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電影,從1997到2020

2020-10-06 香港電影吧

適逢國慶,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也是香港回歸的第23年。

這次就讓我們從香港回歸那一年的港產片聊起——1997到2020,由本土頹靡轉而北上求生,香港電影死沒死不知道,不過這批一早就經歷過困境磨練的香港電影人,確實是打不死的。

1997年,陳果奏響了最後的《香港製造》。

《春光乍洩》上映後,成了王家衛和張國榮最後一次的合作。

1997年金像獎,《甜蜜蜜》大獲全勝,獨攬九座獎盃,創下新的奪獎紀錄。

謝君豪的南海十三郎錚錚風骨,拿下金馬獎影帝,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線之隔。

蔣天養在《古惑仔》第四部裡指點江山,感慨道:「香港地,真系夠吸引。」

1998年,《風雲雄霸天下》打開了華語特效片的新大門,在技術突破的同時, 香港電影人已經開始探索北上發展的可能。

隨著古惑仔題材的泛濫,最佳拍檔的《古惑仔》系列也已不如前兩年受歡迎,第五部1287萬的票房已給這個系列刻上警醒二字。

1998年,吳彥祖初出茅廬,在《美少年之戀》結尾的回頭,顯得格外驚豔。

1999年,星爺終成《喜劇之王》,張栢芝第一部戲驚為天人,從此最動聽的情話不再是「愛你一萬年」,而是那個男孩子對你說:「我養你啊!」

成龍和周星馳出現在對方戲裡,相互客串,功夫和無釐頭擦身而過,雙龍一會。

2000年,《孤男寡女》票房上大獲全勝,鄭秀文帶著她的都市愛情故事閃亮登場,這個題材在香港還要大熱好幾年。

這一年,帝後終於正式過招,在王家衛瑰麗復古的鏡頭下,蘇麗珍旗袍搖曳,周慕雲指尖有迷霧,那正是梁朝偉和張曼玉的《花樣年華》。

杜琪峯神來之手,《槍火》助吳鎮宇在金馬獎上贏得最佳男主角,另一邊,《暗戰》令劉德華在金像獎拿到第一個影帝。

那年金像獎的影后是「龍婆」羅蘭,至今仍是該獎項最高齡影后記錄保持者。龍婆拎著獎座在臺上不忘打趣:「多謝鎮宇哥在拍戲時候提點我。」逗得一旁的吳鎮宇一陣臉紅。

千禧年,永盛即將退出大眾視野,嘉禾也離結業近了,銀河映像浮出水面,成龍、周潤發遠赴好萊塢發展,周星馳開始多年磨一劍。

2001年,周星馳憑藉《少林足球》重出江湖,大破記錄同時也讓自己首次成功殺入日韓市場,並取得極高票房。

「做人如果沒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銀河映像的荒誕喜劇片相當受歡迎,槍戰喜劇雙行路線由此拉開。

