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女權主義的作品,花了很大篇幅描寫「男人造的世界」

2020-12-19 澎湃新聞

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作為一部女權主義的作品,卻很大一部分在描寫「男人造的世界」。女權思想是在怎樣的世界裡樣萌芽的呢?在這樣的世界,女權究竟如何定位呢?這部書針對這類問題嘗試做出解答。

《男人造的世界》(The Man Made World)是夏洛特·珀金斯·吉爾曼後期的作品,它清晰地表達了吉爾曼的女權觀念。這本書講述的是女權理論,從多方面論述了男權社會中男性的過度影響和女性受到的限制。在吉爾曼的觀念中,女性應該與男性獲得同等的機會,而不應該僅僅被局限在閨房之中或家庭之中。對女性的限制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巨大影響,如家庭、藝術、時尚、健康、政治、經濟等。由於女性要依賴男性才能生存和生活,女性不得不迎合男性的喜好,取悅男性,並由此發展出小巧的體型和柔順的性格。但這樣的女性把精力過多地花費在服侍男性身上,這是以犧牲女性的母職工作和個人事業為代價的。這樣的女性不能很好地照顧和教育子女,也不能很好地實現其社會價值。

總的來說,如果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樣,擁有廣闊的天空,能夠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擁有同等的地位,那麼很多社會問題都會有所改善。人們會變得更加健康和美麗,我們的社交和娛樂會更加豐富多彩,子女會接受其母親更多正面的影響,我們會更多地從女性和整個人類的視角出發去考慮問題,而不僅僅局限於男性視角。在女權文學領域中,吉爾曼一向以擅長討論社會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法而為人稱道。吉爾曼反對極端男性化,但也不主張單一女性化。她提倡的是兩性人群在社會中的平衡發展。從女權理論的角度出發,《男人造的世界》以更全面也更理性的思考方式解讀了當時的社會。時至今日,書中的見解依然犀利深刻,吉爾曼在女權領域中的深遠影響也由此可見一斑。

作者吉爾曼的早期生活是在悲慘和壓抑中度過的,正是因為這段經歷,才讓她有了後來的覺醒,致力於對宗教、道德和母性的討論,積極尋求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女權主義作品。《黃色壁紙》這部以自身經歷為原型的小說,抨擊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禁錮和壓抑;《關於兒童》極力反對體罰,對兒童的成長問題發出不同的聲音;《女人與經濟》提出經濟地位對女性社會地位的影響,以及對整個人類種族的影響;《她的國》構建了一個女性烏託邦,與男權社會完全不同,把女性的柔美和堅強表現得淋漓盡致。《男人造的世界》讓大家了解到西方國家早期的女權思想。雖然它表達的是一個世紀以前的思想,但仍然對當今社會有著借鑑意義。與當時的社會相比,女性的地位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離吉爾曼的理想還有很遠的距離,這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書名】男人造的世界(The Man-Made World)

【作者】[美] 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作品簡介

本書是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重要的女權作品之一。出版於1911年。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以客觀公正的眼光和筆觸分析了社會存在的種種不公現象,以及這些現象背後一個共同的成因。全書共分為15個章節,分別從人性、家庭、健康、藝術、文學、運動、倫理宗教、教育、時尚、法律、政府、犯罪、戰爭、經濟等方面闡述了過度男性氣質反轉了自然規律,使人類社會出現種種反常和扭曲的現象,男性和女性在家庭和在社會中的地位嚴重失衡。

作者簡介

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1860.7.3—1935.8.17)美國著名的女權主義者,社會學家,作家。主要著作《黃色牆紙》《婦女與經濟》《她的國》。

