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迷航》:有些微光,絢爛得不一樣

2021-02-14 數海潮

從未看過科幻電影《星際迷航》系列,第一次接觸就被驚豔到。


1.

23世紀的太空瑰麗、冰冷,深不可測。有種不可貿然入內的凜冽。比較符合作家劉慈欣宇宙是 「黑暗森林」的看法。

飛出地球,無異於人類祖先第一次鑽木取火,第一次走出非洲,意義非凡。

星際聯邦 「進取號」飛船肩負和平使命,以探索未知為己任,巡航外太空,希望找到新的生命形式和新的文明,跟他們建立起友好的外交關係。

任務艱巨,科克艦長時常出師不利。

當他向提納克希人呈上禮物,要求達成和平協議時,提納克希首領卻破口大罵:地球人是一群不值得信任的竊賊,就想要砍死我們,吃掉我們。

然後撲到科克身上抓扯起來。

工程師斯考迪急忙把科克傳送回星艦,但科克的制服已經被撕爛,頭髮也亂糟糟的,很是狼狽。

外星人的科技多比地球先進,其中一部分不好禮,好殺戮。還停滯在弱肉強食的蠻荒時代沒有進化。除了瓦剋星人,沒幾隻好鳥。

一天,進取號收到一個未標繪區域的求救信號,急忙前往,卻猝不及防遭到剋勞蜂群艦隊的強大攻勢。

進取號被騙戰敗,墜毀Aitamid星球,科克和船員們坐逃生艙也掉到這裡。

Aitamid星球是剋勞地盤,雙方短兵相接,近身搏鬥,科克伺機得知了剋勞的陰謀。

待斯考迪修復了隱身的富蘭克林號舊飛船,科克帶領船員一路追蹤,拆除了剋勞安裝在約克城空間基地的致命武器,消滅了剋勞艦隊。

《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的故事情節大致如此。

2.

1966年到2019年,《星際迷航》已經53歲。包括13部電影,811集電視劇。它生生不息,繁榮昌盛,跨越時代。

堪稱史詩的畫面,描繪了數百年後地球人類生存的理想藍圖。

腦洞突破天際的大製作,啟發和滋養了熱愛科幻的幾代人,甚至有許多科學家、企業家也非常痴迷。

物理學家霍金是超級粉絲,他毫不吝嗇貴體,在電視劇第六季裡做了一回玩牌遊戲演員。戲罷念念不忘與派拉蒙公司聯繫,要求把手中籌碼兌換成現金。

美國物理學家勞倫斯.M.克勞斯撰寫了《星際迷航裡的物理學》一書,霍金欣然作序。

1976年,美國航天局把一架測試飛船命名為「進取號」。在發射儀式上,邀請《星際迷航》作者吉恩.羅登貝瑞和一些演員到場。

2010年,福建網龍公司從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購買了建築設計許可後,耗資6億,歷經4年,把公司建成了進取號飛船樣式樓群。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從小喜歡《星際迷航》,在外公(前原子能委員會管理人員)的影響下,他14歲就立志要當一名太空人或物理學家。

為表心意,貝佐斯在亞馬遜總部放了一個進取號飛船縮小模型。有趣的是,他還帶著9名保鏢和3輛車,在《星際迷航3》裡客串了一把空間站員工。

2018年7月18日,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第9次成功發射了New Shepard號火箭和太空艙,意欲向商業乘客提供遨遊太空的機會。(參考2018年7月19日《航天愛好者網》)

他真的不光是業餘喜歡啊。


3.

有本書說,《星際迷航》代表了人類歷史迄今無法超越的科幻巔峰(《星際迷航聯邦星艦進取號完全圖解》譯者序),這個評價並不誇張。

這部硬邦邦的科幻電影系列,有非常震撼的CG特技,蓄意灌注的黑科技也是萬能的存在,一不小心就預言了現代科技的發展。

視頻會議、Ipad、手機、三錄儀、宇宙通用語言翻譯器、約克基地的磁懸浮、船員們的鐳射手槍等等。

有些業已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日常工具,有些還在期待中。

比如,Aitamid星球上的婕拉使用的全息隱身技術。

她將一百多年前的富蘭克林號飛船隱身,躲過了剋勞的眼睛。現在這項技術與反制的全息感知雷達技術都已成熟。

近日俄羅斯上線的第5代蘇-57戰機就屬於全能,既能隱身,也能超低空飛行,與雷達周旋是小菜一碟。

到底是科幻在啟發科技,還是科技在引領科幻?

