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逢年過節,「遠嫁」話題總頻繁刷屏,賺足了已婚女同胞的辛酸淚。
有人說,「父母在,不遠嫁」,因為遠嫁的女兒,一年難得見一次面,就像丟失的孩子,孤單又無助。
其實,這句借鑑自「父母在,不遠遊」的句子,還有後半句「遊必有方」。
意思真正有本事的人,要到遠方去遊走打拼,只需告訴父母,你遊走打拼的方向就好。
翻看微博上以往此類話題,高贊答案是:
「嫁對了人,多遠都是幸福,嫁不對人,一個村也是湊合」;以及「女人獨立很重要,自己有能力,回家只是一張機票的問題。」
犀利道出女人應如何對待遠嫁的真諦:
第一:一定要有錢;
第二:嫁錯人是不幸,遠嫁不是。
深以為然。
並不是所有的遠嫁都指向別離。
真正懂得經營生活和婚姻的人,不管嫁得是遠是近,都會幸福。
遠嫁,不代表婚姻不幸
婚姻如果出現裂痕,一定是人出了問題。
把婚姻不幸歸咎於「遠嫁」,是對自己,也是對婚姻的一種極不負責。
《愛情保衛戰》裡曾有一期節目,一對年輕夫妻上臺,期待他們婚姻中出現的問題得到調解。
丈夫很拘謹,妻子從上臺後就一直淚如雨下地控訴,她一個人遠嫁到千裡之外的夫家,被婆婆冷落,被親戚欺負,加上語言不通,日子過得特別辛苦;
她沒朋友、沒經濟來源、老公大多時候也只考慮他父母的想法,不關心她等等,還有,房產證上也一直沒加她的名字。
妻子滿口怨言,列舉了一大堆婚姻不幸的理由,似乎丈夫在她眼裡,沒有任何優點。
這時,嘉賓塗磊忍不住發言:
你一個人遠嫁到千裡之外的家庭當中去,你所要做的是融入,而不是讓別人來配合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關愛,你首先要關愛別人,更要自立、自強。
講得太對了!
在婚姻中一味抱怨而不作為的人,不論遠嫁近嫁,都會出現裂痕。
遠嫁從來不是問題,問題只在人。
朋友婷婷對此深有感觸。
她在一私企做業務主管,工作出色,幾乎全勤,孕37周時仍堅持在崗。
在旁人看來,她完全不用這麼拼。從北方小鎮嫁給本地土豪,夫家幾棟房子在租,更有地鋪無數。
衣食無憂,她每天「逛吃逛吃」即可。
然而,她堅定地認為,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覺悟和底氣,更要有一份即使不靠丈夫,也能養活自己的工作。
自身能力和經濟基礎決定話語權,婆婆待她親如閨女,丈夫對她又敬又愛,凡事以她的意見為準。
她休假時經常飛回娘家,父母農閒時,也利索地把他們接過來享受天倫之樂,無需考慮太多,患得患失。
是她的魄力和擔當,讓所有人無話可說。
她說,任何人,離開家來到一座城市,都要學會經營,要努力融入當地風土人情,要努力幸福。
工作如此,婚姻亦然。
遠嫁,不等於無法盡孝
每次大節日,朋友圈都會上演各種「遠嫁」劇情,比如,遠嫁的女兒,又沒法回娘家看看了,愧為人女。
已婚女同胞們的悲傷情緒仿若洪水開閘,紛紛將無法盡孝的矛頭指向「遠嫁」二字!悽悽切切,催淚彈一波接一波。
遠嫁,就真的是不能回家、無法盡孝的罪魁禍首嗎?
並不盡然。
同事小趙是湖南人,老公來自北方冰城,夫妻倆帶著孩子租住在城中村。
生活不是特別光鮮,但有商有量,攜手並進。
說起回家過年,她很是豪爽地說,去年回婆家,今年就回娘家,兩邊都是親父母呢。
明年啊,就短租個大套間,把兩家老人接過來,一起過個暖和年。
逛花市,看花燈,遊花船,想怎麼玩兒就怎麼玩兒!一家人,最重要是聚在一起。
遠嫁從來不是無法與父母團聚的理由。
真心盡孝,與努力解決問題的意願有關。
《瓦爾登湖》裡說,我相信,有那麼一天,我們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會成為父母的依靠,成為值得愛的人!
