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黎明·詩意盡在鄉愁中

2021-02-26 普洱文苑

「每一場美好的邂逅,都是一往情深的蓄謀已久。」

正如邂逅一場花開,一場雨落,邂逅一份情愫暗動的美好,邂逅一個說走就走的遠方,只有心懷期盼,有所準備,才能有一次次的出發,一次次的抵達。

暮春的一個清晨,懷著憧憬,帶著嚮往,我們一行人走進黎明,踏進那一方綠意盎然的天地。

走進黎明,走進黎明的大山,才真正觸摸到大山雄渾的脈搏。兩天的採風之行,我們在清越的山風裡顛簸馳騁,在大山的懷抱裡傾聽群山的傾訴和心跳。從山腳到山巔,再從山巔轉到山腳。滿眼深深淺淺、生機勃勃的綠,跳躍著,閃著光,我們仿佛穿行在一方馥鬱的綠夢中。

(王貴華 攝)

曾經的黎明,給人以「偏僻、落後、貧窮」的印象,而今天我觸摸到的黎明,是充盈著生機、活力和夢想的希望之地。

綿延的山色中,姿態搖曳的芭蕉樹、石榴樹,婆娑伸展的多依樹、挑子樹、野芒果樹,挺拔茁壯的堅果樹、橡膠樹,藍天下青翠的茶園、果園、咖啡園。豐富的物產,蓬勃發展的產業,滿庭繁花盛開的農家,這是一方充滿希望的綠野,一方充滿活力的熱土,這裡無疑也是一方令人魂牽夢縈的幸福美麗家園。這裡不是蠻荒之地,現代產業與亙古的大山共同守望著現實和夢想。我們不禁為這裡發生的變化而驚喜和深深感嘆!

一路歡歌,一路前行。車窗外的景色猶如一幅幅生機勃勃的動人畫卷,辛苦奔波的採風之行,遙遠顛簸的行程,都化解在這清風如流水的大山的懷抱裡。

( 張奎 攝)

窯房村是我們此行的重要一站,這個「背靠青山腳踩江」的村落與墨江縣、江城縣隔江相望,背靠雄俊的登高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把邊江、勐野江、龍馬江畔,村落腳下「三江匯流」的李仙江龍馬電站庫區風光優美,物產豐富,每年吸引著大批釣魚發燒友從昆明、玉溪、普洱等地慕名而來,在這裡安營紮寨,悠閒垂釣。

「窯房是個好地方,背靠青山腳踩江。山青水秀風光好,人人難忘我黎明鄉。」

在顛簸的山間公路上,我們一遍遍回味著前一個晚上在黎明鄉政府駐地——彎街村舉行的山歌聯誼篝火晚會上,曾獲得黎明鄉山歌比賽冠軍的窯房村李萍梅大姐吟唱自己的家鄉時深情而又婉轉動人的山歌小調。窯房人愛唱山歌,他們擅於用自編自唱的山歌來表達胸中之臆,其山歌從唱腔到創意都堪稱「黎明一絕」。此時,我們用山歌裡的歌詞來一一印證我們走過的風景,一遍遍吟唱著這充滿獨特地方文化韻味的深情小調,車內是充滿了歡樂的好時光。

我們從一座山穿行到另外一座山,從興樂村的大山朝著窯房村前進。到達一座高高的山頭,視野開闊遼遠,對面就是窯房村的登高山。我們紛紛下車,立在山巔,遙望群山之巔,遙望對面等國梁子上有淡淡的炊煙升起。青黛蒼莽的山色映襯著淺藍色的炊煙,撩起每一個人心頭嫋嫋的鄉愁。

(張奎 攝)

掬一捧山風入懷,我們默默遙望著遠處的群山,遙望著內心遼闊雄渾的鄉愁。晨輝下,莽莽大山用飽蘸深情的脈絡抒寫著一方山水的豪氣和雄渾。山風如洗,一朵朵白雲在群山之巔奔跑,吟唱史詩般美好的自由。青黛色的大山起伏逶迤在藍天之下,恰如一個灑脫拓達的男子張開亙古的懷抱,攬日月入懷,攬山水入懷,攬千年的清風入懷。

