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pTap 9.4分,《哈利·波特》手遊可能是網易今年最讓人驚喜的一款新品

2021-02-15 遊戲葡萄

文/安德魯

「哈利·波特怎麼能做成卡牌遊戲?」

兩個月前《哈利·波特:魔法覺醒》第一次公布的時候,不論是玩家層面,還是原作粉絲,都有類似的質疑。

10月底,網易公布消息,稱將會推出正版授權的《哈利·波特》手遊,是以《哈利·波特》系列原作小說、電影為藍本的卡牌遊戲。

一個世界級的IP要改編成卡牌遊戲,粉絲群體中有人提出質疑,這一點不難預料到。

不過本週遊戲iOS限量內測上線之後,輿論風向有了一些變化。TapTap上,《哈利·波特:魔法覺醒》(以下簡稱魔法覺醒)的測試服評分達到了9.4,絕大多數評論都給出了4~5星的評價。

《魔法覺醒》藉助有辨識度的卡通畫風,用另一種方式再現了很多人們熟悉的角色;也從原作的故事中挖掘了不少細節,來作為卡牌設計的背景依據;並且在原有的框架下,創作了新一代人物的冒險故事。這些玩法要素都獲得了玩家正面的評價。一些參與測試的用戶提到,這和他們原本想像中的「卡牌玩法」差別很大,也覺得這種卡牌的表現方式是一種驚喜。

簡單來說,《魔法覺醒》測試中的玩法內容讓不少人覺得意外。

這種意外可能是讓很多人感到驚喜的原因。事實上,網易今年有很多表現出眾的新品,《夢幻西遊三維版》《陰陽師:百聞牌》等等,並且都佔據了榜單的頭部梯隊。不過這些遊戲作為網易強勢IP的新產品,它們的表現算是意料之內的。

而《魔法覺醒》展現出的內容,以及獲得的用戶反饋,某種程度上超出了外界對它的預期。

兩個月前第一次放出消息的時候,《魔法覺醒》公布的海報和主題網站,初步展示了遊戲歐美卡通的畫面風格。

國內用戶對歐美卡通並不陌生,典型的像《英雄聯盟》《爐石傳說》等,都是大眾化的成功案例。去年發行的《哈利·波特:霍格沃茨之謎》,也是把這種典型、主流的歐美卡通,應用到哈利·波特IP上的樣子。

但《魔法覺醒》沒有選擇這種主流風格,而是摻雜一點點怪誕的元素。一方面,遊戲整體的畫面色調上,有做舊的風格,像是老照片濾鏡;另一方面,《魔法覺醒》的人物設計,也選擇了用略微誇張的造型,來突出細節特點的方式。說得更具體點就是:一些原作角色第一次出現時的時候,可能會讓你覺得有那麼點意外,但細看之下,不會讓你覺得不符合原作的描繪。

比如我們第一次來到九又四分之三站臺前,會看到成年後的哈利,他有了一些成年男性的外貌特點,但依然是一頭凌亂的黑髮、綠眼睛、閃電形傷疤。

再比如開學典禮回憶時,一閃而過的鄧布利多,和小說配圖、電影形象也有差異,但披肩長發、半月形眼鏡、長而扭曲的鼻子這些要素都具備的情況下,你不會把他錯認成別人。

遊戲中場景構建,也沒有因為卡通化的風格而顯得幼稚或違和,對角巷的總覽、九又四分之三站臺一角、主界面的霍格沃茨城堡,對比《哈利·波特》電影展現出的內容,有一些傳承下來的觀感,但因為造型、畫風的不同,也做出了差異度,

此外,作為一款卡牌遊戲,《魔法覺醒》在卡牌設計是上也保持了相同的調性。遊戲中的卡面全都加入了動態效果。每張卡牌在第一次獲得的時候,會以動畫的形式來突出卡牌內容。

卡牌形象、卡面繪製上,也像人物設計那樣,用了一些有點誇張的手法,來表現各種咒語或魔法生物。目前的卡牌多數來自《哈利·波特》原作小說、電影,也有一些取材自衍生作《神奇的動物在哪裡》系列電影。

從我的體驗來看,人物、場景和卡牌設計,這些外在表現是遊戲最先讓人記住的幾個要素,社區中普遍的好評也多是從這些展開來說的。第一印象上,《魔法覺醒》滿足了一些讀者、影迷對「成為一名霍格沃茨新生」的想像。

