冬大過年!東莞中堂人冬至標配是鹹丸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謝穎 通訊員 中堂宣冬大過年!東莞人「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而吃「鹹丸」是東莞中堂人冬至的標配,在吃「鹹丸」之前,還有一個「規定動作」:親戚圍坐一臺,以團圓吃喝的方式來告別一年中最長的夜,迎接漸長的白晝。東莞人製作鹹丸據悉,中堂的鹹丸極富水鄉特色風味,在中堂的冬至,家家戶戶都會做鹹丸。
  •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
    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吃什麼|冬至為什麼吃餃子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而蘇北人在冬至時吃大蔥炒豆腐。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
  • 18:02冬至到!今晚記得回家吃湯圓呀~不過,為什麼都說冬大過年?
    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嚴寒天氣古代先民認為從冬至起,每數九天算一個「九」數到九個「九」,共計八十一天後春天便翩然而至~via 羊城派「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是老廣們從小就知道的諺語!」via 羊城派耕牛也要吃大餐在郊區農村,冬至時除了祭神拜祖和備辦豐盛筵席外,還要給耕牛吃上一頓糯米糕(用菜葉包裹塞進牛嘴裡),還有米汁、酒糟、蘿蔔、菜水等,以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