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後,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2021-03-04 坐井觀天

作者:逆北

經「歷史研習社」(ID:mingqinghistory)授權轉載

最近這段時間,坐觀君更新頻率降低了不少。不少讀者朋友詢問,無它,皆因工作實在太忙。如今,隨著視頻內容的興起,以圖文為主的公眾號的確受到不小衝擊,這種衝擊已經直觀地反映到文章的打開率和閱讀量上了。但坐觀君還是會堅守這片陣地的,哪怕只有1000個讀者還在閱讀我分享的文章。所以,無論再忙,我還是會擠出時間不定期分享自己喜歡的文章。

13世紀初期蒙古帝國的崛起,可以說從根本上顛覆了歐亞大陸的政治與文化格局,同時也間接的影響到了歐洲文明的走向。

在這樣一個歷史大潮中,帝國締造者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在東亞大陸一改祖先們草原本位的政治方針,致力於恢復當地的農業經濟,同時吸收漢人儒生進入政府,建立穩定的官僚系統,他一系列的漢化措施,元王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開啟了大一統格局的2.0模式(1.0模式為秦始皇所創立)。

▲影視劇《忽必烈傳奇》中忽必烈形象

但是,百餘年後,元王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可沒有祖輩那麼幸運。

這位元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雖然消滅了權臣伯顏的威脅,但是執政未久,就接連經歷了農民起義和地方精英掀起的叛亂,帝國元氣大傷,最終被定都應天府的明王朝派出的北伐軍驅逐出大都。

蒙古軍事貴族入主中原的天命,也就此戛然終止。

 

此後的六百多年時間裡,蒙古騎兵雖曾數次南下或東進,窺伺中原,但都是曇花一現,無法像忽必烈那樣建立起一個統合草原與農耕區的大帝國

很多人不由得疑惑,為什麼蒙古人在元朝滅亡後,再沒能書寫忽必烈時代定鼎中原的奇蹟呢?

 

從歷史上看,忽必烈能夠完成建立元王朝的霸業,與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分析忽必烈崛起的過程,我們應當將其放到蒙古帝國擴張的大歷史脈絡中進行研究。

▲元世祖出獵圖

蒙古人的騎兵固然強悍,可是他們能夠在短時期內縱橫歐亞大陸的運氣成分也不可忽視。

 

二、忽必烈搭上了順風車

 

蒙古軍事集團初崛起的時候,幾乎整個歐亞大陸都處在一種四分五裂的狀態當中,與蒙古內部的統一趨勢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時,在大陸的西北地帶,斯拉夫人建立的留裡克王朝與立陶宛、波蘭爭戰不止,國力下降,同時其內部的貴族又趁機斂權,從而加速了其衰落。

 

在波斯高原,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拔斯王朝,同樣處在內部貴族紛爭的狀態中,他的死對頭拜佔庭帝國,也僅能在地中海以東維持住自己在小亞細亞西部的少數領土和都城君士坦丁堡。可即便如此,他們仍然遭遇了「友軍」十字軍的洗劫,拜佔庭經濟殘破不堪,尚需要時間恢復。

 

南亞次大陸上,印度北部地區被數個突厥人建立的王國所控制,其中以德裡為中心的穆斯林突厥王公勢力最強大,而在印度的南部,達羅毗荼人始終保持著對德幹高原的控制,並輕鬆挫敗了數次異族軍團的南下。

 

說完了遠處,再看蒙古高原附近,在高原西南部的天山南北地區,由契丹帝國後裔建立的西遼政權王室,由於接納了乃蠻部落的王子,引狼入室,反被歸降自己的乃蠻人所毀滅,在西遼的西部,中亞強國花拉子模覬覦西遼土地已久,所以積極派兵幹預,雙方掐架不斷。

 

在蒙古高原南部,立國三百多年的西夏王朝本就國土狹窄,資源匱乏,而且其宗室內部也陷入到了無休止的權力鬥爭中,太后幹政,權臣弄權接連出現,西夏根本無暇顧及蒙古發生的事情。

 

