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父到底是誰,為何司馬遷說孔子的父母是「野合」?

2020-12-28 青丘靈墟

都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人紅是非多」,這些話是一點都不假,從古至今都是這樣。包括一直以來被中國人稱為「聖人」的孔子。

在所有和孔子有關的「閒話」裡,孔子的身世問題是一個比較受人關注,也是受議論較多的話題,尤其是司馬遷在《史記》裡這樣記載孔子的身世:

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從司馬遷的記載裡,能夠看出來孔子的父親是叔梁紇,母親是一個姓顏的女人,在別的地方有記載該女子叫顏徵。這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後面的那個「野合」就很耐人尋味了。而且母親顏徵直到去世前都沒有告訴孔子自己的生父是誰,據民間傳說,後來還是孔子的一個鄰居告訴他,自己的父親叫叔梁紇,是魯國曲阜的陬邑大夫。

孔子的身世故事

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司馬遷所記載的「野合」,可不是現在人所想的那種齷齪行為。這裡的野合其實是在說,男女兩人的身份有差距,在一起不合乎禮制。

另外可能還會有人覺得奇怪,孔子姓孔,可是叔梁紇不姓孔啊。這裡需要說明: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叔梁紇,子姓,孔氏,名紇,字叔梁。也就是說他們是同一個姓氏。

而之所以司馬遷說孔子的父母是「野合」,也是因為兩人的身份相差很懸殊。叔梁紇是魯國的陬邑大夫,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陬邑市的一把手,是權傾一方的封疆大吏,而顏徵只是一介平民。

而且更為當時的禮制不能接受的是在兩人生下孔子的時候,叔梁紇已經快70歲了,而顏徵此時還不到20。說句難聽的話,以叔梁紇的歲數,都可以當顏徵的爺爺了。

那麼如此離譜的故事為什麼會發生呢?

在進入正題之前,還是先捋一捋叔梁紇的身份比較好。西周建國後,周天子分封天下,微子啟被分到河南一帶建立了宋國。後來弗父何不曾繼位,將國君讓與宋歷公。之後弗父的後代孔父嘉在宋國內訌中身亡,而他的後代則逃到了魯國,改為孔姓。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就是孔父嘉之後,是他的五世孫。

叔梁紇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能文能武,與魯國名將狄虒彌、孟氏家臣秦堇父一起被稱為"魯國三虎將",還立過大功,後來因軍功被封為陬邑大夫。

不過這本應該是一個地位顯赫,享盡榮華富貴,萬眾羨慕的人物,卻沒有繼承人。倒不是說他沒有孩子,其實叔梁紇和其妻子施氏有9個女兒,後來他為了傳承家業,又娶了一個小妾,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孟皮,但是這個孩子卻有先天的殘疾。在古代,女兒與殘疾的兒子是不能繼承家業的,這讓梁紇非常的苦惱。

後來66歲的叔梁紇看中了顏氏的3個女兒,顏氏只是一介平民,根本反抗不了叔梁紇,所以無奈之下,就將自己最小的女兒顏徵嫁了過去。一個年近古稀的老頭和一個花樣年華的少女,這可是妥妥的老牛吃嫩草。

之後顏徵確實沒讓叔梁紇失望,在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孔子。

可是在古代,長壽的人是很少的,能活到60歲就已經是長壽了。所以在叔梁紇有了孔子這個兒子之後,還沒有好好地樂呵幾年,就在孔子3歲的時候一命嗚呼了。之後正妻施氏非常的看不上顏徵與孔子,對這孤兒寡母百般刁難。無奈之下,顏徵只好帶著孔子離開,決定獨立將孔子撫養長大。

對於顏徵來說,與叔梁紇的婚姻是不光彩的,首先兩個人之間的年紀相差太大,而且自己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名分,就連小妾都算不上,只不過是一個外室,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個包養的情人,兩人之間就是一段「孽緣」,也就是司馬遷寫的「野合」。

因而顏徵寧願一個人吃苦受累將孔子養大,也絕不願意將這樣的事情告訴自己的兒子,她覺得這是羞恥,史籍中記載到:

徵在恥之,不告。

孤兒寡母的顏徵與孔子的生活是很艱苦的,為了謀生,年少的孔子做過牧童,做過鼓手等各種苦活累活。後來孔子對於自己的少年時代,曾這樣說:

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就是孔子說自己小時候身份低賤,所以能幹很多的勞苦之事。

據說孔子之所以叫孔丘,就是因為自己從小就幹苦力,所以因為營養不良,造成自己的頭上骨骼如同高低不平的丘陵。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也許正是年少的磨礪,才造就了孔子堅毅的性格,也才有了後世的孔聖人。