尤其是在一些QTE類設計的輔助下,《魔法覺醒》表現出了遊戲在交互性上的優勢。這是以前小說和電影中不容易體驗到的。

原著小說和電影都完結之後,《哈利·波特》世界中的故事會走向何處,那些熟悉的角色接下來又會怎麼樣呢?原著的最後一章《十九年後》算是驚鴻一瞥,但對粉絲而言遠遠不夠。

2017年的9月1日,就已經是原著中的「19年後」了

《魔法覺醒》試著給出了其中的一種可能。

時間線上,《魔法覺醒》的劇情開始於霍格沃茨大戰結束的多年以後,遊戲情節推進的過程中,原作中的很多人們熟悉的角色都會出場。

像前面提到的,主角在尋找九又四分之三站臺的時候,成年的哈利會及時出現來指路。

我們入學時,麥格教授已經接任了校長,新生分院儀式仍然由她來主持,為了安撫新同學,她回提到「以前哈利·波特在這個時候也很緊張」。

過場動畫還會短暫閃回11歲時候的場景:哈利不安地帶著分院帽,那時候鄧布利多、斯內普還好端端坐在教師座位上。

再比如魔咒課上,弗立維講解漂浮咒的時候,也提到了許多年前,三人組用這個魔咒擊敗成年巨怪的故事。巨怪卡牌說明上,也記載著這一戰績。

在卡牌的收藏展示界面,每一張卡牌都有像這樣的背景故事,其中有的甚至來自不容易注意到的細微描寫,「小蜘蛛群」這張卡牌的背景故事裡,就帶人們重溫了《密室》裡羅恩提到的童年陰影。

不止是卡牌,遊戲劇情推進過程中,一些暗含的彩蛋也在向小說或電影中的情節、角色致敬,第一節黑魔法防禦術課上,教授的臺詞就暗示了電影裡納威「被拎住耳朵吊起來」的橋段。

當然,之後的遊戲裡,主角一行闖禍之後,你還能看到「隆巴頓教授」本人登場。這裡又是一個《魔法覺醒》人物形象風格的範例,納威的造型,設計得稍有點誇張,但不做說明的情況下,你基本也能猜到這是誰。

而對於《哈利·波特》這個IP的設定而言,另一個特殊的點在於:逝去的角色,也能以肖像畫一類的方式重現。

比如學校走廊中,一閃而過的瘋眼漢畫像。

還有劇情中短暫出場的鄧布利多畫像。

這些小細節都是在沒有鋪墊的情況下,突然冒出來的。不僅交待了一些角色的動向,也能讓有心的粉絲覺得有意外收穫。

單純從粉絲視角來看,這一個個小彩蛋、小細節,對於熟悉角色、情節的書迷、影迷,都是十分友好的設定。反推回去,開發團隊中也必然有人反覆讀過小說、多次看過電影,才有可能埋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設定。

開發團隊沒有把遊戲做成一個套路化的IP改編產品,這也是《魔法覺醒》讓一些哈利·波特的核心粉絲覺得驚喜的直接原因。

鑑於國內一些主流大廠改編IP的常用方式,卡牌品類很容易讓IP粉絲聯想到商業化要素明顯的內容。《魔法覺醒》開測前受到的最大質疑就是它的卡牌玩法,但遊戲開測之後,粉絲口碑轉變明顯的也是它的卡牌玩法。

翻看玩家評論,設計形式上「有儀式感」,是一些測試玩家反覆提到的定性。

《魔法覺醒》以CCG卡牌戰鬥為核心玩法,但具體的形式和機制上,和很多人第一印象中的卡牌都有點不一樣。

簡單來看,遊戲以CCG玩法為基礎形態。戰鬥機制則結合原作加入了一些貼合IP的設定。遊戲需要玩家收集卡牌來戰鬥,卡牌分為即時卡、駐場卡和夥伴卡幾種。

即時卡是各種魔咒——昏迷咒、禁錮咒、冰凍咒等都有原型可循。這類卡牌主要用來造成傷害,或施加控制。

駐場卡則可以召喚出各種魔法生物和物品——蜘蛛、巨怪、人馬等原作中出現過的,甚至有「妖怪們的妖怪書」這類道具。駐場卡能成為有效的戰力,也可以站在主角前面充當肉盾抵擋傷害。

夥伴卡有不少《魔法覺醒》中原創的角色,可以看作是加強版的召喚生物,目前來看更強調功能性,提供額外的輸出,或是幫助主角回復。組卡時,即時卡和駐場共享數量限制(8張),夥伴卡則另行計算(3張)。

