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祭」經歷15年,為臺灣休閒農業創造了數百億的價值

2020-12-25 騰訊網

臺灣「桐花祭」從2002年開始,經歷15年時間,為臺灣休閒農業創造了數百億的價值。

桐花祭

1993年至2003年,臺灣的經濟增長乏力,結構單一,缺少新的增長點,經濟發展逐步趨於穩定。但經濟越低迷,休閒農業越有發展機會。當時又逢1999年臺灣大地震,導致當時的臺灣經濟雪上加霜。在困局中莊錦華女士臨危受命,被苗慄縣和客家委員會委託策劃一個項目來拉動經濟。這就有了後來的「桐花祭」。

油桐樹曾是客家人早年重要的經濟作物,所以油桐樹與客家人有深厚的淵源,經過兩、三百年「開山打林」的歷史,臺灣彰化以北山區、東部的花蓮、臺東,漫山遍野都是油桐樹。

每年春夏交替之際,臺灣很多地方都可以欣賞到油桐花滿山遍布的雪白美景。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更以桐花、山林之美為表,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展現客家絕代風華。油桐強韌的生命力,恰如客家人的強硬精神。

策劃思路:「休閒農業鐵三角」

當時臺灣有桐花旅遊和桐花祭司活動,但影響力很小。如何將「桐花祭」做大?莊錦華的桐花祭策劃思路可以總結為:「休閒農業鐵三角」理論。

「休閒農業鐵三角」理論

只有將消費者分析、藍海策略、落地內容三個維度進行全面思考,休閒項目才可能成功,不論是如桐花祭一樣的大項目還是小型休閒農莊都適用,這個理論有很強的操作性。

1

消費者分析

了解消費者就是了解未來的市場,所以一定要明白:

1.你的消費者是誰?

2.你的消費者有哪些需求?

3.通過哪些方式能夠影響消費者?

這是消費者需求中非常重要的3個問題。

在引進桐花祭消費客群時必須提到客家人概念。客家人與油桐樹是密不可分的,日本人佔據臺灣時要求客家人種植梧桐樹,但是很巧合地引進了油桐樹,油桐樹三年即可成才,花朵茂密,客家人對油桐樹非常喜歡。

因此,桐花祭是非常具有顛覆性的——熟視無睹的事物,或許隱藏著巨大的商機。

桐花祭目標客戶的需求——馬斯洛人的需求層次理論

從事休閒農業的人需要有情懷。因為休閒農業的客戶群,並不是為了滿足最底層的生理需求與安全需求而來的,是為了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桐花祭」這個品牌統合了當地的所有特色,也滿足了遊客對各個層次的需求。

生理的需要

滿足日常個人的休息、在工作之餘的休閒與放鬆,沒有更多的主觀需求意識。「桐花祭」活動中美食處處可見。

安全的需要

在「桐花祭」活動中充滿了各種養生內容的活動、大陸來臺探親活動、各種有機食品可以方便採購。在這裡可以充分滿足人對健康、對生活品質的需求。

社交的需要

對祖先的認同,社會性和話題性的擁有,讓人們自覺或者不自覺的產生參與感。在「桐花祭」中各種社會性活動應接不暇,讓遊客體驗到充分的社會性需求,從少兒的活動到老年人的活動,各式各樣讓各個群體、各個年齡都可以積極參與。

尊重的需要

在「桐花祭」活動中除了適合大眾的消費外,還有各種豐富的各種奢華享受,在信息化的當下,通過各種媒介將自己的奢華體驗進行發布。

自我實現的需要

在文化稀缺的年代,各種文化追溯往往能引進諸多的共鳴,因而綠色旅遊、生態旅遊、農村體驗旅遊開始受關注。在通過自然界的接觸過程中,逐步的找到了自我的價值。

當你在桐樹下,走在鋪滿桐花雪的小道中,是否也可以體會到道家所說的「大象無形」呢?

從馬斯洛的客戶分析找到了桐花祭的定位是「桐花祭」,而不是「桐花遊」,一字之差塑造出了完全不同的價值。

2

藍海策略

藍海策略——找到藍海而不是紅海

當分析清楚客戶,接著就要制定競爭戰略,要用藍海戰略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找到差異化。

1.精準定位:發現別人未發現的市場

2.降低成本 ,尋求價值體現

3.創意:不斷用創意驅動發展

桐花祭在藍海戰略指導下是如何制定自己的競爭戰略呢?

