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漫長的歷史上,有著無數的帝王。而又因為帝王們的三宮六院,他們的妃嬪可以說是不計其數。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有了龐大的基數做支撐,帝王們的妃嬪自然是高矮胖瘦、燕瘦環肥各有不同。
而在眾多的帝王妃嬪中,來自異邦者也並非沒有,因為歷史上對外邦的徵服或外邦主動朝貢,許多外族女子被送入了皇帝的後宮。
舉例來說,南漢的後主劉鋹就曾經"的波斯女,黑腯而慧豔,善淫"。而其它許多朝代的帝王據說也或多或少有著外族的妃子。在眾多外族妃子中,來自朝鮮半島的居多,因為它們一來與中原王朝相距不遠,二來自古便是中原的藩屬,常常需要進貢。
要說朝鮮妃子中混得最好的一個,筆者認為當屬元順帝時的奇皇后了,那麼,為什麼說奇皇后是歷史罪人,她真的喜歡過元順帝嗎?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奇皇后生於高麗幸州,也就是今韓國京畿道高陽市一帶,她的父親是高麗大貴族、總部散郎奇子敖,所以她也就被後人稱為奇皇后。奇皇后在年少時就已經因為姣好的容貌而知名於幸州,後來高麗國尋找美貌少女進獻給元朝,便選中了她。
奇皇后最初只是為元順帝"主供茗飲"的奉茶宮女,但因為貌美得到臨幸,再加上為人"性穎黠",也就是聰穎狡黠,所以逐漸得到了順帝的喜愛。隨著奇皇后恩寵益盛,當時的皇后欽察答納失裡得知後非常妒忌,於是"數箠辱之",也就是多次將其鞭打。不過欽察答納失裡不久之後就因為被謀反的哥哥牽連而被趕出皇宮毒死。
至元元年(1335),元順帝見第一任皇后已死,便想要改立自己心愛的奇氏為後。
當時的重臣伯顏卻認為奇氏是宮女出身,身份實在過於低微,讓她當皇后難以服眾。
順帝一向聽從伯顏的,於是只好作罷。最終,順帝立毓德王之女伯顏忽都為後,而奇氏則被封為了"第二皇后",雖然實際上仍然是妃子,但好歹稱呼她時可以叫皇后。
因為當年順帝要冊封自己時伯顏極力勸阻,奇皇后懷恨在心,於是不斷在順帝耳邊吹枕邊風,說伯顏擅權專恣、權傾朝野。至元六年(1340),元順帝將伯顏扳倒,並將其貶至位於今廣東陽春的南恩州陽春縣,後者病逝途中。
因為先後為順帝生下二子,奇皇后更加被順帝喜愛,而她遠在高麗的族人聽說後,便連高麗王都不放在眼裡,甚至說出要將其取而代之的話,結果高麗王勃然大怒,將奇皇后的父兄全部殺死。
奇皇后與高麗決裂,還在長子愛猷識理達臘長大後教唆他攻打高麗,結果戰爭以元朝兵敗告終。
為了獲得更大的權力,奇皇后找來同樣來自高麗的太監樸不花,二人通力合作,將不滿自己的勢力盡數剷除,慢慢的,光是掌握後宮的權力已經無法滿足奇皇后了,她甚至想要逼元順帝退位,讓自己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自己當太后。
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場政變,奇皇后找到了當時的丞相太平,結果太平不願配合,還指斥她大逆不道。奇皇后遭到拒絕後又開始誣陷太平,結果太平也步了伯顏的後塵,被流放處死。至正二十五年(1365),正宮皇后伯顏忽都去世,奇皇后被順帝賜予蒙古名肅良合·完者忽都,並於年末被冊立為新任皇后。
年近五十歲才終於成為皇后,但奇皇后卻沒來得及享受,僅僅三年後,明軍便勢如破竹地攻破了大都,元朝宣告滅亡。這之後,元順帝帶著奇皇后等貴族北上逃往位於今蒙古國境內的哈拉和林,建立了北元政權。明洪武二年(1369),奇皇后去世,第二年,元順帝也隨之而去,他們的長子愛猷識理答臘繼位,成為了元昭宗。
之所以後人會說奇皇后是歷史罪人,其實是因為她主要的幾個錯誤:
第一、她教唆長子徵討高麗,勞民傷財;
第二、她在宮中、朝中排除異己、打壓許多有能力的大臣;
第三、她先後害死伯顏、太平兩位重臣,直接導致朝廷的理政水平下降。
總之,奇皇后對於元朝的統治起到了一些消極作用,不僅與官宦狼狽圍殲,更是插手朝政等,間接的導致了元朝的滅亡。
至於奇皇后是否真的喜歡過元順帝,筆者認為在古代宮中這一特殊環境下,妃子所能夠依靠的對象只有皇帝一人,從奇皇后曾經想要逼順帝退位的舉動來看,她真心喜歡他的概率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