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公司數量不斷出清。近期,北京市租賃行業協會發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在京註冊未按規定填報企業報表的融資租賃企業名單,共計88家。
根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去年以來,已經有多地公布了轄內融資租賃公司的異常名單,總計超過3000多家,佔行業總量的30%以上。
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儘管銀保監會對融資租賃公司的監督管理還沒發布,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方監管不斷出清一些空殼公司,下一步各地金融監管機構應該都會跟進,融資租賃將由野蠻生長時代走進嚴監管時代。
行業內有3000多家異常名單
由於融資租賃公司具有部分金融屬性,審批相對簡單,行業在近十多年蓬勃發展,數量暴增。截至2019年6月末,融資租賃公司(金融租賃公司除外)共10900家,其中,內資試點融資租賃公司385家,外商投資融資租賃公司10515家。
事實上,這10000多家公司中,有60%以上是空殼公司,成立了之後沒有從事過融資租賃業務,或進行買賣或空置不用。
2019年8月,天津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決定將22家符合列入「黑名單」情形的融資租賃公司向全社會公布。對於列入「黑名單」的融資租賃公司,天津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稱,將根據有關規定採取進一步監管措施。
此後,上海金融監管局公示多批經營異常的融資租賃公司名單,其中今年5月12日,有498家進入上海市的融資租賃經營異常公司名單。廣州南沙也公布了多批「非正常經營」融資租賃公司名單。今年5月20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失聯融資租賃企業名錄公告顯示,有788家未取得聯繫,另外14家融資租賃公司未通過審核,這些公司已納入深圳市失聯融資租賃企業名單。
「中國融資租賃市場,有真正做業務的幾百家其實就夠了。」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目前,銀保監會對融資租賃公司的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雖未正式出臺,但地方上實際上是一邊在出清空殼公司,一邊出臺相關管理辦法規範融資租賃公司的行為。例如,4月16日, 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已發布《北京市融資租賃公司監督管理指引(試行)》。
疫情之下,融資租賃公司如何發展?
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著社會的各個方面,當前銀保監會和各地金融監督局也紛紛出臺各類提升疫情防控和支持企業恢復生產的金融服務措施,包括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企業變更還款計劃、延長還款期限等,要求融資租賃公司進行延期。
不過,融資租賃公司的資金大部分來源是銀行借款,在此時也面臨還款壓力加大的問題。一旦承租人出現展期或被動逾期的現象,將對融資租賃企業,特別是一些現金流較差、貸款項目期限錯配比較嚴重的融資租賃公司帶來較大挑戰。
華寶都鼎(上海)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管曉楓稱,融資租賃公司應積極融資,主動化解短期流動性風險,具體的做法是:一方面與銀行溝通底層客戶實際情況,嘗試獲取銀行對融資租賃企業相關貸款的期限延展;另一方面,銀行間協會和交易所都出臺了疫情相關ABS/ABN的綠色審批通道,融資租賃企業可以加速將合格資產盤活,用於償還銀行貸款或投向疫情相關項目。
「疫情對融資租賃公司短期內帶來了現金流和增量業務的挑戰。隨著國家各類促經濟、穩就業措施的出臺,預判疫情結束後財政和貨幣政策將整體偏暖,貨幣市場流動性相對充沛,基建、民生相關行業會迅速恢復景氣度,屆時融資租賃公司面對的主要問題或又變為優質難尋。各家租賃公司還需未雨綢繆,在當前疫情情況下做好深築牆(存量項目現金流管控)和廣積糧(未來項目的儲備)。」管曉楓表示。
「融資租賃公司若真要服務製造業,直租業務就是基本功。如何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如何在整合社會資源中把租賃結構設計得利潤最大,風險最小;如何規避貿易環節中的風險;如何甄別真假科技項目,規避技術更新過快的風險;如何創造的租賃資產能在資本市場得到青睞,這些都要經過在直租業務上磨練才能體驗出來。」融資租賃資深專家沙泉稱。
「行業還會進一步出清,監管趨嚴對融資租賃公司是好事,融資租賃公司應該積極擁抱監管。無論監管鬆緊,融資租賃公司都有自己的發展空間,但前提是:堅持自己的定位,不要和銀行、金融租賃同質化經營,要壓縮『類金融』的業務,回歸租賃本源,才是當前融資租賃公司的出路。」中國融資租賃(西湖)論壇執行理事長程東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