重建市場邊界

「桐花祭」活動將原先狹小的民宿、餐飲、觀光、紀念商品等市場進行了邊際重塑,整合為桐花祭這個節慶活動。發現了客戶的整體需求,通過低成本的整合方式去實現。

通過桐花創意增加和拓展了需求,帶動了產業發展,實現了超越現有需求。

策略次序要正確,買方效益要第一。在「桐花祭」頭幾年,主打文化牌,之後再上創意產品牌。

「桐花祭」中有大量的社團加入,典型的聯合型組織,但是做到了精細化管理。

提高模仿障礙,適時不斷創新

開放平臺下引入更多的創意,集思廣益,讓大家實現了創意上的無法複製,不斷增加吸引顧客的產品,實現永續。

桐花祭是先做文化,再做產品。目前,臺灣的文化已打破了一村一鄉一鎮的格局,形成區域化的品牌,大家共用才能做大。

桐花祭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定位正確的,而且立體地實現了人們的需求。要知道精神需求大過物質需求,打造差異化很重要。

3

桐花祭——落地內容

桐花祭是依靠落地的內容來實現藍海策略。

目前很多休閒產業的狀況是決策者很少花時間在用戶分析與藍海戰略上,做投資不去想消費者是誰,從哪裡來,如何影響,他們的需求是什麼,競爭對手是否已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不去做差異化分析,不做集合式整合,導致投資付諸東流,這種反面案例應該引起重視。

因為沒有花時間與資金去策劃決策,會導致後期的投資運營成本非常高。決策成本越高,執行成本會低,而決策成本低,執行成本越高。尤其是休閒農業火熱的今天,決策的定位錯誤會導致後期的執行困難。

落地內容也體現在細節上

做體檢經濟要做出精緻感,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不在數量而在質量、包裝,一定要讓人有「哇塞」的感覺。比如臺灣人將桐花蜜做得如香水一般精緻

桐花祭目前已達到400種產品,以不同的供應鏈來做載體,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所以做休閒農業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產品,要學會通過低成本運作將品牌價值做大。

桐花祭策劃——三大節奏

1、美學+人文=文化創意

以文化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整理相關學科、利用不同載體而構建的再造與創新的文化現象。將美麗的桐花、厚重的客家文化進行整合,最終將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與記憶依託在美麗的桐花上,通過祭祀的形式,構成了「桐花祭」的雛形。

2、文化創意+行銷=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是農業和休閒活動的結合。通過體驗農業勞動過程,參與農業生產、體驗農村生活方式,讓身心得到放鬆的一種休閒方式。桐花生長在鄉村的山上、道邊。因此,欣賞桐花必然離不開鄉裡舍下。

「桐花祭」將文化創意和營銷宣傳落實到了休閒農業的載體上,文化在鄉村的泥土裡生了根。

3、休閒農業+創意產品=桐花祭

最初幾年的《桐花祭》活動,主要產品體現在參與《桐花祭》活動中的住宿、休閒、餐飲。在隨後的過程中,活動方增加了創意產品的注入。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桐花祭活動的趣味性,同時也是《桐花祭》活動具有持續生命力的源泉,最終形成了百億產值。

桐花祭資源——四大整合

整合政府資源

「桐花祭」活動中,客家委員會整合了政府資源,擴大媒體宣傳效果與力度。政府做保障,有力的促進了「桐花祭」活動的順利開展。

整合社團資源

「桐花祭」活動中,有力地將多個社團整合成一個整體。

整合傳播資源

「桐花祭」活動中,有效地整合了傳媒,通過塗裝桐花祭的列車便可發現。

整合客家資源

客家人的認同,在網絡的一段就可以感受到。共同的認同,塑造了共同的事業

休閒創意時代來臨,休閒農業是時代的機遇。休閒是人的需求 ,而創意是不會枯竭的動力 ,是休閒農業成功的重中之重。做休閒農業一定要「謀定而後動」,要與專家、有經營理念經營經驗的實戰派來謀。

我們為您創意提供

業務內容:棚改舊改、城市更新、小鎮開發、田園綜合體、片區開發(城市運營)的產業勾地策劃定位、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服務,服務對象:房地產企業、資金方、轉型企業、農文旅愛好階層,增值服務:為你勾到合適的建設用地,為你的產業發展助力!