我內心暗暗感嘆,在如此深莽的大山中歷練成長的大山的兒女,一定都鑄就了堅毅、豁達、樂觀的品質吧!正如我所熟知的黎明朋友、同事,他們身上質樸、熱情又充滿溫暖人情味兒的特質,還有那地域特色濃鬱的一口鄉音,讓人感覺親切而踏實,那是一種鮮明的烙印和傳承,正如烙在我們每一個人心頭和靈魂深處的那一縷永不消散的鄉愁,任歲月衝刷而底色不改。

同行的黎明嚮導不無惋惜的告訴我們,每到冬季,這裡的清晨總是雲海茫茫,鳥鳴空靈,如若仙境,可惜這個季節看不到這番景致。我想,這富有靈氣的大山,每一個季節都應該有它獨特的溫度和故事,正如一場美好的邂逅,相遇,駐足,牽念,就足以讓我柔軟的心欣然。

山巔之間「V」型的深壑拉長了兩山之間的距離,正如山歌裡所唱的——「對面看得見,見面走一天」,此刻就在對面的窯房,事實上離我們還很遠。那朵白雲就在我們將要抵達的地方升騰,透過時光的罅隙,我們繼續在密林中驅車前行。

(王貴華 攝)

我們順著山勢往下行駛,接近山腳的時候,車輛再一次停了下來。下車才發現,不遠的山腳下流淌著一灣平靜碧綠的江水,綿延靜美,溫潤嫻靜。渾厚雄峻的群山間,白雲和山色在江水中流動,這江水無疑是一塊有生命靈動的碧玉,又仿佛是隱居深山之中、與青山星月相依為伴的女神。

它從遙遠的無量山脈悠悠輾轉而來,一路匯聚山川靈氣,在群山間蜿蜒成一行詩,山依戀著水,水依戀著山,向著遙遠的太平洋南海奔流而去。

「即將要去的地方,都是素未謀面的故鄉。」

藍天白雲,青山碧水、淺灘綠樹,這高峽平湖的風光,讓我感嘆大自然的隱秘處總是藏滿了詩的素材,世界變得如此簡單、恬靜、純美。這就是大自然為我們的心靈構築家園的地方!我喧鬧的世界瞬間被眼前的景色所懾,在一瞬間戀上了這方偏遠而親切的山水。

車輛繼續行駛10多分鐘,我們就抵達了李仙江龍馬電站庫區把邊江段的一個小碼頭。

一艘竹筏小船停靠在岸邊,小船狹長如葦葉,有圍欄和木椅,頂棚還特別用心的用防曬棚遮擋著強烈的陽光,這讓愛美的小姐姐們安心不少,坐在這葉小船上欣賞美麗的江景,不用擔心會被格外熱情的陽光肆意親吻。

我們依序在嚮導的牽引下小心登船,小船搖搖晃晃,恍如一片葦葉在江水中起伏飄蕩,搖曳著飄進大自然的鏡頭之中。

青山,碧波,竹筏。小船在粼粼碧水間行走,天上的藍天、白雲和兩岸青黛色的群山倒映在湖水中,湖光山色,恬恬杳杳,我們仿佛走進了一首恬靜浩渺的散文詩。湖面有清風在奔跑,撩起我的長髮,岸邊青枝翠蔓垂拂江面,山林中鳥鳴蟬歌,不需要美酒,不需要音樂,你已經醉了。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清澈的湖水碧綠如玉,被船激起的溫柔的浪也如瑪瑙般明澈溫婉,有魚兒在船的不遠處被驚起,「撲哧」躍出水面,細鱗在太陽下閃爍著迷人的金光。江面上一對打漁的小夫妻駕著竹筏小船與我們擦肩而過,妻子坐在船頭朝我們微笑,抬起胳膊帶著羞澀揮一揮手回應著我們熱情的招呼。身後她的丈夫身姿矯健地朝著粼粼碧水撒開了大網,再慢慢弓腰收網,魚蝦在網中跳躍,年輕的妻子背著魚簍走到船尾,撿拾起丈夫這一網的收穫。風從她的髮髻間流過,兩個人的臉上都是平和而充實的笑容。呀,這就是我想要的幸福!同伴們取笑著痴人說夢的我,竹筏已在江中划過千尺。

