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錢,你怎麼辦?(家長老師必看)

2021-02-14 紅領巾集結號

最近豆豆從幼兒園回家,豆豆媽經常在書包或口袋裡發現不是豆豆的東西。有時是一塊拼圖,有時是幾個雪花片,有時候是幼兒園的晨檢卡....

為此,豆豆媽很苦惱,孩子這麼小就學會「偷竊」了,便問豆豆,豆豆說:「這是早上老師發給我們的,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信以為真。

這天早上,豆豆媽發現口袋裡少了50塊錢,那本來是昨晚去超市回來找的錢。豆豆媽翻了好幾遍還是少了這50。

豆豆媽有些納悶兒:家裡一共就三個人,豆豆爸不會拿,難道是豆豆偷了錢?豆豆媽決定等豆豆放學時好好觀察他。

果然到了放學時,豆豆媽就看到,豆豆和幾個同學走向便利店。和同學們一起買這個買那個,結帳時拿出來的錢竟然就是一張50元錢。

豆豆媽先是大吃一驚,覺得自己一直教育孩子溫良恭儉讓,怎麼孩子就學會偷錢了呢?

豆豆媽沒有衝上前對豆豆進行打罵,而是默默走回了家,一邊走一邊反思自己的教育...

經過一番思考,豆豆媽取消了豆豆現有的零花錢,並告訴豆豆,每周會在書房的某個地方放上20元,你找到後就是你的,沒找到就沒零花錢了。

豆豆媽的行為,讓本來「偷錢被媽媽打」的劇情,換成了,豆豆通過自己的努力,合理從媽媽那裡賺錢的遊戲……

起初的幾個星期,豆豆完全找不到,後來熟了,基本一天就找到了錢,過了一陣子之後找到的就不僅僅只是錢了。

找到了一些父母小時候玩的玩具,找到了一個望遠鏡,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圖書...自此豆豆再也沒有偷拿過錢,偶爾看到落在茶几上的錢還會主動給交給爸爸媽媽。

我們不禁要讚嘆豆豆媽的做法,她明白,孩子總是特別在乎自己努力得到的東西。所以她讓孩子去尋找錢,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才會覺得錢來之不易。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過偷偷拿走別人東西,偷偷拿走錢的經歷。但你知道嗎,大部分孩子都不是真正的「偷竊」,他們甚至都不知道那種行為叫偷竊。

那孩子為什麼要偷拿別人東西呢?今天就為大家解開孩子「偷竊」的疑團!

 01  分不清「自己的」與「別人的」

幼兒的思維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分不清某件物品是屬於「自己的」還是「別人的」。他們往往喜歡一個玩具就直接拿走了,並不會去考慮這個玩具是屬於誰的,我發現了這個玩具,那它就是我的。所以有的孩子總以為老師發的就是她的了。

建議:

①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物權」觀念。幫助孩子區分物品的物權,引導孩子建立「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例如,在家時,父母要要跟孩子講什麼是爸爸的,什麼是媽媽的,什麼是孩子的。在園所,老師也要跟孩子講什麼是園所的,什麼是給小朋友自己的,老師也可以通過遊戲或區角活動引導孩子,正確培養「物權」概念。

② 明確的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告訴孩子玩具是屬於別人的,不經主人允許就拿走它,主人是會傷心的,這樣做是不對的。

③ 當面歸還物品。帶著孩子一起當面把物品還給主人,向主人道歉,並鼓勵和表揚孩子這種知錯就改的行為。

 02   為了引起注意

有的孩子偷東西是為了引起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偷偷拿走媽媽的包,媽媽就不會出門了;偷偷拿錢買東西分給小夥伴,小夥伴就會和自己玩等。

建議:

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愛。出於這種原因偷竊的孩子,想要的並不是物質,而是關愛。因此家長要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並且經常帶孩子出去玩耍,結交朋友。

 03  自控力差

有的孩子明明知道不經允許拿走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明知要偷錢是錯誤的,但是由於太喜歡,所以控制不住自己,便拿走了。

建議:

① 提高孩子的自控力。帶孩子看一些教育短片,或者通過睡前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知道偷竊是被人厭惡的行為,沒有人願意和偷竊的人交朋友。

② 經常表揚和鼓勵。如果發現孩子有進步,幾天都沒有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和老師要及時給予表揚,並鼓勵孩子繼續保持。

