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文化在動畫電影中的發展探索:尊重故事、重構作品、描繪現實

2021-02-18 上海國際電影節

6月19日,以「動畫電影中的東方文化」為主題的金爵電影論壇在滬舉行,美國動畫導演、金爵獎動畫單元評委會主席託尼·班克羅夫特,日本動畫導演神山健治,中國動畫導演王微現身出席,動畫電影製片人、金爵獎動畫單元評委袁梅擔任主持。在袁梅的主持下,大家愉快探討了東方文化在動畫電影中的創作運用以及未來面對網絡全球化市場的發展探索,提供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寶貴想法。

 

託尼·班克羅夫特:無論何時都要尊重故事

1998年,由託尼·班克羅夫特執導的迪士尼動畫電影《花木蘭》公映,在全球引發了強烈反響。這部以中國歷史傳說為藍本創作的動畫電影在當時就是憑藉其新奇的東方文化元素吸引了全球觀眾的目光。

現場,談及當時創作《花木蘭》時的經歷,託尼直言:「作為一個電影製作人,不管什麼時候都必須尊重故事。」儘管在當時託尼還從未來過中國,但為了打造符合中國傳說的人物形象,他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來了解相關的中國元素。此外,在打造有中國元素的故事時,如何讓全世界的觀眾都能享受其中也是關鍵,「要找到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找到一個讓所有觀眾都能產生共鳴的主題,在《花木蘭》中,就是『你要真實地對待自己』,這個精神剛好特別符合當時社會的趨勢,所以她才能在過去的20年中受歡迎。」

 

王微:利用作品重構來實現國際發行

從土豆網「退休」之後,王微創辦了追光動畫,去年頗為火爆的動畫《小門神》就是他的作品,今年由他執導的《阿唐奇遇》也入圍了金爵獎動畫片單元。王微的動畫中都帶有強烈的中國印記,如何讓這些純粹的「國貨」行銷世界,是他頗為關注的問題。在他看來,創作者只需要專注於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藉由重構作品來克服「水土不服」的問題,他說:「《小門神》現在出口到美國,在配音時為了方便外國觀眾理解就必須把整個故事重構一遍,所以我們創作者在創作時可以盡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等到國外發行的時候可以再用本土化的語境重新創作一遍。」

 

神山健治:描繪現實也是展現文化的重要方式

參與了經典動畫《攻殼機動隊》創作的神山健治多年來在動畫王國日本積累了大量的動畫製作經驗,在他看來,日本動畫有一個優勢在於創作者更看重觀眾的意見而非投資方,這樣出來的作品會更接近觀眾的喜好。

近年來,由於觀眾口味的改變,日本動畫的主流變成了描繪真實的日本人所生活的世界,不需要宏大的背景設定也能大獲成功。由此帶來的另一大好處就是發行之後外國觀眾也能通過這些作品了解現在的日本。談及在東方文化和動畫電影全球化的融合時,神山健治通過這一現象舉例表示:「中國動畫想要表現中國文化和東方文化,或許也應該刻畫現在中國的年輕人,他們吃什麼,怎麼生活,這樣反而能讓外國人了解現在的中國。」