霍金說:「科學家有時會借鑑科幻作品中的一些設定,並把它們運用到真實的科學理論當中;有時則會發現一些比科幻作品還要奇幻的科學理論。

…科幻作品和科學發展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 (克勞斯《星際迷航裡的物理學》序言P2)。

也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武器的相生相剋、相互制約,促進了新型武器的研發。新型武器的研發離不開科技的引領。這是篤定的。

《星際迷航》最早的作者吉恩.羅登貝瑞原來是個飛行員,參加過二戰,獲得過飛行優異十字勳章。

他說,創造進取號星艦是作為故事的一個載體。

是想要描寫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傳達如同古希臘故事一樣的元素:愛、恨、背叛、嫉妒、信任、歡樂、恐懼和驚奇。

他的寫作並不是要去詮釋和探索理論物理那麼高深的學問。

後續情況則出乎他的設定。

《星際迷航》在娛樂大眾的同時,極大地開拓了人們的想像力。

使人們在探索科學理論和實踐方面越走越遠,越來越興奮,越來越有興趣。

這也是《星際迷航》拍了幾十年還在繼續的原因。

跟吉恩.羅登貝瑞當初拿著本子沒人理睬的情況天差地別。

生活就是這樣,你搞不清辛苦幾時,回饋幾時,幾時否極泰來。

對電影也是,說不清觀眾幾時就「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如江河奔騰,一發不可收拾。

4.

電影裡人們最感興趣的兩個東西,實現起來還有難度。

一個是傳送器。

科克艦長和船員一旦處於困境,就用傳送器穿梭離開。

這方面中國神話不費吹灰之力。十萬八千裡,孫悟空一個筋鬥雲解決。

荷馬史詩裡的西西弗斯,被眾神懲罰推石頭上山,無休止地耗費生命,無效又無望,但他就是沒辦法逃脫。

深度懷疑,這是神仙嗎?這麼死板。

看過一些不知是否屬實的介紹:這種傳送是一種物質分解轉換,轉換幾次,若稍有差池,生物就會缺胳膊少腿。所以現在還沒有手段實現。

另一個是曲速飛行。

曲速飛行是《星際迷航》故事架構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果曲速飛行技術成熟,人類星際旅行就不成問題,穿越銀河就像短途旅遊那樣方便和省時。

看看曲速原理介紹的視頻,很好懂——也許是似懂非懂。

人類最快的宇宙飛船,從地球到太陽,至少要100多天,如果是光速飛船,大約要500秒,而曲速飛行只要13秒。

狹義相對論認為,超光速飛行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有質量的物質都不能被加速至光速」。所以,光子是宇宙中最快的沒有質量的物質。

但在廣義相對論中完全是另一個概念,空間是扭曲而非平坦的,物質和能量是可以扭曲空間的。

所以,既然造不出超光速星艦,水平思維告訴我們,正面進攻不上,側翼攻:將空間扭曲,距離就縮短了。

編劇們利用了這一推理,編造了進取號飛船。

把空間想像成一根桌布,飛船要跨越桌布起點、終點兩頭的距離,曲速引擎先將桌布起點拉扯起來,形成桌布(即空間)對摺。

當桌布起點和終點快接近時,飛船直接從起點跨到終點。然後曲速引擎把捲起的桌布放開鋪平,至正常狀態。

在這張桌布上,《星際迷航裡的物理學》作者克勞斯為了進一步說清楚,他設置了A點和B點,A點到B點就是蟲洞。

克勞斯說:「蟲洞不僅連通空間,還能連通時間。……,如果蟲洞真的存在,它就是時間機器的角色!」 (參考《星際迷航裡的物理學》P56-57)

穿越蟲洞,瞬間到達宇宙的任何空間,或回到過去任何時間,是21世紀人類的夢想。《星際迷航》則完美呈現了這個夢想。

還不明白?

若你面前有隻巨形氣球,大到你和爪窪島(不知道在哪裡)之間的距離。然後,氣球蔫兒了,你就在爪哇島上了。氣球又膨脹起來,你回到原地。一脹一蔫兒,是不是來回都只在瞬間?

筆者的解釋是有些漏洞百出,用經典物理學概念說明量子力學的世界,是照貓畫虎,被內行噴成篩子妥妥的。

很是佩服編劇們,沒有技術背景,不以專業知識見長,卻不斷學習,搞出引人入勝的故事。

克勞斯說他們挖掘了物理領域裡幾乎所有令人激動的創意,所涉及的話題簡直就是一篇現代物理綜述。

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粒子物理、時間旅行、空間彎曲和量子漲落等等,不一而足。

當然,有時候把握準確,有時候誇大事實,有時候是照搬名詞術語,有時候只是他們自己的想法和引申。(參考克勞斯《星際迷航裡的物理學》P145、P163)

可是!!!這些都瑕不掩瑜。

5.