對於卡牌戰鬥的表現,《魔法覺醒》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遊戲中戰鬥有明確的空間場地概念,一方面各類魔法卡牌打出時都要選擇生效範圍,召喚魔法生物的位置擺放也有講究;另一方面,玩家可以反覆打出無消耗的「移動卡」,來操控主角躲避傷害,或是接近敵人,這讓對局有了很強的的空間感。

《魔法覺醒》中,卡牌戰鬥是作為一項核心玩法貫穿PVE/PVP的。PVP以「決鬥俱樂部」的方式設立了單獨的入口,和原作中表現的巫師決鬥形式相近,也是玩家提到「儀式感」的來源。

PVE方面,有大量的過程動畫+一小部分QTE來推進主線劇情,從主角收到錄取通知書、作為新生進入霍格沃茨,再到親歷一連串的奇怪事件,逐步代入到主角一行人的冒險故事中。

主角團在霍格沃茨內外的冒險、各種魔法課程上要應對的內容之間,也穿插了相應的卡牌戰鬥。而且這些情節並不是純粹為了戰鬥而設置的,像黑魔法防禦術課上,面對各種形態的博格特;或是神奇生物課上,幫海格清除南瓜田裡的地精。場地、卡牌也都會因環境而異。結合了一點Roguelike元素的「禁林探險」玩法,同樣是和魔法、戰鬥契合的題材設定。

有玩家直言「這樣的體驗像是在玩單機」。的確,從遊戲的故事設置,你能看到一些熟悉角色的影子,劇情也帶著一點雜糅歷代的人物、情節既視感。但並不是簡單粗暴地復刻場景。有些時候,劇情讓人覺得有伏筆,能猜到大致走向,但接下來也可能隨時會反套路地走向另一種可能。

這種調侃,也很哈利·波特

雖然主角不再是哈利三人組,但《魔法覺醒》的確給了我一點拿到一本新《哈利·波特》時候的那種感覺。而這其中,卡牌戰鬥並沒有帶來割裂感。這也是為什麼開測後,玩家對卡牌玩法的評價沒有走向負面。

作為一款網遊,《魔法覺醒》也設置了交互性質的周邊玩法,比如遊戲可以根據真人玩家匹配,來組成4人宿舍;你也可以用類似音遊的玩法操作,帶上舞伴一起去參加舞會。

遊戲現在還是早期測試的版本,這些都展開得不多。但比較忠實於原著描寫的設計,確實讓代入感有了相對自然的表現:作為學生,參加不同課程來給升級,看起來是合理的設定。騎著掃帚環繞霍格沃茨城堡和場地,推主線的時候暫時開小差在走廊裡閒逛,可能是很多哈迷小時候暢想過的場景。而這些要素都集中到了一款手遊裡,唯一的遺憾可能的是目前可探索地點相對有限。

在遊戲改編上,《哈利·波特》有過一些不同方向的嘗試。

EA貼合著每一部電影上映的節奏,發行過7款直接相關的冒險遊戲,外加1款魁地奇玩法的運動模擬。這幾款遊戲橫跨PS1~PS3三個世代的主機、PC平臺,玩家、媒體綜合評分都不算很高,但很多玩家都對角色冒險的玩法內容印象深刻。

移動遊戲早期,樂高也推出過《樂高哈利·波特》系列,同樣是再現前8部電影的主要情節。近兩年也有官方授權的《霍格沃茨之謎》和《哈利·波特:巫師聯盟》先後上線,不過這些都離國內粉絲有點遙遠。

《魔法覺醒》有國內廠商參與研發,這大概會是國內粉絲離這個頂級IP改編遊戲最近的一次。除了再現那些熟悉的人物、場景,遊戲也有了新的角色和故事,並且在玩法設定上做出了足夠的差異度。