最農為文化+旅遊+產業提供策劃概規、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的一條龍顧問服務。

一:提供整個項目的策劃、概念方向和運營建議,剖析項目短期盈利平衡點和長期經營著力點,目標總利潤預期收益實現手段(文字版);

二:為顧問服務1提供規劃設計和建設開發建議;

三:為項目提供完整的從策劃、建設到運營的一條龍服務顧問。

有項目需要諮詢服務請在文章裡留言,工作人員會及時和您聯繫。

相關焦點

  • 「桐花祭」休閒農業的巔峰之作,為臺灣經濟創數百億價值!
    臺灣「桐花祭」從2003年開始,經歷7年時間,創造超過300億的財富神話。靠一種桐花開創了一片藍海,從無到有,桐花祭有很深的的文化價值,意義深遠,它是休閒農業的巔峰之作,具有引領行業價值的作用。桐花祭的背景▼1993年至2003年,臺灣的經濟增長乏力,結構單一,缺少新的增長點,經濟發展逐步趨於穩定。但經濟越低迷,休閒農業越有發展機會,好萊塢的電影在經濟低迷的時候票房越高。包括最近中國大陸的電影產業由不到100億漲到了300億,這是不可思議的,也表明人們對於休閒、文化的需求在高漲。
  • 「桐花祭」--臺灣休閒農業巔峰之作!
    臺灣「桐花祭」從2003年開始,經歷7年時間,創造超過300億的財富神話。
  • 臺灣「桐花祭」如何將一朵花做成價值百億?
    臺灣桐花祭,將不知名的桐花資源,結合文化背景開創了一片藍海,創造的產值已經超過800億新臺幣。一朵朵初看其貌不揚的油桐花,如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成為萬千遊客的寵兒?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臺灣桐花祭,看她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又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 用7年時間,創造超過300億的文旅項目——桐花祭
    臺灣「桐花祭」從2003年開始,經歷7年時間,創造超過300億的財富神話。
  • 臺灣"桐花祭」特色小鎮,先文化後產品的百億產值神話
    臺灣「桐花祭」從2003年開始,經歷14年時間,創造超過300億的財富神話。靠一種桐花開創了一片藍海,從無到有,桐花祭有很深的的文化價值,意義深遠,它是休閒農業的巔峰之作,具有引領行業價值的作用。每年春夏交替之際,臺灣很多地方都可以欣賞到油桐花滿山遍布的雪白美景。隨著時代變遷,油桐樹的經濟價值不復存在,但是強勁的生命力,仍在山林間隨春日時節花開花落,為客家莊的經濟變遷做最好的見證。而桐花祭的舉辦,使桐花的花開花落有了不一樣的意義。桐花祭以雪白桐花為意象,傳遞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更以桐花、山林之美為表,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展現客家絕代風華。
  • 特色小鎮|臺灣「桐花祭」,先文化後產品的百億產值神話
    臺灣「桐花祭」從2003年開始,經歷14年時間,創造超過300億的財富神話。靠一種桐花開創了一片藍海,從無到有,桐花祭有很深的的文化價值,意義深遠,它是休閒農業的巔峰之作,具有引領行業價值的作用。桐花祭的背景1993年至2003年,臺灣的經濟增長乏力,結構單一,缺少新的增長點,經濟發展逐步趨於穩定。但經濟越低迷,休閒農業越有發展機會,好萊塢的電影在經濟低迷的時候票房越高。
  • 300億的創收神話,臺灣客家桐花祭是怎麼做到的?
    2003年之前臺灣桐花祭本來是一項簡單的祭祀祈福活動,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集文化體驗、生態旅遊、休閒娛樂、產業發展為一體的系列活動,現在已經成為臺灣最具知名度、最具活力、最具品牌效應的文化旅遊經濟活動。到2010年,已經創造超過300億的財富神話。客家桐花祭是如何成功的?又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 桐花祭
  • 桐花祭|在臺灣苗慄·共赴桐花藍海的邀約
    ,看油桐花漫山遍布的雪白美景;更能一探究竟「桐花祭」如何成為一個百億產值的文創品牌。【勝興百年老火車站】勝興火車站是臺灣鐵道迷必來朝聖的一個可愛小站,興建至今已有九十餘年的歷史,建於清光緒29年(1903年),站內月臺有一座紀念碑,海拔標高402.326公尺,為臺灣臺灣縱貫鐵路最高點。
  • 她是如何讓浪漫「桐花」打造節慶魅力,創造百億財富?
