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灣最大百貨公司和最威的酒吧街都曾在這:鹽埕,繁華的代名詞

2020-12-20 挖史人

你知道,高雄曾經有個地名叫做「商人之島」嗎?

打狗瀉湖早在 17 世紀,就已經出現荷蘭人的活動蹤跡,他們曾在內海一處河口三角洲上進行交易,因而在地圖上留下「商人之島(Handelaars Eylandt)」的名稱。

爾後,此地在清朝政府的統治下招徠數名鹽丁開墾,設立瀨南鹽場,逐步形成以「鹽埕」為名的聚落,日後還一度發展成高雄市區的中心,萬商雲集、車水馬龍的盛況,宛若一座不夜城。

想到高雄鹽埕,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應該會是有著小吃、老街巷、駁二藝術特區的港邊地帶吧。從富饒的鹽田魚塭、活絡的商業街道,到熱鬧的觀光景點,鹽埕見證了高雄的百年風華,無論是在地人或是觀光客,都會被這裡獨特的氛圍所深深吸引。

不過,這個「鹽埕」和我們常聽到的「鹽埕埔」,又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呢?

事實上,不只是外地人,就連土生土長的高雄市民可能也搞不清楚。原本的鹽埕莊與鹽埕埔莊是不同聚落,前者最早拓墾,座落在三角洲北端,後者則位於西側一水之隔的溪埔地,兩地關係密切,皆以曬鹽、養魚為業。

日本時代,官方選擇在靠山的鹽埕埔莊興建車站,使鹽埕埔莊成為打狗地區新的重心,到大正年間重新規定轄區後,將現今鹽埕區一帶的土名公告為鹽埕埔,因此「鹽埕埔」之名便逐漸深烙在當地人的記憶中。

1912 年起,日本政府為了擴充港口設施與市街用地,在築港工程與市區計畫的推進下,鹽埕昔日鹽田、魚塭遍布的景象,被整齊的街區和嶄新的碼頭所取代。拓展到 1920 年代末期,鹽埕已躍升成工商業發達的黃金地段,身為城市政經中心的角色更持續至戰後,還一度是高雄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可惜如此繁華的鹽埕,卻在四十多年前面臨都市擴張造成的商圈移轉,加上土地開發飽和影響發展空間,使得人口逐漸流失而沒落。儘管以往風光的「市區」地位如今不再,仍有不少舊日軌跡遺留,悄悄訴說著港都當年的繁榮盛況。

那段遍地商場的黃金歲月

曾經是打狗八景的「鹽埔曉鷺」,搖身變為人車雜杳的新市街,鹽埕不僅店鋪櫛比鱗次,還出現許多賣店與攤販集中的商場設施,最早有1931 年成立的新樂園,後來陸續有1937 年的新興露店與1940 年的樂天地,形成高雄極具規模的「盛り場」。

在這些商場之中,以 1936 年落成的高雄銀座最為特殊。高雄銀座為高雄商工會商業部員主導,向商工銀行租借土地所建[2],是以前少見由民間進行整體街廓設計的大型商業開發。商店街分為外廓店鋪及內廓賣店兩部份,設有十字通道聯通裡外,神似西方拱廊街的型態,當時全臺灣只有這裡看得到。

不久後,高雄第一間百貨公司也在鹽埕誕生,樓高五層的吉井百貨店俗稱「五層樓仔」,1938 年開幕時是臺灣建坪面積最大的百貨公司。這麼一座巍峨的百貨建築,象徵港都大城突飛猛進的繁榮前景,不僅有琳琅滿目的百貨商品,還能搭乘「流籠」的升降式電梯,抵達設有金刀比羅神社的頂樓,眺望市區景致。

繼吉井百貨店之後,另一位異軍突起的選手也不甘示弱,那便是有「百貨南霸天」之稱的吳耀庭,1958 年在鹽埕正式成立的大新百貨公司。嶄新的大廈外觀,搭配先進的管理制度,大新百貨公司不但曾獲得全國最大百貨公司的頭銜,還引進臺灣第一部電扶梯設施,吸引許多民眾扶老攜幼前往開眼界;頂樓設施豐富的空中樂園,更為不少高雄人創造美好的童年回憶。

