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雄老街區 凝滯了的舊時光(圖)

2021-01-11 環球網

老房子、傳統小吃,以及安靜的時光。鹽埕區與哈瑪星帶領高雄走向現代化的繁華,功成身退後,幾乎被遺忘。今天,我們要走訪這兩個高雄的老街區,體驗舊城區在新時代景象裡的脈動。

戛然而止的時光 鹽埕區

放眼高雄,或許很難找到一個地方能像鹽埕區這樣,隨意走個三五步,繞過一個街角,或拐進一條小巷道,就能看見動輒數十年歷史的傳統小吃。

木炭文火上快速翻烤的吐司,散發著麵粉微焦的香氣,這是高雄人都知道的炭烤三明治;隔著七賢路對望的阿婆冰與婆婆冰(前者的古早味紅茶,真令我回味不已),無論你選了哪一家,當擺滿新鮮水果的大盤冰品端上來,你全然不會在乎誰才是真正的傳統老店。沒有名字和招牌的鴨肉珍、小西門燉肉飯、李家圓仔湯、阿囉哈滷味……這些隱藏在巷子裡的傳統味道,正是鹽埕的迷人之處。

鹽埕能有如此高的小吃密集度,是因為從日據時期開始,這裡曾經歷過一段非常繁盛富庶的日子。緊鄰高雄港的鹽埕在清朝原為臺灣四大鹽田之一,隨著港運發展,船隻往來不斷,為這裡輸送了大量的舶來貨物和外來人口,早先的鹽埕說有多熱鬧就有多熱鬧。直至今日,很多老高雄人都記得,市裡第一座五層樓高的百貨公司以及電梯,就蓋在鹽埕。

爾後市中心與商圈的再度移轉,從鹽埕帶走了人潮,時光就仿佛在此戛然而止,留下了許多帶不走的洋房老屋散落在各個街角。鹽埕距離現在的高雄鬧市區不遠,卻像被遺忘般沉寂多年。直到近幾年,城市美學的風潮轉了向,逐漸吹向這裡,鹽埕才開始了新的蛻變。

你可以從鹽埕埔公交車站出來,在五福四路上看看美國船員以前常去的老西餐廳和酒吧,或走到號稱黃金街的新樂街,感受一整街老銀樓的貴氣,你也可以隨意在老房子與傳統小吃間兜轉,然後發現鹽埕就像定格在五六十年代的電影場景,散發著獨有的、悠悠緩緩的寧靜時光。這裡是高雄懷舊的好地方,而最能代表昔日風華的,莫過於崛江商場了。

運河上的老商場——大溝頂

堀江商場隱藏在七賢三路旁的巷弄裡,是條橫跨了必忠街、五福四路、新樂街、大仁路等幾個街區的狹長商場。這個地方的興起得回溯到1938年,因為鄰近高雄港,常有外籍船員帶著舶來品和大陸貨物同當地人交易,民間難得見到的XO、茅臺、日本煙和洗髮水、法國香水、德國辣椒膏、美國絲襪,在這裡一應俱全,當時逛街採買的人擠滿了商場,崛江熱熱鬧鬧風光了好幾十年。

今日的大溝頂,看起來不過是尋常老街。在大溝頂某些路段仍然可以找到販賣舶來品的商家,甚至還能找到市面上不易見到的商品。

為什麼叫崛江?「以前鹽埕有條後壁港河,但在高雄築港計劃後消失,於是日本人又挖了一條運河疏通水量,崛江顧名思義,就是這樣來的。 」研究鹽埕與哈瑪星的文史工作者謝一麟告訴我,「後來,運河加上了蓋子,崛江商場又被稱為大溝頂,你現在走的地方,底下就是運河。」

隨著時代變遷,舶來品不再稀有,大溝頂也因為不敵新興百貨公司及新的大型商圈而迅速沒落,往昔熱鬧的街市今日看來竟然就像尋常老舊巷弄。有趣的是,大溝頂有些路段仍然保留了原先的樣貌,例如五福路旁仍可見到工整擺放著舶來品的商店,還有些隱身在街道裡的零星店鋪,仿佛躲過了時光的遞嬗,成了探舊挖寶的好去處。