在蒙古高原的東南,曾經凌駕於蒙古人之上的、由女真軍事貴族建立的金王朝也趨於衰落。此時,他們正與偏安長江以南半壁江山的南宋圍繞陝西南部和淮河流域展開激戰,互有勝負,誰也吃不掉誰,漫長的戰爭消耗了金王朝有限的國力,也加深了其內部的社會矛盾。

至於南宋方面雖然僥倖防禦成功,但其權臣史彌遠叫停了戰爭,不惜殺死自己的政敵韓侂胄,砍下他的頭顱送給敵人來乞求金朝許可他們昂貴的和平。

 

最後,與東亞大陸隔海相望的日本群島,此時也處在將軍幕府的統治之下,天皇成為了虛君,一些日本的地方諸侯對於幕府的斂權大為不滿,所以也企盼著一場外部幹預,能夠給他們提供奪權的機會。

 ▲13世紀中葉的蒙古帝國

通過簡單的陳述,我們會發現,在13世紀前期,除了成吉思汗統下的蒙古高原完成了局部統一大業外,歐亞大陸的其他部分的政權都處在一種衰落的狀態中,固然,他們衰落程度不一,可是內部的權力鬥爭與地方不時發生的叛亂,卻讓他們根本無暇關注蒙古高原可能出現的世界徵服者。

 

就是在這樣一種狀態下,蒙古人通過他們閃電般的攻勢,接連攻滅了相對弱小的花拉子模與西遼,同時重創了欽察草原的遊牧部落和東歐的封建主軍團。

 

西徵結束後,他們揮師東進,在與金國的戰爭中獲得了對手先進的軍事技術,例如火藥和複雜的攻城器械,都因此戰傳入到了蒙古軍中,為他們所用,這便更讓成吉思汗如虎添翼。

 

到成吉思汗死後,拖雷諸子統領的大軍繼續南下,在與南宋達成秘密協議後滅亡了金朝,華北地區由於失去統一權威的壓制,瞬間變成了無數軍閥混戰的局面。不過,此時的蒙古軍事集團仍然秉持著草原本位的戰略,根本無意於解決華北四分五裂的政局,在取得對方交納錢糧的承諾後,其迅速收縮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改而繼續向西徵討東歐的斯拉夫人與波斯高原的其他民族。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蒙古人不是一開始就把定鼎中原作為自己的主要目標,真正的在中原建立穩定的統治秩序,還得等到成吉思汗的孫輩時才有起色,而這也更說明了,當時的蒙古人運氣有多好,他們的成功有多麼的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忽必烈的成功,正是因為他及時坐上了這趟順風車。

三、神話的局限

 

可是,當元王朝覆亡以後,整個歐亞大陸的政局又發生了巨大的逆轉,這和蒙古人崛起的時候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再來看,在斯拉夫人生活的地區,莫斯科公國的君主通過假意討好蒙古統治者來擴張自己的勢力,逐步擺脫其統治。

 

波斯高原上,蒙古人建立的伊爾汗國被成吉思汗家族的遠親帖木兒軍團顛覆,可是,帖木兒本人執著於軍事徵服,無意於和平建設,所以在他死後,分裂局面繼續持續著。帖木兒集團的敗落,讓一度被其壓制的中東的突厥人緩過勁來,他們重新集結起來,進攻拜佔庭的政治中心君士坦丁堡,並於1453年將其攻破,這就是後來叱吒風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們東徵西討,向西直逼中歐重鎮維也納,向東與波斯高原的薩法維王朝激戰,以少量裝備火器的步兵大敗薩法維的騎兵主力,成為了中東數一數二的強國。

南亞,帖木兒的後裔重新集結了忠於自己的突厥軍團殘部,並利用當地的諸侯矛盾頻繁出擊,成功控制了印度北部地區,建立起了莫臥兒帝國,與南部印度教王公進行對峙。

從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蒙古高原的西部,同時出現了三個強大的政治勢力,他們分別是莫斯科公國、奧斯曼帝國與莫臥兒帝國。三大帝國都處在上升的階段,蒙古人向西擴張的道路就此被牢牢堵死,只能向東。

