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對不起,我也是第一次當媽媽

2020-12-24 冷暖時光

日劇《坡道上的家》,引起了太多人的共鳴,開播以來,評分很高。這部劇探討的是現代女性價值的問題,家庭主婦為何崩潰,以及走上自我覺悟之路的故事。

一、那麼愛她,卻殺了她,為什麼?

安藤水穗結婚多年還沒懷上孩子,看了許多次醫生,好不容易生了女兒,長到了八個月大。她在微博裡寫孩子笑,孩子發育很好,孩子睡得也很好,她比任何人都希望孩子如此,她比任何人,都愛自己的孩子.

然而,女兒日夜哭鬧,整日的照顧,已經心力憔悴,丈夫在旁邊質疑她,「你不是母親麼?她怎麼還哭?」奶水不足,她給女兒補充奶粉,婆婆因此而不滿「吃奶粉的孩子,不聰明」聚集的媽媽們都說,「我家寶貝睡得很好,整晚都不哭鬧」保健師評估,「你的孩子比同齡的孩子發育遲緩些」安藤水穗倍感壓力和焦慮,她身心疲憊,精神恍惚。

在一次孩子哭鬧時,她親手將孩子,丟進了浴缸,直到丈夫發現,她才從恍惚中清醒過來,可是孩子已經救不回來了。

安藤水穗因此被指控謀殺。

她好想努力做個好母親,然而,從家庭到社會的養育氛圍裡,她都是孤獨的,恐慌的,邊焦慮,邊養育,她孤軍奮戰,孩子一哭,就恐慌是自己做得不好。從內心裡,她只想做最好的媽媽。直到悲劇發生。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裡,無數個媽媽們都是孤軍奮戰。安藤水穗的崩潰,恰恰是那部分已經忍受到極端的母親的所為。

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幫助,沒有人替代,日日夜夜,都是她自己守著孩子。喪偶式的養育過程,度日如年。

福建的石春梅,帶著兩個兒子自殺,肚子裡還懷著一個。與公婆的矛盾,是最大的痛苦根源。而丈夫和父母的不理解,不包容,又令她心灰意冷,看不到活下去的路。

在母親看來,孩子是與自己一體的。沒了她,孩子們活著,也是痛苦。所以,替他們決定了短暫的人生。

雖是極端個案。但卻反映出女性在養育的路上孤獨,迷茫,無依無靠,這種情景相當普遍,悲劇的發生,不止是養育的問題,更是女性的孤立無援、無助,自我價值的喪失和挫敗,是男性以及社會,對家庭主婦的漠視,冷漠,啞然失聲造成的。

二、絕望的母親和妻子

裡沙子被徵為侯補國民陪審員,全程旁聽了這場案件的法庭審理。

同樣做為母親的裡沙子無法想像,這個世界上,還有親手殺死自己孩子的母親。太無情和冷血了。

然而,當她一次次地參與庭審,她慢慢的產生了不該有的共情和理解。安藤水穗的丈夫,婆婆,陌生的媽媽們,保健醫生,一個一個人的證詞,都讓裡沙子更加同情安藤水穗。在育兒與家事的疲憊不堪前,一個不願多分擔的丈夫,一個事事以兒子為重的公婆,周圍人打量的眼光,一個陰魂不散的前女友,這群人都從自我立場出發,自以為是的對一個新手媽媽給予傲慢的關心。如果是純粹的惡意,反抗或許並不難,而往往是那些以善為名的惡,足以令本就崩潰的母親無處求助。她的遭遇,幾乎就是裡沙子自己的翻版。

裡沙子是全職太太,她全部身心,都放在照顧家庭,丈夫以及孩子身上。雖然畢業於東京大學,但在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中,她凌亂又吃力,謙卑又順從,忠心天地可鑑。