是的,如果有一天,我們在大城市安了家,把父母接過來團聚,為他們打造一個有歸屬感的家,也未嘗不是另一種精彩。
選擇了遠嫁,其實就選擇了一種一往無前,也選擇了逢山開路,逢河搭橋的勇氣。
努力向陽地生活,野蠻無比地生長,比任何無法盡孝的長籲短嘆,更令人敬佩。
近嫁,也不代表歲月靜好
前兩天,芳芳姐又回娘家哭訴了。
這次她跟丈夫上演互撕大戰,放言說再不離婚,她的李姓就倒過來寫!
芳芳姐嫁得近,往來娘家方便,但事兒也特多。除了回家蹭飯,很多時候,稍不如意就立馬翻臉,芝麻綠豆小事也要回娘家告狀。
鬧騰多了,夫妻矛盾直接上升為兩個大家庭的撕扯對戰,你來我往,好不熱鬧。
近嫁,並非一切都喜樂無憂,歲月靜好。
同學莉莉也嫁得不遠,從婆家到娘家只需十幾分鐘路程。但她也只是偶爾和父母見一面,成家立業,她在學著自己長大。
婚後,她和丈夫選擇外出打拼。
遠方的那座城市,承載著他們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期許,是他們一直奮鬥的所在,磨合得比家鄉還熟悉。
後來他們定居遠方,落地生根。
莉莉常常感嘆,只要是出來打拼的,嫁哪裡都一樣。
逢年過節走動,娘家和出嫁的女兒之間,最好也保持一碗湯的距離,近了總會太燙。
而父母子女一場,天生就是為了分離。他們想看到的,也不過是子女開心地過自己的一輩子。
他們在乎你的成長,在乎你的發展,在乎你人生路上的重重阻礙,甚至比你自己還在乎。
《剩者為王》裡金士傑扮演的父親,或許講出了大多父母的心聲:
「他可以離我們很遠,只要他對你好;只要是你認定的,我們就會陪著你,一起去守護你的準則。」
正如《解憂雜貨店》裡說得那樣,報答父母,並不只是給錢。
只要你過得幸福,你的父母一定會很滿足,覺得自己無憾了。
遠嫁,從來不是桎梏
遠嫁或許有陣痛,但不會是情殤,更不可能是桎梏。
用遠嫁來定義為兒女無法盡孝的原因,或者由此來斷定他們的婚姻不幸,強調遠嫁十有九傷,其實,都言重了。
對精神和經濟都獨立的女孩來說,再遠的遠嫁,也不過是一張機票就能解決的距離;而對那些習慣依附他人的女生來說,再近的近嫁,也會是一場劫難。
知乎上曾有個話題,「遠嫁是一種什麼體驗?」
高贊答案是:「人都喜歡活在自己已經習慣的安全區域,離開了那個區域會惶恐,換個城市更甚。但是換個城市,你也還是一天三頓飯,還是24小時,還是自己的生活作息。
幸福的關鍵是經營婚姻,是創造經濟條件,從來不是遠嫁。」
深以為然,人,唯一可以依靠的從來只有自己。
不管是否離家,不管是否遠嫁,所有問題的根本,一直都是你,你有無能力獨自面對未來,面對生活一切可能的困窘,無關其它。
症如《離婚律師》中那一段經典臺詞所說的那樣:
我認真做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當站在我愛的人身邊,不管他富甲一方,不是一無所有,我都可以張開雙手坦然擁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覺得自己高攀,他貧窮我們也不至於落魄。
願你強大,願你幸福,願你有能力為自己遮風擋雨,願你可以小鳥依人,也有能力為家庭撐起一片天。
作者:懶茶,有書、富書、慈懷讀書會、卡娃微卡等多平臺原創作者。80後中年美少女,願以最真摯樸素的文字,打動你最柔軟的內心。
懶茶原創作品,感謝閱贊,盜用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