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播出就引起爭論的韓國的電視劇步步驚心·麗,卻成為我最近迷戀的電視劇。不僅是因為劇情感人生動,更是因為因為伯賢,我開始追起了這部劇。其實上我並不追看電視劇,但這幾個禮拜卻心念念期待著每周兩集的更新,尤其已近尾聲,情節達至高潮,真是等不及又戀戀不捨大結局的到來啊。
與珠玉在前的中國版相比,韓國的步步驚心麗講述的是關於仁慈的故事。在中國版的播出時,雖然也被緊張又精彩的情節給吸引住、被吳奇隆和鄭嘉穎的精湛演技打動,但我心中卻始終存有一處疑問:若曦為什麼和八爺分開?我們拋開原著單就劇情來講,這處主人公感情至關重要的轉折點,說的不是不叫清楚,另外加上八爺本身很帥氣,讓人們對若曦好感減少。
但是韓版的對四爺和八爺的背景都做了豐富的處理,不惜在短短20集的體量中花大篇幅展現出了八王子心態和性格的轉變,更增加了他被家族挾持無奈放棄女主走上危險的爭奪皇位之路的情節——解樹與他的分開是無法對抗生活的壓力,讓觀眾懂得她的想法。
同時,對王昭四王子的刻畫也沒有落下,他帶著仇恨歸來,但是在與解樹一次次的接觸中慢慢變得溫和,解樹與八王子慢慢疏遠的同時,卻與四王子慢慢靠近。長達15集才修成的男女主角的愛情,終於是水到渠成。解樹為十王子過生日時是這部劇最歡樂的一部分,這一次生日也在十王子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那時殘酷的奪位還沒有明顯的體現出來,王子們也生活得很快樂。
有網友剪輯了幾處相同情節兩版的對比,國版的氣勢奪人,韓版卻變成了縮小版,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當然,就像康熙時期時哪能是高麗能比的,韓版僅僅只是部單純的愛情劇,每個人物的內心會非常豐滿,表現手法也非常細膩,這是韓國電視劇的優勢。在綿延的中國歷史裡,有戰爭,有後宮爭鬥,有政治鬥爭等等,它們塑造了我們的民族性格,讓我們普遍認同在歷史裹挾中「舍小我」的價值取向。在國版的步步驚心中,無論是風度翩翩的四爺還是文質彬彬的八爺,甚至最是單純的十爺,都是從一開始就主動參與進奪嫡的爭鬥中,愛情即使再轟烈,也無法改變他們爭奪皇位的想法,八爺也不可能為了若曦放棄爭奪皇位,四爺爺不可能為了若曦放棄。
即使若曦是從現代來的,但也不是沒有用的人,他了解這個時代的歷史,記得的每個人的結局和信息。。她心思縝密,說是步步驚心,卻幾乎步步為營。更關鍵的,她對四爺的野心和手段抱有認同和理解——中國人都懂的。有2處對比很有趣:女主角第一次見到皇帝王,被問是不是很怕?兩個版本的女主都首先想到,暴君才令人害怕,所以回答說是敬佩。又被皇帝王問為什麼?是不是故意阿諛奉承?若曦鎮定回憶康熙一生成就,卻又想到那是他對自己的總結,竟急中生智誦出沁園春·雪,令康熙龍顏大悅。
而解樹則緊張得渾身打顫,就像被突然提問的高中女生,磕磕絆絆的背出答案,卻剛好歪打正著討了王的歡心。讓我印象較深的的是八王子和三王子準備謀反時,八王子卻來了個反轉,自己只是一直在三王子旁邊做著臥底,把三王子的計劃全都透露給了四王子。八王子一直是文弱書生的樣子,但是給我的印象卻是陰險的樣子。各個角色的差別我們都能看出來了,若曦聰明機智,解樹卻是個很平凡單純的人。這小丫頭到了1000多年前的高麗,成了不識字的人,而且也不記得光宗是誰,能活下來就已經很好了。她的全部就是一顆期盼愛情的心和從現代世界帶來的做化妝品的能力。
同樣的,高麗王子在跟大清阿哥的比賽裡也相較弱小,都可以用天真單純來形容。所以,四王子跟八王子都是情種,他們參與進奪權的動機都在於「情」,而非身為王子「應該有的」歷史使命。四王子第一場大開殺戒,是懲處惡人,更是為了重新找回母愛;在短兵相接中不小心砍了造反的三哥,會在暗地裡默默痛哭;親手殺十弟,也是為了幫他解脫,而並非殘害手足。
中國版的講的是四爺和八爺為了爭奪皇帝的寶座,喜歡上了女人也只能放棄,女主角若曦卻很清醒,面對這種沒有結果的感情,是要果斷的結束的,這也是一般人應該做出的決定的。韓版的四爺和八爺一心只想愛人,為了庇護/擁有愛人,迫不得已求高位。解樹根本糊裡糊塗的不知道人物結局,只是被命運推向愛情而奮不顧身。所以說,這是一部仁慈的電視劇,值得觀賞。在步步驚心麗中飾演八王子的姜河那、十王子的邊伯賢等,都是90後演員,如此值得讚賞的表演能力,都實在太了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