《星際迷航》的人物塑造也很有見地。

科克艦長幹完5年任期的第3年,放棄了中將授銜。因為升遷後,他就只能坐鎮基地指揮別人飛。這麼特立獨行的人,怎麼安靜得下來。

有的說,你看那誰,要是當初怎麼樣,說不定現在高官厚祿,前程似錦。

朝堂頂禮膜拜,能有陶淵明卸甲歸田原居的歡欣嗎?相反,田原居,能有膜拜時的偷著樂嗎?

誰會知道,都是個人心頭好。

其實,科克艦長也困惑:如果宇宙真的無邊無際,尋找地外文明是不是在謀求無法企及的事?

困惑歸困惑,科克艦長還是立志一輩子翱翔太空。因為他說不這樣,人生還有什麼樂趣?

霍金的見解相同。

「宇宙包羅星海,浩瀚無垠。如果我們僅僅把目光停留在這個小小的星球上,那麼人類的一切文明,也將永遠被囚禁於這滄海中一粟上。」 (參考克勞斯《星際迷航裡的物理學》序言P3)

銀河系約有四千億顆恆星,如果只有太陽系才有智慧生命應該是極小概率。

所以,科克艦長的選擇是有數據支撐的,理論上是靠譜的。

況且,地球向深空發出信號30多年了,是有經驗的,只是沒有收到反饋而已。

大到犧牲生命,小到被抓破制服,面對科克艦長的硬扛,你沒話說。

有些微光,就是絢爛得不一樣;有些人,註定與眾不同。

6.

人生是一次次選擇。選擇後也許是成長,也許是停滯,也可能是毀滅。

比如,原名愛迪生的剋勞,一百多年前是富蘭克林號飛船艦長,在一次戰鬥中失聯。

星際聯邦以為愛迪生犧牲,把他當成英雄紀念緬懷。沒曾想,他和3名船員還活著。

他們穿越蟲洞流落到Aitamid星,用該星球科技延續了生命,並找到致命武器埃博納塞的一半。

剋勞原本就仇視星際聯邦寬容和平的外交政策。他認為:不了解抗爭,就不會了解真實的自己。

當初,他發出求救信號,盼望得到營救,星際聯邦卻沒有回應。他因怨生恨,發誓要對人類復仇。

說來還是地球人之間的紛爭不能化解。科克艦長則認為是剋勞走錯(迷失)了方向。

仔細想想沒錯。

無論剋勞後來掌握了多麼先進的科技,認知沒有與時俱進,就會一條道走到黑,頑固地走向毀滅。

剋勞和科克的對壘,也是觀念的永恆對壘:光明與黑暗、殘暴與仁慈、達觀與猥瑣、…。



7.

最初,無論是科克的智勇雙全,還是史波克的理性高冷,以及斯考迪的工匠極致精神。

在嘆為觀止的浩瀚星空背景下,都不免覺得人類如螻蟻般的渺小無力。

看了影片之後,竟然有了些 「人定勝天」的感覺。不管這種感覺膚不膚淺,科學不科學,你會理解人類為什麼偉大。

進取號飛向恢弘的墨色蒼穹,早已習慣攻堅克難。宇宙級別的狀況反覆出現。解決一個,第二個來臨。接二連三,再三再四。

工程師斯考迪經常苦著臉報告科克艦長:你不知道這有多難!

