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念真,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

2021-02-22 ACGN次元世界

吳念真,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

「知識不光是用來謀取利益,

知識是可以用來奉獻的、

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

這是條春伯教授給吳念真的。

吳念真,臺灣知名導演、作家、編劇、演員、主持人,今天菌菌想與大家分享的是便是這位臺灣最會說故事的老先生,從這段短片裡,我們是否會喚起內心對於真正的知識分子的理解?

或許,我們的周遭有太多的不得已,就連精神層面都難免摻雜進格格不入的雜質,我們努力達到的善,卻很容易被傾覆,我們的經歷沉澱下來的被視為雞湯,以至於很多人評價他說:只不過是販賣苦難的雞湯王。

菌菌想說,你需靜下心來認真聽他說故事,前提是,先好好看看這段視頻~~如果連這條視頻你都沒有耐心看完,那就別說了~~

菌菌曾經在書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中年男人,
經濟上已無憂慮,
可人生種種的不如意和有心無力讓他看上去很矮,很累。
但他有他的堅持。

對菌菌來說,吳念真先生就是可以完美詮釋這種角色的人,並且,把這種對生活的體悟在電影裡表現,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是個很有人情味、很溫暖的老頭子。

感覺每個時代總有那麼幾個笑呵呵給你講故事的老先生,他不怒你不斥你而輕輕的給你講故事,像油燈下的爺爺一樣。

老先生出生在礦區,做過多份工作,還保持著矜持的人文情懷、溫柔的尊重,給人不緊不慢的安定感,但卻是一個真正的現實主義者。

他做著類似情懷的事,卻務實踏實,充滿生活智慧,這種人格的養成,無一不受到生活環境的濡染。

在短片裡提到的他的啟蒙老師「條春伯」,不僅儒雅,更是具有人文情懷的一個人,他讀書多,幫村裡人寫信,他的言行讓幼年的吳念真先生懂得待人做事的道德準則。

他明白了傳承的意味,不僅是時間跨度上的,更是深度的理解、包容與堅守。

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苦難

當然每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獨特的風景

成年後的他,把經歷寫進了書裡,獲得了成功。

他的文字,精煉得體,表達情感,卻不張揚,保持著對真實生活的體驗和思考,沉澱下來,變成文字,可謂「故事雲淡風輕,感情風起雲湧」。

他的電影,也很得體,作為演員不喧賓奪主,從生活裡來,到生活裡去。

他的微博,認真溫情,開起小灶說鄰裡間的話。這種文化溫情氣質,就像是對著你在說話,而不是大眾。

雞湯販子太多,設定的都是些白日夢式的情境,說實話,真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個富可敵國天氣涼了讓XX集團破產的爹,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個一出生就沒爹沒娘流浪江湖討生活的悲慘人生,我們其實都是普通人,有著平凡人的愛戀悲歡,我想,菌菌之所以喜歡他,多是因為他書裡的故事,書裡的人,大多數,這一輩子,都在幾乎偏執著堅守著屬於他們自己的信念,以至於,到最後成了信仰。

或許不能切身體會,卻仍可保持善意,保持敬畏。

有時候,我們讀書,並不是僅僅為了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更多時候,我更覺得,一本好的書,是當你合上它之後,真正的想做些什麼。

所以說,阿真伯真的是個講故事,而不是寫故事的人。

歷程:

1967年吳念真念完侯硐國小、省立基隆中學初中部,因家中經濟狀況不佳,故輟學到臺北工作且利用工作之餘就讀延平中學補校完成高中學業。

1976年吳念真開始從事小說創作,並進入輔仁大學夜間部會計系,白天則擔任臺北市立療養院圖書館管理員。其小說多以描繪社會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為主,頗受好評,曾連續三年獲得聯合報小說獎。(三毛也得過的)

1978年,吳念真開始接觸劇本創作。

1980年,吳念真進入中影擔任編審,並在期間與時任中影製片企劃部副理兼企劃組長的作家小野結識成為好友,一起合作推動臺灣新浪潮電影運動。催生《小畢的故事》、《光陰的故事》、《海灘的一天》、《兒子的大玩偶》、《我這樣過了一生》、《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恐怖分子》等風格迥異的電影,成為臺灣新電影的代表劇作家。

1989年離開中影,成為自由編劇。之後所參與編劇之電影,如《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客途秋恨》、《兄弟珍重》、《無言的山丘》等,均在世界各大影展獲得極高榮譽。

