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中國女排的標杆!三次奧運會奪冠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2020-12-24 排球大視界

由於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延期,中國女排的衛冕之戰要再等一年,在這沒比賽的日子裡回顧一下中國女排的光榮歷史,也是極好的!作為運動員最高的夢想殿堂——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女排一共有3次登上了最高領獎臺,分別是1984、2004和2016,至於N為自然數(N≥1),代表著對未來的無限期許!而中國女排的標誌性人物——郎平,在這三次奪冠歷程中又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身份【隊員】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於7月28日至8月11日在美國舉行。女排比賽於7月30日至8月9日進行。有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秘魯、巴西、聯邦德國、加拿大8支參賽隊。中國女排分在A組,小組賽兩勝一負(1:3不敵美國),半決賽3:0(15-10、15-7、15-4)橫掃日本,決賽面對東道主美國報了一箭之仇,3:0首次拿下分量最重的奧運冠軍!三局比分為:16–14、15–3和15–9!這也實現了繼1981年女排世界盃和1982年女排世錦賽冠軍後的三連冠。美國隊獲亞軍,日本3:1(13–15、15–4、15–7、15–10)戰勝秘魯奪得銅牌。

在這屆比賽中「鐵榔頭」郎平身披1號戰袍,決賽都是忍著慢性闌尾炎的疼痛堅持打完比賽的,所以成為本屆的MVP也是眾望所歸(國際排聯十五年後補授)!讓我們記住本屆比賽的「十二金釵」和功勳的教練團隊!

領隊:張一沛

主教練:袁偉民;教練:鄧若曾

1號:郎平(主攻-北京)

2號:梁豔(副攻-四川)

3號:朱玲(副攻-四川)

4號:侯玉珠(主攻-福建)

5號:周曉蘭(副攻-山西)

6號:楊錫蘭(二傳-八一)

7號:蘇慧娟(二傳-河北)

8號:姜英(主攻-遼寧)

9號:李延軍(主攻-八一)

10號:楊曉君(副攻-北京)

11號:鄭美珠(接應-福建)

12號:張榮芳(主攻-四川)

2004年雅典奧運會——身份【解說員】

2004年第28屆雅典奧運會於8月13日至8月29日在希臘雅典舉行,女排比賽於8月14日至8月28日在雅典和平友誼體育館進行。本屆比賽有中國女排、古巴女排、美國女排、日本女排、義大利女排、巴西女排、俄羅斯女排、韓國女排、希臘女排、肯亞女排、多米尼加女排、德國女排12支參賽隊。

分在B組的中國女排小組賽4勝1負位列小組第一(2:3不敵古巴);八進四淘汰賽中國隊3:0橫掃日本(25-20、25-22、25-20);半決賽面對小組賽告負的古巴女排,依舊打的十分焦灼,好在姑娘們笑到了最後3:2(25-22、25-20、17-25、23-25、15-10)拿下額黑珍珠;決賽就不用提了,經典的3:2(28-30、25-27、25-20、25-23、15-12)大逆轉,張越紅高高躍起的一記重扣將暌違20載的奧運金牌重新戴在了中國女排的胸前!

郎導在本屆比賽中作為特邀主持人和孫正平老師一起解說比賽,成為中國女排的福星!被郎導贊為「得馮坤者得天下」的二傳手馮坤也用一個MVP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讓我們記住本屆比賽的「十二金釵」和功勳的教練團隊!

