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從馮鞏相聲搭檔到無人問津:人生可以折騰,但是不能瞎折騰

2021-02-25 看劇追綜大盤點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藍色字體」,再點關 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分享職場故事,交流職場經驗,歡迎關注「時小慢慢」

賈玲是新生代女喜劇人的代表,是春晚常客,她發起酷口相聲,還能演繹各種喜劇小品。想到賈玲,我們就不由得會想起,她在喜劇節目「女神和女漢子」中呆萌的女漢子形象。

說到賈玲,我們就不得不說一說賈玲的師傅,馮鞏。

馮鞏是一位語言大師,更是一位相聲表演藝術家,還是國家一級演員,從對口相聲,到小品,再到影視劇,馮鞏堪稱德藝雙馨的典範。

如今的馮鞏,雖然很少再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但他名聲依舊,且桃李滿天。

人人都說馮鞏厲害,卻很少還有人會想起馮鞏的相聲搭檔,牛群。

牛群和馮鞏做了10年的搭檔,他們一同演繹了很多經典的作品,牛群還和我們非常熟悉的小品演員宋丹丹和趙本山一起演過小品。

然而不同的是,比起宋丹丹,趙本山和馮鞏的聲名遠播,牛群卻漸漸的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被人們所遺忘。

牛群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是我國著名的相聲演員,也是國家一級演員。

1989年,牛群首次登上春晚,而和他一起登上春晚,搭檔演出的就是馮鞏,他們一起表演了對口相聲《生日祝辭》,兩個人一拍即合,從此開始了10年的搭檔生涯。

馮鞏和牛群在這10年的時間內,演繹了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也給春晚的舞臺上增添了很多歡聲笑語。

牛群,在相聲舞臺上,獲得了很多成就,他曾十幾次榮獲相聲創作表演的一等獎,還曾榮獲首屆侯寶林相聲金像獎。

直到2000年,馮鞏和牛群的搭檔關係終止,兩人從那以後,很少在一起搭檔演出。

2002年的春晚舞臺上,牛群和郭達、蔡明這對搭檔一起表演小品《鄰裡之間》。

2006年,和2007年,他也曾登上春晚,表演小品,2007年的春晚上,他和趙本山以及宋丹丹一起表演小品《策劃》。

而他的搭檔馮鞏,則幾乎連續幾十年,年年上春晚,馮鞏的搭檔總是換來換去,但牛群卻很少再出現在春晚的舞臺上。

那馮鞏和牛群為什麼會分離,分離後的牛群又去幹什麼了呢?

其實,牛群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

本來相聲說的好好的,但牛群卻突然想要做生意,他告訴馮鞏,自己想要另另謀生路,下海經商,讓馮鞏再找個搭檔。於是,就告別了相聲舞臺,開始做生意。

可是,好景不長,生意並不好做,沒多久,牛群的生意失敗了。他選擇再次回頭說相聲,馮鞏當然是很歡迎他的歸來。

可是,這次回來沒多久,牛群又想要做雜誌工作,他又毅然決然的離開了馮鞏,跑去搞雜誌,馮鞏只得另覓搭檔。

當然,不出所料,這次做雜誌的工作,又沒做成功,失敗的牛群,再次回頭找馮鞏,馮鞏還是欣然的接納了他。

然而,第三次,牛群竟然想到了去當縣長。他再次離開搭檔馮鞏,走上從政的道路。

可這次,他依舊沒把縣長的工作做好,還受到了公眾輿論的譴責。

這次的分離後,馮鞏卻沒能夠再接受牛群,儘管牛群一再表達自己想要歸來,繼續和馮鞏搭檔的心情,但是,作為相聲演員,牛群如此的折騰,他的名譽已經受損,這次,馮鞏實在無法再接納他了,兩人漸漸分道揚鑣。

而經過這一連串的折騰,牛群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家庭上都受到了重創。又是做生意,又是當縣長,折騰來,折騰去,自己的相聲生涯自然受到很大的影響,同期的姜昆和馮鞏,都早已名聲在外,而牛群卻只能夠在退休後,靠退休金過日。

而他的妻子,也在牛群對自己的連番折騰下,漸漸的對他失望,兩人最終選擇離婚。

縱觀,牛群這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從一個成功的相聲演員,到最終折騰的只能靠退休金過日子,事業沒有得到好的發展,家庭也破裂了,一手好牌,活活的被他打爛。