③ 滿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如果要求合理,條件允許,家長儘量滿足孩子;如果條件不允許或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就向孩子說明情況,不要哄騙孩子。

 01  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孩子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是一個謬論,因為即便孩子小時候期有過「偷拿」的經歷,但真正成為小偷的只是極少部分人。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偷東西,就粗暴的給孩子貼上「小偷」的標籤,戴著有色眼鏡看孩子並處處提防孩子,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並且可能成為孩子難以跨越的心理障礙。

 02  保持冷靜,了解孩子背後的想法

有些爸媽曾說自己看到孩子「偷錢」後,就氣得把孩子狠揍一頓,要孩子許諾不再犯,結果孩子反而跟家長鬥智鬥勇,「偷錢」的小動作越來越多。

說到底,作為父母,不要輕易把孩子這種行為等同於大人的偷竊行為,以免讓孩子覺得自己不是好人,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就更不願意聽爸媽的話了。

這個時候,爸媽首先要做的應該是冷靜下來,問問自己,孩子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他們偷東西或許有自認為非常正當的理由,你的聆聽和理解是讓孩子改正的前提。

 03  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對外部世界產生欲望,當孩子發現錢能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他當然無法抗拒這種好處,而希望能拿到越多錢越好。

爸媽要尊重並正確引導孩子的欲望,比如像例子中的新新媽就時時和孩子保持交流:「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們如果想要,就要問別人能不能給我們,這才是有禮貌的孩子。我希望我們都能做到,好嗎?」

爸媽也可以通過觀察了解孩子想要什麼,並告訴他怎麼樣才能得到它。如果爸媽都置之不理,那孩子自然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獲取。那「偷錢」的行為,可能就是這樣產生的。

為孩子提供賺零花錢的機會,讓孩子明白賺取錢財的艱辛。家長可以讓孩子幫一些忙,並支付給他一定報酬,引導孩子學會用勞動獲取報酬,並增加孩子對於自己能力的信心。

 04  及時消除誘因

爸爸媽媽想要杜絕孩子偷拿錢的行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把家裡的錢放置妥當。同時,爸媽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腳地花錢,以及經常用錢去哄孩子,或者把錢當作對孩子的獎勵。

這對沒有工作能力的孩子來說,家長過分灌輸金錢觀念,對孩子的成長不是好事。與其用金錢去捆綁孩子,不如多在情感和心理上關注孩子,以免孩子因為內心孤獨而通過「偷」來補償自己。

 05  和孩子一起看看教育片

無論父母費盡唇舌孩子還是照偷無誤,和孩子一起看看教育片吧!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從別人的經歷上吸取教訓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

 06  不視而不見,不袒護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偷竊」是暫時性的,或者人為孩子拿幼兒園東西是老師沒說清楚,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所以乾脆視而不見或袒護孩子。孩子得不到正確的引導,以後很容易養成偷竊的習慣。

如果是孩子拿了幼兒園的玩具或者別的小朋友東西,老師可以及時和家長聯繫,通過家園共育,正確引導孩子糾正錯誤。

 07  不打罵孩子&孩子當眾認錯

一旦發現孩子偷竊,就打罵孩子或者命令孩子當眾認錯,並斥責孩子,以便讓孩子不敢再犯。其實,這是在羞辱孩子,帶給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恥,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

事後切勿翻舊帳, 反覆追究,隨意轉述。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反覆提起,也不要發現孩子又拿了什麼東西,就說「這又是你從哪裡偷來的」這種話,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隨意將事情告訴別人,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其實,孩子的「偷竊」行為,並不一定是大人所理解的偷竊。「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作為老師和家長,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自己首先要保持理性,然後再來引導和教育我們的孩子。

