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案真實性存疑

2021-01-19 央廣網

近日,「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一事引發輿論關注。



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婦生完二胎後因身體和經濟狀況不允許,想讓22歲的剛靠獎學金和助學金大學畢業的女兒麗麗(化名)扶養2歲的弟弟,女兒表示強烈反對,於是父母將女兒告上法院,法院判決22歲的女兒扶養2歲弟弟。網友們坐不住了。



然而,這則引發熱議與共情的新聞極可能是假新聞。


記者找到了這條新聞的原始來源,為廣州司法局與法宣辦的一個名為《說法》的普法欄目,節目嘉賓點評了這個案件,但在節目中沒有交代關於這個家庭的任何信息。



記者聯繫節目組,節目組表示也沒有看到相關判決,信息來源是通過某個媒體聚合平臺上的新聞。


隨後記者在該媒體聚合平臺上搜索相關關鍵詞後發現,只有一條信息與本次事件有關。一個自媒體號在2019年12月16日發布了一條名為「女大學生拒絕養弟弟,卻被父母告上法庭」的文章。該文章中也沒有寫女孩和父母的具體情況,也沒有提及是哪個法院的判決。

  

為了進一步核實查證,記者在「裁判文書網」上搜索得到大量相關案件判例,逐一閱讀後,沒有發現與節目所述事實相關的法律案件。


就事論事,姐姐是否應當承擔扶養責任?

  

雖然「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一事沒有證據證明是真實案例,但這個「案例」中法院的判決是否合法呢?法學教授、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專家李明舜表示,法院判決沒有問題,姐姐應當承擔扶養責任,可以根據能力大小適當履行其扶養義務。



李明舜表示,根據我國婚姻法和即將生效的民法典規定,父母死亡或沒有撫養能力,兄、姐有負擔能力,弟、妹未滿18周歲,當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兄弟姐妹是有不可拒絕的扶養義務的。該案例中姐姐大學畢業,具備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弟弟才2歲,父母無撫養能力,法律上兄弟姐妹屬於近親屬關係,有對應的權利和義務。所以法院判決沒有問題,一方面是執行法律規定,一方面是告訴社會近親屬的權利和義務也是要履行的。


一部分網友認為姐姐屬於「扶養」,要比「撫養」的責任輕一些,李明舜表示,姐姐確實可以通過每月經濟幫助的方式進行扶養,不用像父母一樣帶孩子,但「撫養」和「扶養」在法律概念上沒有太大區別。中國的撫養有三種,一種是父母對子女撫育的撫養,一種是夫妻、兄弟姐妹間的扶助養育,一種是子女對父母的贍養,這三種更多是體現中國文化中的倫理關係,在法律上沒有本質區別。


不過,浙江曉德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主任律師陳文明表示,在父母無能力撫養的條件下,還可以要求成年子女或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時也承擔撫養義務。


此外,根據國家民政部門的相關政策,若姐姐暫時沒有照料弟弟的能力時,可先由當地民政部門擔任臨時監護人,由福利院進行照料,還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低保、臨時救助等援助。


這個案例為何能引發如此巨大的爭論?李明舜闡述了自己的看法,首先父母有責任,每一個人的生育行為,既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又必須要本著對所生育的子女負責任的態度來行使自己生育方面的權利。其次,剛大學畢業的姐姐扶養弟弟讓人同情,當下年輕人生活壓力和競爭壓力大,所以引發了社會的關注,多數輿論支持姐姐拒絕扶養的選擇,這也是社會人心向善的一種思考。


李明舜表示「法院判決姐姐扶養弟弟」其實傳達了更重要的一個觀念,不管是不是父母的責任,首要考慮的是保護兒童的最大利益,兒童的所有責任人都必須盡最大的努力以保障他的最大利益,這也是我們整個社會應該樹立起來的正確觀念。


該案例為何引發眾多網友共情?