但牛群的經歷,卻給予了我們職場人士很多的啟發。

第一,在職場中可以常折騰,但不能瞎折騰,要有目標。

俗話說的好,動則變,變則通。

我們往往是在職場的變動中,求生存,在變化中,讓自身得到發展。在職場中不斷折騰,才能讓我們有更加長遠的發展,能夠更加認清自己,為自己找準定位。

但在職場中,雖然要折騰,但卻不能瞎折騰,要明白,自己選擇折騰的這件事,到底適不適合自己,是否有利於自己的長遠發展,要找準目標,更要有充足的判斷力,而不是盲目的折騰。

牛群就是在自己事業巔峰期,不停的亂折騰,去做那些跟自己專業無關,自己也不擅長的事,結果丟了西瓜,揀芝麻,最終讓自己一無所有。

第二,要努力把一件事做好做精。

術業有專攻,能夠把一件事做好,已經很難,如果能把一件事做精,那麼自身會得到很大的提高,把一件事做得又好又精,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

在相聲舞臺上,有不錯的表現的牛群,並沒有選擇把自己的相聲專業,做好做精,而是跑去,當縣長,做生意,雜而不精,最終一無所獲。

第三,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身為文化人,可以說相聲的牛群,本來可以在相聲舞臺上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他卻沒有自知之明,對自己沒有充分的了解。

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做雜誌社主編,或者是當縣長,這都是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

做生意需要能靈活經商,做雜誌社主編需要有文學思維,而做縣長需要有政治頭腦,這些恰恰是牛群所沒有的,但是他卻沒有注意到這些,只是一味的投入其中,導致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在職場中,一定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充分的開發自己的長處,規避自己的弱點,讓自己在職場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牛群,從全國聞名的相聲演員,到如今,漸漸地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晚年還要靠拿退休金度日。

他的經歷正是告訴我們,在職場中,可以經常折騰,但不能瞎折騰,要有目標和判斷力。要明白,把一件事做好做精,就是成功。作為一名職場人,更要對自己有充分的認知,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有更好的發展。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方「在看」處點個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編輯不易,若您還滿意,可點右下角「在看」支持小編,或放到圈子裡,感激不盡!

