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史上的外戚專權︱奇轍謀逆:元朝皇后仗勢妄為的娘家人

2021-01-17 澎湃新聞

太祖王建開創的高麗王朝由於是通過與豪族聯合建立起來的,因此被認為具有很強的豪族聯合政權的性質,再加上王建偏好與豪族聯姻並在王族內推行族內婚,使得豪族與王族構成複雜的利益集團,他們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內亂不斷。王規之亂、康兆之變和李資義之亂、李資謙之亂都是在這一大背景下發生的。不過在經歷了前面這些變亂後,豪族的勢力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基本上再無法參與王位繼承權的鬥爭。按說這些變亂之後,高麗王朝的王權應該迎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然而,李資謙之亂過去不到五十年,即1270年,高麗王朝又發生了武臣之亂,武將把握了政權,國王成了武將們的傀儡,甚至武將可以隨意廢立國王。在武臣掌權的一百年時間裡,就有毅宗、明宗、熙宗三位國王被武臣們廢黜。武臣政權終結之後,高麗王朝與元聯姻,成了元的駙馬國,王位的繼承受到元朝的很大影響。

到了高麗王朝末期,元朝日益衰落,高麗王朝內部開始出現主張擺脫元朝影響的聲音,然而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卻發生了一種奇特的外戚弄權。之所以說這次外戚弄權奇特,是因為這次外戚弄權的主角不是高麗王朝的外戚,而是元朝的外戚,即元順帝惠宗的皇后奇氏之戚族。

奇氏幹政:一女得位,一族權貴

自從忠烈王娶了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兒齊大長公主忽都魯堅迷失之後,從忠宣王到恭愍王的六代高麗國王中,除了忠定王,其他國王都曾迎娶元朝的公主(按元制,皇女及諸王女皆稱公主)為王后,同時也向元朝進貢宦官和公主。這些宦官進入元朝的內宮後有的成了皇帝的寵臣,如高龍普、樸不花等,而進入元朝內宮的宮女,有的成了皇帝的寵妃,甚至還有被封為皇后的,元順帝的奇皇后(蒙古名為完者忽都)就是這樣由宮女而成為皇后的。

奇皇后一族發跡於其高祖奇允肅時,當時正值武臣崔忠憲掌權,一些大臣試圖除掉崔忠憲,但奇允肅救出崔忠憲,於是便成為其親信,被拜為上將軍,掌管中書、門下兩省,後來一直升至門下侍郎平章事,從此之後,奇氏一族開始成為高麗後期權門氏族。奇皇后的父親奇子敖共育有五男一女,五男分別起名軾、轍、轅、輈、輪,奇軾早亡,故奇轍就成了奇家的長子。

關於奇氏是何時被選為入元宮女的,因史料原因無法詳考。元惠宗即位後,奇氏由徽政院使高龍普(蒙古名為禿滿迭兒)推薦為奉茶宮女。也許是元惠宗即位前有曾被流放至高麗的大青島的經歷,故他非常喜歡這個漂亮又聰明伶俐的高麗宮女,後來還寵幸了她,封她為貴妃,對其寵愛有加,而奇氏在被封為貴妃後也為惠宗生下來皇子愛猷識理達臘。這樣一來惠宗對這個貴妃更加寵愛,此時恰逢皇后答納失裡因其兄弟謀反,而被廢為庶人,惠宗便欲立奇氏為後,但遭到了大臣反對。「及後遇害,帝欲立焉,丞相伯顏爭不可。伯顏罷,學士沙剌班希旨請立第二皇后,居興聖宮,改徽政院為資政院。」後來,奇皇后又為惠宗生下一子即脫古思帖木兒,而且其第一位皇子被冊封為皇太子,奇皇后因此享有極為尊崇的地位。1365年元惠宗的正宮皇后伯顏忽都駕崩,惠宗便立奇皇后為正宮皇后,從而成為元朝歷史上少有的異民族正宮皇后。

