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復工復產進行時:零部件供應在恢復,料本月汽車銷量大降

2020-12-23 手機鳳凰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推遲復工復產的車企,正在以及將要迎來第二、第三波復工潮。

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獲悉,中汽協調研發現,截至2月18日汽車行業的復工率已超過了75%。

車企再迎復工潮

2月17日,車企又迎來一波復工潮。廣汽集團生產線正式開工,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汽乘用車、廣汽新能源、廣汽菲克廣州工廠正式復產;寶馬集團在中國的絕大多數辦公場所已經重新開放,位於瀋陽的兩個整車生產廠和一個發動機生產廠也已逐步恢復生產;豐田汽車在華的4座工廠,位於長春和廣州的兩家整車工廠也於2月17日正式開工,位於天津的工廠於2月18日重啟;日產汽車、本田汽車、馬自達汽車在國內的工廠也部分復工復產。

2月24日,車企將再次迎來一波復工潮,豐田汽車宣布將於當日恢復成都工廠的生產,上汽大眾方面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安亭、儀徵、長沙工廠2月24日正式復工,其他生產基地正相繼開啟復工準備工作,上汽通用方面也將於2月24日全面復工。

為保證復工復產後員工的安全,遠程辦公、體溫檢測、一人一桌高考式就餐、口罩配發以及詳細的復工指南已成大多數車企標配。

澎湃新聞記者從寶馬集團處了解到,疫情發生後,寶馬迅速決策安排員工遠程辦公,並制定出差旅行指南,並推出個人健康指導等,還協調資源火速調配和購置工作場所防護和消毒物資。寶馬的防護措施包括,為每個現場辦公員工每天配發兩個口罩,寶馬辦公樓入口處「安全崗亭」隨時在崗,為員工測體溫和做消毒服務。

2月10日,也有一大批車企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後復工復產,其中包括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廣汽集團總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蔚來汽車、吉利汽車、長城汽車、長安汽車、小鵬汽車等車企。

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從除夕夜接到生產任務後,連續加班生產負壓救護車。2月16日,上汽大通汽車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改裝車間內擺滿了正在改裝的負壓救護車。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事實上,上汽大通、宇通客車、江鈴汽車等生產負壓救護車以及救護車的車企早在春節期間就已復產,持續為需要地區運送救護車。

車企在有序復工,搞好主業的同時,也有很多車企還通過轉產等方式來保障醫療物資的供應,比亞迪、廣汽集團、長安汽車紛紛宣布生產口罩、消毒水等。其中廣汽集團2月20日開始批量生產口罩,預計2月底日產口罩能達到100萬隻。比亞迪預計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

車企的復工復產在有序進行中,生產線全面恢復尚需時日。截至2月12日,中汽協調研的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比32.2%。澎湃新聞記者也從上汽集團處了解到,復工工廠產能並未完全恢復,目前已經復工的工廠為單班生產,平時則多為三班制生產。

所處疫情一線的湖北的車企復工復產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復工時間也一再延長。近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稱,省內各類企業先按不早於3月10日24時前復工。位於湖北省的神龍汽車宣布正式復工時間不早於3月10日24時,具體時間根據疫情形勢變化和政府相關要求,另行通知。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作為我國汽車及工業製造業大省,湖北省2019年汽車生產量高達224萬輛,佔全國汽車生產總量的8.8%。除此之外,知名汽車供應商偉巴斯特、博世、法雷奧、佛吉亞等都在武漢設有工廠,湖北襄陽、宜昌、黃岡等省市也分布著大量的零部件企業。

車企零部件供應逐步恢復

由於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供應短缺,日產汽車、現代汽車、起亞汽車等車企本國工廠也受影響不得不暫時停產,現代汽車韓國工廠在2月17日復工一天後再次停產,捷豹路虎也發布零部件庫存預警,稱儲備零部件只夠用兩周。