拋開真假,這個案例緣何能引發眾多網友的共情和廣泛關注?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教授郭偉和指出,背後是整個社會年輕人面臨的生存壓力和中國傳統社會家庭倫理價值觀的變化。



郭偉和表示,雖然法律判決父母勝訴毫無問題,但從社會學角度卻值得權衡,姐姐想拒絕扶養責任,本質是我們的家庭生活觀念從過去的集體主義走向個體主義,隨著女性性別意識的覺醒和社會輿論的變化,個人的幸福觀念超過了以往家庭集體利益最大化的觀念,家庭決策更加民主化,家庭功能正在由實用功能變成一個單純的情感共同體。

  

年齡差距非常大的兄弟姐妹在當下並不鮮見,郭偉和認為,此案例恰恰證明了年齡差距大的姐弟、兄妹關係不利於陪伴成長。


郭偉和:「這種現象屬於生育政策變遷跟年齡結構不匹配產生的錯位,過去父母有決策主導權,名義上生個弟弟妹妹陪伴,大孩子可能並不需要。當今時代父母生孩子更為慎重,需要考慮養育成本、民主決策、社會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這也反映了代際差異導致的家庭決策模式變化,從專制到民主。」

  

面對家庭中的生育和養老問題,郭偉和建議,從個人、家庭決策、社會政策三個層面重新考量。


  

如何才能構建更美好的家庭關係?郭偉和提出了三點建議:第一,要促進家庭生活民主化,避免家庭內部的家長專制決策;第二,社會要承擔一些家庭生產、養育等實用功能的責任,比如建立健全養老保障制度、兒童福利的普惠化;第三,要給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念,不能過於強調個人幸福而忽略了家庭情感連接。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有觀點》(記者楊昶、周益帆)、央廣網(記者王晶)