手工旗袍老店和麗利紐扣店

藍白旗袍店,這個老店面據說數十年來如一日,而老師傅手工製作旗袍、唐裝的精巧手藝,至今依然聞名。

老師傅林明標今年73歲,30多年前便來到大溝頂了。他說當時崛江有很多美國船員,「美金好賺哇」,所以跟著跑來這裡學裁縫討生活。「以前大溝頂兩邊都是商店,我們簡單搭起棚架,就開始做生意了,那時候好熱鬧啊。 」後來大溝頂改建,將兩旁的商店移至中間,人們改成走在兩側,「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關係,客人不喜歡這樣走,也就漸漸不來了。」

藍白旗袍店的老師傅林明標,不少年輕人今天依然鍾情於他精湛的手工技藝和旗袍的古典風韻。

走進藍白旗袍店,店面不過八九平方米大小,門口側邊的大玻璃櫃展示著手工旗袍,中間擺著老舊的縫紉機和工作檯,打版、剪裁,林明標就在這裡用一針一線縫製出無數旗袍。

「七賢路靠近高雄港那邊以前是美國酒吧街,街上有好多美國船員,所以附近開了不少酒吧、舞廳和咖啡店, 」林明標一邊為手上的旗袍打版,一邊回憶著30多年前的光景,「喔!你都不知道,以前美國人多愛坐三輪車啊,甚至還會在大街上用三輪車賽車,沒事就可以看到滿街的三輪車拼命衝,多有趣。」

崛江景氣好時,做生意的人最能感受到。二三十年前吃碗麵大約是新臺幣1元5角,而林明標做一件旗袍收費40元,一早開工做到晚上,就算趕夜車也只能做兩件旗袍。但崛江夜生活之熱鬧,讓許多小姐太太願意捧著鈔票,多付一半的錢請林明標趕工製作旗袍。

旗袍做得出名,連美國船員都來定做回去送太太。還有一陣子,臺灣選美風潮方興未艾,林明標一個月得趕40件旗袍,好讓進入複賽的佳麗們風光上臺。

我又問了老師傅現在做旗袍的人多嗎,「還是有啦,而且有不少中山大學學生在畢業前會來這裡訂製旗袍。 」老師傅告訴我,如果要做旗袍,得自己剪好布再過來。這附近布料哪裡買?可以先考慮吳響峻;要好一點的布,金孔雀是不錯的選擇,如果預算夠,乾隆坊也有許多歐洲進口的好布料。但師傅又叮嚀了我一次,乾隆坊很貴喔!

與老師傅道別,我在大溝頂隨意散步,行人寥寥無幾,巷道上的天篷遮蔽了炙熱的豔陽,偶有幾隻貓咪慵懶地伏在灑進陽光的人行道上,一派悠然閒散。我在門面不甚起眼的麗利紐扣店前停了下來,透過玻璃窗,看見了裡頭滿坑滿谷的紐扣及蕾絲。

推開門,個頭嬌小、滿頭白髮的老闆娘從玻璃櫃後方探出來,她正拿著色卡,試著幫鄰居拿來的棉線找到最接近的顏色,我也湊過去,幫忙比對起來。

「早期人們買衣服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必須自己買布買紐扣,然後請裁縫做衣服。 」今年82歲的吳張紡阿嬤在40多年前來到大溝頂,看中了商機,賣起紐扣、蕾絲、緞帶等配件,她甚至還從日本郵購進口配件,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

我站在玻璃櫃前,瞪大眼睛看著各式各樣的紐扣,其中不乏要價上百元新臺幣的華麗瑪瑙扣,精巧得猶如珠寶般。吳阿嬤望著這些漂亮的玩意兒,帶著點感慨:「那不便宜呢!都是特地從日本訂的,質地非常好。不過,現在人們買衣服方便多了,也就不太買這些東西了。」