相關焦點

  • 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鮑鵬山司馬遷在《孔子世家》中說:「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讀到這裡,頗為詫異。筆者對「野合」的了解,應該追溯到17歲,從電影《紅高粱》中「我爺爺」和「我奶奶」在高粱地裡的癲狂雲雨。難道孔子就是這樣出來的「野種」?
  • 司馬遷說仲尼厄而作春秋,為何司馬遷認為孔子的春秋比論語有價值
    足以見得,在司馬遷眼中的春秋是與周易,孫子兵法,國語這些書相提並論的。但是在現代人看來,孔子的《論語》更比《春秋》有價值。但是司馬遷為何不這麼認為呢?孔子寫下的這本《春秋》將這些事全部記錄下來。於是就有了那句孔子著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作為一個史官,最難得的絕對不是自己逍遙快活,而是秉公直書,絕不偏袒。而這本《春秋》就是史書之中的燈塔,它指引著所有的史官秉公直言,即使是皇帝做錯了事,也要如實地記錄下來,這就是這本《春秋》在那個時代的意義。
  • 孔子野居而生、身高1.9米?海昏侯墓出的衣鏡顛覆認知
    有趣的校正:孔子「野居而生」世人多流傳孔子是由父母「野合而生」,很不合乎禮法,這個說法來源於《史記·孔子世家》裡的記載。(叔梁)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史記·孔子世家》按照後人對司馬遷這句話的理解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和顏姓女子,「野合」後在尼丘祈禱神靈生下孔子。
  • 「美眉」老子的出生,比孔子高明幾許?
    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是這樣記載孔子的出生的:「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叔梁紇與一個姓顏的女人「野合」,然後生下了孔子。孔子還是看看老子的閃亮登場吧。不像孔子,「生而首上圩頂」,一生下來,頭頂上就四邊高中間低,像一個山谷,於是名字也叫孔丘。更奇妙的是老子的出生。他媽媽81歲時才生下他。
  • 孔子是文弱書生嗎?我們是不是被教科書照片給騙了?
    文 | 讀書君 要說孔子是文弱書生,孔子泉下有知,要跳出棺材板打人,孔子這是躺著也中槍呀! 01 孔子,孔武有力,非一般文弱書生能比 說起孔子,大家都熟悉不過,他為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神文化遺產。
  • 雷訊社報導:顛覆孔子,陳獨秀魯迅吳虞司馬遷正式道歉
    在《再論孔教問題》中,我標榜現代憲法應該以法治、科學、人道為本,認為當時在憲法裡加入孔道修身之說,是荒謬的……我片面地從現代法治和人道角度,來非議孔子,竟然把那麼精華的東西都視為糟粕,把孔子的等級尊卑、絕對服從等思想看成封建道德,我簡直妄吃了幾十年乾飯,簡直孤陋寡聞,妄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啊!請孔子和廣大人民群眾原諒我,給我重新做人的機會。
  • 孔子:黑暗王國的殘燭
    孔子自學而成大才,其天賦必然很高。而其身長亦不凡,「九尺有六寸」,這在那時可以說是「碩人」了,「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人人都說他是長人,感到驚異。真正的一個齊魯大漢。不過,這個「長人」的身影也確實夠長了——長到遮蔽了整個民族漫長的歷史,一個民族都一直順著他的倒影前行兩千多年了,我們何時才能走出這漫漫的陰影呢?  據司馬遷和《孔子家語》的記載,孔子乃是商 代「三仁」之一微子的後代。
  • 司馬遷為何會將吳太伯列為世家第一?這才是司馬遷的深層含義
    在《史記》中關於世家的記錄,司馬遷一共寫了30篇,在這30篇世家中既有我們熟悉的《陳涉世家》、《孔子世家》,也有我們比較陌生的《五宗世家》、《三王世家》,既如此也許會有人好奇司馬遷寫的30篇世家中哪一篇排第一呢?
  • 秦始皇生母趙姬的關係到底多混亂?秦始皇生父成2000多年懸案
    大意是說,子楚在與呂不韋喝酒期間,見到呂不韋的愛妾趙姬貌美,在不知趙姬已懷有身孕的情況下,懇請呂不韋將趙姬送給他。呂不韋大怒,但想到已經為子楚傾家蕩產,又想放長線釣大魚,索性就將趙姬送給了子楚。後來,趙姬便生下了秦始皇。不僅是《史記》,另一位著名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漢書》中也持此說。
  • 司馬遷對老天爺的千古一問:好人為何一生不平安?
    也許,社會對誰都是公平的。不公平的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同性格決定了完全不一樣的命運——性格即命運。是性格決定了人生的悲喜,是性格決定了公平還是不公平。司馬遷在《伯夷叔齊列傳》中這樣寫道: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 孔子有何身世?竟是紂王之兄後代,六世祖因妻子太美被殺!