主教練:陳忠和

教練:賴亞文、張健章

2號:馮坤(二傳-北京)

3號:楊昊(主攻-遼寧)

4號:劉亞男(副攻-遼寧)

6號:李珊(接應-天津)

7號:周蘇紅(接應-浙江)

8號:趙蕊蕊(副攻-八一)

9號:張越紅(主攻-遼寧)

10號:陳靜(副攻-四川)

12號:宋妮娜(二傳-八一)

15號:王麗娜(主攻-八一)

16號:張娜(自由人-天津)

18號:張萍(副攻-天津)

2016年里約奧運會——身份【教練】

2016年第31屆裡約奧運會於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行。女排比賽時間為28月6日至8月21日,共有12支參賽隊伍,分別為:中國、塞爾維亞、美國、荷蘭、巴西、日本、韓國、俄羅斯、阿根廷、義大利、喀麥隆、波多黎各(這也是最終的排名)。

分在B組中國女排小組賽打的可謂是稀巴爛,好在掐死了義大利,以兩勝三負(輸給了荷蘭、美國和塞爾維亞)的戰績位列小組第四,顫顫巍巍地進入了淘汰賽,然後大家都知道了,開啟了開掛的模式,先是八進四的生死戰,3:2(15-25、25-23、25-12、22-25、15-13)把家門口作戰的衛冕冠軍巴西女排拉下了馬!其實那天是中元節,懂不中元節?一直都覺得肯定會拿下!

接著一場史詩級的半決賽,面對打了130頓雞血的荷蘭女排,姑娘們艱難的3:1(27-25、23-25、29-27、25-23)才給搞掂,每局只差2分,全程憋尿看的有木有?最後決賽球迷們估計都看了幾百遍了(當然怎麼看也看不夠,每次都能發現新的動人細節),最後隨著隊長惠若琪一個探頭球得分,姑娘們3:1(19-25、25-17、25-22、25-23)拿下了鋪路工奇奇軍團!全場球迷和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都沸騰了!窗外都有好多放禮花慶賀的!

本屆比賽郎導作為主教練帶隊,真的是神一樣的存在,多次調兵遣將助隊化險為夷,可以說要是沒有郎導的神指揮,以及MVP朱婷的神發揮,這塊奧運金牌早就「揮發」了~如今東京奧運會延期,我們的衛冕之旅還可以多練練「內功」,共同期待【N】的增量!最後讓我記住本屆奧運會的教練團隊和【十二金釵】!

主教練:郎平

副領隊:賴亞文

助理教練:安家傑、包壯、袁靈犀、吳曉雷、李童、Rett

1號:袁心玥(副攻-八一)

2號:朱婷(主攻-河南)

3號:楊方旭(接應-山東)

6號:龔翔宇(接應-江蘇)

7號:魏秋月(二傳-天津)

9號:張常寧(主攻-江蘇)

10號:劉曉彤(主攻-北京)

11號:徐雲麗(副攻-福建)

12號:惠若琪(主攻-江蘇)

15號:林莉(自由人-福建)

16號:丁霞(二傳-遼寧)

17號:顏妮(副攻-遼寧)