丈夫回到家裡,十分傲慢地與沙發連體了。吃飯就差餵到他嘴裡。

為了參與旁聽,裡沙子把女兒送到婆婆家裡,參與的審判結束後,再接回來,順便去購物,回家給丈夫做晚飯。

時間短,她只能煮速食給丈夫吃,儘管自己一身疲憊,卻對丈夫感到歉意。一開始,丈夫很大度地表示理解。

女兒要抱抱,扯開嗓子拼命哭鬧,裡沙子兩手提滿東西,假裝把她丟到一邊,躲在旁邊等她追上來,被下班的丈夫看到,一頓怒罵,裡沙子趕緊解釋和道歉。

她給丈夫講安藤水穗的案情,丈夫絲毫不關心,不關注,不在意,不搭這茬兒。

兩夫妻的態度和心理,就像上下級的關係。她的話題,丈夫完全不感興趣,漠然無視。她渴望表達與交流,但最終還是孤獨。

影片裡的男人,普遍缺乏參與家務與育兒的思維意識,在他們的腦子裡,「照顧孩子只是母親的職責」,「做家務只是女人的職責」,甚至其他更多的種種歧視與偏見。

影片裡展現的幾對夫妻,比如裡沙子的公婆,婆婆包攬了一切家庭事務,公公與丈夫如出一轍,退休後雷打不動地研究自己的棋譜,喝杯水都是張口伸手去要。

法庭上的女法務人員,孩子生病,男人送去醫院,並逼她辭職。那個出軌的男陪審員,絲毫不理會妻子帶孩子的辛苦,逃避家庭。

幾乎每一個男人,都沒有參與家務,參與育兒的意識,只是居高臨下的,一味逃避,一味苛責。當無意識成了一個群體的既定思維,非常的恐怖與難以改變。是啊,如果對丈夫們來說,照顧孩子本來就是女人的工作,自己偶爾的幫忙理應換來妻子的感激,周圍人的讚揚,又何必將「照顧孩子只是母親的職責」,換成「照顧孩子是夫妻共同的事」命題呢。

恐怖的不僅僅是丈夫們的刻意忽視,被損害者的自我犧牲,還有受到傷害的人再去傷害其他人的無限循環,就是這樣的魔咒,讓女人代代陷入絕望。

日本社會為了讓女人們好好的去做家庭主婦,專門設置法律,保障全職太太享受丈夫的退休金,但在此之前,她們首先是奴隸和保姆。

人們對待保姆尚有幾分客氣,但對待妻子,實在不怎麼尊重。一切都是想當然。

晚上看著睡夢裡的丈夫和女兒,裡沙子思想游離。

婆婆話裡話外,隱含著對裡沙子的埋怨,埋怨她沒能好好地陪孩子,照顧老公,做什麼陪審員。還拿出菜譜來,給裡沙子說,這是自己兒子喜歡吃的菜。裡沙子憤怒地撕掉了。

裡沙子忙碌起來以後,丈夫微辭漸起,指責橫生。

他時不時地,就打擊她。說一個女人,無法兼顧好工作和家庭,要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工作不重要,孩子和家庭最重要,陪審員做不好,就辭了算了,吧啦吧啦一大堆,總之,在他眼裡,她一無是處,毫無閃光點兒。

裡沙子壓抑又崩潰。她把自己的心都掏了出來,完全奉獻給了家庭,得到的,卻只有打擊,埋怨,指責和挫敗感。

陪審員們推測安藤水穗的犯罪心理,為人,蓄意謀殺,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想當然地尋找那個最完美的犯罪者。裡沙子覺得自己就是安藤水穗,此時正坐在被告席上。

想當初,婆婆也嫌棄她給女兒餵奶粉,女兒發育得比同齡孩子慢,夜裡愛哭,白天愛哭,丈夫抱怨她做不好母親,照顧不好孩子,藉口孩子吵,睡不好覺,不回家,……

逼瘋一個女人的,往往正是這些看似平常的忍受,不解,埋怨和孤獨。

三、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是世界對女性的最大惡意

母親和丈夫用貶低、傷害控制裡沙子,以求把她圈在自己身邊,他們也只會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愛,而裡沙子從未思考和懷疑過。「為什麼我沒有發現這麼簡單的事實呢,原因在於我沒有動腦思考。原因在於我任由別人為我的幸福做主,原因在於遵照別人的價值觀生活無比輕鬆。