    作為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文人,孔子一生倡導「克己復禮」,主張恢復周禮,一定程度上可謂是「周朝死忠」。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從身份上來說,孔子卻與周朝有滅國之仇,因為孔子不僅是商朝王族後裔,而且還是紂王之兄的直系後人。
  • 韓國學者拿出三大鐵證,要證明孔子是韓國人,中國回復擲地有聲
    這不最近便有一些韓國學者,將孔子的籍貫改成了韓國,還給出了三大言之鑿鑿的證據。孔子,作為中華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在我國文化體系之中地位,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關於他的身世,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道: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
  • 孔子生平若干疑誤辯正
    孔子其人,在中國幾乎家喻戶曉;但孔子其事,大多數人都茫然無知。縱然有些人能說上一二,也多以訛傳訛。本文將對孔子生平中,若干存疑或有誤的細節,加以考辯,以存其正。1野合野合之說,出自《史記·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 伯夷列傳:傳記不像傳記,司馬遷是在借題發揮、發洩情緒?
    司馬遷的《史記》共69篇列傳,其中68篇是故事型的,只有1篇不是故事,那就是伯夷列傳。而且,作為人物傳記,伯夷列傳整篇寫伯夷的內容只有不到一半,甚至通篇看下來,司馬遷真正想作傳記的人也不是伯夷,更像是在發洩情緒。那麼伯夷列傳到底寫了什麼?他到底想寫什麼?為什麼說他發洩情緒?
  • 非人哉:哪吒夏令營變機智,問孔子英文,批發石子賣精衛
    大家都知道,孔子也被尊稱為是「孔聖人」,儒家學說的先驅代表人物,他的學問很高,思想對現在很多方面的影響都很大。進入到南京的孔子廟之後有一個可以祈福的地方,跟禮佛差不多,都是一種寄託,想要實現自己心中所想的事情。紅孩兒的心願是最簡單的,想要期末考試的時候能夠考到年級第一,而龍女也許了心願,她的心願是升官發財,被紅孩兒吐槽說孔子不管這一塊兒。
  • 陳寶蓮當年遺囑中提到了「少爺」,可為何不願告知孩子生父是誰?
    【文:淘子】陳寶蓮當年遺囑中提到了"少爺",可為何不願告知孩子生父是誰?2002年,香港女星陳寶蓮從高樓墜亡。這個消息出來後,許多人都開始質疑黃任中,說這個孩子就是他的,只可惜陳寶蓮為了他能夠在遺囑中提到"少爺"二字,卻不願挑明孩子的生父到底是誰?看到這裡突然就覺得陳寶蓮就是毀在了愛情中,她愛著黃任中,可惜對方不能給她任何的承諾,甚至最後分手都分得不那麼徹底。
  • 陳寶蓮當年遺囑中提到了"少爺",可為何不願告知孩子生父是誰?
    【文:淘子】陳寶蓮當年遺囑中提到了"少爺",可為何不願告知孩子生父是誰?這個消息出來後,許多人都開始質疑黃任中,說這個孩子就是他的,只可惜陳寶蓮為了他能夠在遺囑中提到"少爺"二字,卻不願挑明孩子的生父到底是誰
  • 大旅行家司馬遷
    比如司馬遷,詩書世家出身的他,早年為了考察風土人情,搜集歷史資料,遊江淮,過會稽,足跡遍布「東南和中原」。數年遊歷為他創作《史記》打下了堅實基礎。 《英雄長在》是一本記述中國古代名著中主要英雄人物的紀行隨筆,華裔日籍作家陳舜臣在書中對此有詳細書寫。《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當時屈指可數的大旅行家。 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
  •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死因成謎!
    霍去病到底是怎麼死的,司馬遷為何不敢寫?死因成謎! 眾所周知,霍去病給漢武帝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對匈奴的作戰上,以及解除漢王朝的危機上,霍去病是立下汗馬功勞的。也正因為如此,即使是在現在我們的中學歷史課本上依然能夠見到這位離我們所處年代非常久遠的人物。
  • 霍光稱「薨」,霍去病卻稱「卒」,司馬遷是在欺負霍去病嗎?
    司馬遷到底啥意思?他是故意欺負衛青和霍去病嗎?這可是在褻瀆大漢英雄啊!仔細查看《史記》,你會發現司馬遷在這方面相當不講究。什麼諸侯、大夫全都不管,除了本紀上的那些個皇帝霸主能給個「崩」之外,其他差不多都給「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