香港導演關錦鵬拉著胡軍、劉燁兩個內地男演員,拍出了同性題材電影《藍宇》,並雙雙提名金馬影帝,最後劉燁奪魁。很多年後,他們還會一起上一個綜藝叫做《爸爸去哪兒》。

香港做出了屬於自己的動畫片,《麥兜故事》。可愛的畫風之下,滿滿都是對成人世界的控訴,不想長大啊,只想做一隻無憂無慮,萬事有媽媽的麥兜豬。

麥兜還會在2015年的金馬獎上打敗那年的大熱對手《大聖歸來》,拿下最佳動畫長片。喔,麥兜他不是低能,他只是善良。

2001年金像獎頒獎典禮當晚,梁朝偉喝醉了,拿到影帝的他只說了一句:「多謝王家衛啊,多謝。 」

2002年不景氣的香港電影市場,《無間道》猶如黑夜的流星,把香江點了個燈火通明,卻也真的只是一閃而過,並未能挽救港片頹勢。

鄭秀文上位成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女演員。

2003年,嘉禾出品完《行運超人》後,正式結束34年的電影製作生涯。

英皇電影開始出現,主打青春偶像的電影大行其道,TWINS、謝霆鋒、陳冠希活躍於大銀幕上。

2003年非典肆虐,金像獎險些遭遇停辦,但最終都決定繼續做下去。當晚,洪金寶、成龍、周星馳、梁朝偉、四大天王……大家都來了。

司儀曾志偉看著底下高朋滿座,揮著手說:「今天的晚會是一定要做。無論華南水災、大地震,我們香港演藝界從來都是衝在最前面,幫人家籌款。今天我們自己家裡有事,我們怎麼能夠退縮。我一定要站出來告訴給大家聽——我愛香港!」

香港電影人又一次大團結,他們在這一年辦出了最好的一屆頒獎典禮。

但與此同時,我們永遠失去了張國榮和梅豔芳,1997年前的那個時代,真正終結。

2004年,周星馳《功夫》再破記錄,而且是各地破紀錄。

成龍回港拍《新警察故事》,成績不錯,但已經不復九十年代連霸第一的雄風。

王家衛的《2046》終於上映,蘇麗珍的三生三世完結,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溼的。

2004年金像獎影后是張栢芝,這裡的第一個80後最佳女主角。那時候香港上一輩女演員,張曼玉王祖賢張敏等,基本息影。

2005年《頭文字D》拿下香港票房冠軍,香港電影也一路向北,成龍的《神話》唱響大江南北。

杜琪峯的執導的《黑社會》,在內地更名為《龍城歲月》上映。

2006年,葉念琛愛情三部曲第一部《獨家試愛》上映,葉念琛式結局反轉讓人中毒,愛情很殘酷,愛情很荒誕。

出走好萊塢十年的周潤發重回華語影壇,拍攝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滿城盡帶黃金甲》。

周杰倫也把這年在電影裡的際遇寫進了《聽媽媽的話》的歌詞:「對了我會遇到周潤發,所以你可以跟同學炫耀賭神未來是你爸爸。」

2007年劉青雲結束陪跑生涯,憑《我要成名》在金像獎上摘得影帝。

梁朝偉在李安的鏡頭裡化身成最迷人的漢奸,與湯唯共譜《色·戒》,在香港拿下年度票房冠軍。

2008年《長江七號》上映,這是周星馳最後一次出現在幕前,此後周氏無釐頭失去宿主,威力小了一百倍。

吳宇森帶《赤壁》回歸,鴿子還在,江湖卻已不再是他的江湖。

宇宙最強甄子丹開始要打十個。

2008年《證人》的上映,助張家輝橫掃金像、金馬在內的七個影帝,這個從前的配角、小人物,一躍成為香港電影如今的中流砥柱。

渣渣輝要爆紅,耶穌也攔不住!

2009年陳可辛監製、陳德森執導《十月圍城》的成功,讓香港導演逐漸摸清拍紅色電影的道路。

此後還會有劉偉強的《建軍大業》,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徐克的《智取威虎山》……

2010年,《歲月神偷》苦苦支撐港產片情懷——「最緊要保住個頂!」

姣婆遇上脂粉客,張志明遇上了餘春嬌,本土片開始重新回歸大眾視野。

金像獎首屆影后惠英紅時隔28年後,終於再次站到最佳女主角的位置,在臺上泣不成聲。往後的惠英紅,將是這個領獎臺的常客,一次次為觀眾上演「幸運是我」、「幸運還是我」、「幸運永遠是我」。