此外,1973 年來自北部的遠東百貨公司,也加入鹽埕百貨爭霸賽,在五福四路設立高雄店,是該公司在南部的第一個據點。

除了大規模的百貨公司,鹽埕小型商場的分布也十分可觀,尤其戰後更大量湧現。高雄銀座改名為國際商場不久,另一座形制相仿的堀江商場在 1947 年間建立,成了舶來品[3]買賣的大本營,「堀江」二字甚至演變為高雄繁華商圈的象徵。

1954 年在陳銀櫃市議員的提議下,貫穿鹽埕南北的大水溝逐步加蓋成商店街,由興華、七賢、富野、大公、新樂等商場建築組成的「大溝頂」,囊括小吃美食、日用雜貨、進口洋品、布料服裝、美容理髮,從平價到高檔一應俱全。儘管曾出現違章加蓋的狀況,但在 1960 年陳啟川市長領導整頓下逐漸改善,並完成南段五福集中商場[4]的建設。

但自1970 年代起,高雄的商業重心已漸漸向前金、新興區一帶轉移,儘管創建臺灣第一座地下商場──高雄地下街,以及一棟棟蓋起的城中城、香港商城、七福商店街、金福記批發街等商場大樓,還是無法力挽頹勢。 1989 年一場地下街大火,似乎將鹽埕的黃金歲月燃燒殆盡,僅剩幾座存留至今的老商場,仍扮演著時光甬道的角色,訴說曾經的風華。

曾經超越臺北的票房成績

除了是商場的一級戰地之外,盛極一時的鹽埕,自然也少不了日本時代重要的休閒娛樂場所──戲院。 1921 年,高雄首座西式劇場落成於鹽埕街頭,是堀江町通(今五福四路)上的高雄座,為戲劇、電影雙管齊下的混合經營。

到了1929 年,又誕生另一座專映電影的金鵄館,三層樓的內部空間更有兩層看臺席,使用最新的摺疊式座椅,共有一千多個座位,是當時南臺灣規模最大、品質最好的戲院。

早期戲院營運大多迎合日籍人士的喜好,爾後在臺籍人士的提倡下,鹽埕建立了專門提供臺灣人娛樂需求的鹽埕座(後改稱壽星館),放映內容除了日本、西洋電影外,還多了中國電影,以及歌仔戲、京戲的演出。

二次大戰期間未遭轟炸破壞的金鵄館與壽星館,戰後由國民黨接收成黨產,分別改為光復戲院、壽星戲院繼續經營,後來1947 年初新建的大舞臺戲院落成,象徵高雄的城市復甦已邁開腳步。

大舞臺戲院偌大的建築格外顯眼,大廳的空間可容納一千三百多名觀眾,不只能欣賞電影,還曾舉辦美齒小姐選拔、省運拳擊賽及聯合音樂會等各式大型活動,後期更增設書苑、出版社、藝廊、咖啡座及娛樂場等,結合藝文的空間營運獨影風騷,使得票房賣座一度遠超臺北。

不過,1980 年代後高雄電影娛樂的重心已移往他處,面對鹽埕日漸衰退的戲院產業,有些業者改為放映二輪電影,甚至用「插片」的形式在放映過程中穿插養眼畫面來吸引觀眾,最終撐不下去才紛紛歇業。在 2002 年光復戲院吹熄燈號後,鹽埕曾長達十多年都不見戲院蹤跡,所幸尚有高雄市電影館的座落,肩負起延續地方戲院文化脈絡的重任。

從菜館、珈琲店到酒吧

說完了商場與戲院的故事,最後讓我們把目光轉向鹽埕早年五光十色的風月面貌。高雄最早的合法風化區「遊廓」[5]位於旗后街(金旗津區北側),1910年代末期,遊廓遷往由打狗整地株式會社填築位於鹽埕的新生地,逐漸發展成歌舞昇平的娛樂街區,周邊街道也開始出現「菜館」[6]這類由臺籍人士經營的酒家。