相關焦點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你說我不缺他吃穿用,這孩子到底為啥偷錢啊?」閨蜜小藝一臉倦容,唉聲嘆氣地問道。 閨蜜小藝說,他們家向來都是視金錢如糞土,大小錢在家都是那麼隨手一放,所以,她也不知道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家偷拿錢。
  • 如果孩子偷錢怎麼辦
    有一次我去接孩子放學,被幼兒園老師叫住了,他告訴我孩子書包裡面有10塊錢問是不是我給他的,我當時蒙圈了,自己從來沒有給過他錢,10塊錢哪來的,肯定是自己拿的,想到這裡我非常生氣想立刻進教室把兒子教訓一番。
  • 孩子偷錢怎麼辦?盧欣妤老師教你一招輕鬆處理
    而一個不明是非的孩子,無法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體罰對於孩子來說,不是教育,只是羞辱。發現孩子偷錢,這樣做更有教育意義最近,接到了好幾個個案諮詢,都與孩子偷錢有關,了解到這個現象並不少見,很多父母都為此苦惱:自己家裡不缺吃不缺穿的,孩子為什麼還要偷錢?孩子偷錢這個問題,其實很普遍,但是處理方式至關重要。
  • 孩子偷錢怎麼辦?也許你的做法是錯誤的!
    你家孩子有沒有偷錢?你是不是覺得偷錢的孩子將來長大會被人所不齒?其實,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你就在鄙視你的孩子,而你這種看不起,才讓孩子慢慢走上那條不歸路。孩子的心都是乾淨的,沒有誰願意做那些下作的事情。到底該怎麼對待孩子偷錢的現象?給大家講講我的故事吧,那個偷錢的小孩。
  • 【文末送禮】孩子遇到「光溜溜」的「壞叔叔」怎麼辦?家長必看!
    【文末送禮】孩子遇到「光溜溜」的「壞叔叔」怎麼辦?家長必看! 2、對陌生人保持必要的警惕 3、對熟悉的人也要保持足夠的警惕,特別是熟人做出異常行為時 4、告訴孩子受到侵害時要逃跑或喊叫自救,與孩子進行模擬練習,事後一定要告訴家長或老師等可信任的人 5、提醒孩子若制止無效或無法逃離,可假裝妥協,不要盲目反抗激怒壞人,避免更大的傷害
  • 孩子偷錢怎麼辦?家長別打罵,用以下方法處理讓娃受益一生
    再加上,她發現孩子有時候在他們屋裡鬼鬼祟祟的,她就懷疑孩子偷錢了。但這樣的大事,萬一冤枉孩子就不好了。就偷偷查看孩子的書包,發現了丟失的紙幣,從而確定了自己的想法。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就來問我,該怎麼解決才能不傷及孩子自尊心,又讓他改掉這些壞習慣。從家裡「拿」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是不少孩子成長過程中都經歷的環節。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孩子為什麼偷偷拿錢?
  • 孩子偷錢怎麼辦?這兩種反應,你是哪一種?
    那位媽媽衝著孩子大吼:「小小年紀就偷東西!你還有臉哭?」  原來,剛剛小男孩在貨架上偷偷拿了一塊巧克力,趁大人不注意,塞嘴裡了。結果媽媽一轉頭,就看到了他嘴巴的顏色,氣得當場發飆。  我很理解那位母親的心情,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候的行為存在道德瑕疵,長大了就可能觸犯法律。  孩子在家偷錢,在外偷東西,或許是許多父母都頭疼過的問題。
  • 「你家孩子偷錢了」,當著孩子的面家長最好這樣做,做錯了傷害大
    如果孩子偷拿自己家的東西,私底下教育一番就可以了,家醜沒有外揚,孩子的醜行也沒有被人發現,但是如果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比如說是錢,被別人找上門,家長的處理方法就特別重要,如果家長做錯了就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嚴重時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 孩子偷錢,如何正確教育?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孩子偷錢是普遍存在的一件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家長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你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
  • 汪涵問應採兒:如果你的孩子偷錢怎麼辦?應採兒的回答很實在
    早在一次節目中,汪涵問應採兒:如果你兒子偷錢,你會怎麼辦?當時一起參加節目的薛之謙還幫她出招:我覺得你可以把它偷回來!讓他感受一下被偷是什麼感覺?但是這樣玩笑式的回答,很快就被應採兒否認了。這樣的回答還被汪涵當場吐槽:你兒子躡手躡腳的偷走,你再把它躡手躡腳的偷回來嗎?
  • 孩子愛咬人,老師希望孩子退學,家長應該怎麼辦?
