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鄉村郵政投遞員 34年見證家鄉變化

2020-12-24 內蒙古日報

從1986年開始,他便穿行在鄉間道路上,收發信件、投遞包裹,這份工作一幹就是34年,如今他依然負責15個村的郵件投遞,成為扎蘭小城在歲月變遷中的見證者和守護者。他,就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自治區扎蘭屯市分公司的郵遞員聶元龍。

1986年,聶元龍開始工作,成為一名普通的鄉村郵遞員,每天將各種書信、報刊派送到當時的各個村委和學校。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是騎著自行車派送。」聶元龍說,在那個通信方式和交通工具都比較落後的年代,車馬慢,剛寄出信件,人們就開始漫長的等待,期望對方能快點回信。那時候還沒有實施『村村通』工程,快遞員騎著單車在黃泥路上顛簸,晴天灰塵滿天,雨天泥濘不堪。後來,條件好了,自己買了摩託車,很多時候也還是靠腿走,因為路不好,不敢騎。但是看到別人收信後高興的樣子,就覺得再苦再累也值得。聶元龍深知,薄薄的家書裡藏著最真摯的情感,承載了太多的溫暖。

如今,開著單位配發的派送車開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聶元龍不禁感嘆道,現在,便於讓城裡的物資進村、村裡的農貨走出扎蘭小城,這路於鄉村來說,就像是血管於人。血管通暢,人就精氣神十足;道路通暢,鄉村就生命力十足。

進入21世紀,傳統手機、智慧型手機快速普及城鄉,網際網路迅速發展,2G、3G、4G網絡飛快提速,郵遞員的業務也開始改變。如今,扎蘭屯市郵政的郵件投遞業務已經深入全市130個建制村,無論黨報黨刊,還是信件包裹,都能夠如約投送到每一個建制村,服務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村民可以網上購物,郵件和包裹實現了『即日送達』甚至『當日送達』。村民的消費觀念和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足不出戶就可以採購物品,享受到了「零距離」生活,這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是無法想像的。從書信到微信、BP機到手機網際網路,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郵政業務的廣泛擴展,不僅給人民帶來諸多便利,也為生活帶來更多幸福感。

從1986年至今,聶元龍從二十幾歲孤身一人的小夥兒變成了現在有著美滿三口之家的成熟男人,整整34年,聶元龍把最好的青春奉獻給了郵政物流事業。而在扎蘭屯市,聶雲龍只是眾多郵政投遞員中的一個縮影,他們與基層群眾緊密相連,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們走過了與貨處、與人處、與己處的成長,參與了物流行業的蛻變,見證了家鄉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

記者:於爽 劉琨

監審:楊景義 安琪

審核:郭珩

總監製:孫鐮峰

編輯:劉通(見習)

來源:扎蘭屯市融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宋倩的城市鄉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4日推出《宋倩的城市鄉村》。  清晨五點,宋倩的汽車會準時啟動,從石家莊市區開到40公裡以外的正定縣南樓鄉廂同村,需要50分鐘。  常年穿梭在大棚之間,宋倩的皮膚已經被太陽曬得黝黑。16個甜瓜種植大棚,她每天都會仔細地檢查一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如東:我和我的家鄉 攜手同奔小康
    >家鄉是根,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情懷,是一種心靈的歸宿。家鄉的小康,離不開每一個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奮鬥。連日來,記者行走在江蘇如東的田野鄉間,喜看農村新變化,聽老鄉說「我和我的家鄉」的小康故事。他們的小康之路或許有千條萬條,異曲同工的是他們的奮鬥之旅中,總是懷著濃濃的家鄉情結。小康承載初心,而他們與家鄉父老鄉親攜手共奔小康的情懷,是最樸素的初心表達。
  • 十八洞村給了我大舞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文)
    1996年,我出生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十八洞村,青山綠水是她的容顏,但貧窮一度是她的底色,我們與小康生活的距離也曾遙不可及。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了我們這個大山深處的湘西苗寨,精準扶貧的號召,從這裡飛向了全國各地。從此,無數個像十八洞村這樣的村莊發生了巨大變化,我自己也成為受益人。2015年,我參加高考,從小就喜愛唱歌的我希望能學習藝術。可就在藝考最關鍵的時候,我的父親因病去世了,這讓生活條件本來就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八十七)直灘鎮團結村:村民過上了好日子 2020-10-09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1-01-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泉養魚、開荒種果、鄉村旅遊 小河峪村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泉養魚、開荒種果、鄉村旅遊 小河峪村裡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20-08-25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手牽手,一起走
    2012年以來,石山村發生了明顯變化,公路修進了村莊,聯通了山裡山外。2018年,王升來到石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說,這個村村民生計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季節性勞務為主。今年種了1000多畝大果榛子、1000畝經果林,希望通過發展經果林及林下藥材種植,引領村民在做好生態保護的同時發展經濟。同時利用旅遊景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產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谷裡的眺望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谷裡的眺望 2020-07-13 20: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②|老家河南,今朝更出彩!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二站我們來到河南圖為2019年通車的運寶黃河大橋。一橋飛架,天塹變通途。這裡是「老家河南」涵養中華民族和華夏歷史文明之源這裡是「中國糧倉」穩穩扛住農業大省的糧食擔當這裡更是「出彩中原」飽飲黃河水,腳踩泥土地在新時代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迸發活力,堅定前行河南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氣候資源豐富多樣同時氣象災害頻繁發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綠洲源」唱響「幸福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綠洲源」唱響「幸福曲」 2020-07-24 15: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龍門鎮:東三十里舖村的鄉村振興之路 2020-10-12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⑦】詩詠陝西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送健康 修道路 興產業 繪就鄉村新畫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送健康 修道路 興產業 繪就鄉村新畫卷 2020-07-15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憂居」到「優居」,無錫繪就"美麗鄉村...
    社區居民魯老伯說,社區在2014年著手河道全面治理,恢復水域面積、河道底泥清淤等工程陸續啟動,河水漸漸恢復清澈。2017年,度假區對6個自然村重新實施雨汙分流工程,西村沒有企業,主要汙染源就是生活汙水。社區工作人員跑遍全村268戶人家,做通百姓工作,逐一確定施工方案,讓生活汙水不再流入顧家瀆。  河水乾淨了,岸上整治也不能落下。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東和十裡坪村的致富道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東和十裡坪村的致富道路 2020-08-10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個主題採訪團聚焦景德鎮!聽聽他們怎麼說...
    視頻攝製 張瑋 8月25日至27日,「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走進景德鎮,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陶瓷文化傳承創新、陶瓷產業發展等內容,深入基層,走訪群眾,用心用情書寫景德鎮人民幸福而真實的小康生活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⑰】詩詠海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海南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廢棄礦坑上崛起的賽道城
    近年來,一條條在廢棄礦坑上建起的賽車道,見證了當地積極探索廢棄礦山治理與體育產業的融合之路。「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月4日播出:《廢棄礦坑上崛起的賽道城》。2020-08-0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今年33歲的馬強是地道的阜新人,在當地經營著豬肉生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條路,通往幸福
    從今天起,甘肅日報及「新甘肅」客戶端等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各媒體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並派出多路全媒體採訪小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講述我們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來自基層一線的鮮活故事,既深入反映全省人民生產生活的不斷改善,又充分展現隴原兒女不懈奮鬥的精神風貌,必將更加激勵我們堅定信心勇克難關、同心協力奔向小康。敬請讀者關注。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⑪】詩詠江蘇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