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幅巨製!張瑞圖草書《千字文》

2020-12-23 騰訊網

瑞圖是晚明時期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即以擅書名世。時人將邢侗、張瑞圖、米萬鍾、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與黃道周、王鐸、倪元璐、傅山並稱「晚明五大家」。

日本書壇亦極力推崇。從江戶時代起倭人就因黃櫱的隱元禪師東渡日本時帶去張瑞圖的書跡而熟知其人,對日本書壇影響甚大,張瑞圖被稱為「水星」。日人稱其書法「氣脈一貫,獨自風格」。

張瑞圖的書法確不同於柔媚時尚,而別具「奇逸」之態。他擅長的楷、行、草書,筆法硬峭縱放,結體拙野狂怪,布局犬齒交錯,氣勢縱橫凌厲,構成強烈的力感、動蕩的氣勢,確屬奇而逸,時人贊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欣賞

關於張瑞圖的政治立場,一直以來都是書家喜歡爭論的話題之一:

不管是圓滑投機,還是助紂為逆,或是畏懼權貴以求苟延,張瑞圖步入仕途即依附魏忠賢,成為「魏家閣老」成員之一,有違聖賢之教,其行徑為士林所不齒,《明史》將他列入「閹黨」,導致有人對他的書品評價亦不高。

但也有人認為,張瑞圖是一個生性懦弱的人,在魏忠賢當國的淫威下,縱有高位,也不敢與其抗命,只能隨波逐流,媚事魏壋,從而把自己推入了「閹黨」行列。他無法平衡的心理上極度的矛盾,政治上的壓抑藉助藝術上的宣洩以求得平衡,張瑞圖用獨特的審美追求,把自己放到了一個精神上的強者王國中去,以權重位高的身份不再重複前人典麗的風格,在翰墨中搞出「反叛」的形象,氣勢逼人,了無含蓄,正是他痛苦、悔恨心緒的反映。他用露鋒尖筆,筆勢跳蕩多姿,節奏感強烈;結體平正而內促,形態緊張,顯示出一種前所未有的自抑心理,給人一種緊張、逼人的藝術感受與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其實完全不必就所謂人品、書品問題糾纏不清。政治上的道德評判跟藝術上的評判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

張瑞圖學書功夫,自幼倍於常人,凡經史古籍,常喜先抄後讀,故而筆力訓練紮實,楷書、行書、草書皆精,其中楷書也得到當時書畫名家董其昌的好評:「小楷甚佳,而人不知求,何也?」而行草書應是張瑞圖書法中成就最為突出的書體。在他的一生中,與禪學的交匯甚多,特別是晚年的書風的轉變,與參禪悟道有著必然的聯繫,他在佛門裡真正得到了清淨與超脫,釋放了內心的自然與從容。

但觀其書法作品,還是值得大家學習臨摹的。

(轉自:書法字典大全)