我和吳阿嬤聊著天,門口的電視機兀自播著嘈雜的歌唱節目——只有沒客人的時候,吳阿嬤才偶爾會走出去和街坊鄰居串門子。就是這臺老機器陪她在這方小小鋪子裡打發時間,守著一屋子的「寶物」。

談到滿屋子的紐扣、蕾絲,吳阿嬤無奈又不舍。如果你是熱愛手工藝的人,經過麗利紐扣店,不妨就推開門,進去在這間塞滿「寶物」的鋪子裡淘淘寶;或是繞繞大溝頂,這裡還有很多有故事又有好玩意兒的老店鋪。

駁二藝術特區

鹽埕區並非完全自歷史的大舞臺退下。近幾年,駁二藝術園區成了新的城市亮點,重新將人們的目光帶回這個老街區。從鹽埕埔公交車站出來,沿著大勇路往南走,在接近碼頭前可以看到幾棟帶有塗鴉的老倉庫和一個大廣場,那就是駁二藝術特區。

「駁二是第二號接駁碼頭,戰後的高雄貨運港逐漸成形,帶來了大量的倉儲需求,而駁二的倉庫群就是應這樣的需求而產生的。 」謝一麟解釋著駁二的緣起。這批倉庫群建造於1973年,分別隸屬於臺糖、彰化銀行等不同單位,爾後又因年久失修漸被遺忘,塵封於高雄港邊。

2000年,雙十煙火首次移師高雄,當時為了尋找適當的煙火施放地點,這批老倉庫群被發現。一群熱血的文化界人士計劃以此作為南部人文藝術發展的基地,於是成立駁二藝術發展協會,將老倉庫變為駁二藝術特區。起初由樹德科大經營,2006年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接手。

「文化局接手前,駁二僅開放C5、P2倉庫及月光劇場,當時活動主要以創意市集與課程為主, 」任職於高雄市文化局的洪從真領著我在駁二裡散步,「文化局接手後,C5前兩年開始舉辦一些以材質為主題的展覽,周六、周日舉辦手作課程,而P2則以當代藝術展出為主。」

駁二後來陸續舉辦過鋼雕藝術節、貨櫃藝術節、The Wall駁二音樂演唱會,近年則有常設性活動如大港開唱、大彩虹音樂節、高雄設計節與青春設計節。駁二藝術園區成了新的城市亮點,為這個過去被稱為「文化沙漠」的城市注入不同的氣息。

駁二的自行車道更是精彩的戶外藝術空間。從愛河出發,一路沿著水岸騎經建國、七賢、中正及高雄橋,接著在真愛碼頭彎進駁二,沿著碼頭,在自行車道旁的綠色草皮上,很快就可以看到漸次出現的各種藝術創作,以及一座座大型彩繪的人物塑像,還有漁船停靠在碼頭旁,在低沉拍浪中輕輕搖晃,展現了海港城市親水友善的一面。

「其實自行車道剛修整好時,一旁還是沒有整理過的五金店,不時會有老鼠從五金店的倉庫竄出來,衝到車道上。 」洪從真說。我在車道旁偶爾還可看到五金行正在拆解機具,這是此地歷史悠久的五金工業。

老小區與新文化的融合

二次大戰,盟軍炸沉了許多停泊在高雄港的船隻,臨近港邊的鹽埕區居民腦筋動得快,發現打撈沉船、拆解變賣鋼板軸承等零件是個非常好的收入來源,一時之間,家家戶戶開始做起了這樣的生意,大、小五金街也應運而生。公園二路旁的一排五金店,讓我從小便對這條充滿油汙與機具的陰鬱街道印象深刻,多年後當這場景出現在戴立忍導演的電影《不能沒有你》裡時,我一眼就認出,那是高雄的大五金街。