隨著奇氏在元朝後宮地位的一路上升,其在高麗國內一族的地位和影響力也隨之水漲船高,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奇皇后的長兄奇轍。忠惠王在位時,元惠宗遣兩位高麗出生的太監高龍普和樸帖木兒不花前往高麗,追封奇皇后之父奇子敖為秉德承和毓慶功臣,封榮安王,其夫人為榮安大夫人,還授予奇轍徵東行省參知政事之職,授奇轅為翰林學士。不僅如此,元還多次遣使到高麗,賜給奇氏家族衣、酒等物。恭愍王在位時,元惠宗還遣太子和定安平章到高麗賜孛兒扎宴(註:孛兒扎是一種宴會的名稱),宴會在延慶宮舉行,國王、公主和奇皇后的母親李氏、奇氏兄弟等參加了宴會。「是宴,剪布作花,凡五千一百四十匹,他物稱是」,極盡奢華。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奇氏家族在高麗的地位和影響。

有了奇皇后這棵大樹,奇氏兄弟在高麗得以飛黃騰達,奇轍被拜為政丞,封德城府院君,其弟奇轅被封為德陽君,奇轍還經常作為高麗的使節使元,充當元和高麗溝通的媒介。忠惠王在位時,由於多行不義被眾臣所惡,當時在大都的奇轍等高麗使節就上書元中書省,「極言王貪淫不道,請立省,以安百姓」。結果元惠宗便下令廢黜忠惠王並押往元朝,由其子忠穆王即位。由於當時忠穆王只有八歲,由高龍普、奇轍等「整治國事」。忠穆王在位僅四年就死去,於是其母德寧公主「命德成府院君奇轍、政丞王煦, 攝行徵東省事」。由此可見,奇轍借妹妹奇皇后之勢在高麗朝廷幹政弄權,對高麗政局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丙申政變:奇氏一族的衰落

奇氏兄弟借奇皇后之勢介入政治之外,還強奪民田,強搶民女,恣意妄為。甚至有奇氏族人奇三萬仰仗家族勢力,奪人田地,結果被整治都監的官員杖責而死。奇三萬的妻子為此到徵東行省理問所哭訴,結果杖責三萬的官員遭到囚禁,甚至連高麗國王都替奇三萬講話:「三萬奪人田五結,何至於死?」事實上,這個仗勢欺人的奇萬三就是一個土豪,並無一官半職傍身,即使如此,他的死不但驚動了高麗國王,就連元朝朝廷也專門派官員前往高麗問責相關官員,由此可見奇氏一族在高麗跋扈之一斑。更過分的是,不僅奇氏親族在高麗橫行霸道,就連奇氏親族的奴婢也仗勢欺人。奇轍族妹婿家的「家奴恃勢,頗張威福,與其黨五六人,謀奪人妻,矯王命,強迎以歸。經三宿,夫家始知」。

奇氏一族不僅恣意妄為,生活上也極盡奢侈。奇轍之弟奇轅「嘗會宗族,宴其母,器皿珍羞,窮極侈麗,見者以為,東韓以來罕有也」。後來,恭愍王在平定奇轍等叛亂之後曾在給元朝的上表中詳述了奇氏一族在高麗恣意妄為的情形:「轍等,連姻掖庭,假威大朝,氣焰燻天,脅制國主,人有人民,不奪不已,人有土田,不奪不饜。臣畏天朝,一不敢問,群黎百姓,怨豈在明?」

恭愍王即位時,高麗國內已經形成了一支新興力量,即所謂新進士大夫階層。這些新興士大夫階層多是中小地主的子弟,他們以程朱理學作為修身治國的理念,主張對國政進行改革,懲治國內的親元勢力,採取親明政策。恭愍王上臺後響應改革國政的呼聲,在外交上採取疏元親明的政策,這使得以奇轍為首的親元勢力深感「一朝勢去, 身不能保」,於是他們便不僅在政府各機構中安插親信,還「擅造兵器,閒習射御,公然為之,不少隱匿」,準備在萬不得已時起兵廢掉恭愍王。對於奇轍等人的舉動,恭愍王心知肚明,他暗地裡調集兵馬,準備徹底剷除這些依靠元朝勢力「屈辱宰相, 陵犯國主」的親元之輩。