像玉美樓、銅雀樓、得州樓、新春樓、高雄樓、南瀛閣及壽榮閣等,大部分集中在現今大仁路、七賢三路、建國四路一帶,是昔日臺灣人集中的鹽埕町與北野町街區。酒家內主要販售臺灣料理,不僅有陪酒的酌婦,還可見藝旦彈唱,這些當年臺灣人娛樂與社交的重要場域,如今僅存樓外樓的老建築仍佇立街頭。

此外,戰前鹽埕還有眾多受到西洋文化影響的「珈琲店(カフヱー)」,是比較摩登的風俗營業空間,和我們今天認知的咖啡店(Café)其實是不同概念。珈琲店除了供應西式料理與酒水,還有「女給」的陪侍服務,可說是有別於傳統酒家的「洋菜館」。

現今鹽埕著名的天天沙茶火鍋所在的建築,在日本時代曾是日活カフヱー,戰後一度改成新高雄大酒家,1952 年開設為陳內科醫院,之後陳啟川、楊金虎競選市長時都在此成立選舉事務所,民間因而封這棟建築為「政治大樓」,是鹽埕少數遺留下的珈琲店空間,靜靜見證時代變遷。

1950 年韓戰爆發之際,美國宣布協防臺灣並籤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美軍第七艦隊經常停泊於高雄港三號碼頭,士兵俱樂部設在鹽埕北邊,連接兩者的七賢三路也吹起了美式風情,沿街開設的酒吧全盛時期據說有近六十家業者,陪酒的吧女(Bar Girl)數量更居全臺之冠,造就鹽埕繁榮的高峰,街上常可見美國水兵與吧女摟抱、接吻的情景,開放的風氣還曾譜出不少異國戀曲。

然而,面對鹽埕逐漸消逝的黃金歲月,無論是多才多藝的藝旦,或是摩登時髦的女給,還是婀娜多姿的吧女,都已成往日「鹽埕埔,看查某」俗諺裡的美麗身影。

曾經擁有全臺最大的百貨公司、第一座地下商場、密集的戲院與酒吧,過去的鹽埕,毫無疑問是港都的繁華代名詞。留下許多豐富歷史場域,以及有趣地方故事的鹽埕,閃耀半世紀之後,即使已走過了風華最盛的時代,仍在無數市民心中,靜靜地綻放著迷人的色彩。你心目中的鹽埕,又會是什麼模樣呢?

