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我第一次穿上檢察服,自豪感油然而生,眼神中寫滿了驕傲……」談起27年前那一刻,時鈞宇眼中依然閃爍著激情與堅毅。27年如一日奮鬥在基層公訴一線的她,始終堅守為民情懷,真情為民服務……
「嚴查細審 不枉不縱
是公訴人的職業操守」
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法院分管刑庭的副院長王加利說:「作為一名法官和曾經的同事,鈞宇一直以來很令我欽佩,她非常敏銳,對於探尋法律真實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
疫情防控期間,時鈞宇運用遠程提訊系統訊問一個她追捕的漏犯。「一案追了仨,證據都查到位了,即便是零口供也不耽誤判他有罪。」時鈞宇的眼神中充滿自信。
去年9月,這三名犯罪嫌疑人在戚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卷中還只是三個綽號,辦案說明中記載著:三名在逃人員身份不詳無法抓捕。
「這三人全是外地的,戚某和他們是怎麼認識的?他們之間不可能沒有聯繫,追查戚某的所有聯繫方式,篩查所有和他聯繫的外地號碼和信息。」
「三個外地人在棗莊呆了幾個月,每天都是晚上和深夜作案、養豬場也沒有安置住處,肯定會在附近的小旅館或出租屋有臨時居住地,查查有沒有住宿登記……」
「他們以此為業、流竄作案,危害極大,一定要把我們能做的工作做到極致,絕不能讓他們逍遙法外!」
最終,三名犯罪嫌疑人的真實身份被查明,相繼在天津、河南落網,等待他們的將是法律的嚴厲制裁。
2020年4月,時鈞宇被棗莊市公安局聘請為監督員,「監督員就得選她這樣的,嚴謹審慎,能監督、善監督。」棗莊市公安局市中分局紀委書記劉永生說,「她是個較真兒的人,我幹了十幾年刑偵和法制大隊,沒少和她打交道,對她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我們很服氣。」
作為基層公訴人,時鈞宇共辦理、指導辦理和參辦了4000餘起案件,保持了27年無錯案、無錯訴、無違法、無違紀的紀錄。她始終堅守著一種樸素的檢察情懷,「這是我發自內心熱愛的事業,我願傾注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熱情去做好。」
「法律是無情的
但公訴人是有溫度的」
涉嫌搶劫、故意傷害罪的小顏在時鈞宇面前流下了眼淚。他怎麼也想不到,這位素昧平生的女檢察官會這麼輕易地觸摸到他內心深處最脆弱的一面。
小顏不知道,時鈞宇已經多次會見了他的家人,早已將他的成長經歷摸得一清二楚。小顏自幼生活在壓抑的家庭環境裡,父親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使他變得叛逆、暴戾,沉溺於社會不良青年所謂的「哥們義氣」中不能自拔。小顏作案不久,父親就因肝癌帶著深深的遺憾離世。
時鈞宇絲絲入扣地剖析他的犯罪根源,轉述其父離世前對他的懺悔以及家人對他的期望。終於,小顏心中那根最柔軟的弦被觸動了,流著眼淚如實供述了罪行,並表示以後一定不會走舊路。
「懲罰只是手段,預防才是目的。只有幫助失足者重新回歸社會,防止他們舊病復發,才能真正減少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實現法律的終極目的。」 時鈞宇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自2000年以來,她先後摸索出辦理青少年案件的「四必查、四必清」工作方法,制定了擬不起訴聽證制度、不起訴幫教制度,2001年先後針對存在安全隱患、法治空白的5所學校發出檢察建議,在棗莊十五中建起了全市首個法制教育輔導基地,2009年將心理幹預機制納入青少年犯幫教工作,幫助失足青少年重返正途。
「對違法犯罪有多麼憎惡,對善良美好就有多麼珍惜,我盼望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我盼望他們眼中的純真和善良能夠保留的久一點、再久一點。」
時鈞宇身兼多所學校的法治副校長和市區兩級普法宣講員,堅持義務送法進校20多年。她總結的「五個一工作法、小課堂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和心理輔導法」,受到各級關工委的肯定和推廣。她撰寫講稿、劇本和課件70餘份60餘萬字,開展法治教育300餘場次,還帶領同事們編撰了集法治宣傳、道德教化、心理輔導為一體的青少年口袋書——《青春導航》,印刷5000冊免費發放給轄區學生。
「從檢察官姐姐到檢察官阿姨、檢察官媽媽,這些年來,時鈞宇付出了很多,孩子們也非常喜歡她。」建設路小學種道法校長給我們講了個小插曲,「一次課後,一大幫孩子圍著要她籤名,她說『我又不是大明星,籤啥名?』有個男生接了句『你比明星還耀眼!』我想,這是孩子的真心話。」
如今時鈞宇已不再兼任未檢科負責人,但是她依舊堅持送法進校,她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還在發揮著作用。第三檢察部的丁冬月說:「我一直都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時科長叮囑我,『要做一個有溫度的公訴人』。」
「積極參與社會綜合治理
是公訴人的責任更是義務」
近年來,時鈞宇負責辦理的涉眾類犯罪案件很多,來訪的群眾每年也得有一二百人。對來訪群眾,無論是被害人及其家屬,還是犯罪嫌疑人家屬,她耐心、熱情地接待,讓他們「把話說盡,把理講透」,盡最大的努力為他們排憂解難。
近三年,時鈞宇的公訴團隊共為涉案單位及個人追贓挽損1500餘萬元。「有個受害者哭著說,她把老母親的養老金投進去了,還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也投進去了,說到痛心處就自扇耳光,時主任抱著她胳膊攔她,也落了淚。」檢察官管婭說道。
「如何避免更多的人重蹈覆轍?」時鈞宇思考著,也行動著,電視臺、市民熱線法製版、新媒體公眾號、抖音、街頭巷尾、農村市集……時鈞宇帶領著同事們,把《給全體市中區市民的一封公開信》《這樣的投資有風險》《拒絕高利誘惑、遠離非法集資》等宣傳資料送到人民群眾手中,呼籲大家警惕身邊的投資陷阱。
「就像是把擱淺的小魚扔回大海,我們能喚醒一個是一個,能救一個是一個。」
鈞宇工作室裡,時鈞宇正在接待前來諮詢的一家三口,當聽到時鈞宇分析到這家兒子已經涉嫌信用卡詐騙罪時,一家人非常沮喪,當媽的忍不住哭出聲來。
「您能不能幫忙和銀行還有公安局說說,我們慢慢把錢還上,我還年輕,我不想坐牢。」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沒有什麼法外施恩,主動投案、積極退賠是法定的從輕、減輕處罰情節,你要抓住機會。不要想著逃避,人活於世,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不要想著自我放棄,一切皆有可能,只有不拋棄不放棄,你才能看到並且實現最美好的可能。」
自2014年鈞宇工作室成立以來,求助的群眾有做法律諮詢的、有做心理輔導的、有涉及鄰裡糾紛的、有涉及家庭教育的、還有牽扯勞動爭議的……時鈞宇都會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認真幫他們解疑答惑。
27年公訴行,時鈞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法律始終有溫度,這種溫度來自法律人內心的為民情懷……」
【來源:最高人民檢察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