2011年,金像獎30歲了,謝霆鋒成為第一個80後影帝。

2012年,話題大片《寒戰》上映,帶來驚人票房,也打開了香港警匪片的新格局。只可惜至今我們仍未等到《寒戰3》。

2013在張家輝的三部作品《激戰》《掃毒》及《同謀》的推動下,年度大盤較去年不降反升。

且《逃出生天》《風暴》《一代宗師》及《西遊·降魔篇》等本土大片集中在這一年上映,可謂迎來了千禧年來的又一個高潮。

麥浚龍的《殭屍》大爆,讓人不由記起二三十年前,港片曾還是殭屍片的天下,林正英已經離開我們許久了。

2013年金馬獎50歲,諸多故人重聚在此——這個曾經港片的半壁江山,一轉眼,前塵往事成雲煙。

2014年金像獎上,《一代宗師》包攬12個獎項,打破了《甜蜜蜜》保持17年的記錄。從此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

2015年,《華麗上班族》上映,杜琪峯首次嘗試歌舞片。《阿郎的故事》鐵三角重現,周潤發和張艾嘉25年後再聚首。

好一個輕飄飄的舊時光。

劉青雲在金像獎稱帝時,對著郭藹明說:「每次當我揸住太空船,飛到宇宙唔知邊度,你總有辦法令我安全返回地球。」所有人都被影帝的情話深深擊中。

2016年,《踏血尋梅》在金像獎上斬獲7項大獎,郭富城首奪金像影帝,春夏成為首位90後影后。

天王站在臺上,擲地有聲:「郭富城,來自香港!」

周星馳的《美人魚》以33.9億成績打破內地電影票房紀錄。

2017年,成龍的《功夫瑜伽》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意味著從2013年開始,連續五年的春節檔票房冠軍,仍由雙周一成實現。

澤東電影公司迎來25周年紀念,王家衛放言將會放出那些年被剪掉的膠片來慶祝這個日子,至今仍不見蹤影。

真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嗎?

在80年代將香港電影攪個天翻地覆的新藝城七人小組重聚,他們在金像獎上還原奮鬥房,在金馬紅毯時喊出那句:「新藝城出品,觀眾有信心!」上演了一場大型回憶殺。

英雄本色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2018年,古天樂拿下金像獎影帝,新一代電影大亨誕生。