相關焦點

  • 中國女排,不止於「奪冠」|郎平|陳忠和|奧運會|馮坤_網易訂閱
    在80年代,中國女排的奪冠意味著「戰勝發達國家」、「為國爭光」,女排在一次次勝利後更是被人們捧上了「神壇」;但在本世紀,尤其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後,它更像一個與競技體育有關的熱血故事,女排姑娘們的形象也慢慢從完美到真實,從面目模糊到有獨特個性的人。
  • 郎平親承東京奧運會後隱退,中國女排歷史10冠「鐵榔頭」參與8個
    其中,2015年,她帶領球隊贏得在日本舉行的女排世界盃冠軍,讓中國女排時隔11年再度登上世界冠軍的領獎臺。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是時隔12年再度奪冠,歷史上第三次獲得奧運會金牌。與此同時,郎平成為第一個作為教練和球員都獲得奧運金牌的人,執教生涯圓滿。
  • 《奪冠》最打動人的不是女排贏球,而是郎平的這句話……
    電影中郎平說,去談戀愛吧。不少人會心一笑,這是把「神化」的女排拉回人間的一刻。「這部電影可謂一波三折,片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至少拒絕過三次。」《奪冠》劇照《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16年的奪冠故事,電影裡著重展現了三場比賽,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
  • 電影《奪冠》火了,鞏俐演的郎平是像,最出彩的卻是中國女排隊員
    截止到目前,電影《奪冠》已經上映4天了,這部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和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主演的電影大獲成功。上映短短幾天,累計票房將近兩億,而網上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大部分都是好評。其中,鞏俐扮演的郎平,是被議論最多的。
  • 郎平——中國女排的靈魂人物
    郎平,現任中國女排總教練、中國排球學院院長、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是中國乃至世界排球運動史中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1973年,不到13歲的郎平開始練習排球,於1978年入選中國女子排球隊。在1981年第十一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郎平以體育學院學生的身份參賽,並隨中國隊奪得冠軍,那也是中國女排在世界大賽上的首個冠軍,同年獲得第三屆世界盃女排賽冠軍。
  • 幕後臺前—評電影《奪冠》演繹中國女排精神
    從80年代五連冠的輝煌戰績、讓人唏噓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折戟、令人熱血沸騰的2016年里約爆冷奪冠等重要節點,以中國女排一代代的拼搏歷史,排演著對「中國女排精神」的共性理解。五星紅旗一次次的升起,感動的是國人對中國女排精神的深刻理解。
  • 《奪冠》:重溫女排記憶,看鞏俐如何帶領中國女排重回巔峰
    彼時郎平(郎平的親生女兒白浪飾)是中國女排的替補隊員,決心在主力陣容中爭取一席之地,而陳忠和(彭昱暢飾)則不情願地擔任女排的陪打教練。在年輕時人生的最低谷,郎平和陳忠和互相激勵,夢想著更好的未來。幾年後,郎平去美國深造,陳忠和成為了中國女排的主教練。
  • 重溫女排奧運三次奪冠,場場熱血沸騰,哪次最能詮釋女排精神?
    郎平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不會贏,也要竭盡全力;哪怕艱難險阻,也不忘在絕境中揮拳和怒吼,無論結果如何,都要把殺氣和猙獰留給對手。 女排姑娘們就是憑藉著這股精神,頑強戰鬥、勇敢拼搏,在國際賽場上一次次為國爭光!
  • 看完《奪冠》,我把感動留給中國女排
    鏡頭裡,鞏俐扮演的郎平緩緩走入賽場,神似到連原型都驚呼「真像!」,如何不期待?從「鐵榔頭」到主教練,郎平的激情歲月將被重現;從1981年到2016年,中國女排的跌宕三十年歷史將被呈現在銀幕上,銘記那些輝煌、低潮以及重生。
  • 難產528天後,中國女排燃爆中國!但別再捧殺《奪冠》了
    女兒飾演青年的自己,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角色,就已經厲害到開掛了。而鞏俐演郎平,也是導演三顧茅廬請來的。鞏俐拒絕了三次:「如果我演不好,就可能會成為千古罪人。」三場中國女排生死攸關的局,講述了中國女排40年的傳奇歷程,必然燃爆中國。還有一些貫穿的細節,無不催人淚下。有個鏡頭是,在訓練時,運動員被木地板上的倒刺戳傷。
  • 這部中國女排的電影,幾乎所有演員都至少拒絕過三次