岸邊有棲息在淺紅色緩坡上的一群群白鷺,悠閒的在綠色的草地上覓食。我們伸長了脖子張望,同伴忍不住一聲長長的唿哨,受驚的白鷺展翅飛起,一群白色的精靈低低的飛過綠意盎然的森林,像是一個個悅動的音符划過水面。

(張奎 攝)

順著江沿,有藍色的、白色的釣棚依水而建,釣魚發燒友們在這一方充滿詩意的豐饒之地安營紮寨,飲食及生活必需品由當地農家供給,樸實的當地百姓待人厚道,只收取食物的成本費和少量加工費用,提供的是最生態的食材,住宿的條件雖然簡陋,卻自有一份難尋的靜謐。遠方的客人樂得逍遙,有的釣友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一呆就是一兩個月,這裡漁產豐富多樣,有青魚、草魚、鰱魚、鯰魚、彎絲魚……釣魚發燒友們往往是「乘興而來,滿載而歸」。還有江水邊簡約舒適的釣臺、釣椅,造型設制簡單別致,撐一把大傘,躺在木製的釣椅上,便可一邊悠然吹著江風,一邊垂釣自己心中的那一片江湖。悠哉!

我認定這樣的山水一定是有故事的。

「當然有!」同行的嚮導津津樂道的給大家講了當地百姓口口相傳的「諸葛亮撒葉為茶」的故事,神秘有趣的「龍馬江」的傳說,悱惻動人的「尼姑河和尚田」的傳說……嚮導口中一個個曲折離奇的故事讓這方山水更加充滿了神秘的吸引力,我們嘖嘖稱奇,有人說下次一定要專程而來,去刺竹山上尋找「諸葛亮撒葉為茶」中那棵失落千年的神秘古茶樹王,有人盤算著要去「三江匯流」之地探險尋找像「龍馬石」一樣的寶物,也有人說,要帶著心愛的姑娘到尼姑河、和尚田去探訪這一對化作潺潺溪流和沃沃良田永遠守望對方的堅貞戀人……

(王貴華 攝)

我們沉浸在這方山水之間,心在瀲灩江水中熨帖、舒展。前方倏然開闊,小船行到了把邊江、勐野江「三江匯流」的地方。這裡水面更加開闊,在這裡可以「一眼望三縣,一腳踏三江」,這裡的海拔僅551米,是寧洱全縣海拔最低的所在。據說再往下走不遠的行程就可到達龍馬江水電站了,也就是傳說中「龍馬跳下江,金雞飛上山」的地方,但因時間關係不能繼續前往,我們決定沿勐野江逆流而上,到窯房村岔河組上岸。此時夕陽已經開始西沉,岸邊的誰家炊煙又起,用一把柴禾,點燃灶膛裡的鄉愁。

走進黎明,走進窯房,走進龍馬電站庫區風光,我們猶如遊走於一幀幀美麗的流動風景畫。置身在這瀰漫著森林暗香的微瀾中,歲月在神秘的山色中流過,我們又猶如走進了流年的悠悠時光。我在夕陽的餘暉中舉飲一盞山風,真想痛快的醉一場,夢一場,在醉夢中撐一程山水,跨八千裡風塵,享八千裡滄海流年。

這樣一方山水,它是有記憶的,是有無限張力和生命力的,融身於這山,這水,你就是這畫中的靈魂。我想,在黎明,在窯房,鄉愁不是瘦成一彎的窄窄的月色,它一定是粼粼江水中一方廣博明澈的山色吧?