《無雙》世出,讓所有人重新見識到周潤發的王者風採。

這一年,卻相當黑色。10月末,武俠大家金庸逝世;11月,嘉禾創辦人鄒文懷離世;隔天,藍潔瑛在寓所暴斃;12月,「風雲三部曲」導演林嶺東去世。

香港電影又一次向著過去告別,輝煌的年代漸行漸遠,我們能做的,只有不要忘記。

2019年,古天樂6部電影上映,在並不高產的港產片年代,已屬罕見。

《特警新人類》劇組20年後重聚,當看到吳彥祖、李燦森、馮德倫、謝霆鋒四個人一起站在臺上,很難不令人想起曾經這四個青春的少年,是我們曾以為的香港電影的未來。

2020年,拍出了《天若有情》的陳木勝導演去世了,香港影壇又失去了一位以警匪片見長的優秀導演。

因為疫情,金像獎也首次取消頒獎典禮,並且會在明年,停止舉辦一年。

香港回歸這23年,即便香港電影人都已經大部分北上,但如王晶的採訪,卻還深深以自己是香港導演而自豪著。或許,依然還有人不忘初心。

我也依然不忘年少時,遇見港片的那份歡喜,是熱烈的、赤誠的、長久的……

我們常說港片變了,但變了又如何。

愛香港電影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

相關焦點

  • 關於香港電影,從1997到2019
    適逢國慶,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香港回歸的第22年。作為根正苗紅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這次就讓我們從香港回歸那一年的港產片聊起——1997到2019,由本土頹靡轉而北上求生,香港電影死沒死不知道,不過這批一早就經歷過困境磨練的香港電影人,確實是打不死的。1997年,陳果奏響了最後的《香港製造》。
  • 香港娛樂圈的1997
    1997年,香港明星積極地慶祝回歸時刻香港明星在回歸前後紅得發紫。紅到什麼程度呢?上海陝西南路一家服飾店開業,在娛樂雜誌上打通欄廣告,登的是來源不明的香港明星「籤名祝賀」。那個時候沒有香港明星,還怎麼撐得起娛樂的門面?1997年香港回歸。香港娛樂圈的大件事有「周潤發、楊紫瓊」打進好萊塢。其實周潤發到好萊塢已經幾年了,但直到1997年才演了處女作《血仍未冷》(《替身殺手》),演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冷面殺手,片酬三百萬美元。
  • 致敬香港電影:香港經典電影1960-1997
    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如果說國家大事可能與我們小人物的生活太遙遠,那麼電影、歌曲、電視劇這些文化產品則是香港帶給我們普通人最好的禮物。香港,以它繁榮的文化和開放的姿態為曾經匱乏而封閉的內地人呈現了繽紛陸離的世界景象,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80後90後。
  • 記憶香港|原來,1997年才是香港電影的佳片年!
    今年的7月1日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日,就聊聊香港電影吧。1997年,是香港電影無比輝煌的一年,港片集中爆發,湧現了不少佳作。今天,回顧一下97年的經典香港電影,選取十部印象特別深刻的一起看看。陳果:《香港製造》這應該是當年最有時代特色的一部港片,港人的迷茫在電影中成為了一首青春輓歌。
  • 回望1997,那一年的香港,都在電影裡了
    回望1997年的香港電影,那一年的時代景致便躍然眼前,對於武打片與喜劇片的熱衷,對於時年小鮮肉的熱捧,那時候的香港電影與如今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卻又有那麼多的相同之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回顧下1997年的那些香港電影,彼時的它們講述著香港味兒極濃的故事,此時的它們,或泯滅在時光中,或已然成為經典。
  • 1997-2001年香港黑色警匪電影巡禮
    [3]與美國「黑色電影」極為相似,在1997~1998年香港社會發生巨變之際,香港的警匪電影中同樣出現了一批具有「黑色特徵」的影片。這批電影與以往的警匪電影相比風格迥異,影片文本雖各不相同,卻又有其驚人的內在一致性。此類影片的創作一直延續至2000年前後,筆者將此一類的電影稱之為香港警匪電影中的「黑色電影」。
  • 從1997年到今天,他一個人撐起了回歸後的香港電影
    因此,可能由於香港動作片製作的規則缺失以及香港電影製作人員在九七前的集體遷離,使得香港電影工業顯得過分浮躁並難以像過去一般繼續支持B級片的發展,就在這一時期,杜琪峯感覺實施他那銀河映像批判劇計劃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 香港製造1997:此生不可錯過的香港電影
    電影《香港製造》海報電影《香港製造》由陳果導演兼編劇,主演有李燦森、嚴栩慈、李棟全、譚嘉荃、林潔芳、陳達義等,該片於1997年10月香港上映,片長108分鐘。講述了有慘澹家境的香港街頭小混混中秋(李燦森)雖對未來迷茫,為人卻很豪爽講義氣,將總被人欺負的弱智男孩阿龍(李棟泉)當作自己的親人「罩」著,可是在他被仇家捅成重傷躺在醫院時,老大派去運毒的阿龍被人打死。
  • 香港回歸20年 | 重溫1997
    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了長達100年的屈辱殖民史,東方之珠正式完璧歸趙,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天,註定將是被中華名族記載史冊的日子。20年後,四季更迭,時光荏苒,在你心中,對於香港的記憶是什麼呢?今天,香港回歸20周年,微微就和大家聊聊關於香港的那些事兒。1842年,南京條約籤署,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 香港回憶│請回答1997