科克艦長回答:那一定很有意思。

的確,沒有任何生物像不斷創造驚喜的人類這麼有意思。

因為人類的情懷是在的,關於使命的主題也一如既往的在。

相關焦點

  • 比《星際迷航》更精彩的10部星際迷航電影
    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星際迷航電影,是JJ·艾布拉姆斯2009年重啟版《星際迷航》的續集《星際迷航:暗黑無界》,其預算高達1.85 億美元,全球票房4.67億美元。儘管JJ·艾布拉姆斯的兩部《星際迷航》電影在重啟系列中票房均高於《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但卻沒能受到星艦迷的廣泛認可,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新《星際迷航》系列與吉恩·羅登貝瑞編劇的老版並沒有太多相似之處。
  • 《星際迷航》的科普力
    超光速旅行仍然是人類對暢遊宇宙最美好的一個夢,在這個夢裡,《星際迷航》已經率先超越了愛因斯坦。1964年,《星際迷航》(Star Trek)的創作者 Gene Roddenberry 第一次勾畫關於探索外太空的電視劇時,他肯定沒有料到一場跨越科幻與現實的旅程即將啟航。那時的世界與現在截然不同。
  • 科幻大片:《星際迷航》
    而《星際迷航》的無上限,就體現在系列作品上,到現在為止,《星際迷航》已經出了6部電視劇、1部動畫片、12部電影和上百部小說。今天要為您推介的這部佳片,就是《星際迷航》的第12部,2013年的《星際迷航:暗黑無界》。
  • 「山寨版」《星際迷航》比官方版更好看?
    曾一手打造了動畫常青樹《惡搞之家》和超賣座電影《泰迪熊》的塞斯·麥克法蘭(Seth MacFarlane)日前為觀眾帶來了他自製自演的首部真人科幻喜劇劇集《奧維爾號》(The Orville),該劇被有些評論人稱為「山寨版《星際迷航》」,不過在一些「星際迷航」粉絲看來,它比「星際迷航」官方第六部劇集《星際迷航:發現號》更有「星際迷航」的味道。
  • 看了那麼多年的《星際迷航》,那你知道《星際迷航》之父是誰嗎?
    在第三季收視率低得可憐、觀眾寥寥無幾的情況下,這支創造力被削弱的團隊將以失敗告終。 2、吉恩·羅登貝瑞的《星際迷航》電影失敗了 上世紀70年代末,派拉蒙影業準備將《星際迷航》系列搬上大銀幕,羅登貝瑞被邀請回來寫劇本。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星際迷航1:無限太空》受到的批評,與羅登貝瑞最初執導的《星際迷航》試播集相同。 《星際迷航1:無限太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失敗之作。
  • 《星際迷航3》
    今年9月,是《星際迷航》問世的五十周年紀念月,五十歲的企業號將在這個歷史性的時刻第三次駛入中國銀幕,與觀眾共同書寫這部太空史詩的新篇章。主演: 克裡斯·派恩 / 扎克瑞·昆圖 / 佐伊·索爾達娜 《星際迷航3》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0%          在《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首輪試片後,媒體及觀眾對該片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該片動作場面震撼刺激,兼具娛樂性和幽默感,在爛番茄上的新鮮度更是高達90%。
  • 推薦幾部星際迷航類型科幻片
    《星際迷航:發現號》這裡推薦的是最新的《星際迷航:發現號》美劇,為之前播出的《星際迷航》的前傳,但人物全新,沒有太大的關聯,由CBS出品,現已完成兩季。與《星際迷航》的風格一致,一脈相承,主角以女性為主。
  • 好萊塢巨製遭遇不理解尷尬 星際大片「迷航」中國
    最重磅好萊塢巨製《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以下簡稱《星際迷航3)原本被人們認為是後暑期檔的最強爆款,承載著振興近來萎靡不振的電影市場的重擔,但該片的表現,卻只能算得上一般。  不過,與年初《星球大戰7》在中國遭遇到的尷尬一樣,《星際迷航3》表現只能算得上不溫不火。不管是影片的排片以及上座表現,《星際迷航3》都距離爆款有著相當大的距離。不少觀眾坦承,對於影片本身依然有很多的不懂之處,不管是《星際迷航》系列裡面的人物關係,以及電影本身的世界構架,都有著很多的不理解之處。
  • 《星際迷航經濟學》:從《星際迷航》裡看未來社會可能的經濟體系
    這數十年來,《星際迷航》系列陪伴了他的成長,他也見證了《星際迷航》系列的發展成熟。對《星際迷航》系列裡的經濟學進行分析,形成了《星際迷航經濟學》一書。今天,我們將和馬努一起走進他的《星際迷航經濟學》,看看在《星際迷航》系列所暢想的未來世界裡,經濟的變化是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