1356年5月18日,恭愍王在宮中設宴,召奇轍等人赴宴。奇轍等人剛進宮門,就被預先埋伏的武士擊殺,兩名隨從也一起被誅殺,接著恭愍王令「禁衛四番軍士, 一時俱發」,搜捕他們的家人和同黨。奇轍等人的親族和同黨有的逃到深山,有的削髮為僧尼,但凡是被搜捕到的皆被處死或囚禁。除了那些留在元朝的奇氏族人外,高麗國內的奇氏族人幾乎被誅殺殆盡。在高麗曾不可一世的奇氏一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這一事件在高麗史上被稱為「丙申政變」。

奇氏在高麗被滅族的消息傳到元朝後,奇皇后又驚又怒,但當時並沒有對高麗採取什麼措施。到了1364年,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年滿25歲,奇皇后對他說:「汝年已長,不能為我復仇耶?」於是皇太子便奏請惠宗廢黜恭愍王,立忠宣王之庶子王譓(蒙古名塔思帖木兒)為王,「以奇氏族子三寶奴為太子」。但高麗君臣拒絕接受這一安排,於是奇皇后和太子便將元兵萬人交與塔思帖木兒,由其率領攻打高麗。然而,隊伍剛過鴨綠江,就在義州被高麗名將崔瑩率領的軍隊打敗,元兵僅「餘十七騎而返」。奇轍的四子奇賽因帖木兒因丙申政變時身在大都而得以倖免。後來,雖然他在元之東寧、遼陽等處糾眾欲為父報仇,不過也沒掀起什麼大的風浪。