本期編輯:陳欣萌

相關焦點

  • 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律師:姐姐有扶養義務
    據廣州電視臺微信公號「法拉理」,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生完二胎幾年之後,因為兩人的身體和經濟情況沒有能力將孩子養好,於是便想讓自己22歲的大女兒來撫養,可沒曾想女兒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最終,夫妻倆因為這件事把自己22歲的親生女兒告上了法庭。
  • 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判父母勝訴,網友沸騰了
    如願生了個兒子後,直到兒子2歲,夫妻倆已經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和經濟能力再去撫養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他們決定把兒子交給大女兒帶。 此時剛剛畢業的麗麗正打算好好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開始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卻被家裡告知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扶養2歲的弟弟。 麗麗表示強烈抗議,她剛畢業哪養得起一個孩子,自己的生活不過了嗎?為此和父母大吵了一架:「你們就是去告我,我也不養!」
  • 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被告,法官判決父母勝訴?網友:不公平
    22歲姐姐「不撫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最近一起有關於22歲姐姐「不撫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的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關注,網友們對姐姐拒養弟弟一事,進行了激烈的討論,很多網友認為姐姐弟弟之間雖有血緣關係但卻沒有撫養弟弟的義務,憑什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22歲女兒拒養父母二胎娃,被告上法庭,萬萬沒想到!
    最近的熱搜新聞充滿了魔幻氣息:「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又因為身體和經濟不行的現實困境,想讓22歲的女兒替代自己養,將女兒告上法庭。這一系列操作,局外人都替大女兒難過和窒息。而低保度日的父母,卻「偷偷」生了二胎,甚至因為無力撫養,將她告上了法庭。而根據相關法條,法院判決夫婦勝訴。這裡存在一處重大疑點是:二胎的性別是男是女?雖然,今天的熱搜都在寫「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弟弟勝訴」。
  • 22歲女孩拒養2歲弟弟,居然敗訴了?| 差勁的父母,掏空女兒去養兒子
    弟弟才2歲,父母就想著讓22歲的姐姐來養了。 出於貧窮確實無奈,可是生男娃之前,有沒有考慮過女兒的感受呢? 她也有自己的人生。她之後也會結婚,也會有自己的孩子。況且家裡這麼窮,她需要付出比同齡人更多的努力,才能過上同等的生活。
  • 「今年22歲,爸媽給我生了個弟弟讓我養」
    近日,有一個新聞上了熱搜:22歲姐姐拒養2歲弟弟被父母起訴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生完二胎幾年之後,因為兩人的身體和經濟情況,沒有能力將孩子養好,於是便想讓自己22歲的大女兒來撫養,沒想到女兒對此表示強烈反對。
  • 22歲女生被父母起訴:「你不止要當姐姐,還要當媽.」
    昨天的微博熱搜上有一個魔幻新聞:父母起訴22歲女兒拒養2歲女兒勝訴
  • 60歲老母親想讓女兒養5歲的弟弟,女兒說出的話,讓父母悔不當初
    前不久一則新聞登上熱搜,一位老夫妻老來得子,如今兒子已經5歲,老母親也已經60歲了,看著自己日益衰老的身體,養育自己5歲的兒子真的太吃力了,於是她想到了自己的大女兒,想讓大女兒老幫忙照顧5歲的弟弟。對於這個要求,大女兒是強烈拒絕,並且表示:當初父母生弟弟的時候就沒有經過她的意見,自己當時也是百般阻攔,就是因為自己父母年齡大了,養個孩子真的很費心,怕父母承受不起,而父母執意要生下弟弟,說什麼有兒子才有後,才能傳宗接代。當時這些話讓大女兒很傷心,總覺得自己女兒身在父母眼裡是多餘的一樣。
  • 「憑啥讓我養?」大學剛畢業的女兒拒養2歲弟弟,被父母告了!法院判決出人意料…
    起碼對於畢業就要養弟弟的麗麗來說不是!不是!不是!麗麗因為這件事和家裡吵了一架當時她直接對父母說:「憑什麼讓我養弟弟?你們就是告我,我也不養!」沒想到父母真的把自己告上法庭麗麗無法理解自己的父母明明沒有能力養育孩子為什麼還要把孩子生下來最終法院判父母勝訴麗麗作為姐姐要撫養弟弟律師:我很同情姐姐的遭遇,她才22歲還很年輕。
  • 父母告女兒拒養弟弟,贏了!原來「伏地魔」是這麼來的
    舉報   近日,有媒體報導,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生完二胎幾年之後,因為兩人的身體和經濟情況,沒有能力將孩子養好,於是便想讓自己22
