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 | 助推現象級紀錄片《創新中國》,用人工智慧「喚活」經典聲音

2021-02-09 AI研究所
當各種黑科技聽起來還只是傳說時,紀錄片這個向來被視為「陽春白雪」的文化領地,卻一不小心成了高科技的「首秀場」。


(《創新中國》劇照)

昨晚 20:00,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在CCTV-9央視紀錄頻道首播。而早在播出前,它就已經成為2018開年現象級紀錄片。這不止是因為《創新中國》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關注的都是前沿的科學突破、新潮的科技熱點,更是因為該片在製作中創新性地使用了語音合成技術,是世界首部採用人工智慧配音的大型紀錄片。

「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這段極富感染力的聲音曾經伴隨無數人度過晚間時光,卻鮮有人知道這是出自著名播音員、配音演員、語言藝術家李易先生,他曾為《再說長江》《大明宮》《美麗中國》等多部專題片及影視作品配音,業內享譽極高。

(著名播音員、配音演員、語言藝術家李易存照)

2011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作為紀錄片國聲的李易老師義不容辭為頻道「獻聲」,他的聲音成為紀錄頻道成立初期的標誌性聲音。直至2013年7月23日,李易老師罹患急性白血病去世前一個月,他還在為紀錄頻道原創紀錄片《發現肯亞》錄製解說,而這也成為他生前最後一部大型紀錄片解說作品。

很多人懷念李易老師以及他的聲音,特別是紀錄片導演,《創新中國》總導演史巖就是其中之一。當他在考慮節目配音員人選時,腦子裡第一個出現的聲音就是李易,然而斯人已逝,無力回天。但史巖隨即想到:能不能用人工智慧技術模擬李易的聲音?

想要讓聲音「復活」,必須要藉助語音合成技術。作為智能語音與人工智慧上市公司,科大訊飛在領域內深耕多年,擁有核心技術水平;在國際語音合成大賽上更是連續十二年獲得第一的佳績。在與央視紀錄頻道、專業配音團隊通過多次討論後,科大訊飛的技術團隊確認了這項工作的可行性;並且在已故著名配音演員李易家人的授權和支持下,通過選取搜集以往配音紀錄片的可用聲音素材、處理和調優,完成了李易老師的音庫。


李易老師生前配音作品和《創新中國》合成音配音片段

當訊飛利用音庫首先初步合成了一個小樣並進行了試聽後,聽到那熟悉的聲音,《創新中國》的配音負責人、李易老師的學生感慨不已,直呼語音合成的效果讓他「老是想掉眼淚」。

通往完美的路沒有盡頭。雖然初步合成效果受到了肯定與讚許,但為了更好還原配音中的種種細節,讓科技的呈現更有溫度,科大訊飛的技術團隊在仔細比對前幾版合成內容後,對字與字之間的黏連度、語句的節奏變化、個別詞語的重音強調和合成後的噪音等問題,進一步實現了算法層面的針對性優化,改善了發音、韻律、重度和音質等方面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攝製團隊通過剪輯優化合成配音與紀錄片的融合,精益求精,力求使紀錄片呈現出最好的效果。

1月18日紀錄片《創新中國》首映式發布會現場,這位已逝「配音大師」的聲音在信息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重現」,李瑞英、朱軍、沙桐、鄒悅等央視「國臉」悉數到場,感受這神奇的瞬間。除了對語音合成配音的高還原讚不絕口,李瑞英認為,感受力是播音員的一大特質,而這段語音合成鮮明地體現了李易老師的個人特點,這項技術可以將更多的好聲音保留在熒幕上;朱軍則表示高科技留住聲音,是一件讓人感覺踏實的事。

(央視「名嘴」齊聚一堂)

參與首映式的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江濤也表示,語音合成技術已經運用在多個領域當中,例如導航軟體中不同的合成提示音;但用於長紀錄片的配音尚屬首次,這也是科大訊飛在用科技向藝術的致敬。

一直以來,科大訊飛致力於打造開放的AI生態,獨家提供真人個性化語音合成服務。除了本次為央視《創新中國》紀錄片成功復現了李易老師的聲音,當前還為高德地圖,滴滴出行等行業合作方的明星語音導航服務需求,提供了專業化的個性化語音合成技術支持。未來,科大訊飛將繼續通過自己的技術與產品,在更多領域傳播有情懷、有溫度的科技理念。