車企零部件復工復產方面,澎湃新聞記者從知名輪胎製造商普利司通方面了解到,普利司通位於無錫的工廠已於2月11日復工,位於瀋陽和惠州的工廠也於2月17日復工,位於天津的工廠目前正在進行內部評估,即將復工。普利司通方面表示,公司視其員工與業務利益關係人的安全與健康為首要之務,中國的人員及運營並未受到重大影響,公司會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並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在原材料供應鏈方面,普利司通目前並未遭受顯著波及;但公司也會持續密切留意,依據實際需求採取必要的應對措施。

汽車供應商舍弗勒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為保證員工安全,公司及時制定延時開工政策,位於中國的工廠目前還處於停產狀態。公司已及時對庫存進行盤點分析和預測,積極與海內外客戶進行密切溝通,也在春節期間便開始著手部署生產物資儲備,並與供應商保持緊密溝通,確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應;同時第一時間聯繫供應商了解情況,對供應商進行風險評估,並對企業現金流進行管理,力爭將疫情對企業運營的影響降到最低。

偉巴斯特公眾號發文表示,截至2月19日,中國工廠除位於湖北的兩個以外均以開工,德國總部也於2月11日復工,目前沒有對供應鏈帶來影響。公司也在和客戶研究,優化供應鏈,使得生產不受影響。

另有兩家中國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工廠目前均已復產,但是產能並未開滿,工人到崗率較低以及生產所需的原材料供應跟不上都是無法完全恢復產能的原因。兩人均預計零部件企業完全恢復到正常仍需兩月時間。

2月上半月汽車銷量同比大跌

乘聯會數據顯示,受春節假期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2月上半月(2月1日至16日),國內乘用車廠家零售銷量為2249輛,與去年同期的29090輛相比,同比大跌92%,跌幅創歷史最高紀錄。

乘聯會分析認為,2月份汽車廠家銷量將大幅低於預期,預計銷量同比下跌70%左右。1-2月累計銷量預計同比下跌近40%。

銷量大跌的背後是汽車經銷商難開工以及無人線下買車的窘境。2月20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調研的73家汽車經銷商集團共4661家4S店中,員工復工率為29.2%,綜合復工率僅為12.67%。

澎湃新聞記者也走訪上海地區部分汽車城發現,多家汽車經銷商門店仍未開業,就算開業,也幾乎無顧客看車。位於山東和貴州三四線城市汽車城的負責人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汽車銷售門店不開工是業內普遍現象,自己所在的汽車城產業園至今未開工仍處於關閉狀態。

也因為線下銷售受到影響,很多車企轉戰線上直播賣車。上汽乘用車總理俞經民就曾在2月14日在線上直播賣車,留下50萬人在線觀看的記錄。

目前仍未知線上銷售的效果如何,不過,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線上銷售不應該是4S點轉型的重點,應適度發展網際網路,並不能把它作為一個主業去發展。

國家相關部門正在積極出臺政策去刺激汽車消費。

廣東省佛山市直接出臺政策打響鼓勵汽車消費第一槍。1月29日,佛山市政府官方網站發布《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佛山市促進汽車市場消費升級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提出鼓勵「國六」標準排量汽車消費,給予消費者單車購車補貼2000-5000元不等。這些汽車消費鼓勵措施將在3月1日正式實施。

2月18日,廣東省政府印發《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政策提出,推動有條件的地市出臺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和競拍指標。