裡沙子開始思考。

她想起小時候,母親看著她的情景,似乎有一刻,母親的眼光藏著恨意。她也曾兩度在無意識和崩潰裡,粗暴地對待孩子。

母女兩人,都是家庭主婦,都有著同樣的養育焦慮,悲苦孤獨。婚姻裡的孤獨,又格外可怕,很像是把一個人扔進無底的深淵裡,等待著被吞噬。

她從母親的生活裡看到了壓抑。

這些年,在丈夫的打擊之下,裡沙子以為是愛,實際上卻是精神的虐待和控制。

社會生態如此,女人們,忍著,忍著,忍著,習慣了,麻木了,沒有思考了,按對方的想法生活就可以了。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也就成了習慣了,受虐的習慣,女人們根本無路可逃。一旦有變,就被人們冠上「精神有問題」的烙印。

裡沙子感到憤怒,如果不改變,她或許就是下一個安藤水穗。

她離開了丈夫。她不再同意其他陪審員的意見,勇敢地表達了自己對安藤水穗的理解和同情。

並且開始思考,自己將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回歸家庭,還是走向職場,最終要自己決定。

裡沙子對孩子的愛,從未缺席,只是在周圍人有意無意的幹預和丈夫的精神虐待下,感到壓抑挫敗和自我否定。

她走出法院,輕聲地說了再見。那個再見,或許,是跟以前怯懦不自信的自己告別。

從此,生活會走上另一條道路。快樂或是輕鬆,痛苦或是淚水,都將是自己真情的表達。

或許,人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正如那個女法官,決定帶著孩子繼續職場之路。或許她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但充滿活力的靈魂和身體,總歸好過死氣沉沉的靜默壓抑。

做出了思考之後的人生,就快意多了。

四、母親,特別是年輕母親們,需要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

日本社會用左手拿棒,右手拿糖的法子,控制女人,讓她們走進家庭,生兒育女,照顧家庭,做保姆。這看似是對女人的保護,其實卻是更深的歧視和不平等,分明是把女人圈養在家庭裡。

誠然,他們離婚會拿到丈夫的贍養費,全職到老有丈夫的養老金,但尊嚴和自我放在腳底摩擦的精神折磨,或許,在此之前,早已將女人摧毀,生不如死。

人們說,向下的路,不用選擇。的確是,如果家庭主婦是份好工作,會輪到女人嗎?

兩性關係的最終和諧走向,需要打破一條又一條錯的規則,改變一個又一個不合理的相處模式和觀念,唯如此,女人才可以像男人那樣活得那樣自由和輕鬆啊!

我想,這部劇從來不是惡母的故事,因為所有女性都能從中洞見自己。也不是想表達社會偏見有多麼嚴重,女生有這麼多艱難的事情,乾脆就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而是想告訴我們,因為「社會偏見這麼嚴重」,那麼作為父親也好,作為丈夫也好,作為家人也好,甚至是作為陌生人也好,我們每一個人都努力,讓母親們遠離這些艱難吧!

也許你還想看:

