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國慶,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也是香港回歸的第23年。
這次就讓我們從香港回歸那一年的港產片聊起——1997到2020,由本土頹靡轉而北上求生,香港電影死沒死不知道,不過這批一早就經歷過困境磨練的香港電影人,確實是打不死的。
1997年,陳果奏響了最後的《香港製造》。
《春光乍洩》上映後,成了王家衛和張國榮最後一次的合作。
1997年金像獎,《甜蜜蜜》大獲全勝,獨攬九座獎盃,創下新的奪獎紀錄。
謝君豪的南海十三郎錚錚風骨,拿下金馬獎影帝,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線之隔。
蔣天養在《古惑仔》第四部裡指點江山,感慨道:「香港地,真系夠吸引。」
1998年,《風雲雄霸天下》打開了華語特效片的新大門,在技術突破的同時, 香港電影人已經開始探索北上發展的可能。
隨著古惑仔題材的泛濫,最佳拍檔的《古惑仔》系列也已不如前兩年受歡迎,第五部1287萬的票房已給這個系列刻上警醒二字。
1998年,吳彥祖初出茅廬,在《美少年之戀》結尾的回頭,顯得格外驚豔。
1999年,星爺終成《喜劇之王》,張栢芝第一部戲驚為天人,從此最動聽的情話不再是「愛你一萬年」,而是那個男孩子對你說:「我養你啊!」
成龍和周星馳出現在對方戲裡,相互客串,功夫和無釐頭擦身而過,雙龍一會。
2000年,《孤男寡女》票房上大獲全勝,鄭秀文帶著她的都市愛情故事閃亮登場,這個題材在香港還要大熱好幾年。
這一年,帝後終於正式過招,在王家衛瑰麗復古的鏡頭下,蘇麗珍旗袍搖曳,周慕雲指尖有迷霧,那正是梁朝偉和張曼玉的《花樣年華》。
杜琪峯神來之手,《槍火》助吳鎮宇在金馬獎上贏得最佳男主角,另一邊,《暗戰》令劉德華在金像獎拿到第一個影帝。
那年金像獎的影后是「龍婆」羅蘭,至今仍是該獎項最高齡影后記錄保持者。龍婆拎著獎座在臺上不忘打趣:「多謝鎮宇哥在拍戲時候提點我。」逗得一旁的吳鎮宇一陣臉紅。
千禧年,永盛即將退出大眾視野,嘉禾也離結業近了,銀河映像浮出水面,成龍、周潤發遠赴好萊塢發展,周星馳開始多年磨一劍。
2001年,周星馳憑藉《少林足球》重出江湖,大破記錄同時也讓自己首次成功殺入日韓市場,並取得極高票房。
「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銀河映像的荒誕喜劇片相當受歡迎,槍戰喜劇雙行路線由此拉開。
香港導演關錦鵬拉著胡軍、劉燁兩個內地男演員,拍出了同性題材電影《藍宇》,並雙雙提名金馬影帝,最後劉燁奪魁。很多年後,他們還會一起上一個綜藝叫做《爸爸去哪兒》。
香港做出了屬於自己的動畫片,《麥兜故事》。可愛的畫風之下,滿滿都是對成人世界的控訴,不想長大啊,只想做一隻無憂無慮,萬事有媽媽的麥兜豬。
麥兜還會在2015年的金馬獎上打敗那年的大熱對手《大聖歸來》,拿下最佳動畫長片。喔,麥兜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2001年金像獎頒獎典禮當晚,梁朝偉喝醉了,拿到影帝的他只說了一句:「多謝王家衛啊,多謝。 」
2002年不景氣的香港電影市場,《無間道》猶如黑夜的流星,把香江點了個燈火通明,卻也真的只是一閃而過,並未能挽救港片頹勢。
鄭秀文上位成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女演員。
2003年,嘉禾出品完《行運超人》後,正式結束34年的電影製作生涯。
英皇電影開始出現,主打青春偶像的電影大行其道,TWINS、謝霆鋒、陳冠希活躍於大銀幕上。
2003年非典肆虐,金像獎險些遭遇停辦,但最終都決定繼續做下去。當晚,洪金寶、成龍、周星馳、梁朝偉、四大天王……大家都來了。
司儀曾志偉看著底下高朋滿座,揮著手說:「今天的晚會是一定要做。無論華南水災、大地震,我們香港演藝界從來都是衝在最前面,幫人家籌款。今天我們自己家裡有事,我們怎麼能夠退縮。我一定要站出來告訴給大家聽——我愛香港!」
香港電影人又一次大團結,他們在這一年辦出了最好的一屆頒獎典禮。
但與此同時,我們永遠失去了張國榮和梅豔芳,1997年前的那個時代,真正終結。
2004年,周星馳《功夫》再破記錄,而且是各地破紀錄。
成龍回港拍《新警察故事》,成績不錯,但已經不復九十年代連霸第一的雄風。
王家衛的《2046》終於上映,蘇麗珍的三生三世完結,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
2004年金像獎影后是張栢芝,這裡的第一個80後最佳女主角。那時候香港上一輩女演員,張曼玉王祖賢張敏等,基本息影。
2005年《頭文字D》拿下香港票房冠軍,香港電影也一路向北,成龍的《神話》唱響大江南北。
杜琪峯的執導的《黑社會》,在內地更名為《龍城歲月》上映。
2006年,葉念琛愛情三部曲第一部《獨家試愛》上映,葉念琛式結局反轉讓人中毒,愛情很殘酷,愛情很荒誕。
出走好萊塢十年的周潤發重回華語影壇,拍攝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滿城盡帶黃金甲》。
周杰倫也把這年在電影裡的際遇寫進了《聽媽媽的話》的歌詞:「對了我會遇到周潤發,所以你可以跟同學炫耀賭神未來是你爸爸。」
2007年劉青雲結束陪跑生涯,憑《我要成名》在金像獎上摘得影帝。
梁朝偉在李安的鏡頭裡化身成最迷人的漢奸,與湯唯共譜《色·戒》,在香港拿下年度票房冠軍。
2008年《長江七號》上映,這是周星馳最後一次出現在幕前,此後周氏無釐頭失去宿主,威力小了一百倍。
吳宇森帶《赤壁》回歸,鴿子還在,江湖卻已不再是他的江湖。
宇宙最強甄子丹開始要打十個。
2008年《證人》的上映,助張家輝橫掃金像、金馬在內的七個影帝,這個從前的配角、小人物,一躍成為香港電影如今的中流砥柱。
渣渣輝要爆紅,耶穌也攔不住!