父親在她還是嬰兒的時候棄家而去。家境貧寒。5歲的時候母親生病,她開始自學認字。母親為了保護她不受傷害,禁止她與別人有過多交往,禁止她閱讀小說。童年時期比較孤獨。她經常獨自去公共圖書館研究古代文明。1884年,她與藝術家查爾斯·沃爾特·斯泰森結婚。第二年,他們唯一的孩子凱薩琳·比徹·斯泰森出生。當時的社會,認為女性是「歇斯底裡」和「神經」的生物。女兒出生後不到一年,就變得抑鬱,婚姻和母職讓她的症狀加重。1887年,她在日記中寫到自己嚴重患有「某種大腦疾病」,直到後來的「思想崩潰」。她接受「休息療法」,醫生禁止她下床,閱讀,寫作,縫補,說話,禁止她自己吃飯。9周後回家。她遵照醫生的建議,儘可能居家不出,讓孩子不離左右,每餐後躺一個小時,每天只能有兩小時智力活動,遠離鋼筆,刷子和鉛筆。但是後來抑鬱症加重,她丈夫在日記中寫到,她開始表現出自殺行為,話語中談及手槍和氯仿。

1888初夏,她與丈夫分開,當時十分罕見。夏天與女兒在羅得島州布里斯托度過,在那裡病情開始好轉。9月返回康乃狄克州,變賣了剩餘的家產,與朋友格蕾絲·錢寧去了帕薩迪納,並在那裡治好了抑鬱症。1894年與丈夫合法離婚。隨後與女兒搬到了加州帕薩迪納。開始活躍於幾個女權主義和改革主義組織中。

1900年,她與表親霍頓·吉爾曼結婚。1932年1月,她被診斷出乳腺癌。1934年霍頓因為腦出血突然去世。1935年8月17日,她服用過量氯仿自殺。她在自傳和自殺遺言中都寫到她「寧可選擇氯仿,也不會選擇癌症。」

精彩段落

家庭的歷史要比人類久遠,因此不能稱之為人類體系。現在的郵局肯定完全屬於人類體系;其他任何生物群體都沒有郵局,但是鳥類和獸類中卻存在數量眾多的家庭;這些家庭各式各樣,既有永久性的,也有臨時性的;它們包括了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

現在我們來看看家庭在人性方面,在機械方面,精神方面和社會方面;在愛和服務的延伸方面的合理發展;以及男性業主這種新奇的形式對家庭的影響。

同所有的自然體系一樣,家庭也有自身的作用;衡量家庭好壞的主要方法是看它是否發揮了這個作用;即關愛和撫養後代。保護弱小的後代,哺育和庇護他們,保障它們在漫長未成年期的利益,並由此提高種族競爭力——這就是家庭最初的作用。

當一種自然體系變成人類體系,它就進入了人類的意識領域。我們為之思考;並運用新奇的自主行為能力改變它。我們,或更確切地說,男人已經對家庭做出了很多奇特的事。

巴爾扎克曾尖酸地說到,「女人身上的美德是男人最好的發明。」巴爾扎克錯了。這種美德——對配偶矢志不移——在鳥類和一些高等哺乳動物中很常見。如果巴爾扎克所謂的美德是指獨身禁慾,為什麼它是男人的發明之一——但絕不是最好的發明。

大致來講,男人對家庭的所作所為,是把它從一個為後代提供最好服務的體系,轉變成了為自己服務的體系,承載他的舒適、力量和驕傲。

動蕩不安的東方有著數千萬人口,在那裡,一個孩子——必須是男孩——被他的父輩和祖輩視為聲望與榮耀的寄託;由此可見父母的存在就是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務。祖先崇拜這一現象,明顯顛倒了所有自然規律,完全源自男權主義。它在古老的父系社會中表現最為突出;在歐洲封建社會時期也長期存在;即使在當今美國,也有少數人在試圖放大祖先的功績。

我們能為祖先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變得比他們更加優秀;我們應該牢記這一點。如果我們只是把過去當成指導手冊,並把我們高尚的情感專注於現在和未來,我們就能更快地進步。

我們很容易發現男性主導給家庭生活帶來的特殊變化。我們必須在研究中時刻牢記這些基本的男性特質:欲望,鬥爭和自我表達——在使用得當時,它們都是正確合理的;只有在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時才會造成傷害。在這些特質的驅使下,男性被捲入向女性爭寵的激烈競爭中;他們像夜鶯和公貓一樣,充滿激情地歌唱;他們沉迷於華麗奢侈的個人裝扮,用野雞胸脯的羽毛做一件刺繡馬甲;他們彼此直接對抗以爭奪這個獎品,不論是像雄鹿一樣糾纏扭打,還是在比賽中以長矛相向。