無論你外貌美還是內涵美,都像個男人一樣去奮鬥吧

「自古紅顏多禍水」 「禍水」偏到帝王家

《燦爛人生》,致敬每一個溫柔的人

消失的知音

《天使愛美麗》,一部女孩子必看的文藝經典片

相關焦點

  • 《坡道上的家》
    [cp]每年放假追一部日劇,之前看見石原裡美笑,用力咬牙走在路上的樣子總會不經意間被她鼓舞到,不愧是「元氣少女」,「治癒系」 《非自然死亡》 《校對女孩河野悅子》 今天追完一部只有六集的喪劇《坡道上的家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由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田邊誠一等主演電視劇。從《我要準時下班》到《坡道上的家》,兩部日劇自播出後便好評不斷,尤其其中涉及的現實問題,在中國也引發共鳴。前者將加班文化直白真實地刻畫出來,並以堅持準時下班的女主反襯加班的深重積弊。而《坡道上的家》則直陳育兒之難,演繹了一段當代主婦們的絕望群像故事。
  • 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我最喜歡那個「配角」
    端午假期,追了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1的日劇,《坡道上的家》。看最後一集時,恰是高考第二天的下午。
  • 《坡道上的家》透不過氣
    對膽小又敏感的裡沙子,我總是有些恨鐵不成鋼,我對著屏幕喊,「你婆婆做了菜,你就拿著唄!那也是她的外孫女呀!」「你媽給你錢,你就收著唄!反正她喜歡拿錢砸人!」「諮詢顧問來了/精神科到了,你就實話實說諮詢一下唄!來都來了,說不準真的有用呢!」「這老公留著幹嘛,離了唄!孩子給他,看他怎麼把孩子帶出花來!」但當全劇終,我發現我跟每一個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死八婆一樣,面目猙獰。
  • 《坡道上的家》坡道上的家隨想
    坡道上的家蠻好看的,因為正好也快處於這個階段,所以很難得耐著性子看完了這部劇。說下最大的感受,不想結婚生孩子了。一個人過得挺快樂,何必折磨自己,尤其是劇裡小孩子,想想就要瘋掉。社會對女性看似寬容,其實都是帶著歧視意味的寬容。比如平時重活怎麼能讓女生幹之類的做法,與此相同的,還有對母親的偏見。
  • 《坡道上的家》:面對「惡意」,我希望你是個「自私」的全職媽媽
    這本是一個家庭在進行分工合作,但是因為夫妻雙方的生活交集越來越少,所以鴻溝也越來越大,矛盾也越來越多,尤其是身為其中一方的全職媽媽,會更多地接收到來自他人的「惡意」。我的朋友小麗是一位全職媽媽,我們幾位朋友在一起聊天時無不表示對她的羨慕,但是有一次她卻對我們的羨慕沉默了,自嘲道:「我倒是羨慕你們這些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的人。」
  • 《坡道上的家》:年輕媽媽的焦慮,並沒有正確答案
    文/八月半Fly012020年前後看了兩本講述女性育兒困境的書:《82年生的金智英》和《坡道上的家》,作者分別是韓國人趙南柱女士和日本人角田光代女士。雖然說的都是日韓故事,但中國女性仍然心有戚戚。新手媽媽在離開職場全力撫育幼兒時,經常會遇到一些育兒突發狀況。金智英患上了比較嚴重的精神障礙:常常需要藉以他口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而那些角色無一例外不是生活中的女強人。
  • 聊日劇《坡道上的家》
    《坡道上的家》豆瓣:9.2導演:森垣侑大主演:柴崎幸/水野美紀/伊藤步/真島秀和類型:劇情/家庭>製片國家/地區:日本上映時間:2019年簡介:在這部坡道上的家劇情/家庭片中,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 影視微路透:全職媽媽溺斃親生子 日本家庭倫理劇《坡道上的家》
    這是一部講述日本全職媽媽的劇,看完之後被劇裡反映出來的現實問題震驚到了。劇名叫《坡道上的家》,豆瓣評分高達9.0分,首播於2019年。柴崎幸1981年生,這個年紀的女性,對於詮釋一名媽媽的角色,拿捏應該是十分到位的。柴崎幸的顏是我很喜歡的顏,很舒服大氣的長相,自帶一種知性熟女的魅力。
  • 《坡道上的家》:媽媽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
    最近看了《傳聞中的陳芊芊》有點戀愛腦,趕緊看了消除戀愛腦的神劇《坡道上的家》。雖然極度致鬱,但是想步入婚姻想生孩子的一定要看!在你準備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明白什麼是絕對不能放棄和妥協的。網友評價:雖然極度致鬱,但是想步入婚姻想生孩子的一定要看!
  • 《坡道上的家》常理失真,極端也難成立
    《坡道上的家》很明顯是意圖(希望觀眾)通過常理去理解極端。問題在於人物和情節中不成立的縫隙太多了。我看劇的感覺是能夠識別出這些縫隙,能夠知道用哪些理論、數據、經驗去填。可是實在懷疑,一個對女性的育兒困境缺乏了解的觀眾,看完劇集是會多一點了解和理解,還是覺得其中的女性角色太焦慮想太多要太多,不可理喻。