近兩層樓高的鐵金剛,曾經跟著五月天樂團巡迴演唱會行走了許多國家,演唱會結束後被贈予駁二收藏,現展示於自行車道旁。

電影中的公園二路北側的五金行,今天已改建為公園綠地。駁二的成立,改變了五金街的樣貌。當時不少藝術家紛紛進駐,利用廢棄鋼鐵機具再造成藝術品放置於街頭,讓原本剛硬的五金街柔和許多。我在駁二信步而行,看見了小區共生共榮的成果——隨處展現在路邊的板凳、牆上的金工創作,哪怕只是一個小公園或街頭轉角,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對高雄人來說,鹽埕在近十幾年可能僅是個幾近被遺忘的老街區,但駁二的出現,讓它與現代重新接軌。駁二的展區目前已經擴充至西子灣打狗鐵道故事館旁的蓬萊倉庫群,更吸引了SONY來此成立以培養遊戲創作人才為主要目的的PlayStation數字培訓中心;知名美國電影特效公司R&H也在今年進駐。我喜歡這裡新舊交替的氛圍,也喜歡尚未被遊客大舉入侵的寧靜。海港,老街區,新世代文化,還有從未被遺忘的美食一同襯託出南國海港城市的度假氣息。或許,鹽埕又會以不同的樣貌重新成為這個城市的指標,人們將再次回到這個老街區。

從真愛碼頭沿著自行車道一路騎行,在經過駁二後,接下來就會經過緊鄰著鹽埕區的哈瑪星了。哈瑪星位於高雄南鼓山地區,一百年前原是片淺灘水澤。日本人到來,填出了這塊海埔新生地,也奠定了大高雄爾後的發展基礎。我四顧而想像著當時,或是更早以前的哈瑪星,究竟是何光景。

從真愛碼頭沿著自行車道一路騎行,在經過駁二後,接下來就會經過緊鄰著鹽埕區的哈瑪星了。哈瑪星位於高雄南鼓山地區,一百年前原是片淺灘水澤。日本人到來,填出了這塊海埔新生地,也奠定了大高雄爾後的發展基礎。我四顧而想像著當時,或是更早以前的哈瑪星,究竟是何光景。

準備出發

●藍白旗袍店:07-561-4988;大公路 77-3號;製作旗袍收費 2000元新臺幣(滾邊加 1,000元新臺幣),唐裝 1200元新臺幣,須自行準備布料。

●吳響峻布莊:07-551-2318;大勇路 123號

●金孔雀布莊:07-551-8806;七賢三路 93號

●乾隆坊:07-521-0393;五福四路 166號

●麗利紐扣店:新樂街 213-11號

●駁二藝術特區:大勇路 1號;pier-2.khcc.gov.tw。登陸可查詢近期活動,如波隆納夢奇地——2012波隆納插畫聯展 ×鄒駿升個展,以及 YOHEI TANEDA Cinema Arts——種田陽平的電影世界,均是園區裡值得一看的展覽活動。