相關焦點

  • 臺灣高雄老街區 凝滯了的舊時光(圖)
    緊鄰高雄港的鹽埕在清朝原為臺灣四大鹽田之一,隨著港運發展,船隻往來不斷,為這裡輸送了大量的舶來貨物和外來人口,早先的鹽埕說有多熱鬧就有多熱鬧。直至今日,很多老高雄人都記得,市裡第一座五層樓高的百貨公司以及電梯,就蓋在鹽埕。
  • 上海這條低調的馬路,連接上海的兩大商圈,還是繁華的酒吧一條街
    導讀:上海這條低調的馬路,是最美麗的梧桐大道,還是繁華的酒吧一條街上海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充滿著自由、奔放、顯露出海納百川的胸懷。南京路是上海一條著名的商業街,常年都是人山人海的,每逢節假日更是擠得水洩不通。
  • 臺灣購物全攻略!
    藥妝店裡賣的一些開架貨就很好,基本都是日本產品和一些臺灣本土的,很豐富。臺灣有很多國內沒有的牌子,可以先看點偶像劇或「女人我最大」相關介紹,或到正規醫療美容診所根據個人膚質購買。在來回臺灣的國際航班上也可購買,比機場的免稅店還要便宜,但是品種有限,可以先看航班上的目錄,飛機上可以刷卡的。
  • 這是一家來自臺灣的百貨公司
    而在這標杆背後,離不開一個來自臺灣的運營團隊——新光三越。新光三越在臺灣地區運營商業分布圖2006年3月,臺灣新光三越與北京本土品牌華聯,以各持股50%的模式合資成立了首家新光天地(Shin Kong Place)項目——北京新光天地,標誌著新光三越正式進駐中國大陸。
  • 十全街,你還要沉睡多久?
    這幾年,我們聽過太多十全街「沒落」、「蕭條」、「過氣」的說法,但你或許不知道,現在的十全街正悄悄興起一批小店,吸引著大波大波的年輕人前去打卡。從這些小店身上,仿佛又能看出當年美食休閒一條街的繁華身影。十全街一面是蘇式的小橋流水、寧靜安逸,另一面是酒吧、外貿服裝的潮流和動感,一條街把古典和現代完美融合,還上過國外的旅遊雜誌。
  • 【消失的地標2】臺北「中華商場」:曾是大陸民眾庇護所,也曾是臺灣...
    ——吳明益《單車失竊記》 2015年出版、2018年入選英國曼布克國際獎長名單的《單車失竊記》,由臺灣東華大學教授吳明益所寫。當年,他為了尋找一輛遺失的幸福牌腳踏車,寫下了上世紀70、80年代的浮光掠影。 作者筆下的父親騎上幸福牌腳踏車,載著小孩,為看病穿梭過中華商場的仁棟、孝棟、忠棟,定格了中華商場興盛一時的繁華時光。
  • 連接兩個重要商圈,更是久負盛名的酒吧一條街,上海人也未必知道
    這條路全長2.3公裡,南面徐家匯,北面淮海路,連接著兩個重要的商業區。這裡以前是法租界的高級住宅區,保留下2000多棟世界各國建築風格的老洋房。衡山路人行道上種植的梧桐年代久遠,枝繁葉茂。也是上海梧桐最密集、景觀最優美的道路之一。衡山路也是上海最有腔調的馬路,是久負盛名的酒吧一條街,充滿著時尚之地。
  • 東京五大繁華商圈的特徵與注意點
    再加上由於是聚集了許多年輕人的區域,所以無論如何都非常容易發生事件。例如被卷進酒醉的吵架中或是遇到毒品販賣商的勸誘等等的事件,所以請務必小心留意。另外,萬聖節時約有100萬的年輕人會從全日本聚集到中心街,所以常常發生吵架、扒手偷竊及痴漢等等的犯罪事件,每一年都會有人因此而被逮捕,所以預計前往參加的人請務必再次謹慎小心注意安全。
  • 臺灣高雄鹽埕高雄愛河,夢幻水波的河岸風光
    導語:臺灣高雄鹽埕高雄愛河,夢幻水波的河岸風光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愛河畔周邊的大樓打起燈光這美景不輸給國外的萊茵河。
  • 為什麼解放西路拉通後成了酒吧一條街?
    它接太平街、三王街、黃興路步行街等9條街巷,剛開通不久的地鐵1號線也經過此處,異常繁華。解放西路白天是繁華商業街,它鮮明的個性要在晚上10點之後,方才盡顯。▲以前的臬后街也在現在的解放西路上。快70歲的張大爺就是隨著一股浪一般的人群走到酒吧門口的。泡吧的人裡,他的白髮與花襯衫十分打眼,可他獨愛這年輕人的夜生活。
  • 曾是廣州另一大繁華的服裝批發市場,煙火氣十足,如今遊客稀少
    、摩登現代,的確這四個城市不論是城市建設還是經濟活力方面都是時代的佼佼者,不過在這些城市繁華的背後,依舊保留著很多舊時的記憶,讓這些高速發展的城市,仍然充滿歷史的底蘊和煙火的市井氣。提到廣州,很多人都會想到這裡是中國服裝批發最大的城市,中國有一大部分的服裝都是從廣州批發而來。廣州也有好幾個著名的買衣服的街,比如遊客熟知的上下九,或是本地人常去的十三行服裝批發街。