2月20日商務部舉行的網上例行發布會上,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表示,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減輕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車市2月觸底/車企復產率不高 恢復元氣亟需政策支持
    (原標題:車市2月觸底、車企復產率不高,恢復元氣亟需政策支持) 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汽車銷量觸底,其產銷分別完成28.5萬輛和31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
  • 肺炎疫情影響持續惡化 全球零部件供應問題齊發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底,湖北省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達1482家,其中不乏博世 、採埃孚、法雷奧、安波福、偉巴斯特、偉世通、佛吉亞等零部件巨頭,依託武漢「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正常時期,每天會有大量的零部件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乃至海外,最後用到各個整車廠的生產線上。基於這樣的規模,全省僅車企停工一天,造成的損失就無法估量。
  • 10家日系車企中招!這家零部件巨頭造假20年
    首先是7.3級大地震讓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與汽車生產線大面積停工,接著就曝出了日本汽車零部件巨頭「曙光制動器工業公司」質檢數據造假的消息。而根據曙光制動器公司近日公布的消息顯示,該公司產品質檢數據中有114000多項存在篡改或編造等造假行為,其中,大約有5000項沒有達到與汽車廠商約定的標準值。
  • 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如何解決?臥「芯」嘗膽
    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如何解決?臥「芯」嘗膽 億歐網 發表於 2020-12-25 18:00:52 「一旦汽車晶片斷供,中國車企將造不出車。」
  • 破產、裁員、年降、轉型、重組……2018年汽車零部件企業有多難?
    這一年來,汽車零部件行業只有一個字可以概括——「難」。銀億股份併購擱淺深陷債務危機,25家輪胎企業破產、解散,四季度訂單量大幅下滑,多家自主零部件企業遭遇「年降」,裁員風潮又起……圖片來源:攝圖網整車市場壓力傳導至汽車零部件供應端。
  • 長城汽車4月銷量8萬+,獨立行走是關鍵
    在汽車行業裡,自主品牌近幾年發展迅速,大家有目共睹,但不得不承認,雖然名為自主,但有不少零部件還是需要海外供應。放在以前,倒也無傷大雅,但此刻正值疫情肆虐,海外供貨鏈受阻,不少車企因拿不到造車零部件,而遲遲無法實現恢復產能。
  • 武漢扇扇翅膀,中國汽車業大震蕩|深氪lite
    接近零部件公司恒隆的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正是因為7500英裡外的荊州恒隆轉向機工廠復產受阻。國內車企大客戶也向恒隆發來強硬催促。「如因貴司物料的斷供造成我司停產停線,我司將依責進行索賠,同時取消未來一年內在所有新項目的合作資格,停止新項目交流。」零部件公司雖然對消費者來說近乎隱形,但汽車製造業環環相扣,缺一顆螺絲,汽車都不能下生產線。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度報告:解析非電池零部件最強阿爾法
    短期受疫情衝擊全球新能源汽車 銷量下滑,長期來看,國內市場政策開啟新一輪補貼周期,動力電池以高鎳三元、 磷酸鐵鋰、CTP方案等多層次技術創新降本增效,推動下遊整車盈利恢復,而歐洲 市場在最嚴碳排放及補貼激勵下有望放量並率先進入新平價周期,政策與技術良性 互動有望促進銷量增長提速。
  • 湖北零部件廠商復工 全球汽車產業鏈又可以運轉了
    倘若將互換及通用標準件,如螺栓、螺母和墊片等一同計算在內,一輛普通家用汽車上,大約裝載兩萬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兩萬個零件構架成了一臺汽車基礎的「骨骼結構」,而這些「骨骼」中的每一塊,都需要有相應專業級供應商進行配套生產。
  • 受制海外疫情晶片供應不足 中國汽車快速恢復致部分車型短時斷供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受制海外疫情晶片供應不足 中國汽車快速恢復導致部分車型短時斷供記者 孫斌 北京報導近日,有部分行業類自媒體報導稱,受到晶片供應不足的影響,南北大眾開始停產「據我們了解,汽車晶片的供應能力不足是目前全球行業性的問題,對全球汽車廠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除南北大眾外,其它合資品牌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某接近廣汽本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廣汽本田因為晶片供應不足導致部分車型生產受限。」除了合資品牌之外,吉利方面目前也在積極爭取晶片供貨;長安、奇瑞等也受到較大影響。