文:何韋毅 攝:廖家威

相關焦點

  • 全島中心轉到臺北,南部中心轉到高雄,舊臺灣府城臺南為何衰落?
    臺北發展加速,於是1875年,臺灣島的建制由一個府(臺灣府)分成了兩個府(臺灣府和臺北府)。加之此時臺北處於對抗外國侵略勢力的最前線,戰略地位超過臺南。所以臺灣建省之後,分成三個府,省會放在了臺北。之後到了光緒十三年(1887年)劉銘傳來臺勘察後,確定選擇橋仔頭(今臺中市中心)作為省會,亦為臺灣府府治所在,但在邵友濂接任巡撫後令省城停工,並將省會正式移到臺北府。圖為臺中公園望月亭—臺灣省城(府城)僅存的門樓建築。可問題是,臺南不僅僅不再是整個臺灣省的中心,現在連南臺灣中心的地位都失去了,現在臺灣島南部的中心也不是臺南,大家都知道是高雄!
  • 臺灣網友PO圖曝高雄驚人變化
    高雄市長韓國瑜上任1年多,大大小小的政績市民感受也許不同,但死忠跟隨的「韓粉們」,就能精準地感受出高雄的變化了。有「韓粉」表示,高雄和臺南交界的濱海公路上,高雄端路面路更平了、燈更亮了,不再是幾年前坑坑疤疤的慘狀。    據臉書粉專「韓黑父母不崩潰」31日發文表示,高雄「路平燈亮不是誰的專利,高雄也不是誰能夠獨佔!」
  • 藝文大稻埕——復古新樣貌摩登老街區
    "這是臺灣導演葉天倫對過去的大稻埕之描述。大稻埕之於臺北絕對是一個特殊所在,說它特殊是源於它在臺北開發中的歷史地位。大稻埕因緊鄰淡水河,坐擁大稻埕碼頭,早期的各種物資水路進出臺北均會經過此地,拜此商機,大稻埕周邊便先期繁榮起來,各種商號、作坊比鄰相處,南北雜貨、在地特產巨量出入,形成早期臺北的核心區域。
  • 哈嘍臺灣 Day 10 · 高雄、宜蘭一起出發吧!
    今天,廈門衛視時尚旅遊節目《哈嘍·臺灣》進入宜蘭和高雄的並行拍攝,為了不讓篇幅過於冗長,小編只能大略地帶過每個拍攝地點的小花絮,不再囉嗦搞笑咯~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們的節目播出哦!首先,先讓我們看看剛剛進入第一天拍攝的百變女神——馬文靜的拍攝花絮吧!
  • 臺灣 | 高雄的吃喝玩樂攻略
    當我打開臺灣文件夾,除了夜市的照片,高雄連個文檔都某差點氣壞我了,只好順著照片開始慢慢寫了。
  • 不只高雄,整個臺灣都又老又窮?
    片名所指「韓國瑜」      是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韓國瑜   他近來人氣超夯   無論是直播或上政論節目都有超高觀看數   就有臺灣網友自製短片助他打選戰 除了「回家」、「想家」韓國瑜一句「高雄又老又窮」也引起共鳴   緊接著臺灣網友又開始新一輪吐槽   其實不只是高雄   整個臺灣都又老又窮啊
  • 臺灣新聞臉:失守高雄 韓國瑜何去何從?
    眾所周知,韓國瑜是在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中崛起的「非典型」政治人物,一度炙手可熱、氣勢如虹。如今先是敗選2020大選,再被罷免高雄市長,可謂墜落谷底。那麼,失去施政平臺的韓國瑜,未來將何去何從?韓國瑜的境遇,對渴望敗部復活的中國國民黨,又會有什麼影響?出生於臺灣眷村的韓國瑜,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踏入臺灣政壇。
  • 來臺灣,遊高雄!高雄,三天三夜都玩不夠的城市
    之前浪客君西西給大家整理了臺灣高雄幾個區的旅遊攻略(臺灣高雄有什麼好玩?來旗津就夠了!走,臺灣當地人帶你逛遍高雄!),真的一邊做一邊想起當年在臺灣的生活,好懷念啊~今天,我們繼續玩遍高雄,這次為大家介紹左營區、橋頭區、彌陀區3個區共7個景點!
  • 臺灣印象之高雄
    雄中為了務正業,飯後男2號回學校打卡,我和女1號有幸參觀了「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簡稱雄中,臺灣南部最棒的男子中學我興奮地說:這下回去有的吹了,純粹深度遊啊,連男中都看了~~女1號自幼在高雄長大,竟也是第一次走進男中。
  • 地名「高雄」的由來:中國臺灣高雄與日本京都高雄
    最近看到關於中國臺灣南部高雄市的名字由來之談,順便自己也來談一下高雄地名的事情。不少臺灣的朋友和名人都已經提到,臺灣高雄來自於日本京都市右京區的地名「高雄」。在此之前,高雄的原地名是「打狗」,根據伊能嘉矩的研究,是來自於「竹林」的馬卡道語 Takau。