2009年陳可辛監製、陳德森執導《十月圍城》的成功,讓香港導演逐漸摸清拍紅色電影的道路。
此後還會有劉偉強的《建軍大業》,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徐克的《智取威虎山》……
2010年,《歲月神偷》苦苦支撐港產片情懷——「最緊要保住個頂!」
姣婆遇上脂粉客,張志明遇上了餘春嬌,本土片開始重新回歸大眾視野。
金像獎首屆影后惠英紅時隔28年後,終於再次站到最佳女主角的位置,在臺上泣不成聲。往後的惠英紅,將是這個領獎臺的常客,一次次為觀眾上演「幸運是我」、「幸運還是我」、「幸運永遠是我」。
2011年,金像獎30歲了,謝霆鋒成為第一個80後影帝。
2012年,話題大片《寒戰》上映,帶來驚人票房,也打開了香港警匪片的新格局。只可惜至今我們仍未等到《寒戰3》。
2013在張家輝的三部作品《激戰》《掃毒》及《同謀》的推動下,年度大盤較去年不降反升。
且《逃出生天》《風暴》《一代宗師》及《西遊·降魔篇》等本土大片集中在這一年上映,可謂迎來了千禧年來的又一個高潮。
麥浚龍的《殭屍》大爆,讓人不由記起二三十年前,港片曾還是殭屍片的天下,林正英已經離開我們許久了。
2013年金馬獎50歲,諸多故人重聚在此——這個曾經港片的半壁江山,一轉眼,前塵往事成雲煙。
2014年金像獎上,《一代宗師》包攬12個獎項,打破了《甜蜜蜜》保持17年的記錄。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2015年,《華麗上班族》上映,杜琪峯首次嘗試歌舞片。《阿郎的故事》鐵三角重現,周潤發和張艾嘉25年後再聚首。
好一個輕飄飄的舊時光。
劉青雲在金像獎稱帝時,對著郭藹明說:「每次當我揸住太空船,飛到宇宙唔知邊度,你總有辦法令我安全返回地球。」所有人都被影帝的情話深深擊中。
2016年,《踏血尋梅》在金像獎上斬獲7項大獎,郭富城首奪金像影帝,春夏成為首位90後影后。
天王站在臺上,擲地有聲:「郭富城,來自香港!」
周星馳的《美人魚》以33.9億成績打破內地電影票房紀錄。
2017年,成龍的《功夫瑜伽》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連續五年的春節檔票房冠軍,仍由雙周一成實現。
澤東電影公司迎來25周年紀念,王家衛放言將會放出那些年被剪掉的膠片來慶祝這個日子,至今仍不見蹤影。
真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嗎?
在80年代將香港電影攪個天翻地覆的新藝城七人小組重聚,他們在金像獎上還原奮鬥房,在金馬紅毯時喊出那句:「新藝城出品,觀眾有信心!」上演了一場大型回憶殺。
英雄本色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2018年,古天樂拿下金像獎影帝,新一代電影大亨誕生。
《無雙》世出,讓所有人重新見識到周潤發的王者風採。
這一年,卻相當黑色。10月末,武俠大家金庸逝世;11月,嘉禾創辦人鄒文懷離世;隔天,藍潔瑛在寓所暴斃;12月,「風雲三部曲」導演林嶺東去世。
香港電影又一次向著過去告別,輝煌的年代漸行漸遠,我們能做的,只有不要忘記。
2019年,古天樂6部電影上映,在並不高產的港產片年代,已屬罕見。
《特警新人類》劇組20年後重聚,當看到吳彥祖、李燦森、馮德倫、謝霆鋒四個人一起站在臺上,很難不令人想起曾經這四個青春的少年,是我們曾以為的香港電影的未來。
2020年,拍出了《天若有情》的陳木勝導演去世了,香港影壇又失去了一位以警匪片見長的優秀導演。
因為疫情,金像獎也首次取消頒獎典禮,並且會在明年,停止舉辦一年。
香港回歸這23年,即便香港電影人都已經大部分北上,但如王晶的採訪,卻還深深以自己是香港導演而自豪著。或許,依然還有人不忘初心。
我也依然不忘年少時,遇見港片的那份歡喜,是熱烈的、赤誠的、長久的……
我們常說港片變了,但變了又如何。
愛香港電影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