相關焦點

  • 牛群放著相聲不好好說,為什麼屢次三番的瞎折騰?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說到牛群想必朋友們都不會陌生,上個世紀最後十年,他與馮鞏搭檔說相聲,曾經連續十年登上央視春晚的舞臺,可以說是紅遍全國。早期與李立山搭檔,曾經創作出像《巧立名目》這樣的優秀作品,其中一句包袱「領導,冒號」更是響徹大江南北。 但是,牛群在相聲界的不安分也是早就出了名的!換搭檔、做生意、搞攝影、辦雜誌、當縣長,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折騰一番 。
  • 資深相聲演員,曾是馮鞏搭檔,卻因愛折騰前程盡毀,如今生活堪憂
    雖然曾經的牛群牛氣沖天,但是他並沒有珍惜的這樣的成就,總想外出做生意,而他的人生也從他三次離開馮鞏後,出現的重大的轉折。劉偉,劉偉正好去了國外,馮鞏正愁沒有搭檔之時,就遇見了牛群,兩人一拍即合,立馬成了搭檔。
  • 和馮鞏是鐵搭檔,13次上春晚,「瞎」折騰妻離子散,71歲晚景悽涼
    很多人疑問,這麼多年,牛群裡哪裡了呢?其實牛群在離開了馮鞏之後,不但下海經商,甚至還選擇從政,只是闖蕩多年,不但一無所獲,甚至還傾家蕩產,落得個「身敗名裂」,但是這一切,卻都源於牛群的「瞎」折騰。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牛群和馮鞏的分開,並不是別的原因,而是源於他的「折騰」。
  • 牛群:婚姻失敗生意失敗,仕途涼了馮鞏走了,活到老折騰到老
    ,牛群拜到了相聲大師常寶華門下。這對搭檔成了當時最紅的相聲演員。不過就在事業巔峰之時,牛群卻又想折騰別的事。那個時候很多人下海做生意都發了大財,牛群也想加入此列,他和馮鞏約定如果半年沒有起色,就接著回來說相聲。
  • 牛群折騰一生,婚姻失敗、生意失敗,仕途涼了、馮鞏走了
    牛群折騰一生,婚姻失敗、生意失敗,仕途涼了、馮鞏走了20年前,相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北有牛群馮鞏,南有奇志大兵」。如今馮鞏已是相聲界的大佬級人物,那牛群呢?馮鞏卻沒想過放棄相聲,但馮鞏人家脾氣好,於是兩人便約定好,牛群的生意半年內若是沒有起色,就老老實實回來說相聲。
  • 愛折騰的牛群:3次拋棄馮鞏,辦雜誌社當副縣長,58歲妻離子散
    相聲演員牛群,曾經是馮鞏的最佳搭檔。兩人曾多次在春晚舞臺上說相聲,演小品,給觀眾帶去了無數歡樂。他們二人都是相聲界的「扛把子」,強強聯手的組合被稱為「黃金搭檔」。兩人開始組合說相聲,牛群負責打快板,馮鞏負責說相聲。馮鞏還將牛群介紹給自己的恩師,讓恩師同意將他原本的搭檔更換成牛群,兩人組合上春晚。
  • 曾拋棄馮鞏的2人:牛群折騰不斷晚年落寞,劉偉名氣大跌難翻身
    到國外之後,劉偉也不習慣國外的生活習慣,又選擇回到了國內。不過等他回國之後,一切都已經物是人非了,他的老搭檔已經有了新搭檔,他的名氣也已經煙消雲散了。後來他還參加了相聲大賽,不過昔日搭檔馮鞏已經成為了評委,他卻是以助演出現在舞臺上,令人唏噓不已。
  • 3次拋棄馮鞏,58歲婚姻破裂,64歲節目暈倒,牛群到底有多折騰?
    在1988年,因為劉偉的離開,讓馮鞏沒了搭檔,剛好這時候遇到了牛群。在相聲上掙了一筆錢以後,又開始了折騰,加入了《名人》雜誌。但是不甘心的牛群,幾次三番的求他,遇到一個這麼愛折騰的搭檔,馮鞏也有太多的無奈,畢竟二人也是多年的搭檔和朋友
  • 從相聲巔峰到無人問津,拋棄馮鞏的牛群,是如何將前途「作」沒的
    從相聲巔峰到無人問津,拋棄馮鞏的牛群,是如何將前途「作」沒的1989年起,牛群14次榮登春晚。被稱為相聲界奇才。他是馮鞏的最佳搭檔。兩人的合作天衣無縫、默契十足,深受觀眾的追捧。迫不得已之下,牛群到相關部門檢查,並「捐」了所有財產,以證清白。看盡人情冷暖的牛群,這才念起馮鞏的好,想要重新回到相聲界。
  • 三次離開馮鞏,聲稱要「裸捐」,58歲離婚,牛群愛折騰的前半生
    ,應該是他演的小品,但一開始,馮鞏是相聲出身,靠說相聲才在春晚舞臺上火了起來。,嘗到苦頭的他並不願就此罷手,當時他接手了一本叫《名人》的雜誌,可能真的沒經商的天賦吧,半年的時間,錢沒賺到,還虧了十幾萬,又一次慘澹收場,這是牛群第二次離開馮鞏。
  • 「相聲奇才」牛群:3次「拋棄」搭檔馮鞏,今71歲抱憾終生
    ,有感於牛群「肉眼可見」的天賦,他的老師劉學智,將這位「相聲奇才」推薦到了更負盛名大師「常寶華」門下。1987年,失去搭檔的馮鞏和缺少平臺的牛群在春晚相遇,合作了相聲《小偷公司》。第二次出走的牛群這一次選擇了風險較低的雜誌社。只不過,即便如此,他還真就又賠了。沒多久,雜誌社又倒閉了。再一次失敗的牛群只能再一次找回老搭檔馮鞏。要知道,在相聲界,搭檔可不是說換就換的,某種意義上離開搭檔,可以形容為「離婚」。被兩次拋棄的馮鞏心中其實也很忐忑。