我真心希望,不會因為必須經常提到這些基本的雄性特徵而冒犯任何一位讀者。許多關於女性的書籍自然也研究和放大了她們的雌性特徵。經歷了幾千年這樣的討論後,雖然女人對「雌性(female)」這個詞的長期使用已經有些不安:但是,作為理性的生物,男人最起碼不應該在幾個世紀中一直反對類似的研究。

那麼,當欲望、鬥爭和自我表達這些男性特質被賦予過多的力量時,我們怎樣才能發現它們對家庭產生的影響呢?

首先是對選擇的初級階段產生的影響。大自然最振奮人心的力量之一就是性別選擇。雄性動物數量龐大,各色各樣,它們傾注全力進行各種裝飾打扮,為了雌性相互競爭,雌性從中挑選優勝者,這種方式保證了種族的進步。

組建專制家庭的過程中卻沒有這種競爭和選擇。男性利用武力或通過購買來完成選擇——他選擇的是那些讓他滿意的女性。大自然無意讓他進行選擇;他不擅長選擇。大自然也無意讓女性互相競爭——她不擅長競爭。

如果雄性之間為了爭奪配偶而賽跑——速度最快的會先得到她;但是如果一個雄性同時追逐多個雌性,他先得到的是跑得最慢的那一個。前一種方法可以提高我們的速度:後一種方法則不會。如果雄性互相搏鬥來爭奪配偶,最強壯的才能得到她;而如果雄性與雌性搏鬥——(一種奇怪又反常的恐怖現象,只存在於人類之間)他最容易得到的是最弱的。前一種方法能夠增強我們的力量,後一種則不會。

當女人成為男人的財產;被販賣和交換;被父親「贈送」給丈夫;她們就失去了雌性特有的權力,即最初的選擇職責。雄性不再通過為雌性自然競爭而進步;雌性也沒有獲得進步;因為雄性沒有基於種族優勢來挑選,他看重的是能讓他滿意的品質。