  • 十全街,有「解藥」了!
    這是一家很個性的咖啡店整個門店分上下兩層一樓是精品咖啡店二樓晚上7點以後開放酒吧顏值和品質都在線的泰國大象氣泡水用百分百新鮮水果製作的自製果醬沒有任何色素香精添加劑都是水果本身的果糖滿滿的VC,安全健康!
  • 【溫都旅遊臺灣月】臺灣購物7大商圈:臺北、臺中、高雄三大購物天堂
    西門町早期以電影院為最主要的商業活動,當時的電影院大多環繞於峨嵋街、成都路與西寧南路上,故也是西門町發展的中心,1949年蔣介石遷臺後,大量資金湧入此處,除了電影院外,百貨業及其它娛樂場所相繼出現,中華商場完工之後,西門町儼然已成臺灣最大的商業娛樂中心。
  • 去臺灣的旅行路線那麼多,這可能是最時髦的一個
    在臺灣,W hotel 就設立在信義區的中心,地段相當繁華,旁邊除了有數家百貨公司可逛,101大樓也就在步行五分鐘左右,對面就是信義誠品店,非常方便。與其稱呼它是臺灣營業時間最長的百貨公司,不如說 ATT 4 FUN 是一個「異世界」更合適才對,作為一個自帶甜點主題樂園,夜店,酒吧,泳池餐廳,潮流購物空間的百貨中心,怎能不輕易牢牢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
  • 日本北陸最繁華的商圈:金澤「香林坊」購物地圖總整理
    這裡不但有老字號的百貨公司,還能找到許多受年輕人喜愛的知名品牌;如果到金澤自由行的夜晚,不知該何去何從,就來香林坊逛個街吧!此外,7樓有「紀伊國屋書店」,8樓是餐廳美食街,地下1樓也有多家金澤知名伴手禮進駐,舉凡「柴舟小出」、「金沢うら田」、「きんつば中田屋」、「加賀麩不室屋」、「まめや金澤萬久」、「菓匠高木屋」、「金澤烏雞庵」等等都有在這設櫃
  • 香港那些90%的人都不知道的地方,全是攝影聖地!
    對於香港,我們一直覺得它是剁手黨的天堂,港式美食天堂,那裡高樓林立,那裡車水馬龍,那裡霓虹密集,光怪陸離,它是繁華的代名詞;維多利亞夜景,太平山中環,天星小輪丁丁車,電影情懷和明星八卦……這是一個多面的城市。特別搜羅了一份最走心的香港遊攻略,如果你也計劃去香港遊玩一圈,千萬要收藏上!
  • 據說香港最「性感」的酒吧都在裡面了!
    這幾年屋頂酒吧變得非常流行,想必是因為這樣的心情太美好吧。而香港這個獨特的城市因為多元化文化的碰撞總能將最流行的東西演繹的最完美。夜晚的香港,有繁華的霓虹燈和美麗的維多利亞港,就像一顆美麗的水晶,閃耀在海面上。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香港最浪漫的幾家屋頂酒吧。
  • 臺灣藝術之美 駁二藝術特區
    勞工博物館,身為全臺唯一的勞工博物館,成為了百萬勞工的縮影展示之地。館內模擬展示了勞工們工作的現場和場景,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變換展示主題,是一個略富趣味又很有教育意義的博物館。除此之外,還有出現在《痞子英雄》等多部影視劇裡靠著海邊的酒吧街;B10倉庫的In Our Time電臺食堂;C6倉庫的創意小店和雜貨鋪
  • 在日本旅行逛膩了百貨公司嗎?那就來名古屋榮地下街挖寶吧
    一般人對於日本名古屋蛋黃區「榮」的印象,似乎都是四處林立的百貨公司。不過相信也有不少人覺得百貨公司太有距離感,那我們就一起來榮地下街挖寶吧!榮地下街商店種類多元,藥妝店、服飾店、書店、唱片行、飾品雜貨店應有盡有,讓我們的名古屋特派員帶大家一起來逛逛榮地下街!
  • 上海「必打卡」的景點,被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遊客滔滔不絕
    魔都上海可以說是中國經濟之都、尖端科學技術的代名詞。 這裡東西文化互相融合,外灘的西方建築和浦東的摩天大樓交錯,有機會一定要來上海旅行,感受一下「魔都」的魅力。被稱為「中華商業第一街」還是4A景區?這是南京路步行街。 我想大家都聽說過。 這是上海開業以來最初設立的商業街,是全國十大有名的步行路之一。 當然也是上海的地標性景點之一,去年的遊客人數突破了2億人,無愧於上海最繁榮的繁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