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主義社會,男人要"潛規則",網友:性別平等,性別平權!
《男人要自愛》讓我們把影片中若干細節,男女倒置來看看:女人需時刻注意衣著,不可裸露上身,不可穿透視的衣服;商場路邊廣告牌上隨處可見的性感裸露美女;酒吧餐館服務員多為女性,且遭到客人的言語調戲乃是常態;獨自在酒吧喝酒的女性很容易被醉酒男人調戲甚至強姦;校園裡的一個女孩喜歡上一個帥氣男孩,卻遭到為對方口交的要求,且她別無選擇只是選擇接受,而對方只是拍拍屁股走人,什麼也沒給她;婚姻中丈夫出軌,長輩們卻勸導這完全不算什麼,常有的事兒,作為女人該看開點;當丈夫突然來了性致,他可以隨手關掉店門,把自己的妻子放倒在冰涼的玻璃面上,而妻子是無法反抗的...諸如此類,數不勝數,何其悲哀!固然影片有稍許誇大,並且有集中體現的嫌疑,但這不正是大多數人接受的現實社會的"潛規則"嗎?
2010年,法國導演埃萊奧諾爾拍攝了她的第一個短篇 《被壓迫的大多數》 (Majorité opprimée ),可以說是這部《男人要自愛》的原型,但是是在四年後電影被加上了英文字幕之後才獲得廣泛關注。旋即Netflix向埃萊奧諾爾提議將其拍成長篇電影,這也是Netflix上的第一個法國電影。
電影中男主人公跨入一個性別角色顛倒的世界。女人是上司,消防員,屠夫,心理醫師,男人在家裡是家庭煮夫,在職場被女上司性騷擾,走在路上被女人評頭論足或者吹口哨,在夜店裡跳鋼管舞。男人有美的義務,穿超短褲,帶絲巾,跳芭蕾,做瑜伽,做眼膜,在內褲裡面墊屁墊讓屁股看起來更挺翹。女人生孩子的時候男人放產假照顧女人。女人偶爾出軌也很正常可以理解。女人的工作提案就是比男人的更有說服力,女作家的作品裡有一股自信的女性魅力,自然賣得好。成功人士的聚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都是女人,而男人在這樣的場合則通常是作為這些成功人士的伴侶。
鏡頭裡的每個小角色設置都注意到這一性別反轉,才使得這樣一個異世界格外真實。唯一讓我跳戲的是這個世界卻不是中國。中國的女人暫時還不用非要從眉毛到腳的毛都要拔一遍,才被異性接受。在中國也很少有男生有勇氣搭訕或言語騷擾。
是不是覺得特熟悉?是不是細思極恐?老闆的種種言論,引發了達米安的強烈不滿,於是他橫下心來,寧可工作不要了也往回懟。他甚至參加了「反對女性」的男性主義組織。他的男性主義成功引起了霸道女王Alexandra的注意,因為Alexandra是個正處於瓶頸期的作家,Damien的想法和世界成為她寫作的素材。令Damien更加無法接受的是,老闆泡過成千上萬的男人,每徵服一個男人,就放一顆彈珠到玻璃瓶裡,且瓶子是按年份排列的。當達米安質問老闆Alexandra怎麼可以這樣渣時,卻被老闆三反問:你是怎麼想的?以為我是處女嗎?以為你是我的第一個男人嗎?Damien傷心欲絕,跑到酒吧喝悶酒,結果被一堆女人騷擾。還被人調戲,說他「一個人跑來酒吧?肯定是因為饑渴!就不要裝清純了!」若不是老闆Alexandra及時趕來,Damien就差點被強姦了。老闆Alexandra想要挽回她倆的愛情。在相處的過程中,她已經愛上Damien了。Damien不聽解釋,兩個人吵了起來。爭執中,相互撞到在地。結果,一下到了「男權社會」。老闆Alexandra看著滿大街的短褲女孩,還有正在遊行的女權主義者,徹底懵了。
而目前的女權主義,本質上是男權社會話語體系下的平權運動。更有阻礙深入發展的人。有思想固化、仍然認為女性應該默默承擔相夫教子刷鍋洗碗的男性群體,以及隨俗沉浮、認為男性理應供養她們的女性群體。在當下,大多數人,他們降低所有女性的自我人格,彰顯自己的優越和先進。而女性在男權環境裡被要求承擔更多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女性在性別議題裡做的所有努力都被簡單歸為對男性的仇恨。這種虛假的後現代女權主義,把女權簡單理解為女性的權力。我們需要關注的應該是女性在結構不合理的社會中的情感需求。性別議題的發展趨勢應該是:性別平等,性別平權,性別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