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21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最近高考完的表妹到家裡來玩,期間聊起來她的一位同學。她說:「姐,你知道高考結束後,我踏出考場看到校門口的那些爸爸媽媽,心裡想到的是什麼嗎?」
我考慮了一下說:「一般學生會感謝這些父母吧,這麼多年你們在付出,爸爸媽媽也很不容易,一直陪著你們」。
表妹繼續說:「是很感謝爸媽。但那一刻我想到的是初中的一位同學。她從小被爸媽保護得特別好,我們班級組織去郊遊,她的父母不放心不讓她一起去。有的同學過生日,爸媽覺得場面會比較雜亂,認為沒有必要去。但凡她的表情有一點不開心,爸爸媽媽就會不停地追問是不是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甚至每周都會打電話給班主任老師,了解她的情況。」
「這樣做確實會讓孩子感到沒有自己的空間。」
「是得,有一次她和同桌放學一起走,結果被她媽媽發現,然後指著那個同學罵了半天,說是會帶壞她的女兒。自從那天之後,我就沒有再見過這位同學。聽說她給父母留下一句話『我不害怕受委屈,害怕的是沒有尊重』,所以高考出來的那一刻,我突然就想到了她,如果沒有當時父母太滿的關愛,今天踏出考場與父母擁抱的還有她」。
過度的保護是一種傷害
聽著表妹講述同學的故事,心中有著說不出的感受。之前國外有一對化學家夫婦,為了讓孩子喝到乾淨的水,從出生開始便每天讓孩子喝蒸餾水。結果等到8歲的時候,一場感冒讓孩子早夭。作為父母,我們總是想保護孩子,不讓他受到傷害,卻忽略了有時候過度的保護也是一種傷害。
1、 過於安全的生活環境
鄰居王太太一家對孩子的保護在小區都是出了名的,出來玩一定是兩個人帶著孩子。時刻都盯著,只要感覺這個地方有危險或者小朋友們在一起跑得太快,他們就會把孩子摟在懷裡,生怕一個不小心就會讓孩子受傷。如此保護,有一天孩子卻被熱水燙傷。其實很多家長也會像王太太家這樣,對孩子過度保護,這樣並不能降低孩子受傷的風險,反而會增加孩子受傷的機率。因為對孩子的環境過度保護,卻沒有告訴孩子要學會自己保護自己。這樣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意識,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中。
2、過於安全的交友環境
之前聽到身邊朋友講過一件事情,一位媽媽在孩子很少的時候,就開始幫助女兒挑選朋友。她教育孩子跟品學兼優的同學一起玩,這樣的交友環境會是安全的,不用擔心孩子會跟著其他人學壞,也不用擔心孩子是否會遭受到安全性的問題。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媽媽在插手這些事情,所以女孩沒有能力辨別對方是否真心與她交朋友的能力。上大學後,女孩離家遠,脫離了媽媽的掌控,開始了與往常完全不一樣的生活。據說在大一那年,與校外的一個無業人員在一起交往後,便很長一段時間不知所蹤。
我想作為父母我們都要認清一個事實,我們無法幫助孩子選擇朋友。也許在孩子學齡前我們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一個大概的交友範圍,但在進入小學以後,孩子交什麼朋友,是我們無法決定的。朋友分很多種,好的壞的,真誠的利益的,這些我們無法真正教孩子認清楚,都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一邊經歷一邊學會選擇、捨棄。就像黃磊老師曾經在《嚮往的生活》中說過的一句話:「這個人從開始相信全都是真的,慢慢開始覺得全都是假的,然後再開始發現有真有假,最後無所謂真假。」
比起保護孩子更需要尊重
1、尊重孩子的選擇
看著孩子們一天天的長大,我們經常會感慨:作為父母,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生。所以比起幫助孩子做選擇,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如何選擇,並且尊重他們的選擇。就好比做飯一樣,別人來做固然簡單方便,但更多的是自己學會如何做飯。這樣即使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夠有照顧自己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2、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從來到世上開始,在一定意義上他們就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會寫日記來記錄少年心事。我們不能因為是孩子的父母,就讓自己凌駕於孩子之上,打著「愛」的名義來侵犯孩子的隱私,這樣的做法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孩子。所以父母尊重孩子,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尊嚴,將孩子視為與自己平等的個體。
3、傾聽孩子的心聲
作為父母,我們習慣性地對孩子輸出,無論是愛還是語言。朋友小李說自己沒有讀過太多書,所以她除了忙碌生活上的一些瑣事,剩下的時間全部用來督促孩子學習。初二的女孩是心思較重的時候,但孩子從來不與媽媽說一些自己的心事或者生活、學校中遇到的事情。孩子說:「即便我說了,媽媽也不會聽,還會認為我是不好好學習的一種推辭」。
好的親子關係是,孩子可以和父母無話不談,也可以彼此有屬於自己的空間。我們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應該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也能夠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一些困惑。
凌晨媽媽來叨叨:
身為父母,我們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愛不用學習,尊重卻要學習。愛滿則溢,月滿則虧。太過度的保護,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傷害。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我們不可能時時刻刻保護在孩子身邊,他們不是我們的私有物,而是需要被尊重的個體。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培養孩子閱讀啟蒙,這3個誤區,家長別踩坑
「孩子挺聰明,就是不愛學習」,3歲寶寶的表現,愁壞媽媽
強勢媽媽養不出自信的娃,從《隱秘的角落》看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