  • 臺灣高雄美食地圖,多帶一「胃」來高雄吧!
    高雄,這個你可能最後一個才會選擇來的臺灣城市,最近因為韓國瑜當選市長,熱度也提升了不少。高雄最地道的大腸包小腸,臺灣網友評價新大港是"高雄香腸屆的扛壩子,臺式點心就愛這一味"這裡的大腸糯米較多,所以形狀比較完整、口感比較軟,連許多老人都是愛不釋手。
  • 騎行「旗津半島」風景區,這是臺灣高雄最好玩的地方了
    以南港為起點,經臺北、板橋、桃園、新竹、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至高雄左營,共十一個車站,全長345公裡。採用日本新幹線技術,最高營運速度300公裡/小時。往返臺北高雄兩市的時間僅需1個半小時。臺灣1998年啟動臺灣高速鐵路興建計劃。2007年1月5日正式建成通車。
  • 五迷臺灣自由行打卡目錄(高雄篇)
    去臺灣走你們走過的路,看你們看過的風景,靠近你,就是我去旅行的意義。#似水流年,尋影臺灣# 活動由華為P8贊助對於高雄,大家一定要知道的是:五月天是高雄城市旅遊代言人。首先呢,來高雄之前,你要熟悉一張捷運地圖,對照地圖規劃你的打卡路線哦。
  • 行走臺灣:高雄之夜
    初見臺灣「像古畫的青綠山水,不過紙張沒有泛黃」,她站在船上一動不動,怕錯過了,這輩子不會再看見更美的風景。後面有一處卻說,「但是有臭蟲」。 當時的臺灣文人寫信追問:「臺灣怎麼可以稱『邊城』,怎麼會有『臭蟲』?」她回信說:「臭蟲可能是從大陸撤退到臺灣的。」
  • 高雄電影節20年,時光幻影電影城 (含電影節專刊下載)
    (雄影)20年,今年雄影的主題是「時光幻影」,將於10月16日到11月1日在高雄舉行。雄影20年之時,邀請觀眾當一位時間的旅行者,穿越到所有「時間旅行」的電影中,回望高雄曾經輝煌過的經典電影片段,一起幻遊雄影時光。
  • 棉花飛舞 彈出舊時光(圖)
    文/圖 全媒體記者許南平 實習記者楊高輝 實習生餘爐嬌    用篩子一次次壓平棉花在被褥上用彩色棉線擺出福字沿棉線的針腳走向剪去多餘部分    中國江西網訊 身挎一個大木弓,腰間別著木彈鋤,後背背著木質圓盤,「蹦蹦蹦」
  • 芸香行走臺灣-高雄篇(第一天)
    在飛機起飛之前,我的第一天計劃目的地的確是臺北-臺北-臺北的,但當下了飛機,見桃園機場大雨紛飛時,迅速查看臺灣天氣,南方晴好溫度偏高,便臨時改變主意:南下高雄,由高雄進入墾丁,再由墾丁北上,計劃到此。(「船小」好調頭啊!) 再次證明沒有提前訂酒店的機動性有多大,「隨心所欲」有多好。
  • 濟南明府城片區進行整治提升,「微更新」讓老建築留住舊時光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改造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以「微更新」的形式進行,讓老建築「重裝亮相」留住舊時光。「西轅門街在鋪設石板路,起鳳橋街、啟明街在改造市政管線和建築立面……這些都是依據《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進行的微更新。」
  • 電影《歐洲建築》第五集《模仿與凝滯——古典主義建築》
    電影《歐洲建築》第五集《模仿與凝滯——古典主義建築》於中寧 1989年12月(註:《歐洲建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於中寧合作的《世界文化遺產》大型系列片之一,編劇和導演為於中寧《歐洲建築》完成於1990年,共六集,分別是第一集《典雅與和諧---古希臘建築》,第二集《宏偉與豪華---古羅馬建築》,第三集《神秘與歡樂---中世紀建築》,第四集《創造與變革---文藝復興建築》,第五集《模仿與凝滯---古典主義建築》,第六集《自由與多元---現代主義建築》。
  • 臺灣行——人情篇(附:高雄書店大搜羅之一)
    整個門店雖然顯得有點空蕩蕩,具體的事務安排絲毫感受不到一點影響。在後續的行程中,無論是和民宿老闆、商場櫃員還是捷運工作人員的交談過程中,在很多細節上都能感到他們良好服務意識。這點和日本有些類似,但是使用中文加上軟軟的臺灣腔更有一種親和力,又不會過於客套。圖:在細節上,門口專屬的歡迎貼讓人倍感受到尊重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