曾以《同班同學》(1981)、《老莫的第二個春天》(1984)、《客途秋恨》(1990)、《無言的山丘》(1992),獲第十八、二十一、二十七、二十九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1986年改編劇本《父子關係》獲第二十三屆臺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1989年,吳念真離開中影擔任自由編劇。近年來吳念真轉向廣告業擔任廣告導演,拍攝許多膾炙人口的廣告片,也在舞臺劇方面多所活耀,擔任綠光劇團編劇。另外,以吳念真親自充當廣告主角的廣告頗受好評,近年來他曾擔任多部廣告的演員,也為不少廣告擔任配音員的工作。

1994年,拍攝影片《多桑》獲得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希臘鐵撒隆尼卡影展銀牌獎、費比西獎、最佳男演員獎;新加坡影展評審團獎。1996年,拍攝影片《太平天國》,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單元。他是侯孝賢的重要合作者,也為楊德昌、柯一正、萬仁、許鞍華等創作過劇本,成為港臺新電影作家的摯友。

吳念真是量多而質高的電影編劇,觀察敏銳,取材大膽,真實全面地反映現實人生,為臺灣新電影的崛起作出了卓越而突出的貢獻。此外,吳念真還拍攝了幾部紀錄片,如2004年拍攝的《臺灣生態探索》,介紹臺灣在颱風與地震擾動之下,自然與人文的狀況為主題,將臺灣生態作本土化深度關懷,並將67種臺灣特稀有生物一一展現;同年,還拍攝了紀錄片《阿祖的兒子》,紀錄臺灣近來漸漸增多的隔代教養問題。