向東也不好使啊,和西部一樣,在東亞大陸,朱元璋統下的明朝軍隊消滅了陳友諒與張士誠等競爭者,利用南方的財賦支撐向北出擊,將元順帝趕回了草原腹地。原先幾乎控制整個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瞬間縮水成為了僅能保持蒙古草原一隅的地方勢力。

 

蒙古高原內部此時也回歸到了分裂的狀態當中,元順帝死後,他的後人被當地其他軍事貴族襲殺,失去了蒙古人眾望所歸的成吉思汗後裔的統帥後,局面不斷失控。接下來誰能稱霸高原,就得讓拳頭來說話了。於是,經過激戰,在草原內部也大致分化為韃靼和瓦剌兩個軍事集團,明朝皇帝朱棣對於蒙古高原統一所可能造成的威脅有所覺察,所以積極出擊,努力維持瓦剌與韃靼相互制衡的局面,讓他們無力窺伺中原。


但是,朱棣死後,蒙古高原還是暫時出現了瓦剌一家獨大的局面,他們的首領也先在土木堡一戰俘獲了明朝皇帝,還想藉此進攻北京,重寫忽必烈的神話。不過,由於此時明朝統合了長江南北的社會力量,不像金朝那樣腹背受敵,所以得以集中全力迎戰,力主守衛京師的兵部尚書于謙從華北和華南調來了大量生力軍救援北京,與京城守軍聯合出擊,逼退了也先的大軍。

 

也先本就抱著試試的心態來進攻北京,一看定鼎中原無望,只能釋放英宗皇帝,然後向西擴張,結果,攻打北京受挫讓也先在部族聯盟內部威望大跌,此時蒙古恰又碰上了嚴寒的打擊,物質資源匱乏,一部分貴族趁機發動政變,殺死也先,而這也進一步加劇了蒙古高原內部的分裂趨勢。

 

到17世紀初期,蒙古南部又出現過林丹汗這樣的也先式人物,不過,此時他夾在明朝邊防軍和皇太極的後金之間,擴張乏力,最終也被皇太極所擊敗。漠南蒙古部眾被皇太極以八旗制進行改編,其貴族首領又與滿洲精英的家庭聯姻,後金藉此強化了女真人和蒙古人的合作,從此,靠近中原地帶的蒙古人與後金軍事集團捆綁在一起,再無獨立發展的機會。

 

到了17世紀晚期,在天山南北又出現了準噶爾汗國這樣的獨立政治勢力,可是,此時的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受到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威脅,外部又同時面臨沙皇俄國與清王朝的夾擊,所以也是曇花一現,最後由於內部貴族叛降乾隆,被清軍摸到大本營將其全殲。忽必烈定鼎中原的神話,更沒有機會重寫了。

因此,讀者如果將成吉思汗統一草原前後的歐亞大陸格局與元順帝北狩以後的世界局勢稍加對比,我們將會發現,蒙古人的軍事實力固然強悍,但13世紀前期歐亞大陸板塊上除蒙古外政治勢力的同時衰落,也是忽必烈能夠延續祖輩的擴張大業,從而完成稱霸歐亞大陸的主要原因之一。

 

歷史就是這樣巧合,這也正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日)杉山正明《蒙古帝國的興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美)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江蘇人民出版社