相關焦點

  • 斯琴格日樂-邂逅每一個詩意的晨
    斯琴格日樂-邂逅每一個詩意的晨 偶爾掠過窗子去的是喜鵲 燕子已經飛到南方去過冬的季節 它們也不怎麼大聲著喳喳叫了 像極了人來瘋的人類幼崽 沒有觀眾卻也能消停一時 冷了兩度的暖房 小黑蟲也不怎麼飛了 像是知道了走在快遞路徑中的殺蟲劑
  • 送臺灣同胞歌《回來吧鄉愁》唱盡思念
    為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由鄒中棠作詞、張宏光作曲、玄音演唱的送臺灣同胞歌《回來吧鄉愁》日前在北京舉辦媒體見面會,主創分享了《回來吧鄉愁》的創作始終。鄒中棠早在一年前,鄒中棠就準備好了《回來吧鄉愁》這首呼喚祖國統一的歌曲,以此來寄託兩岸同胞共同的思念。在歌詞中,鄒中棠幾次逐字修改,以「望月」、「遊子」、「故鄉」等意象,詩意又懇切地勾勒出了臺灣同胞的無限鄉愁。
  • 《愛在黎明破曉前》:最浪漫的事是偶然邂逅
    《最浪漫的事》中有段歌詞,「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可是當我看完《愛在黎明破曉前》後,我認為最浪漫的事應該是偶然邂逅。假若有一天我們年至耄耋,蒼蒼白髮,談到有關於愛情,有關於浪漫,有關於青春,能想到的是熱戀中男女的那些激情片刻。
  • 低密奢居啟幕人生大境,邂逅繁華與詩意!
    低密奢居啟幕人生大境,邂逅繁華與詩意!山海棲居,邂逅繁華詩意城市中心處,承載著一城萬象繁華與人居夢想。作為青島主城稀缺地塊,靠山、靠海,又佔據城芯中央,寸土寸金的嶗山已經成為一城理想生活地。而當城市繁華再度遇上低密墅境山居時,又是何等的稀缺?曾經多少人夢想有此居所,今天在青島午山湖畔成為可能。
  • 【娜一聲】余光中 《鄉愁》
    臺北的上空亮了,101大廈盛放出燦爛絢麗的禮花,我在想,其中一定有為余光中先生綻放的花朵,這灣淺淺的海峽太有詩意了……     臺灣,是我生命中結下深深情緣的地方,那裡有我的親人和朋友,有我愛戴的詩人和藝術家。曾經有過拜訪餘老的想法,顯然,這已成為我終生的遺憾! 自2009年起,每隔一年就會到此一遊。這次是我第四次回來,原本想拜見我的同胞席慕蓉大姐,不巧,又是擦肩而過。
  • 《早餐中國》:騰訊視頻美食短紀錄片帶你飛,用一碗早餐盛滿詩意鄉愁
    來源 | 騰訊紀錄片(ID:txjilupian)標題 | 用一碗早餐盛滿詩意鄉愁
  • 元宵在 《鄉愁》的詩之廟中解開詩迷 — 電影隨筆
    應該會勾起一些人的鄉愁。就像昨晚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沙龍《鄉愁》結束後,大家的離開,各自帶走各自的「無語」。讓觀後感沉澱一夜,遠離「喋喋不休」。或許會隱現一些真情實感的「鄉愁」。這部《鄉愁》會讓我們不知不覺的處於導演所布置的氛圍中。它像夢,偶有幾幀畫面像郵票,貼在導演的觀點之上被寄去不同觀者的心中。有寄錯的,有寄不到的,也有被當作催眠藥片服下令人昏昏欲睡的。
  • 愛在三部曲之《愛在黎明破曉前》|愛的邂逅
    今天要分享的電影是一個愛情電影系列中的一部——《愛在黎明破曉前》,它是愛在三部曲的第一部,之後會繼續分享第二三部。愛在三部曲是理察.林克萊特導演的三部愛情電影,分別為《愛在黎明破曉前》、《愛在日落黃昏時》、《愛在午夜降臨前》。三部電影的拍攝前後跨越18年,男女主角們用真實的歲月痕跡演繹了角色在不同年齡段的人生經歷。
  • 筆下海口盡鄉愁
    >     芙蓉海口,千帆過盡,
  • 電影《愛在黎明破曉前》|一期一會的邂逅:愛是天時地利的迷信
    漢語中有個詞叫「邂逅」,指的是不期而遇。這個詞的精妙之處在於,雖然就是指偶遇,但「邂逅」這個詞每次出現似乎都預示了一段即將展開的浪漫故事,從它第一次出現在《詩經》中就是這樣:「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而《愛在黎明破曉前》這部電影正是一部關於「邂逅」的電影。
  • 王玉 舌尖上的鄉愁
    翻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重溫一遍, 許許多多的味道和記憶塵封已久,卻一下子都被這部紀錄片喚醒,那些生命中最新鮮的味道以不可阻擋之勢撲鼻而來。這些味道泛起的鄉愁,在舌尖上醞釀,熟悉而又頑固地主宰了我全部的記憶。家鄉原本普通常見的食物,此刻變得彌足珍貴。