關於科技改變生活的故事在《創新中國》中比比皆是。實際上,這部紀錄片顯得頗有些「另類」,它不僅把科學和藝術結合在一起,還試圖通過「AI賦能」講述故事,「這是一次嘗試」,本身也是一種創新。製片人劉穎謙遜地表示:「我們只是先行者。」

紀錄片本身就是黑科技,已故著名配音員李易老師的聲音通過人工智慧「復活」,並且擔當紀錄片的解說,也不只是對李易老師的致敬和懷念,更是對創新精神的最好詮釋。科技或許冰冷,但它們並不是冷漠的,它們用自己的方式傳遞著溫暖和情懷,人工智慧配音正是科學向藝術致敬的範例。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聯繫:rgwu@iflytek.com。如果想調戲小智,可以在後臺回復「小智」試試看哦~  



相關焦點

  • 《創新中國》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 致敬中國聲音
    《創新中國》作為一部科技屬性的紀錄片似乎更難與溫暖、溫度產生關聯,但其實不然,該片使用人工智慧配音的嘗試看起來是件頗具科技感的事,其內核則充滿著溫暖的情懷。 《創新中國》使用人工智慧模擬的是已逝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老師的聲音。1986年李易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
  • 央視紀錄片《創新中國》首創人工智慧配音
    當各種黑科技聽起來還只是傳說時,紀錄片這個向來被視為「陽春白雪」的文化領地,卻一不小心成了高科技的「首秀場」。1月18日上午,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首映式暨「創新引領中國」媒體行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未來劇院」舉行。
  • 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的紀錄片《創新中國》登陸CCTV-9
    節目自1月18日首映式之後,僅人工智慧配音這一突破點就引發了全民關注:播音界人士在探討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慧能否取代配音工作;科技界的學者在普及人工智慧合成的聲音和現在類似天貓精靈的電子合成音區別在哪裡;愛浪漫的女孩們則興致勃勃地想像,是否有一天人工智慧可以合成心愛之人的聲音跟自己道晚安;還有人覺得如果人工智慧可以還原天堂的聲音或許可以產生一種新的陪伴方式。
  • 深圳參與打造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創新中國》明天正式登陸央視!
    《創新中國》是世界首部全篇採用人工智慧配音的紀錄片。該片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信息技術、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  進入21世紀以來,以綠色、智能、泛在為特徵的群體性技術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口。這個關鍵性的變革時期必將載入人類史冊,對中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 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央視《創新中國》揭開真容
    大型紀錄片《創新中國》正是以此為目標,歷經一年半的精心打磨,在全國各地、各個行業,甄選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和故事,展示了近年來中國科技領域的重大進步,打造了一部既富含科學精神又具備人文關懷的精品紀錄片。 在發布會上,《創新中國》的製作團隊分享了自身經驗。
  • 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創新中國》22日開播 鮮活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創新實踐!
    當各種黑科技聽起來還只是傳說時,紀錄片這個向來被視為「陽春白雪」的文化領地,卻一不小心成了高科技的「首秀場」。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由中央電視臺和深圳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和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聯合攝製,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集合了國內優秀的紀錄片創作人員,打造而成的紀錄片《創新中國》,今日在北京舉行首映式暨「創新引領中國」媒體行動。
  • 「報導」中國「黑科技」幕後,《創新中國》這樣解讀創新故事
    《創新中國》以講述前沿科技和科技幕後的故事為主,藉助多元化的表現手法,試圖改變大眾對紀錄片的固有認知,將這部聚焦科技發展的紀錄片做得有意思、有意義、有故事。見證社會發展的紀錄片領域,這回一不小心成了高科技的「首秀場」。
  • 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創新中國》今晚央視深視揭真容
    從首映式上曝光的節目宣傳片可以看出,《創新中國》不僅呈現出中國創新實踐的宏偉與浩大,還將鏡頭對準推動中國創新的個體與群像,以小切口、全視野、大立意記錄中國在創新驅動的戰略下,逐步邁向「中國創造」的偉大轉變。《創新中國》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
  • 全球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面世 用AI向藝術致敬!