  • 《坡道上的家》:全職媽媽在面對「惡意」時,別忘了保持「自我」
    然而前兩天恰巧看了《坡道上的家》才明白:我不是矯情,只是在他人的評價中,差一點丟失了自我。《坡道上的家》是由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創作的一本現實題材的小說,2019年被同名改編為電視劇登上大螢幕,播出後引起巨大的反響,一度被封為「不婚不育保平安宣傳片」。
  • 坡道上的家,這部日劇讓人重新審視母親的角色
    先來說說日本電視劇《坡道上的家》具有什麼樣的道德兩難。在劇中,安藤水穗(水野美紀飾演)是一位年輕媽媽,她將自己八個月大的嬰兒在浴缸裡溺斃,這樣的女人,該受到最嚴厲的審判,你是不是會對她充滿憤恨?從審判到理解,就是一條長長的坡道。現在讓我們每個人,跟著導演的鏡頭,和劇中的國民參審員一起,陪著安藤水穗,艱難地爬上這條似乎沒有盡頭的坡道。大中午,烈日當頭,四周寂靜無聲,孩子的啼哭尤其刺耳,她仿佛一個疲憊的遊魂,孤獨地行走在坡道上。深夜,她依然是孤獨一人,在孩子的啼哭中心煩意亂。日以繼夜,夜以繼日,這種日子好像沒有盡頭,看不到任何希望。
  • 坡道上的家丨面對指責嘲諷的媽媽們,是怎麼一步步迷失了自我?
    養兒育女大概也是這麼簡單的事,不是嗎?---《坡道上的家》懷孕的時候,以為孕吐夠受了,生孩子時,以為夠疼了。生出來就好了,其實不然,真正難的才開始。我也曾以為就像養個花養個小寵物一般簡單,我們夫妻還可以像以前一樣自在生活。先生可以沒事踢踢球,我讀書也不耽誤。可現實很殘酷,一個孩子已經把我們遛得團團轉,先生就踢過一次球,還是單位舉行比賽。
  • 豆瓣9.0 《坡道上的家》上線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年輕媽媽怎麼就…變成了殺死孩子的嫌犯?「一位年輕的母親,把她8個月大的女兒,丟進了滿是熱水的浴缸侵入水裡活活淹死了!」這不是什麼恐怖片,是一位母親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坡道上的家坂の途中の家這是一部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的日劇。影片一開始是對母親溺死孩子案件的採訪,不出所料,所有人都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著案件中的年輕媽媽安藤。有人說,孩子媽愛慕虛榮,孩子的發育沒有滿足她的期望。有人說,孩子媽神經兮兮,老覺得別人家孩子更好。還有人說,這種人根本就不配當母親。
  • 最寫實日劇《坡道上的家》,到底是誰壓垮了孩子媽媽?
    我不是一個母親,所以我沒辦法輕描淡寫地去安慰她,也不知道如何為她出謀劃策。但是我最近看的一部日劇《坡道上的家》,讓我對母親這個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這部劇講的是一個日本全職母親安藤水穗,有一天將自己八個月大的女兒溺水致死,這個事情引起了全日本民眾的震驚,也引起了極大的憤怒。
  • 《坡道上的家》:懂得保持「自我」,才是「全職媽媽」的最大意義
    這幾天看了一部豆瓣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看完之後深有感觸,這是由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創作的現實題材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裡面主要講述了全職媽媽裡沙子被法院選上當陪審員,每次公審都必須出庭。本來裡沙子把這件事情當做重新回到社會的機會,不斷努力地兼顧著工作與家庭。然而,隨著案件地不斷深入,她卻在殺害自己八個月大女兒的"惡毒"媽媽水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 《坡道上的家》:日本媽媽可以不做超人嗎?
    自殺去世的臺灣作家林亦含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在內地出版,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的共情;2015年起,日本女記者伊藤詩織歷時四年推進性侵案的解決,在作品《黑箱》中寫下了自己反抗社會性暴力的艱辛;韓國作家趙南柱的作品《82年生的金智英》暢銷三國,白描出了女性從小到大面對的日常困境……近日,日本作家角田光代的作品《坡道上的家》中文版發售,2019年開播的同名日劇在國內也掀起了一波廣泛的討論
  • 《坡道上的家》:為何每個媽媽,都會有失控崩潰的時刻?
    近幾日,終於通過擠地鐵的間隙,刷完了這部口碑爆棚的日劇——《坡道上的家》。
  • 一個媽媽溺死8個月大的女兒背後 | 坡道上的家
    1最近的一部高分日劇《坡道上的家》,讓我們看到了一些鮮少被注意和知曉的答案。 主角裡紗子是一位全職媽媽,她溫柔賢惠、勤儉持家,自己一手帶大了三歲的女兒。2 《坡道上的家》不僅僅展示了被告和裡紗子個體的育兒困境,而是呈現了各個家庭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