  • 詩意鄉愁:塔可夫斯基拍立得攝影集
    他開創了自己獨特而完整的藝術風格,使博大深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作品)邃的精神主題在莊重沉鬱的詩性敘事中展開,獲得完美的表達。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IngmarBergman)曾經予以這樣的讚譽:」初看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宛如一個奇蹟。驀然間,我感到自己佇立於房門前,卻從未獲得開門的鑰匙。那是我一直渴望進入的房間,而他卻能在其中自由漫步。
  • 中國最具詩意的街道,看看你走過韓城的「詩意」有哪些?
    或者僅僅因為它的風景,因為那些富有詩意和文化的街巷?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中國有哪些詩意的街道名?」小編在這裡選出一些回答與君共賞坐標  魔都上海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 用溫暖足跡丈量美景,在南澳邂逅最美的冬天
    >落在北方各個城市之時南方有那麼一座依山傍海的海島縣它就是——汕頭南澳島它是中國海島縣(區)中圖源丨key從盛極一時的綠,漸染至漫天的金,是它許給我們的一場詩意狂歡江河湖海,不被束縛的靈魂下,偷偷賦予了我們寒冬中的一點暖
  • 踏遍萬水千山總有一地故鄉 民謠的鄉愁
    這群背著吉他遊走在各個城市之間的流浪歌手,他們比普通人更深切地感受到離愁:「浮雲一樣的遊子行囊裝滿了鄉愁,雖然努力往前走,鄉愁一樣入夢中。」《從前慢》火了、《南山南》火了、宋冬野火了、陳粒火了……民謠,代表著詩意、流浪、遠方、淡泊,一把吉他,低吟淺唱,清新自然,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憂傷或快樂。那些鄉愁詩韻,很輕易就打動了聽者。高曉松說,他們那時候的民謠根本不關心別人,只關心自己,他聲稱:「音樂就應該歌頌本人,每個人都要歌頌自己。」
  • 鄉愁,就在鄉下那一村
    記憶中的清明節,很少有雨紛紛的時候,今年也一樣。看看天陰著,老天爺硬是強撐著,一會兒露個笑臉。三伯說:「清明要明,穀雨要雨。一年才有好收成。」看來,今年一定是好年成了。小時候的清明時節,正是村裡人忙著耘田育秧的時節。
  • 鋼琴 |《嶄新的黎明》溫柔舒緩,唯美動人
    ©點擊上方音頻收聽音樂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由克里斯多福·西彈奏的樂曲《嶄新的黎明》,選自專輯《鋼琴冥想》。
  • 炊煙嫋嫋慰鄉愁
    它是漂泊遊子心中的根,苦澀鄉愁的盡頭…… 一縷縷炊煙,瀰漫在落日下的黃昏,循著炊煙縈繞的方向,走進籬笆小院。溫暖的屋內,熱氣騰騰的廚房裡,灶臺下,一捆熊熊燃燒的柴草,灶上飄散的飯菜香氣兒,讓飢腸轆轆的人,找到了溫暖,回歸了家的港灣。
  • 邂逅古詩詞: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春暖花已開,詩意緩緩來
    山川四季,萬物復甦,溫柔的風一拂而過,空氣中飄來的都是日光和花香。在這細雨綿綿的光景裡,我們來與古詩詞進行一場浪漫的邂逅吧,花已開,繽紛翩翩,綠茵遍野,詩意也正緩緩滲進這清新的春天裡。孟浩然的春天,是在靜謐的春夜熟睡,在花落的清晨醒來。
  • 烏蘭託婭有哪些音樂作品 發新歌《從你的草原路過》唱盡鄉愁
    「鄉愁」是這次新歌的主題,而烏蘭託婭清甜醇美的唱腔完美演繹了這首歌,深情處婉轉動人,高亢處悠揚遼闊,直達聽眾靈魂。而貫穿全曲的馬頭琴旋律,則展現升華了歌中蘊含的思鄉之情,令在外的遊子觸景生情:蜿蜒曲折的額爾古納河,盤亙在每一個蒙古兒女的心窩,奶茶的香甜,草原的遼闊,凝匯成遊子心中的繁星爍爍……對於某些人來說,家鄉便是那回不去的遠方,就讓這首《從你的草原路過》,帶我們回到曾經養育我們的地方,聊慰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