2019年最後這個月,這樣一款《哈利·波特》手遊的出現,也預示著2020年的手遊市場又多了一個競爭者。

推薦閱讀

死亡擱淺|寶可夢劍盾|騰訊自研|騰訊3A|馬曉軼

戰雙帕彌什|網易美術|暴雪|放置遊戲|馮提莫

最新的遊戲專業書上架啦!點擊下方小程序即可獲取

相關焦點

  • 發布27款新品,網易不再套路?
    但讓我沒想到的是,MMO和競技都不是今年發布會的主角,網易推出了一系列突破常識的新品。像是賽博朋克、Roguelike這些標籤雖然罕見,但也不算新鮮;可像是古風+賽博朋克、「Bug手遊」、名著擬人之類的思路,我還真沒見過,你甚至很難找到一款毫無差異化的遊戲。
  • TapTap評分高達9.8分,網易用「陰陽師」IP做了一款彈珠遊戲!
    在今年的「520發布會」上,網易非常大手筆地公布了《陰陽師》IP的一系列衍生計劃:新聯動、泡麵番、番外動畫、音樂劇、大電影等「多點開花」,甚至還包括4個新的衍生手遊。近期,除了早先曝光的CCG手遊《陰陽師:百聞牌》之外,第二款衍生手遊《陰陽師:妖怪屋》終於出現在我們面前。經歷了跳票風波之後,《陰陽師:妖怪屋》在7月3日迎來了一輪新的測試。
  • 網易公布國內首款正版《哈利·波特》手遊,它能拿下多大市場?
    官方預約網站上只有這一小段信息,雖然網易沒有公布更詳細的玩法介紹,不過可以初步想像:玩家大概可以像原作表現的那樣,在霍格沃茨的各類課程中學習魔法、參加魁地奇比賽、去禁林和城堡周邊的場地探索,玩家的隊伍中也可能會有一些熟悉的角色加入一起冒險。由國內廠商參與研發的《哈利·波特》改編遊戲,這還是第一款。
  • 網易遊戲20餘款新品一覽,哈利波特在列,賽博朋克手遊成為焦點
    雖然今年的「網易遊戲520年度發布會」是於線上舉辦,但網易實際推出的遊戲數量,可一點也不比往年少。在全程追完發布會後,遊戲日報Top君也整理出了此次網易公布的20餘款新品信息——即首次亮相或還未正式上線的新遊。除了MMO與競技類遊戲,很多遊戲或許可以打破你對手遊的認知常識。
  • 【TapTap每周新品推薦】:6月27日~7月3日全球手遊新作
    (每周新品推薦:TapTap試玩視頻)美國榜:That Level
  • 【搶先試玩】TapTap ChinaJoy遊戲大挑戰
    一款休閒手遊,遊戲中我們要扮演巫師並且使用法術守護自己的城堡,而敵人則是漫天降落的機器人。我們的進攻手段是一筆畫,所有機器人頭頂都繫著一些氣球,要在屏幕上畫出相應的圖案就能擊碎氣球,叫機器人摔個粉身碎骨。
  • 網易遊戲520發布會總覽回顧|網易遊戲|大話|手遊_網易遊戲
    發布會上,網易旗下12大經典IP,20+款精品新遊齊聚,用有趣有梗的節目形式屢次刷新玩家腦洞,和每一個熱愛分子玩在一起,同時也帶出了本年度一系列重磅發布內容。此外,今年參與520發布的全線27款已上線遊戲更聯手為玩家降下福利雨,只要在5月20日登錄遊戲,百分百能收穫你的專屬福利。
  • 陰陽師:一款看上去「很不網易」的網易手遊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首發日本的手遊是網易自研而非代理。剛接觸時了解到這點是有些意外的。從前期的體驗來看,《陰陽師》對新手十分友好,但又不是手把手模式的友好。此外不少細節的用心程度在國內手遊中少見,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國內少見的音畫表現
  • TapTap評分9.4!《馭靈師》手遊首批使靈圖鑑曝光
    [摘要]近些年,國漫市場發展勢頭強勁,眾多優秀的國漫作品橫空出世,同時也催生了很多令眾多國漫粉絲期待的國漫改編手遊,其中,目前taptap評分高達9.4分的《馭靈師》手遊更是備受關注。近些年,國漫市場發展勢頭強勁,眾多優秀的國漫作品橫空出世,同時也催生了很多令眾多國漫粉絲期待的國漫改編手遊,其中,目前taptap評分高達9.4分的《馭靈師》手遊更是備受關注。《馭靈師》手遊之所以受到廣大國漫粉絲的喜愛與關注,除了馭靈師漫畫長期連載以來積攢的超高人氣外,同時,手遊將如何還原馭靈師漫畫中獲得眾多讚譽的使靈系統,也是眾多粉絲關注的重點。
  • 2019網易520發布會匯總:26款新品亮相 20款經典佳作更新計劃公布
    2019網易520互動文娛產品發布會在廣州成功舉辦,此次發布會官方公布了旗下50多款產品的重量級計劃和內容。共有26款新品以及20餘款熱門遊戲亮相此次發布會,玩家期待已久的《陰陽師》神秘新作和「血滴子」預約站正式揭曉,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TapTap 9分、72w預約,英雄互娛這款武俠動作遊戲重出江湖了!
