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你看著我加工的那種魚,叫白花魚。我賣的,小的一般有四五斤,大的15斤左右。今天加工的這種魚叫鰵魚,小的有五六斤,大的有30多斤……」章萍說。
高高晾掛的魚乾陣,招搖著過年的味道。
1月7日上午,記者第二次來到港口區金海灣農貿市場章萍的攤位前,看著她雙手一刻不停地忙碌著:刮鱗、剖魚、掏內臟、抹鹽,然後碼好準備醃……
章萍在解剖鰵魚。
章萍是85後,是防城區茅嶺鎮人。她經營海產品生意有5年了,在防城有自己的冷庫。她說,2020年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規模較大的冷庫不怎麼收購和加工大魚,因此她的攤位才擺到市場上來。不過銷量挺好的,因為顧客能看著她現場加工,並通過交流,直接了解到加工的各個環節,整個加工過程,除了抹鹽,不添加其他任何東西,因此顧客對她加工的魚乾特別放心。特別是她加工魚乾,抹鹽醃4個小時後,洗乾淨,然後再晾乾。像北風天,晾掛三四天,晾到六七成幹最好。然後切塊,用密封袋包好,可較長時間存在冰箱裡。章萍說:「加工好的魚乾,目前賣15元1斤。一條魚乾只要數十元。有的公司買來回饋客戶,有的顧客買來自己吃或送親戚朋友,很有防城港特色……」
每年秋風起,才好加工鰵魚乾、白花魚乾。加工的時段,一般到次年1月底。章萍的生意很不錯。一天下來少則加工50多公斤,最多近200公斤。2020年11月份以來,單單是鰵魚乾白花魚魚乾,就加工銷售了五六千公斤。她的顧客遍及全國多個省市。比如:廣東、湖南、湖北、甘肅、黑龍江等。她說:「他們都是先到我的攤位看著我加工魚,然後買了魚,親口吃了,感覺味道好,然後才叫我發貨的。我現在要發的,就是湖北顧客的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