原標題:《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卻渾然不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末路狂花》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
    《末路狂花》這部影片,被認為是一部典型的女權主義電影《末路狂花》家庭主婦塞爾瑪生活很不如意天她和同樣孤獨的女友餐廳女招待路易斯商量去別墅度周末散心。平常被丈夫管束不得自由的塞爾瑪給丈夫留了字條臨行,塞爾瑪帶上了一把槍,這個冰冷的鐵傢伙似乎給這次快樂出遊帶來了一絲隱隱的不安。
  • 女權主義作家?女權主義的背叛者?
    費雷用這種方式捧上了她的文字盒子、她給世界的禮物,邀請人們打開。羅薩裡奧·費雷1938年出生于波多黎各蓬塞一個上流社會家庭,自幼飽讀詩書,在波多黎各和美國完成了初中高等教育,並於馬裡蘭大學取得文學博士學位。
  • 「影評」真人版《花木蘭》:契丹傳奇與激進女權主義的粗糙想像
    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這部真人版《花木蘭》的話,我只能說:這是一部迎合西方普羅大眾對古老契丹傳奇與當代女權思潮粗糙想像的電影。看過1998年動畫版《花木蘭》的觀眾一定會發現,真人版《花木蘭》在保留主要劇情的基礎上,對動畫版的人物關係有著相當大的改動。最重要的一個改動是刪去了李翔,代之以陳洪輝。這樣的改動,在我看來完全是為了迎合當今的女權主義思潮。
  • 《花木蘭》:一部迎合當代女權思想粗糙想像的電影
    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這部真人版《花木蘭》的話,我只能說:這是一部迎合西方普羅大眾對古老契丹傳奇與當代女權思潮粗糙想像的電影。當年這些歐洲旅行者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意識和目的構築了這樣一個和事實相差甚遠的「契丹傳奇」,若是細細研究,恐怕一本書都難以說盡,本文篇幅有限,在此不予展開討論。但我們要明白的是,由這些遊記所構築的「契丹傳奇」打破了中世紀基督教狹隘的世界觀念,讓西方人發現世界突然之間變得無比廣闊,讓他們激動之餘,也催生了無數的幻想。
  • 中國女權主義,正走向「反家庭主義」|西方女權和中國女權的區別
    No.1中國女權主義已經走向另一個極端女權運動是國外提出來的概念,主張男女平等,但是傳到中國,卻成了另一個版本。中國式女權主義,處處透露著不勞而獲的思想,根本思想還是停留在封建時代。結婚前要求彩禮、房子、車子,男人還要能賺錢,甚至要求男人父母有退休金。
  • 被人群嘲笑:真正的女權主義永遠不會反對男人!
    更讓人意外的是,一場「南北爭鬥」(女權與男權)的戰爭竟然是因為他們的孩子的牛奶沒有被打碎。在這個「戰爭」中,比「Papi被罵」更令人震驚的是博主的一些想法和陳腐的激進言論:他們的丈夫叫「鼎」。如果有人反駁,他們就會被貼上女權主義的標籤。在那些人的認知中,「papi醬作為獨立女性的形象,生下孩子卻讓孩子隨父姓,嚴重破壞了獨立女性的形象。」對於一個經濟上獨立、思想上獨立的女性來說,她的孩子必須跟隨母姓,否則他們會背叛女性群體。哪一個是事實?
  • 訪談|從美國婦女史到中國女權運動史,女權主義如何改變世界
    美國婦女史也是美國女權主義在學界開拓比較早的領域,首先是社會上開始了運動,然後高校青年學生就不滿意她們在學校接受的知識,因為原有的知識領域不管是歷史、文學講的都是男人的事,女人根本看不見。所以,一些倡導女權主義的歷史學者比較早地就開始了美國婦女史的教學,開始的時候教材都沒有的,因為幾乎沒人做過這方面的研究,她們就動員學生一塊去做研究來搜尋資料。
  • 文化|結合《末路狂花》,分辨何為真正的女權主義
    作為一部以兩位女性做主角的經典公路片,《末路狂花》自1991年上映以來,一直被當做女權主義電影的典範。該片講述了塞爾瑪與路易斯一對閨蜜,在生活與工作之餘計劃攜伴出遊,不想旅行途中突發意外,二人為求自保開槍殺人。其後經歷了被路人欺騙與警方的步步緊逼,最終無路可走、開車躍下懸崖的故事。
  •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女人的工作提案就是比男人的更有說服力,女作家的作品裡有一股自信的女性魅力,自然賣得好。成功人士的聚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都是女人,而男人在這樣的場合則通常是作為這些成功人士的伴侶。鏡頭裡的每個小角色設置都注意到這一性別反轉,才使得這樣一個異世界格外真實。唯一讓我跳戲的是這個世界卻不是中國。中國的女人暫時還不用非要從眉毛到腳的毛都要拔一遍,才被異性接受。
  • 從《紫色》到《末路狂花》,進階的女權主義電影
    ---------艾米莉.狄金森《如果記住是忘卻》女權背景上映於1985年的《紫色》與1991年的《末路狂花》無疑都是女性主義電影中的佳作。前者是一部讓人不禁生出同情的黑人女性電影,後者也是一部同時涵蓋婚姻,工作,獨立,女性情誼與大男子主義的公路電影。