    【主題】浪漫「桐花」,打造節慶魅力,創造百億財富【嘉賓】莊錦華,前臺灣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巔峰智業首席創夢師。【時間】2017年2月26日(周日)19:30—21:002、添加巔峰智業-群管理員(ID:dfzykhd)為好友,發送截圖和您的名片照片,通過審核後管理員會邀您入群。
  • 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吸金20法
    國內的旅遊主管部門、旅遊開發商也都紛紛到臺灣考察鄉村旅遊、生態農業休閒旅遊。網絡平臺在臺灣休閒農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臺灣民宿協會的"U-FUN民宿達人網"的統計,80%的客人通過網絡預訂。15、多元發展,穩步提升臺灣觀光休閒農場各具特色,有自助農園、森林遊樂區、昆蟲館、休閒娛樂農場等,能提供採果、露營、烤肉、垂釣等休閒活動,並走向多元化和經常性經營。
  • 臺灣薰衣草森林莊園:兩個女孩價值2億的紫色夢想,打造臺灣休閒農業品牌傳奇!
    本文來自網絡,侵刪知學學院特地請到了臺灣薰衣草森林集團執行長王村煌老師,在近期即將舉辦的休閒農業與田園綜合體研討會中為同學們講解授課。日本、臺灣、香港三地最頂級的休閒農業大咖-聽他們講述如何創造一個地標性農場
  • 臺灣客家桐趣遊 桐花漫舞 體驗客家風情
    這是一趟以探尋臺灣客家文化為主的旅行團──「臺灣客家桐趣遊」,由星洲日報大北馬丶星洲電子報及檳州客家公會舉辦,而選擇在5月份出發,也是希望能碰上油桐花漫山遍野盛開的花景。在8天旅程中一路陪伴我們的導遊小範,一開始就向大家講述臺灣歷史及現況,當然也不忘盡責地向我們介紹臺灣客家人。
  • 臺灣休閒農業的「農+旅」形式有哪些?差異化精緻農業六大特色是什麼?
    (六)從體驗到分享的理念轉變臺灣休閒農業在主推「體驗經濟」之後,還出現了「分享經濟」的理念,即休閒農業經營者與遊客分享鄉村生活,變「顧客是上帝」為「與客人首先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倡導「擁有不如享有」的消費理念。
  • 臺灣文創+民宿+特色小鎮+休閒農業全面覆蓋
    【遊學亮點】※ 拒絕無意義的走馬觀花,臺灣標杆項目實地考察,十餘位臺灣各行業精英 實戰經驗分享;※ 對接臺灣休閒農業,讓臺灣休閒農莊告訴你,新農人到底該怎樣經營休閒農莊;※ 對接臺灣民宿協會,走進中國民宿發源地,探究臺灣民宿的精髓,與民宿主人面對面交流;※ 對接臺灣文創產業聯盟協會,
  • 臺灣休閒農業是無法複製的?
    在休閒觀光農業這一塊,臺灣應該算是佼佼者,臺灣的創意農場和個性農產品品牌,處處都折射出文創的影子。有人說臺灣的文創很有趣,有的人說臺灣的農場很有特色,有的人甚至直接把休閒觀光農業的模式複製到自己的休閒農業裡。
  • 洪馨蘭 | 臺灣客家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特色與挑戰
    當產業希望加入客家文化元素時,在臺灣稱為「加值」,也就是增加其實際價值與附加價值。這中間最常使用於加值的策略包括改良包裝、增加宣傳、創造體驗、研發文創商品(紀念品販賣),以及說一個精彩的故事。「故事的力量」讓不管是傳統還是創新產業,都想趕快在客家文化中找到一些元素,讓這產品「說一個屬於他們的故事」。這其實涉及人們對於客家文化的理解、挖掘、詮釋、紀錄、轉化、重構、創新,甚至發明。
  • 臺灣休閒農業理念的實踐,他在上海創辦40畝草莓園,年產值400多萬!
    導語去過臺灣的都知道,臺灣的休閒農業確實在理念和衍生品上比大陸多了一二十年的經驗,但是很多人去參訪了之後,卻不知怎麼把經驗帶回來,臺灣的朱進銘他就把臺灣的精緻農業的理念帶到了大陸,先在江蘇太倉起步,後轉戰上海金山
  • 臺灣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吸金靠這些......
    特別是在臺灣大學、屏東科技大學等院校,還專門開設了休閒農業課程,開展休閒農業教學研究,建立起一整套休閒農業的理論。專家、學者通過承擔大量的規劃、諮詢、調查、評鑑工作,為政府管理者、企業經營者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並和企業經營者建立起密切的聯繫,做到了理論研究不空泛,實踐發展不盲目。
  • 7天7夜,休閒農業之臺灣探秘
    2012年,松山文創園區被定位為「臺北市的原創基地」。考察視點:小資文藝集散地,各類創意綜合體橘之鄉:臺灣首座蜜餞形象館,以金棗蜜餞文化為主題的橘之鄉蜜餞形象館,是農業休閒旅遊及考察必到目的地2001年創業,十餘畝的薰衣草莊園,十多年時間,打造了五個休閒農業品牌,年營業額達到五億臺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