    說起橫版動作類遊戲,我們可能更多地將它與獨立遊戲聯繫在一起,這類遊戲在手遊市場中確實比較少見,近年來更多的這類作品基本都出自於獨遊,比如近期B站新品發布會中
  • 一帖看完:2017網易遊戲年度盛典,30款新作上線萬物有戲
    網易CEO丁磊現場表示,「生活,就應該多一點遊戲精神」。與此同時,11款熱門遊戲攜手眾多遊戲熱愛者,同場演繹遊戲文化;超過二十款新品爆料了最新動態。有1000多名玩家參與這場遊戲文化盛宴。網易CEO丁磊現場表示,重視原創和創新,長期修煉自主研發的能力,是網易遊戲的內功。
  • 機構:完美世界儲備產品線豐富 看好未來新品類突破
    近期有券商機構發布研報,指出完美世界後續儲備高品質遊戲充足,尤其看好未來新品類突破。伴隨這兩年完美世界在精品化、多元化方面的不斷深耕,如今已經接近豐收季節,即將向市場拿出更多優質新成果,未來發展可期。儲備產品具備爆款潛質2019年,完美世界發行重點自研遊戲產品約6款,2020年儲備自研手遊數十款,同時公司在端遊、主機遊戲方面亦有布局。
  • 【TapTap每周新品推薦】:10月17日~10月23日全球手遊新作
    由ANIPLEX與SonyMusic一同合作出品的一款以「青春」與「樂團」為主題的音樂節奏遊戲。由Sony Music Entertainment製作節奏遊戲的樂曲,並由遊戲內擔任各角色配音的聲優擔任歌手演唱。
  • 網易遊戲的「蛻變」
    27款新品代表著網易對未來的解題思路,這當中包括了對IP的合作與衍生、對二次元的嘗試、對MMO的探索,甚至有競速遊戲、全平臺開放世界遊戲、端遊和VR。可以說,雖然MMO依然是它的核心壁壘,但網易已經不再拘泥於這些大品類。網易跳出了自己過去的舒適圈後,在垂直領域反而交出了不少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 《天諭》手遊評測:TapTap評分8.9的MMO手遊是怎樣煉成的
    2015年,一個經歷了兩年測試的IP大作開始了不刪檔內測,《天諭》這款由網易攜手作家江南打造的東方幻想大世界MMORPG,也正式走入玩家視野。在當時,由網易自研的PC端遊戲《天諭》無論從畫面、玩法還是打擊感都稱得上MMO類遊戲的標杆。2020年,《天諭》手遊測試期間TapTap評分高達8.9,全網預約過千萬。
  • 網易2019年淨收入592.41億元 《暗黑》手遊將推出
    今日(2月27日)網易公布了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2019財務年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數據顯示2019年第四季度,網易共實現淨收入157.35億元,同比增加9.2%,其中在線遊戲服務的淨收入為116.04億元,同比增加5.3%。2019年全年,網易淨收入為592.41億元,2018年為511.79億元。
  • 網易二次元新品噴發 散爆網絡公布4款少前新作
    次元大事件《少女前線》四周年,4款IP新作公布上周五,上海散爆網絡研發的二次元手遊《少女前線》迎來了自己的四周歲生日。在當天的四周年直播中,散爆網絡公布了4款新作。網易520多款二次元新作公布,《陰陽師》偶像企劃發布一年一度的網易520發布會又公布了多款二次元遊戲。《陰陽師》的IP新作《Onmyoji Idol》是全新的偶像養成題材,一改此前《陰陽師》日式和風的主基調;《代號世界》則是《陰陽師》的正統續作,世界觀設定在平安京陷入百年亂世,將是一款MMORPG遊戲。
  • 《夢境連結》破100萬預約背後,今年18款+國產手遊強攻日本市場
    在日本做預約,能做到10萬還算過得去的水平,大多數有點名氣的產品在20萬或以上,比如《碧藍航線》和《明日方舟》用戶預約數是20萬,而上一款拿下100萬預約的國產手遊是4月發布的《龍族幻想》。今年,日本市場十分熱鬧,多款重磅國產手遊相繼登場。
  • 網易旗艦手遊公測日臨近,不俗品質引萬人等待
    年末各種大廠新遊頻出,個個都是大ip多年力作,然而同作為國內遊戲大廠的豬廠網易卻遲遲還未出手。然而它又怎會錯過這場年末狂歡盛典?其手中今年最大的王牌《天諭》手遊早在上月就登頂taptap手遊預約榜榜首,並最終定檔1.8號雙平臺公測。這一消息可謂引爆了數萬等待已久的玩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