    不知不覺間,這是香港回歸祖國的第21個年頭了。今天不妨跟著小派的腳步,回顧一下1997年的香港。那些滿懷回憶感與膠片式的人與事,原來都發生在1997年..1996年年底至1997年,哥哥張國榮回到了闊別六七年的紅磡舞臺舉辦了主題為《跨越97》的演唱會,以此宣布他的正式復出。演唱會上他與梅豔芳的合唱,成為香港樂壇至今無法忘懷的經典。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
    《我和我的祖國》,近日曝光了七個故事之一——由薛曉路執導的《回歸》,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  為2秒談判16輪  揭秘香港回歸談判桌上「沒有硝煙的紛爭」  1997年7月1日0點0分,香港準時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性的瞬間,是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 1997-2017,一組關於香港的珍貴照片,很多你都沒看過!
    中新社發 陳德 攝1997年7月1日,最後一艘駐守香港的英國軍艦撤離香港,象徵英國人對香港的統治從此結束。中新社發 趙偉 攝1997年的香港,解放軍進駐香港。中新社記者 毛建軍攝1997年10月12日,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出席中國八運會開幕式,首次參加全運會的香港特區代表團由257人組成。
  • 1997~2017,香港回歸20年!
    說到香港標誌,不得不提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曾經代表著多少80.90後的青蔥歲月。因為四大天王,中國內地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臺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衝擊。
  • 鄧小平與香港:1997年不收回香港,我就是李鴻章
    關於鄧小平,人們有說不盡的話題,今天我們來回顧下鄧小平與香港,他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指導我們實現香港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他說:「我們歷來認為,香港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即使到了1997年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也會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鄧小平還說:「如果中國那時不把香港收回來,我們這些人也交不了帳。新界的租借,香港島、九龍半島的割讓,是過去的不平等條約定的,現在實際上是廢除條約的問題。」
  • 1997年的香港娛樂圈是什麼樣子的
    當年聽艾敬唱「1997年快些到吧,到了我就可以去香港」,那時還覺得1997很遠很遠,現在的確它很遠很遠,是已經走過了很遠很遠。1997年的香港電影是個平年,票房第一名《一個好人》比成龍上部電影的票房少了1200萬,但還是以4500萬穩居第一,成龍演的是一個廚師,當然還是功夫廚師。
  • 香港回歸老照片,1997年
    本篇照片近六十張,從年初到7月1日,大幅度報導了香港市民在回歸前後的畫面。【本篇為篩選後結果】編輯不易,若君喜歡請打個賞!1997年2月4日留資 劉彥武攝春節前夕,香港市民喜迎新春盼回歸,大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香港順利回歸的祝願。這是地處九龍北京道的裕華國貨公司在門前搭起的迎回歸牌樓。
  • 見證1997 香港回歸
    2017年7月1日 紹興晚報 A06、A07版     今天就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日子。1997年6月我作為紹興日報社的特派記者赴香港採訪。即將竣工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飛冀樓,1997年中英兩國政府香港主權交接儀式將在這裡舉行
  • 香港電影推薦-1997年《一個好人》
    1,主演: 由嘉禾電影有限公司於1997年出品,是當年春節的賀歲片。由洪金寶執導,成龍、洪金寶、李婷宜、卡梅隆·道格拉斯、理察·諾頓、高麗虹、周華健等人主演,影片票房收入4500萬港元,位居香港最高票房的50部港產片第九名。
  • 香港1997:未及成熟,就被時代孤立
    以香港導演來說,除了陳果等少數例外,大部分電影對於「九七」都不是直接討論,而是用隱喻。這也使得在香港回歸的20年中,外人眼中對於香港的理解很容易落入單一敘事,而忽略掉了香港本地居民的複雜性。而陳果「97三部曲」中的開篇之作《香港製造》,則正面表達了香港底層青年面對時代交接的彷徨和無助。在香港回歸20年之際,這部影片也被重新修復,在今年的香港電影節重新上映。
  • 香港回歸20年了,1997年的電影票房前十你看過幾部?
    本文首發於香港電影公號今天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回到20年前的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幟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冉冉升起1997.7.1~2017.7.1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把眼光帶回20年前看看1997年香港票房最賣座的十部電影《 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