    長安君(ID:changan-j):「這部電影可謂一波三折,片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至少拒絕過三次。」導演陳可辛曾說。「我真的沒有信心,怕演不好。郎平可是全國人民的偶像,如果我演不好,就可能會成為千古罪人。」演員鞏俐說。沒錯,他們猶豫的最大原因,便在於他們演的這群人,是中國女排。
  • 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
    (雅加達亞運會)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  中新社雅加達9月1日電 題:中國女排亞運會奪冠 郎平:這枚金牌非常特別  中新社記者 邢翀  決賽中戰勝泰國女排,對於參加雅加達亞運會的中國女排14名隊員來說,這是她們第一次獲得亞運會冠軍,但對於與亞運會有著很深淵源的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而言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鞏俐所飾演的中年郎平可謂是氣場十足,逆境時的沉著冷靜、改革時的堅定不移都表現得惟妙惟肖,將中國女排第一人「鐵榔頭」郎平的形象塑造的十分生動。《奪冠》對郎平的著墨極多,球員時期的刻苦訓練、教練時期的心態變化都花了大量的鏡頭刻畫。
  • 被《奪冠》燃哭,中國女排值得
    想要把「中國女排」搬上螢屏,陳可辛的野心實在不小。女排40年,任何一個時期都是不容忽視的存在,於是,陳可辛選取了三個時間節點來記錄。這是場特殊的比賽,中國女排在主場對陣美國女排,而美國女排的教練正是中國女排的前隊員郎平。此時的中國女排已經是國家榮譽的象徵,而中美對陣也從來不僅僅是體育賽事那麼簡單。
  • 為啥《中國女排》被刪成《奪冠》了?
    (本文內所有人名均為電影《奪冠》內的角色名,並非實際的演員和運動員本人)昨天我去刷了《奪冠》和《菊次郎的夏天》兩部電影,如果看了#每周觀影指南#的話,就會知道我對於本周這兩部電影期待值都還挺高的。分別是「81年女排世界盃打日本隊」、「08年北京奧運會打美國」、「16年里約奧運會打巴西」在這段時間裡,郎平從一開始奪冠的女排隊員,到美國隊國家隊教練再到中國隊的教練
  • 很多人被《奪冠》中郎平的這句話打動……
    作者 | 袁秀月「這部電影可謂一波三折,片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至少拒絕過三次。」今年年初,電影《奪冠》首映時,導演陳可辛曾說過這麼一句話。為什麼?《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2016年的奪冠故事,電影裡著重展現了三場比賽,1981年女排世界盃、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及2016年里約奧運會。
  • 電影《奪冠》熱映,鞏俐飾演中年郎平,由郎平的女兒白浪出演
    從老女排到新女排,承上啟下又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從隊員到教練的郎平了。 電影用三場比賽把觀眾帶回到激烈的球場。 第一場,是1981年中國女排對戰日本「東洋魔女」,拿下了第三屆界杯女子排球賽的冠軍。由此開啟了中國女排「五連冠」的時代。 郎平在隊裡作為主攻手,因力道迅猛的扣殺,被國人稱為「鐵榔頭」。
  • 出演《奪冠》鞏俐拒絕三次,演好80年代國民女神郎平是一次挑戰
    進組之前鞏俐拒絕過陳可辛三次,她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是全世界女性心目中的偶像,如果演不好的話那麼可能就是「千古罪人」,一向是獨立果斷的鞏俐也開始變的瞻前顧後了。尊重角色的信念感是鞏俐三十多年演藝生涯中一直貫徹的事情。這一次的舉手投足成就了另一個女神,郎平。
  • 換個角度看《奪冠》,裡面藏著郎平的委屈,和女排的「抱怨」
    當時的郎平還在因為負重不達標不能碰球。這一幕展現了排球運動員日常的辛苦,可觀眾不能馬上感同身受,只看到角色臉上全是情緒,似有些故作姿態,讓人有點想逃走。中國女排五連冠後,經歷了漫長的消沉,其間還經歷2008年奧運會被郎平率領的美國隊擊敗事件,第二場比賽的醞釀就從八年前開始。作為第一代奪冠人,中國女排是郎平心中揮之不去的牽掛,被認定為「殘疾人」的她毅然回國,執教國家隊。
  • 中國女排三次奧運會決賽冠軍點最後一球共性曝光,球迷感嘆真巧!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2004年雅典,2016年巴西奧運會,中國女排都拿到了冠軍。中國女排三次奧運奪冠的最後一球,都不是大主攻得分,都是小主攻扣死的。2004年雅典奧運會決賽與俄羅斯女排的最後一球,主二傳馮坤連續3次傳給四號位的張越紅,沒有絲毫的顧慮和猶豫,張越紅也沒有辜負隊長的期望,用一記4號位斜線打中,幫助中國女排拿下了期盼20年之久的奧運會冠軍,這個時候1975出生的張越紅已經快3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