  • 爸爸》中的女權主義
    爸爸》這部影片由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的男主人公「爸爸」曾是印度的摔跤冠軍,但是由於現實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摔跤夢想回歸家庭,其內心深處卻仍然懷有世界冠軍的夢想,最終兩個女兒通過努力獲得了世界冠軍,不僅實現了「爸爸」的夢想,同時也改變了女兒的人生軌跡。
  • 荔枝娛評|《小姐》:女權主義不該和同性戀者劃等號
    不知為什麼,近幾年LGBT題材作品大行其道,而且有種愈演愈烈的態勢,幾乎要成為一種類型。從男同到女同,到變性,LGBT「類型」片在各大電影節上爭奇鬥豔,並且以一種近似類型電影的方式自我演化和嬗變著;而《小姐》為了在「類型」片中做到突破和創新,使用了三段式,採用了近些年流行的「騙中騙」大情節模式,在電影美學上可圈可點,這些都是合宜的嘗試,但要命的是,導演樸贊鬱聲稱這是一部「女權主義」影片。
  • Petra Collins | 我無意但成為了女權主義資本化的幫兇
    Petra Collins在短短數十年裡塑造出了讓人驚訝的獨特風格,這位愈發舉足輕重的攝影師兼導演帶領我們折返她構建女權主義審美的Tumblr鼎盛之時。而隨著上一個十年終結,Collins的作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黑暗。十年前,年少的我每天都要花好幾個小時網上衝浪,準確地說,是瀏覽Tumblr上的內容。
  • 「女權主義」-你真了解嗎?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女權的話題越來越熱,各種聲音摻雜一起,你來我往,百家爭鳴,本來是一件好事。但隨著討論的深入,各種新穎詞彙也不甘寂寞的冒了出來:「中華田園女權」,「女權癌」,「女權婊」。。。隨著進一步討論,雙方直接鬧到了網絡對罵的地步。我們先不站隊,回來原地,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女權主義」和她的發展史。什麼是女權主義?
  •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
    女權至上主義的批判Papi醬在最新的一個視頻裡,吐露孩子隨父姓,瞬即招致激進女權主義不理性的指責與謾罵。在全球母親節期間,中國網際網路發生了這一不愉快的事件。竟然因為孩子的姓什麼,跟誰姓的問題。而展開了網絡攻防。
  • 楊笠,女權主義?胡說
    比如這個:「為什麼有些男人看起來那麼普通,但是他卻可以那麼自信。」這個言論在網上還遭到了儲殷的瘋狂攻擊,繼而引起無數口水戰。楊笠是「女權主義」?胡說!於是,很多人說楊笠是「女流氓」,是「女權主義」,產生兩個極端,喜歡她的人無限痴迷,不喜歡她的人無限攻擊,口水戰也是一波接著一波。而她卻將這些攻擊記錄下來,成為下一次演出的素材。
  • 《莎菲女士的日記》:中國第一部女權主義小說
    如今女權主義大行其道,中國已然是女強男弱之風,綜藝節目,短視頻,影視作品皆以女欺男為樂,「怕太太協會」遍及華夏,女權主義者取得了全面勝利。中國婦女解放運動距今也有一百多年了,多數都是男人替女人言,女人鮮有話語權。到了丁玲這裡,女人才開始說自己的話。丁玲其人英姿颯爽,巾幗不讓鬚眉。
  • 蔡依林的遊戲:(後)女權主義與女性氣質
    「女權主義」傾向;另一方面,蔡依林(以及她的團隊)又是通過一種頗為奇特的方式來強調和實踐他們眼中的女權主義的。要嘗試解讀蔡依林的《Play/呸》,我首先希望簡要介紹後女權主義——我對這張專輯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正是受到了與後女權主義相關的論述的啟發。在眾多文獻當中,RosalinGill 提出的"distinctive sensibility(獨特的感受力)"是一個十分有用的概念(Gill 2007: 147)。
  • 女性主義影評:《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
    ,有32位國內青年女性影評人參加,我們從學員課後提交的影評作品中優選出12篇影評,結集為女性主義影評集第一冊。《蒙上你的眼》中的女性主義視角及隱喻《蒙上你的眼》是由丹麥導演蘇珊娜·比爾所導演的一部科幻驚悚片,它講述了一個關於人類文明深陷災難的故事:一種神秘的力量使所有看見它的人都非死即瘋。
  • 神奇女俠1984:人類貪慾和女權主義的隱喻 文/王珉
    世界人民幡然悔悟,紛紛收回自己的願望,正是出於對天下大亂的恐懼,也是出於靈魂的覺醒,摒棄貪婪的欲望。神奇女俠似的超英女權主義疫情背景下,好萊塢上映大片鳳毛麟角,但有趣的現象卻出現了,女英雄登場的風頭要蓋過男英雄。今年內地電影市場上映的好萊塢大片中,一部是來自迪士尼的《花木蘭》,一部則是新上映的這部《神奇女俠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