  • 講講《星際迷航》漫畫版的故事
    雖然作畫比較粗糙,場景簡單,但當時它是最忠實於原劇的新作品——不少原來的編劇和製作人員參與了製作,而且請到了電視劇的幾乎原班人馬為角色配音,所以有些人稱它為「更適合閉上眼睛欣賞的動畫片」。電影版的製作也納入了討論(不過等首部電影拍出來的時候,距離劇集於1969年被砍已經十年了)。在動畫和電影之外,《星際迷航》還有另一種載體——漫畫。
  • 錘哥和派派或不參演《星際迷航4》
    克裡斯·海姆斯沃斯與克裡斯·派恩此前正在商量加盟《星際迷航4》的事宜,但據《好萊塢報導者》的內線消息,他們和片方派拉蒙+Skydance談崩了。派派在《星際迷航》前三部影片中飾演的角色,是標誌性的科幻英雄「柯克艦長」,而錘哥在2009年系列重啟版《星際迷航》中所飾演的,正是另一個時間軸中柯克的父親。
  • 星際迷航:人的邊疆
    而在星際迷航中,世界的絕大部分是未知的,是等待著人們去探索的,其中最主要的文明聯盟——星聯,也不是一個以防衛或入侵為宗旨的組織,相反,星聯的建立是為了更好地探索未知的宇宙,而星際迷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些探索的過程中。
  • 歷久彌新的經典 盤點《星際迷航》
    1966年《星際迷航:原初》播出第一季,星際迷航元年開啟,首部作品保持著系列最高口碑。《星際迷航》契合了當時崇尚科學與探索的風氣,但在20世紀60年代,這部劇的觀眾主要還是科學家、大學生等群體,核心科幻粉人數不多,這使得電視劇收視率不夠理想,製片方NBC一直有意腰斬《星際迷航》,在電視劇播出三季之後,最終還是停播了。
  • 《星際迷航》裡的致敬和彩蛋全在這了!
    為了紀念星際迷航50周年,影片特意推出了一款致敬版海報。很明顯,這是在紀念1979年《星際迷航1:無限太空》的同款海報。很明顯這是在致敬1966年《星際迷航》電視劇的開播。此外,柯克的話語中提到了「5年航行計劃」。這是故事重啟後第一次提到這個計劃,而原初系列講得就是「5年航行計劃」中的故事。兩條時間線開始有了相對應的事件。4、50個新外星種族
  • 《生活大爆炸》裡的《星際迷航》梗
    謝耳朵認為電影版《星際旅行1:無限太空》(1979)是最糟糕的一部,《星際旅行4:搶救未來》(1986)是最好的一部。而拉傑認為《星際旅行5:終極先鋒》(1989)是最差的一部,《星際旅行2:可汗怒吼》(1982)是最好的(出自第二季第8集)。《生活大爆炸》中對《星際迷航》的參考非常頻繁,四個宅男經常在一起玩克林貢語拼字遊戲。
  • 星際迷航攻略
    星際迷航怎麼玩,有不少的玩家都想知道答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星際迷航遊戲玩法攻略,希望可以幫到玩家。星際迷航遊戲玩法攻略玩家會赫然發現寇克艦長身陷重圍、正與擁有數量上優勢、長相怪異的外星人激烈駁火中,接著一聲「艦長、小心手榴彈」才剛從耳際傳來,整個畫面就瞬間變黑壓壓一片,在被炸飛的寇克總算恢復意識之後,大副史巴克則是一臉怒視著他,兩位主角二話不說就面對面朝彼此衝了過去,仿佛準備重演「鐵拳對剛拳」那經典的一幕… 畫面接著轉到星艦「企業號」(Enterprise),這會兒寇克艦長跟大副史巴克卻在悠閒地下棋,可想而知這次《星際迷航
  • 去看《星際迷航3》的時候,記得帶上這些「姿勢」
    他們也是星際迷航的忠實粉絲說起星際迷航,自然不能不提謝耳朵,在生活大爆炸的前五季裡,他對星際迷航念念不忘,瓦肯人的舉手禮也是非常熟練,隨手就能比個「V」。視頻通話,隔空啵一個而其次星際迷航中的眾多元素也與現代科技連接起來,藍牙耳機、手機、平板、視頻通話等等,幾十年前看起來甚至有些陌生的東西,在今天都已經走進我們的生活,科幻基於現實,那些無限的的求知與探索
  • "星際迷航"系列科普
    同樣是世界電影和電視歷史上長盛不衰的科幻系列,《星際迷航》和《星球大戰》系列一樣有著挖掘不完的趣味幕後故事。但另一方面,它相比後者來說更具科學性,也更注重強調一種探索精神,而不僅僅局限於勾勒出一個宏大宇宙和冒險傳奇,這也是為什麼包括《生活大爆炸》「謝耳朵」在內的一眾宅男都封之為神作的原因。
  • 《星際迷航》續集遲遲不開拍,西蒙·佩吉表示原因是這個
    上一部《星際迷航》是四年前的《星際迷航 3:超越星辰》,四年來消息不斷,可就是遲遲不見開拍,這讓《星際迷航》粉絲們糾結啊。此前有消息稱派拉蒙與男主角克裡斯·派恩以及克裡斯·海姆斯沃斯的談判破裂,導致該片遲遲無法向前推進。
  • 西蒙·佩吉:派拉蒙親手葬送了《星際迷航4》
    目前《星際迷航》系列正在小屏幕上大放異彩,新劇《皮卡德》大獲成功,《發現號》第3季也即將到來,相比之下大銀幕電影的現狀可謂慘澹。上一部電影2016年的《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票房失利,未定名的第四部電影也因為一系列問題已被擱置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