相關焦點

  • 民族自信與文化自覺: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思考與展望
    這個時期,動畫的藝術探索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在創作形式融合了民族傳統藝術,比如,剪紙動畫《豬八戒吃西瓜》、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摺紙動畫《聰明的鴨子》、木偶片《神筆馬良》;二是,創作題材積極向民族文化取經:《大鬧天宮》《九色鹿》取材於神話傳說,《阿凡提》改編自民間故事,《謝謝小花貓》改編自童話詩詞,《三個和尚》取材於寓言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改編自現實生活。
  • 「聚焦國漫發展,探索多元文化」動畫電影鑑賞活動 | 初賽微信投票(二)
    下面是其中24組隊伍展示,(此篇推送為推送二,其餘27組隊伍作品展示請見推送一。)選出你最喜歡的隊伍,並投上你寶貴一票。推薦原因:畫面製作精良,國畫風格優雅,劇情感人富有哲理。大魚海棠中含有豐富的中國元素,將莊子《逍遙遊》中的文化思想豐滿的體現出來,對中華文化中生與死的思考更是升華電影主題。
  • 電影翻譯中文化意象的重構、修潤與轉換
    諺語中意象詞語the last straw 「最後一根稻草」,生動形象地寓意為「某事或某物使人到了忍無可忍的極點。」 二、重構文化意象譯製片又稱翻譯片,顧名思義,一些國外優秀的影片必須通過翻譯方能為中國觀眾所接受。電影翻譯與其它文學作品翻譯具有共同性,即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表達形象思維中高超的藝術意境。
  • 奇幻中國風動畫《大魚海棠》,是一場關於東方文化的哲思之旅
    動漫發展一定要立足中國的大地。要表現中國主題,在具體的創作風格上,需要一方面吸收外來經驗,一方面挖掘我們自身的本土資源。《大魚海棠》是繼《大聖歸來》之後的又一標杆中國動畫電影,影片將東方古典文化完美地融入到電影中,讓觀眾沉浸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之中,這是影片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在劇情的編排上存在短板,造成影片口碑兩極。
  • 以宮崎駿動畫為鑑看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
    摘 要:在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文化融合已經日趨激烈,電影市場的競爭也日漸殘酷,眾多動畫電影製作者都在思考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方向和出路。同樣的東方大環境,日本動畫電影的迅速崛起帶給中國動畫電影新的希望。宮崎駿動畫的成功有著不可忽視的必要條件,我們應當如何汲取其中的營養。
  • 日本動畫「教父」今敏作品盤點
    1997年第一部導演的動畫電影就驚豔了全場,引起動畫界的矚目。不同於宮崎駿的溫暖,新海誠的清新,今敏熱衷於描繪現代社會都市人面臨的壓力,探索現實與幻想之間的聯繫,劇情多以夢境為依託,因而他也被稱作「造夢大師」。天馬行空的想像,神乎其技的剪輯和刻畫入微的細節構成了他讓人過目不忘的個人風格,看他的電影常有一種在虛實間遊走,在時空中漫遊的獨特體驗。
  • 從《花木蘭》看老外對「東方文化」有哪些誤解?盤點隱藏的「異域」——科幻作品中的「東方」影子
    在歐美國家,這部電影被認為是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體現,而那些歷史文化素養相對較高、脫離了「外行看熱鬧」水準的中國觀眾也不難感覺到,這部電影中的故事、人物形象和人們的行為模式,就像日本動畫中經常出現的「旗袍馬褂包子頭」形象一樣,很容易讓對歷史有所理解的人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搭調」感。
  • 中西方視角演繹的東方美學
    這些中國風的物品,充滿著繁複華麗的美學和異域浪漫,也充滿著對東方世界的想像和瑰麗幻夢的憧憬。法國洛可可風格畫家François Boucher就繪製了很多中式風格的畫作,但他並沒有來過中國,所以他大部分作品都來自於他的想像,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東方和西方結合的奇異感。
  • 影評 | 動畫電影《哪吒鬧海》: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的民族性及精神探索
    1979年以王樹忱執導的同名動畫電影《哪吒鬧海》最為經典和代表性。本文將從民間文學角度出發,透過這部影片對中國民間神話故事的民族性和精神作以淺要分析和探索。關鍵詞: 哪吒鬧海、影視化、民間文學、神話故事、民族精神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動畫電影的創作走入了第二個高峰期。其標誌性影片就是由王樹忱、嚴定憲和徐景達導演,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影片《哪吒鬧海》。
  • 這部鮮為人知的神作,探索了動畫中的印象主義
    《虹色螢火蟲》作為一部在工業體系內完成的動畫電影,它無法真正地去放開手腳,像印象派大師那樣用卓絕的技巧去進行徹底的藝術實驗,只能在動畫工藝允許的範圍內用粗糙而又稚拙的方式去聊表心意