  • 陳根:百年汽車面臨變局,中國車企走向超車
    在今天,汽車產業成為如此多技術變革的交匯點,涉及能源、交通、通信、計算機等諸多行業。汽車新四化——新能源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浪潮開啟,百年汽車產業已站在大變局的歷史關口。  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2020年,去年市值排名全球車企第三的新能源汽車龍頭特斯拉躍居第一,市值較去年翻了約6倍,超過排名第二至第五車企市值之和。
  • 出售資產、關閉門店,韓國車企疫情下的掙扎與踟躕
    而今,疫情擴散給韓國汽車產業帶來了廣泛影響。韓國汽車行業具有產業鏈長、分工高度全球化、依賴出口等特點,因而在疫情衝擊下多次出現斷供、停產現象。歐美市場則是韓國汽車出口的重要目的地,但過去數月,由於政府疫情管控舉措,歐美地區汽車需求大幅下滑,整車工廠也出現大面積停工。這不僅使得韓國多家車企面向出口的生產線出現部分停產,汽車零部件廠商的訂單也直線下滑。
  • 2020年汽車產銷下滑2% 新能源車扶搖直上
    2020:豪車井噴與自主突圍整體來看,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在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跌入谷底之後,自二季度開始反彈,三、四季度穩步恢復,全年銷量降幅逐步收窄。「2020年,乘用車市場最大的一個熱點就是豪華品牌乘用車快速增長,而低端車表現總體較為低迷。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近年來受消費升級拉動。」陳士華表示。
  • 汽車行業持續向好 晶片短缺引產量擔憂
    受疫情影響,晶片供應緊張,而中國境內汽車行業正在復甦。兩相對比之下,部分車企面臨停擺風險。12月6日,據央視財經報導,大眾汽車部分車型的關鍵零部件,因為晶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對此,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相關負責人徐穎在接受中國經濟網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的增長,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 中國車企員工返崗率已達86%,自主品牌兩極分化加劇
    但疫情控制後的剛需消費恢復得較快,加上企業逐漸復工復產,相比2月銷量下滑幅度達到79.1%而言,3月份國內車市已經明顯回暖。隨著3月份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據中汽協公布的復工復產調查情況統計,目前全國整車生產基地已全面復工,員工返崗率86%,復產情況達到2019年平均水平的75%,這些都在表明,車市正在恢復中。由於豪華車品牌產品布局不斷下探,價格也隨之下壓,在此情況下,市場普遍認為對合資/自主車企的衝擊較多,主流合資品牌走勢總體偏弱,自主品牌兩極分化則愈發明顯,邊緣車企面臨加速淘汰的命運。
  • 英瑞棄療,美歐告急,全球車企防疫該抄抄中國「作業」了!
    對於抗疫和復工這份「作業」車企們寫得都很認真,在疫情爆發期間,眾車企都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加緊負壓救護車的生產下線,有的還轉戰生產口罩,盡己所能助抗疫地區一臂之力。在復工復產之後,車企對於疫情的防控也做到了百分之百的嚴格。
  • 汽車經銷商庫存係數已近警戒線,業內呼籲延長國六標準過渡期
    目前,位於韓國的起亞汽車工廠、雷諾與三星合資品牌雷諾三星工廠也已宣布停產。2月14日,日產汽車在日本九州的工廠宣布停產。捷豹路虎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公司發布警告稱,零部件供應目前已經十分緊張,幾乎站在了停產的邊緣。更讓汽車企業擔憂的,是湖北的疫情發展。作為中國的汽車大省,2019年湖北省汽車產量224.75萬輛,佔國內汽車總產量的比重約9%。
  • 新能源汽車利好政策那麼多,為何這些車企卻仍選擇了「辜負」?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的期盼和扶持使得我國新能源汽車迎來了特殊時期的發力節點。然而,這樣的好意和助力似乎有些被辜負。在如此多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一些「被掩蓋」或是「待發現」的問題,卻在一次監督檢查工作中被集中暴露了出來。
  • 中國車企逆風「走出去」
    中汽協數據同時顯示,與2019年同期相比,東風汽車、北汽、江淮等企業2020年前10月出口量呈較快下降趨勢,曾經海外銷量第一的力帆汽車,2020年徹底從出口量前10位的名單中消失。  「目前來看,一方面,國外汽車市場需求隨著疫情減弱有所恢復;另一方面,國內汽車產品也更加注重打造品牌和競爭力,為真正致力於出口的國內車企創造了機遇。」
  • 傳廣汽豐田因缺「芯」停產 官方稱已恢復正常
    其中,有廣汽豐田銷售人員表示:「雷凌車型在本月初減產,目前店內豪華版雷凌已經沒貨,只剩一兩臺運動版。」而一汽豐田銷售人員則告訴記者:「展廳內的車型都受到零部件、晶片供應緊缺的影響,有部分減產,目前推薦客戶購買店內有庫存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