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瑋琪事件——
疫情爆發,口罩成了緊缺物資,民進黨當局宣布口罩禁止出口一個月,範瑋琪看到消息發文怒斥臺灣的做法是泯滅人性,直言日本都有捐助,何況是同胞,遭到綠營網軍出徵網暴。
張經義事件——
針對臺灣地區出身的大陸東方衛視記者張經義在白宮採訪美國總統川普時回答「我來自臺灣」一事,4月16日,臺當局陸委會表示,經查證張經義具有臺灣地區人民的身份,但卻擔任上海東方衛視駐白宮記者,兼上海廣播電視臺北美新聞主編。由於上海東方衛視是上海黨務及政務系統直屬事業單位,張經義已涉及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可能處以新臺幣10萬至50萬元的罰金。
歐陽娜娜事件——
央視「十一」國慶晚會,歐陽娜娜將與大陸藝人一同獻唱開場歌曲《我的祖國》,張韶涵也將在晚會上合唱抗疫歌曲《守護》。消息一出立即遭到臺陸委會威脅說若違反「兩岸條例」相關規定,將依「法」查處。
臺灣網紅事件——
12月,民進黨當局指控包括B站「臺妹PK」等多名臺灣網紅和一些團體製作散播具有「統戰」意函的影片,「配合大陸進行統戰宣傳」。對此,國臺辦批評民進黨當局和一些政客一而再、再而三利用公權力,打壓、霸凌一些臺灣人士,煽動敵意、仇恨和對立,實際上只會更深地撕裂臺灣社會。
產品包裝「去中國化」——
3月,臺灣通訊傳播主管部門通過所謂「電信終端設備審驗辦法」的修改草案,規定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包裝、說明書、軟體和固件等,不得標示「中國臺灣」字樣,否則不予審驗通過,即使通過的,也撤銷證明不得銷售。
華航「去中國化」——
7月22日,臺立法機構正式通過華航改名公決案。「華航改名」的提案起因於今年4月臺灣搞「口罩外交」,綠營人士怕國際看見華航機身上的「China Airline」字樣,以為該飛機屬於大陸。提議去掉「China」或增加「TAIWAN」等具有臺灣意象的設計。
臺北故宮「去中國化」——
11月,傳出民進黨有人提議將臺北故宮博物院改隸臺文化部門,並更名「華夏博物館」,由隸屬臺行政機構的二級機關轉為三級機關。有評論認為此舉背後有政治考量,與意識形態有關。對此國臺辦表示,大陸已經注意到關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改名降級」的傳言,已經引起臺灣社會各界普遍質疑和強烈批評。
旅行證件「去中國化」——
臺當局外事部門宣布,明年1月11日起正式發行新版旅行證件,新版的封面在保留現行版本的元素與架構下,放大「TAIWAN」字樣,將英文名「REPUBLIC OF CHINA」環繞於外圈,進一步提升晶片護照封面的「臺灣」辨識度。
疫苗「去中國化」——
9月25日,臺衛福部門主管陳時中在接受質詢時表示,臺當局已於9月18日和未來分配疫苗的「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籤約,倘若排不到COVAX的疫苗,也沒有規劃購買大陸制疫苗。
中美貿易戰以來,民進黨當局「選邊站」動作明顯,亦步亦趨跟進美國川普政府的「反中牌」,大動作封殺陸資。這樣的政治無限上綱,反而斷了臺灣經濟活水,臺灣成了最大輸家。
封殺愛奇藝、騰訊——
8月18日,臺經濟部門預告在臺灣地區商業行為禁制表,明定臺灣地區個人或公司不得代理大陸OTT TV(線上影音平臺)業者商業服務。如此一來,未來愛奇藝、騰訊WeTV將不能從事會員服務,等同出局。「新法」預計最快9月3日公告上路,違者將依「法」處罰最高新臺幣500萬元。
強制「淘寶臺灣」撤出臺灣——
圖片來源:新華社
繼封殺愛奇藝、騰訊等公司後,8月24日,臺經濟部門宣布,以陸資佔比不到3成、英商投資的「淘寶臺灣」,屬於陸資,且未依規定申請許可,違反「兩岸條例」,處41萬元新臺幣罰款,並限期6個月內撤回投資或改正。
未標註圖片均來源截圖或臺媒
策劃編輯:邱夢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