恭愍王即位後,雖力主改革,肅清奇轍等親元勢力,但其推行的改革最終還是失敗,在丙申政變後三十多年,高麗王朝便走到了盡頭,取而代之的是李成桂建立的朝鮮王朝。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大盜移國:漢末宦官與外戚專權交替,對後世造成了哪些影響?
    普通人自然也沒有機會入主宮中,而在深宮之中,后妃都有背後的家族支持,等到他們生下龍子,自然就會被母家扶持,因此宮中外戚多為皇后一族,太后一族,甚至太皇太后一族,等到皇帝長大,想要獨攬朝政,勢必會與外戚集團決裂,此時的朝堂早已烏煙瘴氣,皇帝能信任的只有身邊陪伴他長大的宦官們,慢慢的宦官勢大,又會形成宦官專權。
  • 【中國古代史歸納專題】46之皇后公主外戚篇2:三國到宋元19大皇后
    ,和孤獨皇后關係緊張,孤獨皇后主導了廢楊榮立楊廣。3.韋皇后,關鍵詞:毒死唐中宗李顯想學婆婆武則天做武則天第二;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后,李顯和張柬之等發動神龍政變後李顯繼位,但是韋皇后勾結宰相武三思,大肆提拔韋氏外戚,韋皇后和武三思相互勾結,形成武韋集團,專擅朝政,並且毒死李顯,後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殺死了韋後。
  • 長孫皇后:史上最完美皇后,千古第一賢后,李世民賢內助
    八月李淵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立髮妻長孫氏為皇后,追贈長孫皇后之父長孫晟為司空、齊獻公。長孫皇后掌管後宮,後宮很和諧,後宮之人沒有人不服長孫皇后。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感情很好,後宮妃嬪不多,子嗣不多,長孫皇后還親自給李世民選妃。
  • 元朝有個皇后是高麗人,是唯一的外國皇后,一生折騰不斷
    現在的韓國在爭奪傳統文化上不遺餘力,網上也編了很多段子,韓國要為漢字申遺,還自稱韓醫是自己發明的,另外就是韓國的地方,那簡直沒有中國什麼事情,更有說法,韓國說是孔子是韓國人,恨不得中國有名的人都是韓國人,當然有些是段子,不能當真,這件事情上,我們也需要學習韓國認真的精神。
  • 中國史上唯一的外國皇后,還被某國拍成了電視劇鮮為人知
    2020-11-18 12:04:29 來源: 小虎說說那些事 舉報   中國史上唯一的外國皇后
  • 高麗給元朝進貢一位女子,這位來自番邦的皇后,間接導致元朝滅亡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奇皇后生於高麗幸州,也就是今韓國京畿道高陽市一帶,她的父親是高麗大貴族、總部散郎奇子敖,所以她也就被後人稱為奇皇后。奇皇后在年少時就已經因為姣好的容貌而知名於幸州,後來高麗國尋找美貌少女進獻給元朝,便選中了她。
  • 奇皇后:中國史上唯一的外籍皇后,出身高麗卻要攻打自己的母國
    眾所周知,皇后在古代的地位,那可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作為一國之母的皇后,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當地。 高麗有一奇氏家族,當家的奇子傲,膝下有一女奇氏,貌美如花,十幾歲就作為貢女進獻元朝,在皇帝身邊做了個端茶送水的小宮女。
  • 《外戚世家》寫什麼?司馬遷揭露了古代後宮女人不可告人的秘密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外戚」指得是什麼呢?對皇帝來說,皇后以及她的母族一方,包括宮裡的妃子,以及她們的家族等,都可以稱為外戚。那麼自漢朝以來,後宮女人的權力逐漸發展到了一個高峰。為什麼呢?這是有原因的。
  • 清平樂曹丹姝是如何成為皇后的 演員的精彩表現是成就這部劇的關鍵
    宋仁宗趙禎是宋代第四位皇上,也是宋代當政時間最多的皇上,他的嬪妃有很多,在其中曹皇后和張貴妃最知名。宋仁宗儘管立曹氏為王后,但他最愛的人是張貴妃,張貴妃死前深受寵愛,但並並不是個壞女人,人死之後被追諡為溫成皇后,但是劇裡的張貴妃並不是個善茬,她仗著皇上的寵溺,無法無天,隨處刁難曹皇后,曹皇后心胸開闊,豁達大度,才不與她斤斤計較,最終張貴妃香消玉殞,結局悽涼。
  • 日拱宦官一卒,東漢最強外戚梁氏登臺
    根本原因是,在他們對面,梁姓外戚崛起。漢順帝永建三年,即公元128年,梁家兩個年輕貌美的女孩兒被順帝選入宮中。這兩個女孩兒,一個是梁商的妹妹,一個是梁商的女兒。四年後,元嘉元年,公元132年,梁商的妹妹被封為貴人,梁商的女兒梁妠(音na/nan)被封為皇后,梁家雞犬升天。