    這部聚焦前沿科學突破與科技熱點,以鮮活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創新實踐的紀錄片,還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聯結科技與人文:科大訊飛利用智能語音和人工智慧技術,讓已逝的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老師的聲音重現熒幕,完成了整部紀錄片的配音。這也是全球第一部全篇採用人工智慧配音的紀錄片。
  • 藝考 ▏紀錄片《創新中國》
    《創新中國》是一部講述中國最新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的紀錄片。它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信息技術、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
  • 亞信科技榮獲量子位兩項「2020中國人工智慧年度大獎」
    亞信科技依託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生態共建 助推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與行業賦能 亞信科技應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特性和垂直行業應用場景需要,以成熟的AI產品、解決方案、全面且兼顧個性化的服務為抓手,助推通信業務變革,賦能百行千業數位化轉型。
  • 做有故事的紀錄片,《創新中國》用生活化視角解讀創新故事
    ,打造而成的紀錄片《創新中國》,即將於1月22日晚21:20在深圳衛視震撼開播。《創新中國》是世界首部全篇採用人工智慧配音的紀錄片。該片關注最前沿的科學突破和最新潮的科技熱點,聚焦信息技術、新型能源、中國製造、生命科學、航空航天與海洋探索等前沿領域,用鮮活的故事記錄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
  • 編程貓登上央視大型教育創新紀錄片《育見未來》,展現人工智慧時代...
    近日,央視大型教育創新紀錄片《育見未來》於CCTV-9播出,這是網際網路革命以來第一部全面反映教育創新發展的大型紀錄片。作為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創新的前沿企業,編程貓登上《育見未來》紀錄片,展現編程對於教育創新發展的積極作用與顯著成績。
  • 高聖生物醫藥榮獲中國科技創新貢獻獎
    ');}-->   人民網重慶12月8日電 近日,中國技術創業協會公示2020年度「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科技創業貢獻獎」評審結果,重慶高聖生物醫藥榮獲本年度「科技創新貢獻獎」,成為重慶僅有上榜的兩家企業之一。
  • 《創新中國》李易「復活」?不過是沒有靈魂的聲音空殼!
    《創新中國》第一集,1月22號,央視首映。 這部全國矚目世界關注的紀錄片,開播之前就炒得沸沸揚揚。在眾多的熱議中,最讓人關注的是關於人工智慧模仿人類聲音的話題。這不只在人工智慧領域備受關注,也在中國聲音界引起空前的轟動,因為,人工智慧模仿的人,是已去世5年的聲音大師李易。而且,還原度極高! 以上只是一小段,已經讓人歡喜讓人憂了。
  • 星環科技孫元浩入選「中國人工智慧企業家30人」
    12月11日,億歐EqualOcean主辦的WIM2020世界創新者年會上頒布「中國人工智慧企業家30人」榜單,星環科技創始人兼CEO孫元浩榮登榜單。通過發布「2020年中國30位人工智慧企業家」榜單,EqualOcean試圖向全球觀眾展示中國最優秀的行業人才。
  • 紀錄片《中國願景》:聚焦中國科技發展與未來生活
    本網訊 由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與五洲傳播中心聯合出品,聚焦中國科技發展與未來生活的五集人文紀錄片《中國願景》於8月27日在愛奇藝獨播上線(每天12:00更新一集),以紀錄訪談形式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
  • 從南沙傳遞全球科技中國聲音
    原標題:從南沙傳遞全球科技中國聲音   「本年度全球科技大會再度在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廣州南沙舉行,我們講述創新故事,向人們展示科技如何改變未來的生活,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 王海峰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演講:人工智慧加速創新發展
    人工智慧正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快速發展。11月23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正式在浙江烏鎮拉開帷幕。今年大會創新性的以「線上+線下」的論壇形式,圍繞疫情科學防控、助推數字經濟與科技創新等主題開展。來自國內外政府部門、國際組織、網際網路領域領軍企業的重要嘉賓均出席論壇,並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同時,保險業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型發展,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創新科技在保險行業綜合運用更加廣泛,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加速跟保險業融合,合力改變並重塑保險全價值鏈,保險科技已經成為保險企業能力升維和保險生態建設的重要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