相關焦點

  • 為何在元朝滅亡後,蒙古人不能再創造忽必烈時期的神話了
    為何蒙古騎兵在元朝滅亡後的六百多年中,不能再創造忽必烈在位時期稱霸世界的輝煌?這點其實從元朝稱霸時的大環境就能看出來。由於當時特殊的國際形勢,才能讓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有稱霸歐亞的機會。即使蒙古騎兵異常強悍,但其中也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夾雜在裡面。
  • 元朝滅亡後,幾百萬蒙古女子下場怎樣?朱元璋手段殘忍
    元朝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這個短命的王朝僅僅存在了不到100年的時間就滅亡了。縱觀整個元朝,他們的皇帝大部分時間都在徵戰四方,元朝把我國的領土面積達到了最大。蒙古起兵驍勇善戰,可惜的是元朝末年的江山依然大亂。
  • 朱元璋滅元朝時,為何蒙古四大汗國不出兵幫忙?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在滅南宋前,主要進行西徵,然後滅金夏。蒙古鐵騎深入中亞和歐洲,佔領大片領土。然後成吉思汗的兒子又那麼多,且個頂個的優秀,再加上如此廣袤的土地需要人鎮守,於是分別金帳汗國、察哈臺汗國、伊利汗國、窩闊臺汗國,他們統一屬於蒙古帝國。
  • 朱元璋滅元朝時,蒙古四大汗國為何袖手旁觀?
    忽必烈繼承汗位,並把蒙古帝國改為元朝,按照漢制進行統治。此時四大汗國名義以元朝為宗主,但各自為戰,沒人向元朝真正稱臣。 為何不出手幫元朝? 元朝是我國歷史上享國比較短的一個王朝,這個王朝後期起義不斷,最後被朱元璋所滅。很多人不明白,四大汗國都是成吉思汗的後人當汗,為什麼不出手相救呢?
  • 元朝滅亡前兩年,忽必烈為何不增加金錢投入?
    按照歷史規律來說大汗在位20年就算不算短的了,據說,元朝滅亡的前兩年,忽必烈還得來個短暫的休養生息,來個三年緩衝期。大汗們短暫休養生息有個好處,就是下令集中下不了戰場的軍隊,平時可以調撥給下面的大汗,換換人。可以來個長久戰爭,換換人。然而元朝剛剛建立就出現了歷史上的政治問題,部族割據和地方割據,整體規模太小。其實元朝兩百年就是各個小國割據的狀態,沒法統一。
  •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如何處理後宮的蒙古美女,非常殘忍
    因此朱元璋對元朝的統治十分憎惡,對元朝末年那的社會黑暗腐敗問題,動蕩,十分不滿意。隨著紅巾軍的造反也拉開了人們反抗元朝的序幕。說白了,時勢造英雄,朱元璋也是得到老天爺的青睞,把蒙古族趕回老家,終結了元朝對漢人98年的統治。朱元璋以前在皇覺寺當過僧人,實際上便是露宿街頭,混飯吃。
  • 蒙古四大汗國是什麼?它們與元朝的關係又是怎樣的?
    在世界史上,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是不得不說的奇蹟。當年成吉思汗的子孫幾乎打下了整個歐亞大陸,隨後又建立了四大汗國。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提到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在蒙古帝國的開創者成吉思汗去世後,龐大的蒙古帝國就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
  • 元朝的四等人、初夜權和蒙古帝國: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建立元朝
    大元等不等同於蒙古帝國。不能這麼理解。實際上,大元是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地盤是今天的中國、外蒙古以及遠東地區。而蒙古人另外還建立了4個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元朝和這四個汗國一度敵對,甚至互相開戰。除了伊爾汗國以外,其餘三個汗國根本就不支持忽必烈,而是支持阿里不哥。後忽必烈打仗擊敗阿里不哥,將其毒死,引起另外三個汗國的憤怒,雙方多次交戰。
  • 朱元璋顛覆了元朝,為何無法徹底摧毀蒙古大軍?原因其實很簡單
    公元1368年,也就是洪武元年,明朝任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率領了25萬大軍向元朝的京城大都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城發動了最後的攻擊。此戰明軍順利佔領了北京,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只好帶著妻女家眷等逃往漠北蒙古。
  • 他們是蒙古帝國最強部隊,也是騎砍2兵種原型,卻導致元朝滅亡
    怯薛起源於蒙古的部落貴族親兵,主要由蒙古貴二代和官二代構成,是名副其實的元代官僚集團,也是蒙古官僚階層的核心。這支王牌軍隊的統帥則是鼎鼎有名元初F4:木華黎、赤老溫、博爾忽和博爾朮,他們被封為「四怯薛」。