  • 父母怒把女兒告上法庭,剛畢業女孩拒養弟弟,生二胎是喜還是憂?
    前段時間,"22歲剛畢業的麗麗拒養2歲弟弟,被親生父母告上法庭"的事件引起網友激烈的討論。 很多網友為麗麗不平,罵這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沒能力為什麼要去生二胎,說得也不無道理,不僅累跨自己,還耽誤女兒的大好前景,帶個娃不僅影響工作,還會面臨婚姻難的問題。
  • 22歲兒子拒養1歲弟被告,勝訴的父母得逞了嗎?三種結局早該想到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67歲的田女士和老伴生下第三胎的事?這件事引起了老大和老二的不滿,子女紛紛不上門,住院期間也不曾露面,但老倆口卻毫無怨言,一切都是自力更生,揚言身體還不錯,也有不菲的退休金,完全可以獨立撫養剛出生的女兒。
  • 父母偷生二孩要求大女兒養 22歲姐姐拒絕後被告上法庭 判父母勝訴
    起碼這對於剛畢業就要養弟弟的麗麗(化名)來說並不是,因為父母要求麗麗來弟弟,並在麗麗拒絕後將她告上了法庭。據廣東省廣州市司法局披露,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在生完二胎幾年之後,因為兩人的身體和經濟情況沒有能力將孩子養好,於是便想讓自己的大女兒來扶養,可沒曾想女兒對此表示強烈反對。最終,夫妻倆因為這件事把自己的親生女兒告上了法庭。
  • 拒絕撫養一歲弟弟,父母將兒子告上法庭,判決結果讓網友不解
    生二孩有利有弊,但是,要不要二胎不單單是父母之間的事情,應該是整個家庭的事情。所以在考慮要不要二胎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自身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的經濟狀況,同時也要徵求家庭成員的意見,尤其是孩子意見。22歲兒子拒撫養1歲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當二孩政策開放後,要不要生二胎是困擾許多家庭的問題。
  • 「我們沒了,你7歲的弟弟怎麼辦」,女兒氣憤回懟,父母頓口無言
    即便如此,不少父母還會在晚年生孩子,說是不給子女添麻煩,但這種事誰又說得好呢?「我們老了,你7歲的弟弟可咋辦」,女兒咬牙回懟,父母頓口無言曾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有網友簡述了她生活中的糾結和無奈。小婷(化名)是家裡的獨生女,婚後兩年和丈夫育有一子,本來一家人和和美美,雖談不上富裕,但也是幸福美滿。但很快,一個人的到來就將這份原有的安逸徹底打碎。
  • 《迦百農》:你為什麼起訴父母?因為生了我!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何以為父母。有父有母,如無父無母,何以為家。這部電影豆瓣評分9.1分,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主演和配角多數是難民區的人出演。1、生為孩子卻從未體驗過孩子生活電影採用倒敘的手法講述這個故事。在法庭上法官問贊恩「為什麼起訴父母」,他說「因為生了我」。
  • 《迦百農》:你為什麼起訴父母?因為生了我!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在法庭上法官問贊恩「為什麼起訴父母」,他說「因為生了我」。片頭贊恩跟一群同齡人玩著遊戲,看似是一群小孩在玩耍,但他們玩耍的環境和玩具,都不是一般孩子應該擁有的。十二歲的贊恩卻只有八九歲的身量,沒有上學,還四處打工,送著比自己還大的煤氣罐,拿到的報酬卻很少。他的家中有很多弟弟妹妹,父母根本不管,是大的帶小的,小的幫做家務,再小的被用鎖鏈綁著腿不能自由活動,即使一直哭,也沒有人管。
  • 「我又不是他爸爸」,兒子拒養3歲弟弟,父母直接將其告上法庭
    事前沒有接到任何通知,更沒有一個人問過他的意見,父母就突然給她添了個弟弟,小剛自然很是不滿,嘴上沒說什麼,但假期也沒在家多住,幾天後就匆匆回到了學校  臨近畢業,小剛已經在當地找好了一份實習工作,可父母卻希望他能回老家工作,工作前途如何倒是次要的,主要是需要他來養育如今已經3歲的弟弟。  小剛當然不會同意,他當場拒絕,直接撂下一句話:  「我是他哥,又不是他爸爸,當初生他的時候我連消息都沒收到,我絕不會養他!」
  • 「我們老了,以後弟弟你來養」「我養弟弟,那我兒子怎麼辦」
    朋友小年原本是家裡獨生女,小年22歲結婚,婚後就有了孩子,可就在小年孩子剛滿1歲的時候她媽媽告訴她,說她要當姐姐了。當時小年都懵了,那時對這個未曾謀面的弟弟或妹妹,小年的想法是應該是意外,估計父母也不會留下。可後來,小年才知道,原本這個孩子的到來是父母精心「準備」的結果。
  • 36歲山楂妹為何要與他私奔?成名後拒認親父母,為的又是哪般
    又為何在成名後,拒認親父母?這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她為的又是哪般呢?出生當天因她不僅有6個手指,脊椎也殘障,而被親父母拋在醫院附近。世上有多少夫妻,明有3個兒子,要撿一個殘疾危險的嬰兒,為她做手術跑遍全國去尋醫?那時,山楂妹養父母看她脊椎不行,很可憐的樣子去問醫生,醫生說要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