  • 「山水有序——應麥可作品展」重構現實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尹春芳)「山水有序——應麥可作品展」昨日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展覽展出青年藝術家應麥可近些年創作的系列優秀作品。 應麥可,現居住在深圳梧桐山藝術區,是一位職業藝術家。他來到深圳後,創作經歷了一系列的探索和變化,近年來逐漸形成了個人的風格,受到了業界的關注。 應麥可的「山水」,不是文人畫的山水,也不是傳統水墨中所要傳達的山水精神。
  • 蟄伏三年推出首部原創動畫電影《雪人奇緣》,東方夢工廠有了哪些新變化?
    而且動畫在全球通行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動畫電影所賦有的想像空間很大,這也進一步推動了東方夢工廠打開全球市場。在蟄伏的三年中,東方夢工廠還開發了數十個成熟的項目以及上百個創意故事,東方夢工廠表示在未來將保持一年一部的節奏推出新作品。
  • 《久保與二弦琴》:用西方的文化解讀東方的故事
    電影顯然是披著東方故事外衣講述西式耶穌的故事,典型的西式宗教思想的文化輸出,在放鬆我們心情的同時,用簡單有趣的情節打動著我們,而後用人性當中最光輝的部分點亮我們的心靈,從而佔領我們人生價值的最高點,不但讓我們心悅誠服的接受電影帶給我們的偉大
  • 恆信東方:「文化新基建」正當時
    5G、VR、人工智慧等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正在創造新業態,傳統的文化產業藉助科技革命也打開了新空間。「科技+文化」的融合從概念逐步走進現實,並成功商業化。「文化新基建」成為一個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標誌。
  • 大咖雲集百花開幕論壇,謝飛:電影描繪現實中人和人性才有生命力
    謝飛:電影描繪現實中的人和人性才有生命力,都是文化商品,要用市場經濟的方法」,中國電影市場逐漸發展起來,到2019年全國票房已達600多億元。談到現實主義創作的話題,謝飛認為,「電影不去描繪現實中的人和人性狀態,就沒有生命力」,當年他執導的《本命年》與《開國大典》並列獲百花獎,是因為「那時候觀眾就認識到,這部電影真是寫了失敗的青年」。
  • 東方夢工廠拉來周星馳開發動畫版《齊天大聖》,是為賣情懷?
    《西遊記》在中國家喻戶曉,根據它改編的動畫、電影、電視劇等作品自帶流量與話題度的,而原作本身富有想像力的人物角色、精彩的故事情節也適合改編成各種內容形式。但正如網友評價的一樣,雖然西遊記題材改編的作品不乏佳作,但是作為中國「超級IP」,改編作品層出不窮,新的作品想要脫穎而出,則是難上加難。
  • 以《天空之城》為例,深度解讀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及現實意義
    作為一部史詩級動畫電影,網上關於《天空之城》的賞析和讚美無數,但我發現很少有人從影片的美學風格和藝術內涵這些方面的角度來解析這部影片的魅力。今天這篇文章將結合影片《天空之城》,從三個角度深度剖析宮崎駿動畫電影的魅力所在及現實意義。
  • 中國動畫電影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我以為不妨先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事:請小說家和成熟劇作家加盟動畫編劇隊伍;從文學「母體」中汲取營養;從當下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中提煉主題和發掘內容;從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中找尋場景和創意靈感。但就講故事的水平而言,卻是飽受詬病,最為典型的作品,當屬《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熊出沒》系列、《洛克王國》系列和《賽爾號》系列,其票房的成功大多歸之於產業鏈的運作。中國動畫電影在講好故事方面的探索似乎走入了一塊魔沼地,雖然在責難和壓力中奮力前行,多方努力,但總是舉步維艱,難以破解困境。
  • 《瘋狂動物城》:看動畫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如何用幽默反諷現實
    美國一直引領著世界動畫電影不斷發展,迪士尼也打造出了很多票房高、口碑好的動畫電影,吸引一大批迪士尼動畫粉絲,那平易近人的畫風以及富有創意的情節最受觀眾歡迎。近幾年,我國的動畫電影也在穩步發展,國產動畫影片開始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如《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和去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這些高票房高口碑的電影,讓很多媒體直呼「國漫崛起」。雖然我國動畫電影技術、原創質量都有了很大進步,但無可否認,國產動畫與迪士尼動畫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 《功夫熊貓3》後東方夢工廠全新力作  動畫電影《雪人奇緣》定檔國慶
    與此同時,故事以「家庭」為內核,主打合家歡,講述三位人類小朋友與一個喜馬拉雅雪人大毛相遇,並決定陪伴大毛回家的故事。在這段奇緣冒險中,親情、友情、成長及夢想的不同側面都得到體現,而這些元素正可以引發不同年齡層、不同文化體系間的共情,成為影片打破觀影及傳播壁壘的有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