2005年起,吳念真在臺灣公共電視主持《這些人那些人》訪談節目,介紹臺灣各階層人物的奮鬥小故事。

謝謝你找到我,謝謝你留下來。

我是次元菌,我在這兒,等你。

相關焦點

  •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
    變態的是,侯孝賢把吳念真初戀的故事掏出來,拍了《戀戀風塵》;更變態的是,有一次一家日媒約去家裡採訪,談的是《戀戀風塵》整個初戀的故事,吳太太端茶倒水氣爆了。(吳念真描述時說:靠!!哪有到家裡當著太太面問初戀的!!!我整個都被曬光了!!!)吳太太后來很認真的問吳念真:你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是誰?吳念真:奧黛麗赫本。
  • 重溫丨吳念真: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導演、作家、編劇、主持人、演員、廣告人……這位來自臺灣的60後大叔,真是位不折不扣的多棲明星。2012年8月16日晚,吳念真帶著他在內地出版的第三本新書《臺灣念真情》現身楓林晚書立方,與杭州讀者搞了場親密的「私聊會」。
  • 吳念真 聽「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如何講訴自己的故事
    正如《臺灣新電影》作者、影評人焦雄屏所說:「新電影在中影內部捲起浪潮,雖然有一些客觀條件,但無疑編劇家小野和吳念真是其中煽火者。」那時,吳念真跟侯孝賢、楊德昌等人混了個爛熟。侯孝賢剛拍了些成功的商業電影,成天穿著布鞋,頭髮長長的,像個小流氓。楊德昌剛從美國學了一堆理論回來,穿著一件T恤走來走去,上面寫著Herzog?
  •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聽吳念真講臺灣新電影的故事
    今天是吳念真的生日,他被譽為「全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出生礦區,做過多份工作,文字裡始終保持對真實生活的體驗,作品中有濃厚的人文情懷。
  • 他是全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
    >吳念真,以及他感動大陸無數人,隨便翻一篇都是敘事散文典範的短篇集《這些人,那些事》。吳念真:本名為吳文欽,被公認為「全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與臺灣著名導演侯孝賢多次合作,因編劇《悲情城市》《戀戀風塵》《無言的山丘》等等五獲金馬獎最佳劇本獎、兩獲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
  • 國慶觀劇會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吳念真《人間條件1》
    卓爾書店第九期觀劇會吳念真作品《人間條件1: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活在人間需要條件—— 千萬要堅強
  • 聽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講述一段的光陰故事
    9月4日、5日,吳念真將攜手臺灣綠光劇團,帶著「用情最深」的一部作品——舞臺劇《臺北上午零時》來杭州劇院獻演今年年初看過北京和上海場的觀眾說,「前一秒還在笑,後一秒卻會莫名其妙地淚流滿面」編劇史航說,「這是很值得信任的一齣戲,多看一遍就會被多一些往事觸動」。
  • 對話 聽吳念真講臺灣新電影的故事
    點擊上方即刻關注「豆瓣電影」微信號 ↑上周六,「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以前寫劇本的時候,一群導演和編劇在一起一直聊,聊自己的家庭或者什麼,然後就覺得,算了,你自己的故事比你想出來的故事要好。侯孝賢后來就拍了《童年往事》,回顧自己的青春,我很喜歡那部電影,我認為80、90年代臺灣最偉大的兩部電影是《恐怖分子》和《童年往事》,但是他們兩個導演都不承認。有一天侯孝賢就跟我說,我要拍你的故事,就在我家討論劇本,我太太在旁邊上點心、端茶。
  • 臺灣著名編劇吳念真:金馬獎是很可憐的
    以「這些故事﹒那些大師」為主題的大師對談講座,於11月28日在北京舉辦,臺灣著名文化大師吳念真、金像獎最佳編劇「新武俠片代表」徐皓峰、著名編劇史航一起暢談電影,分享戲劇創作的幕後故事。講座現場,徐皓峰和現場觀眾揭秘了他和多名導演的合作故事;吳念真妙語連珠,鼓勵大家回歸本真情感,同時他也發表了自己對金馬獎的看法。臺灣編劇看金馬:這個獎項其實很可憐吳念真作為臺灣電影新浪潮靈魂人物,曾五度獲金馬獎最佳編劇,被譽為「全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 最會講故事的人終於來了!吳念真經典劇目上海首演正式開票
  • 最會講故事的人終於來了!吳念真經典劇目將登國家大劇院
  • 【人生故事】憶光陰 念真情 吳念真的」這些人 那些事「
  • 吳念真講的故事
    到第三天,礦主實在看不下去了,交給吳念真70元,但有一個條件:看完書要給我講故事。吳念真感激之餘滿口答應。70元剛剛夠買書,暑假已經沒有免費的火車票,如果自己坐火車去買,錢就不夠了,吳念真只能等待村裡有人去基隆。他第一個拜託的是一個鄰居,鄰居要去看望在基隆海關做事的孩子,兩個星期後回來。兩個星期後,吳念真興衝衝地跑去,鄰居說走了一半就忘記書名了,那時候又沒有電話。
  • 吳念真:「失去故鄉的人,沒有勇氣回去」
    「臺灣全方位的創意人」,當人們用這個稱謂概括吳念真時,其實已經意味著,屬於他的標籤多到貼不下。但是看過他最新出版的《這些人,那些事》的讀者,都可能願意將他直接稱為說故事的人。  在銀幕上說故事,誰都不能全然認定,哪些是他的,哪些是導演與別的編劇的,但用文字說故事,我們得說,無論那些故事是他聽來、看到或親身經歷,在過了他的手之後,其實都已經變成他的故事。
  • 吳念真與吳定謙:「父子檔」講述《臺北上午零時》故事
    雖然吳念真導演被觀眾們稱之為「最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他從不和兒子講故事。在本次「這些人,那些事」話劇《臺北上午零時》大陸版中,吳念真導演將通過舞臺和兒子用心對話,臺前幕後彰顯濃濃的父子親情。在該戲中,這對「父子檔」將講述一個怎樣的溫情故事?值得期待!話劇 《臺北上午零時》講述了幾個來自不同地方的年輕人,到臺北一家私人鐵工廠當學徒,他們同時喜歡上了隔壁麵攤老闆娘的外甥女阿玲。
  • 吳念真 純真人間
  • 吳念真的鄉愁
  • 吳念真很會講故事
    吳念真先生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他的《這些人,那些事》,不到 200 頁,大約講了 30 個小故事,真心覺得每個都很好看。
  • 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 吳念真
    推薦一部紀錄片《看見臺灣》,獲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獎,每一個喜歡臺灣的人都不應該錯過。影如果你正想去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會有更深的認識。如果你已經去過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就會開始準備下一次的臺灣之行。先來看一下,預告片。美到哭! 《看見臺灣》,吳念真說,在這裡看見了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美得讓人屏息的畫面、憂傷的原創配樂,當布儂族的部落歌曲響起,讓人忍不住淚水盈目。劇終,卻第一次遇見如此情形,沒有一個觀眾離開,直至所有字幕放完,燈光大亮。
  • 吳念真:八歲,一個人去旅行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怎麼來講他八歲的一段旅行經歷。爸爸十五歲的時候就離家,從嘉義故鄉跑到九份的礦區謀生。那年頭從嘉義到九份光火車就要坐一天,下火車還要走半天。或許爸爸一直覺得自己很神勇,所以,爸爸認為所有男孩子都應該這樣獨立和冒險,何況是他自己的兒子,特別是長子。我八歲那年,他似乎覺得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