    涵涵上了幼兒園沒多久,就被老師告知希望涵涵在家學習。因為涵涵有一個愛咬人的習慣,在家裡也咬人,在學校也經常因為脾氣暴躁咬人,又一次直接把同學的手臂咬出血了,為了讓其他孩子能夠正常學習,家長希望涵涵能夠在家學習。
  • 孩子不聽你的話,卻特別聽老師的話,這時候家長怎麼辦?
    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是小學,你會發現他特別習慣於聽老師說的話,拿著老師的話當成「聖旨」,反而是生他養他的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不聽。 家長跟孩子說件事兒,他充耳不聞,該幹嘛還幹嘛,老師跟他說件事兒,他麻溜地去辦,一刻也不會耽擱,這是什麼原因呢?就六個字:原則、榜樣、態度。
  • 家長必看!如果你家孩子也愛上網
    家長必看!如果你家孩子也愛上網 2020-06-11 02: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偷錢怎麼辦?兩位爸爸的反應截然不同,卻毀了一個孩子的人生
    作者:小青糖果屋近日在逛超市的時候,發現有一位家長怒氣衝天的指責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一直在不停地哭泣。只聽這位家長大吼:「這麼小,就學會偷東西了,還好意思哭。」原來這位小朋友剛才看到了一枚好看的貼紙,就偷偷藏在了自己的口袋裡。結果媽媽整理衣服的時候發現了,直接發了火。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 如果你的孩子遇到「垃圾老師」,你會怎麼辦?
    那今天的聊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當孩子碰到垃圾老師該怎麼辦?先說一下這個事兒機率有多大呢?這個事兒機率非常大,否則的話,相關部門就不會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當作一個長期的目標來努力。那孩子真的碰上這樣的老師該怎麼辦呢?
  • 孩子沉迷遊戲,家長沉迷於「思想教育」,怎麼可能成功?
    如果有人當面對我說,他經常對孩子開展「思想教育」,我一定故作驚喜:「哎呀呀,難得,這麼上心的家長鳳毛麟角啊!」如果是在網上,又不認識,反倒會說點實話。當面懟人不好,雖然你明知道他的做法錯誤。教齡1萬小時的老教師,都不一定能通過「思想教育」說服孩子,何況教齡0小時的你呢?
  • 孩子偷錢,怎麼辦?
    1前幾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孩子,我為什麼會打你》,還是我的好朋友寫的,頓時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好想一吐為快。文章說的是孩子屢教不改,偷偷拿大人的錢,媽媽狠心痛打孩子的事情,講道理已經不管用,最後孩子被打改了。媽媽說:教育不是萬能的。媽媽說:除了打,還能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嗎?
  • 孩子零花錢有講究:給晚了容易「偷錢」,給早了成「啃老族」
    女兒放學回家以後,媽媽就開始棍棒教育,女兒一邊哭一邊說,自己已經偷錢半年多了,剛開始是5塊、10塊,後來發現媽媽沒有發覺,才敢50塊、100塊地拿,而這些錢都用來買了零食。    打完孩子,媽媽也開始反思自己,平常生活中沒有主動給孩子零花錢,因為爺爺奶奶每次都會給,而且自己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路上需要什麼文具、食物都會給買,為什麼孩子還會偷錢呢?
  • 微課堂(視頻)丨橫街鎮中心小學葛城城老師:孩子撒謊,家長怎麼辦?
    葛城城老師為大家帶來一課《孩子撒謊,家長怎麼辦?》,當值周老師看到一位家長和孩子正打算買攤點上的食物,及時勸說、制止時,家長卻反駁說:我們就站在這裡,又沒買。不過路人比較生氣,認為家長太輕描淡寫,沒有好好教育孩子。對此,你怎麼看?站在路人的角度,可能教育的力度還有點不夠;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我覺得沒問題。這樣處理,家長向孩子傳達了以下幾點信息:(1)做錯事不撒謊,要勇於承擔責任,不逃避;(2)家人永遠是你堅強的後盾,說實話不會帶來不必要的懲罰;(3)事情一碼歸一碼,私人財產不應被侵犯;(4)小孩子犯錯在所難免,要體諒和尊重。
  • 問: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嗎?家長說沒有,孩子說有的!
    網友四從小老師教我們做個誠實的孩子原來是假的!為什麼老師要把學生的作業布置在家長群,不應該是放學的時候布置給學生嗎?養成學生知道自己要做那些作業的習慣,而不是回家後家長告訴孩子需要做什麼作業。網友六都是怕把老師得罪了,然後老師對自己孩子各種刁難,所以家長多數都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大人:不要亂講……,小孩子:你撒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