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桐花祭,將不知名的桐花資源,結合文化背景開創了一片藍海,創造的產值已經超過800億新臺幣。
一朵朵初看其貌不揚的油桐花,如何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成為萬千遊客的寵兒?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臺灣桐花祭,看她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又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一、桐花祭的發展歷程
1 一朵花引起的一個創意
社會背景「桐花祭」緣起於世紀之交,當時的臺灣,經濟增長乏力,結構單一,缺乏新的增長點。困局之中,需要項目來拉動經濟,「桐花祭」正是緣起於此,便請到了知名策劃人來策劃。
挖掘資源油桐樹與臺灣的客家人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臺灣彰化以北山區、東部的花蓮、臺東,漫山遍野都是油桐樹。桐花的花開花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資源整合根據這些留存心中的呼喚,策劃一場以雪白桐花為意象,以桐花、山林之美為風景,同時傳遞著客家人敬天地、重山林的傳統,以客家文化、歷史人文為核心的項目。
2 先做精神文化再做產品
桐花祭從「心」出發,把桐花從地上變成種在人們心裡的圖騰,做足文化,再做好產品。
創造感動桐花祭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用文化講故事,讓內容渲染牽引,從心裡出發,創造出感動。
觸發認同將美麗的桐花、厚重的客家文化進行整合,最終將對客家文化的傳承與記憶依託在美麗的桐花上,通過祭祀的形式,去觸發文化認同。
結合產業桐花祭把產業全部連接進來,在桐花下擂茶,捏陶,在客家美食的時候賦予它新的故事、新的美學,把所有的產業結合下來。
3 五感營造強化顧客體驗
桐花祭把所有產業美化創造精準的感動,跟故事、圖騰結合在一起,形成「桐花祭」的延展內容,向消費者呈現出五重感覺:
美學看見的不僅僅是雪白的桐花,而是心靈美的感受,美在一朵、一株、一片桐花,更在打造出來的整體氛圍。
體驗通過桐花這一象徵物,讓遊客體驗客家生活,這是全世界獨有的。「桐花祭」帶來的體驗你也能從食物、住宿、風俗等全方位感受的到。
心靈 桐花祭是心靈的捕手,一旦翻開,記憶滿懷。這樣心靈的捕手在每個人的家鄉都有,或許是一種食物,或許是一種場景,或許也是一種花。
手感桐花的美可以觸摸的到,漫步花道,隨地可以捧起一束花去感知。
驚喜「桐花祭」從精緻感上給遊客製造驚喜,旅遊產品的打造堅持要讓人有「哇塞」的感覺,甚至他們會把桐花蜜做得如香水一般精緻。
二、桐花祭的成功之處
1 有發現的眼睛
發現特色資源 桐花祭因地制宜,能夠抓住當地特色,然後再深挖當地的風土文化。
發現市場需求為什麼叫「桐花祭」,而不是「桐花遊」?這說明市場的精神需求大過物質需求,人越來越注重精神上的滿足感。
2 有發展的內涵
桐花祭賣什麼?賣的不是商品,賣的是在地的生活模式,賣的是消費者的感動,賣的是下意識心靈的需求。
產業角度從產業角度看,桐花祭透過節慶營銷牽引心靈悸動、運用美學創造體驗感動,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文化角度 從文化角度看,桐花祭以客家文化為核心,用文化講故事,讓內容渲染牽引,從心出發,創造感動。
把小事做大,把專業做精,把文化做透,延伸多元,用故事將其說妙,把圖騰神化。
3 有產業的閉環
以文促產桐花祭從深耕文化開啟,再從文化帶動產業升級,成為文創,再帶動觀光。
產業變文並通過桐花祭讓所有產業提升為文創,巧妙地運用桐花的圖騰妝點生命,讓古文化來說故事,洋溢節慶氛圍。
延伸產品 桐花祭目前已達到400種產品,並通過低成本運作將品牌價值做大。
精神變現 透過節慶心靈行銷、圖騰文創把理性商品轉為感性商品,豐富旅遊體驗亦創造在地的財富。
4 資源整合裂變
整合自身資源 整合自身資源通過節慶活動的製造來為旅遊造勢,整合客家資源,實現客家人的認同。
整合政府資源客家委員會整合了政府資源,擴大媒體宣傳效果與力度,政府做保障,有力的促進了「桐花祭」活動的順利開展。
整合社團資源「桐花祭」活動中,有力地將多個社團整合成一個整體。
整合消費者資源「桐花祭」中各種社會性活動應接不暇,讓遊客體驗到充分的社會性需求,從少兒的活動到老年人的活動,各式各樣讓各個群體、各個年齡都可以積極參與。
三、地道之見
臺灣桐花祭有很深的的文化價值,意義深遠,桐花祭是休閒農業的巔峰之作,具有引領行業價值的作用,故地道農旅地道君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
1 拿什麼吸引客戶
靠案名「祭」和「遊」、「節」,雖然只差一字,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差之千裡的,所以一個好的案名是項目成功的一半,更會省去千萬元的廣告宣傳費。
靠資源如果你的項目地有稀缺性、唯一性、獨特性的資源,可以將資源優勢打造成核心競爭力,吸引消費者。
靠情懷策劃的最高境界在於無中生有,而無中生有最容易的途徑是販賣情懷。先做精神文化再做產品,以文化、情懷、概念吸引消費者關注,觸發價值認同感,再去考慮產業如何做。
2 靠什麼持續盈利
項目的盈利點前期靠產品,中期靠產業,後期靠品牌。
產品以文化為圖騰,把文化故事結合在地本土風情,通過美學設計不斷創意衍生品,打造龐大的產業鏈。
業態產業鏈完善之後要通過農旅、康養、教育、培訓等提高項目的價值鏈。
品牌最後我們要把眼光放大,把我們的品牌價值做大,品牌授權、模式輸出、品牌價值所帶來的經濟價值比產品和產業還要巨大。
3 項目的開發邏輯
挖掘資源 我們可以從時間軸線、空間軸線、人文軸線、消費需求、產業鏈上挖掘資源。
對接需求我們要明白消費者是誰?有哪些需求?通過哪些方式能夠影響消費者?咱們項目地有沒有資源可以剛好對接到消費者需求?
創造藍海熟視無睹的事物,或許隱藏著巨大的商機,通過精準定位發現別人未發現的市場,降低成本推動項目落地,並不斷用創意驅動發展。
定位錯誤會導致後期的執行困難,所以做項目一定要謀定而後動,要與專家、實戰派來共謀發展。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