  • 囂張程度賽過霍光,堪稱兩漢第一外戚
    梁冀是外戚出身,東漢以外戚顯貴。 兩漢時期的外戚力量是非常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那個時候每代皇帝,都希望把自己舅舅家扶植起來,作為自己在朝中的幫手。 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外戚專權的情況。到了東漢時期,這種情況特別嚴重,要麼是外戚專權,要麼是宦官專權,兩者交替掌權,把個好好的王朝搞得烏煙瘴氣。
  • 中國史上唯一來自外國的皇后!運氣加持堪比錦鯉,為何會和母國反目成仇?
    話說,在韓國還叫高麗的時候,高麗王深諳舔狗之道,要想過得好就要瘋狂給中原王朝的老大刷點禮品。啥樣的人能成為這個幸運鵝被當作禮物刷出去呢? 然後,皇后欽就因娘家人躺槍被毒死了… … 前方沒有困難了,元惠宗是真想把自己的小奇寶貝推上皇后的位置,然鵝,劇情線送來了第二個大BOSS:當朝丞相。
  • 揭秘歷史上真正的沈珍珠和獨孤靖瑤生前為什麼都沒有被封為皇后
    不知道電視劇會怎麼演,估計獨孤靖瑤會成為皇后,留下沈珍珠在那默默流淚,不虐不好看不是,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沈珍珠才是幸運的,生的兒子李适當上了皇帝,反而是獨孤靖瑤生了個女兒還早早就夭折了,最後傷心抑鬱而死。
  • 晉惠皇后---賈南風
    【嫁與太子】  泰始七年,賈充被任命到長安鎮守,賈充十分憂慮,荀勖建議賈充將女兒嫁給尚未娶太子妃的太子司馬衷,經過皇后楊豔及荀勖等極力推薦,司馬炎最終同意讓司馬衷娶賈南風。泰始八年,賈南風正式被冊立為太子妃。  司馬衷畏懼賈南風的嫉妒和詭詐,其他妃嬪都很少獲寵幸。賈南風亦曾殺人,看見其他妃嬪有孕,便以戟打她們的腹部,令她們流產。
  • 外戚或宦官擅權:為何歷朝皇帝都難跳出這一怪圈
    說著容易做起難,不然,為何歷代皇帝都難以跳出外戚或宦官專權這一怪圈呢?  漢元帝去世之後,太子劉驁即位,是為漢成帝。成帝時代,石顯被逐出朝廷,宦官勢力急劇弱化。但漢成帝荒淫奢侈,個人品德遠不及元帝,而優柔寡斷卻過之而無不及。有史家說:「漢治陵夷,始於元帝,而其大壞則自成帝。」究其原因,就是成帝過於倚重外戚,權柄被外戚掌控。
  •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是如何協助丈夫興盛大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之妻昭睿順聖皇后察必察必皇后出自元朝後族弘吉剌家族,是濟寧王按陳的幼女,嫁給忽必烈後守第二斡兒朵。察必是忽必烈祖母光獻皇后的侄女,論輩分則是忽必烈的小姑母。而忽必烈的原配、守第一斡兒朵的帖古倫,正是察必的侄子脫憐的女兒,也就是察必的侄孫女。
  • 明德皇后榮耀下的悲哀:終身無子沒家族支撐,成為皇帝的制衡工具
    ▲竇太后劇照中國史上出名的賢后不少。比如漢文帝的竇皇后、唐太宗的長孫皇后、明太祖的馬皇后、明成祖的徐皇后等。而今天要說的這位同樣是一位馬皇后,她是漢明帝的皇后——明德皇后,雖然沒有上面列舉的皇后出名,但她的賢德絲毫不輸給任何一位皇后。02馬皇后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
  • 元朝主張殺光五姓漢人,支持廢除科舉的權臣是誰?怎麼死的?
    元朝越到後面,你會發現皇帝換得越來越勤,而權臣越來越多。在元文宗時有霸佔前皇后為妻的權臣燕帖木兒,而在元順帝(元惠宗)時又有提出屠殺五姓漢人,毒殺皇后伯牙吾氏的伯顏(蔑兒乞部)。但是這時候他還是新崛起的,還有燕帖木兒這一系的勢力,其子唐其勢仍然還沉浸在他家獨斷專權的時候。這突然冒出個伯顏就要蓋過他家了,這不能忍,於是打算重新擁立一個皇帝,廢掉元順帝,殺死伯顏,維持原來的模樣。可是唐其勢在行動前被告發,於是被伯顏帶人殺死,他的弟弟塔拉海受到牽連躲在元順帝皇后行宮,之後被人發現,伯顏就把皇后伯牙吾氏(燕帖木兒之女)趕出皇宮,並用毒酒殺死了她。
  • 【讀通鑑】跋扈將軍梁冀:鴆殺漢質帝劉纘,誅殺太尉李固,達到外戚專權巔峰
    我們前面講過多次,東漢中後期,外戚集團和太監集團輪流坐莊,士大夫集團要取得政治權力,就得與他們作殊死鬥爭。在這個背景下,豈能不任用自己人?豈能不任用門生故舊?豈能不搞小團體?那些高喊「君子不黨」的人,不是偽君子,就是政治腦殘。士大夫搞小團體,外戚不搞嗎?太監不搞嗎?當然搞啊!但是,這個事兒不能宣揚,不能拿到桌面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