  • 從相聲巔峰折騰到「妻離子散」,他離開馮鞏後有多慘?
    與羅永浩一樣愛折騰的,還有我們相聲行業的前輩——牛群,他沒有欠下6億,只是把自己折騰得妻離子散了而已。01牛群出生在天津,從小生在曲藝之鄉,對於相聲自然有著不一樣的感情,可以說從小就是聽著快板長大的,長大後由於腦子靈活,嘴皮子利索,很快就被人給發掘了,如是邁出了曲藝的第一步。
  • 70歲的牛群58歲離婚,一生愛折騰,結局令人感嘆
    馮鞏的老搭檔牛群,其人生真的讓人噓唏不已。想當初,牛群與馮鞏一起佔據央視春晚大舞臺的時候,是多麼的風光,然而,這對黃金搭檔散夥後,兩個人簡單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離開馮鞏之後的牛群,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人生呢?
  • 牛群當縣長,與黃金搭檔馮鞏的「分手」內幕大起底
    門下弟子,也在這個時候他碰到了以後的黃金搭檔——馮鞏。,就必須有所突破,所以跳出相聲去看它本身我認為會更好;同時呢,我還是名黨員,當我遇到這樣一個可以幫助社會減輕負擔、可以回饋社會和喜愛我的觀眾的機會時,我覺得我應該去做這件事。」
  • 離開馮鞏的牛群:「賠了夫人又折兵」
    離開馮鞏這些年,牛群都幹嘛去了,如今又過得怎麼樣了?今天就和大家嘮嘮,牛群那些年「生命不息,折騰不止」的人生往事。在電視劇拍攝期間,牛群與馮鞏幾乎無話不談,默契程度堪稱「伯牙子期」。牛群曾有個臨時搭檔叫李立山,1988年兩人合作的相聲《巧立名目》還登上了春晚。馮鞏最初的搭檔一直是同門相聲演員劉偉,1988年劉偉選擇出國去澳大利亞。多年後,劉偉也澄清說,與馮鞏沒有不和,完全是自己執意要出國。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彼此的選擇是正確的,也絕對是最為默契的「天作之合」。
  • 從「相聲奇才」到無人問津,3次拋棄馮鞏的牛群,如今怎麼樣了?
    從「相聲奇才」到無人問津,3次拋棄馮鞏的牛群,如今怎麼樣了?那時候湧現出很多經典的搭檔。然而,今天我們來說說馮鞏和牛群的「馮牛」組合。兩個人的相聲,可謂是春晚舞臺上的一個亮點。但牛群可謂是最能「折騰」的相聲演員,他除了本業相聲之外,還幹過很多事情,比如下海經商、辦雜誌、當過一縣之長,最終都失敗了。
  • 妻離子散、節目中暈倒,3次離開馮鞏的牛群,到底在折騰什麼?
    牛群這個人我們比較熟悉,是相聲界的一大知名人物。當年和馮鞏作為搭檔,出演了許多經典作品。一唱一和的合作,收穫了許多粉絲的喜歡。而牛群卻完全不一樣,晚年過得特別悽涼。01天津是相聲發源地,牛群就出生在這裡。深受當地民俗的影響,從小對相聲耳濡目染,因此喜歡上了相聲。小時候的他雖然頑皮,但是在學習相聲的時候卻格外認真。
  • 曾是當紅相聲演員,卻因「愛折騰」妻離子散,如今生活讓人感嘆
    在相聲界,馮鞏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他行事踏實安穩,但當年與他一起合作的搭檔牛群,卻是一個「愛折騰」的人。1987年,馮鞏和牛群在春晚舞臺上,表演了相聲節目《小偷公司》。但在當時,兩人就像熱戀的情人,彼此相依,無話不談,彼此的志趣相投和配合默契讓他們正式決定,組成搭檔。當時馮鞏的搭檔是相聲演員劉偉,他費了很大力氣勸說師父馬季同意自己和牛群搭檔。最後,馬季看了兩人的表演,同意了他們組成搭檔。
  • 曾搭檔馮鞏走上人生巔峰,放棄事業又丟掉婚姻,牛群到底牛不牛
    三度拋棄搭檔馮鞏,只為經商賺大錢,結果血本無歸;後來又走上仕途,去蒙城當了個掛牌縣長,卻被人潑了一身髒水。原本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結果妻子被他折騰夠嗆,臨近花甲時分崩離析。馬季提出來希望可以和牛群合作。
  • 20年前,牛群為什麼就算「妻離子散」,也要離開馮鞏去當縣長?
    但要說到他的搭檔們,可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馮鞏的成功離不開兩個人,一個是劉偉,一個是牛群。俗話說得好,紅花還需綠葉配,馮鞏再厲害,也不能單打獨鬥不是,這時候就顯示出了一個好搭檔的重要性。如果牛群願意專心做相聲,或許現在的他早已成為了一個相聲藝術家,可以和馮鞏郭德綱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