  • 元朝是中國正統朝代?同樣是蒙古帝國,為何四大汗國不算?
    客觀來講,元朝無可置疑是中國正統朝代之一。但是,與元朝並列的四大汗國不是,不屬於中國古代朝代範圍。以前常聽人說,你看我們蒙古帝國時期,四大汗國疆域多大多牛逼啊。這其實是很膚淺的看法。因為當他看到有人質疑元朝是不是正統王朝之時,就知道,不用說四大汗國,元朝尚被人們懷疑呢。
  • 蒙古與明朝雙方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有人問「蒙古與明朝雙方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無論是徐達北上滅元,還是朱棣五次親徵漠北,蒙古的軍隊都沒有達到30萬的規模。元朝的軍隊分為戍衛京師宿衛部隊和鎮守全國的鎮戍部隊,都很分散。元朝大都的禁衛軍絕對沒有突破10萬,所以徐達和常遇春滅蒙元時只用了25萬人。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907年唐朝滅亡後,契丹興起,蒙古被遼國統治;1125年金滅遼後,蒙古各部被金國統治。遼國滅亡後,蒙古各部逐漸成為草原的主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各部開始走向統一。 由於遼國和金國被認為是我國的正統王朝,所以他們治下的蒙古各部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元朝滅亡後,明朝境內還有許多蒙古人,朱元璋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元朝滅亡之後,朱元璋雖然沒有對蒙古人進行殺戮,但是他的做法卻殺人不見血,讓人細思極恐。元朝自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在其存在的不到一百年時間裡,將國家領土面積擴大到1372萬平方公裡,這幾乎是我國歷史上領土面積的巔峰了。然而控制著如此大面積的國土和人口,蒙古人作為統治者,其人數卻不多,據估計大約也就百萬人上下。
  • 元朝並非亡於朱元璋之手,元朝滅亡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說起朱元璋滅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其實並非如此。在同時代的起義軍裡,朱元璋消滅的元朝軍隊是最少的。元朝雖然被明朝取代,但它並非亡於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雙方同時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結果。朱元璋的抗元戰績元末農民起義,始於公元1351年五月的劉福通(其實浙江的方國珍還要早,只是孤軍影響不大罷了)。
  • 元朝滅亡後,朱元璋為什麼沒有大肆屠戮投降的蒙人
    朱元璋滅掉元朝之後,有一個很奇怪的事。他沒有大規模殺害投降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這是為什麼呢?元朝的種族政策可謂是劣跡斑斑,朱元璋完全可以提出復仇的民族政策,將歸降明朝留在中原的蒙古人,進行驅逐或者是殺害。
  •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到底有多大,竟然佔領了文明世界一半領土! 成吉思汗在徵服了亞洲許多國家後,返回去打西夏,便指定他的孫子拔都繼續去徵服世界,直到最後的海洋,一直到蒙古馬蹄能夠達到的地方,在蒙古滅亡了金朝後,開始了滅亡宋朝的戰爭,在滅亡宋朝的同時
  • 元朝與四大汗國
    注:成吉思汗於1227年去世,蒙古於1235年侵宋,1279年南宋滅亡。 元朝:1271年成吉思汗的四兒子 拖雷 的第四子 忽必烈 (是伊爾汗國建立者的親哥哥)在大都建立元朝,1279年南宋滅亡。
  • 鐵木真帶蒙古主力西徵,跨度長達7年,金和西夏為何不端他老巢?
    孛兒只斤·鐵木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是草原上的無雙霸主,世界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經過一系列戰爭統一蒙古諸部,於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後來他的孫子忽必烈創立了元朝。金國、西夏、南宋、大理國等政權,悉數都被蒙古所滅,南宋和大理不用多說,本來就受制於金國和西夏,防守都難,無力北徵。
  • 高麗給元朝進貢一位女子,這位來自番邦的皇后,間接導致元朝滅亡
    舉例來說,南漢的後主劉鋹就曾經"的波斯女,黑腯而慧豔,善淫"。而其它許多朝代的帝王據說也或多或少有著外族的妃子。在眾多外族妃子中,來自朝鮮半島的居多,因為它們一來與中原王朝相距不遠,二來自古便是中原的藩屬,常常需要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