聲明:本文章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出入以真實情況為準,本公眾號不對因使用本文章而產生的任何後果承擔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最終解釋權歸本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書法作品欣賞
    在明代書壇,張瑞圖是一位很特殊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在外在形態、筆墨形式上,與黃、倪、王、傅有許多相近之處,呈現出趨同的審美追求。但內涵的個性、氣質、情感、格調,卻各下相同,甚至存在很大差異。張瑞圖存世作品即甚多,以行、草為主,此卷《草書千字文》是其宏幅巨製。此卷末署款「天啟癸亥書於都中,張長公瑞圖。」
  • 張瑞圖長卷書法傑作《草書唐人詩卷》
    張瑞圖(1570~1641) 草書 唐人詩卷 紙本 手卷 1634時至明末清初,張瑞圖、黃道周、王鐸、倪元璐、傅山等脫穎而出。他們以一種縱橫豪邁酣暢的氣勢,形成了一股十分引人注目的求異出新的浪潮。
  • 宋拓孤本《鬱孤臺法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
    宋徽宗趙佶也很喜歡千字文,目前已知徽宗所書千字文有四種:上海博物館藏崇寧三年真書墨跡全本;遼寧省博物館藏宣和四年草書墨跡全本;故宮博物院藏政和四年草書宋拓全本;上海圖書館藏宣和四年草書宋拓《鬱孤臺法帖》三頁殘本。
  • 王羲之草書《千字文》,古今對譯,高清珍藏版
    王羲之的草書在張芝章草書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使轉靈動,筆試流暢,點畫放縱飄逸,他的草書不是形式上的貫通,而是神採上的貫通,可謂是把草書寫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效果!為了方便各位書友書寫《千字文》的同時,兼學王羲之草書,特地為大家準備了這王羲之草書《千字文》集字書帖,古今對譯,絕對是練習《千字文》王羲之草書字體的佳作!
  • 帶你從零學草書|草書千字文「002」——宇宙洪荒
    寫法點撥:①「宇」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宀」頭的寫法是:寫完首點直接寫橫鉤,省略左邊的一點,這是「宀」頭在草書中唯一的寫法,要牢記;智永草書:宇②下面的「於」字草書寫法需注意的是:豎鉤寫成豎彎,不能出鉤。
  • 草書「月」字為啥斜著寫?|草書千字文「003」——日月盈仄
    「宇」字的時候說過,草書中一般都把豎鉤寫成豎彎,這裡「月」字的橫折鉤也是這樣,裡面的兩短橫簡化成兩個連續的點;智永草書:月②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草書中的「月」字都是斜著寫呢?草書「月」字只是承襲了篆書中的這種斜勢罷了。
  • 張瑞圖:書法最猛利,生活很憋屈
    彼時,書壇有「南張北董」之說,即張瑞圖與董其昌,魏忠賢只能舍「北董」而求「南張」。張瑞圖書法出於顧忌難避,張瑞圖不敢推諉,只能無奈揮毫,卻不落款。後來,崇禎皇帝以張瑞圖曾為魏閹書碑為由,將其遣歸。因名列逆案,張瑞圖從此也汙名不斷,時至如今。然而,在當時的混亂政治環境中,「探花郎」張瑞圖並沒有因貪慕仕途,而附逆成為幫兇,其實已是殊為不易。
  • 晚明書法技法的繼承和開拓:徐渭、張瑞圖
    在徐渭的傳世書法中主要是行草, 或以行書為主夾入草書, 或以草書為主夾入行書, 較為純粹的草書作品未曾見到, 這大約也是行草之書最少約束而又能瀟散風流的緣故。其筆法多用米芾法, 而結字趨扁, 可窺從東坡書中吸取之跡。他喜愛倪瓚的書法, 曾自言「古而媚, 密而散」是他自己的書法審美追求。
  • 草書史記:兩千年的演進進程
    ,書有《真草千字文》(為小草名作,墨跡本今藏日本)、《還來帖》。 唐:公元618—907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人。書有《草書千字文》(今存刻本)。
  • 帶你從零學草書|草書千字文「001」——天地玄黃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正式進入草書的學習了!智永草書:天寫法點撥:①「天」字草書共2筆,也有人連起來寫成1筆,但是最好斷開書寫,否則很容易跟「與」字寫法相混:這一筆在草書中非常普遍,如寫「夫」、「去」等字,大家一定要練熟。接下來看「地」字:
  • 祝允明《草書古詩帖》
    《草書古詩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書,系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書曹植的樂府四首,是祝氏草書傑作。此帖得歐體之骨、顏體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蕩不羈的性格,這些帖風骨爛漫,天真縱逸,是唐宋以後難得一見的草書極品。        祝允明將草書的表現力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增強了氣度和內涵,從而成為明代浪漫書風的成功者。
  • 單人旁、雙人旁、三點水、言字旁,草書寫法均相似,該如何分辨?
    在草書當中,又很多偏旁部首的寫法類似甚至完全相同,給書法愛好者學習草書帶來困難。我們今天要分析的就是單人旁、雙人旁、三點水、言字旁這四種左偏旁的寫法。基本草書符號:在草書當中,這四種左偏旁的寫法可以一樣,是同一個草書符號,寫法為一豎略帶勾連,但是按草書習慣,一般不與右邊相連,偶有牽引,用筆也輕。1、單人旁如《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佳」字,下圖左邊這個草書符號代表單人旁。
  • 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字帖,《標準草書》節選鑑賞,草書書法的精髓
    于右任我們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于右任1944年出版的草書標準字帖裡的選段《正氣歌》。于右任是唯一的書法家。避免有些人胡亂造草書寫法,只有自己識得,甚至時間一長自己也不識的局面。標準草書的亮點是總結了歷代草書的行筆結字的規律,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一套草書符號,結合千字文進行展示,選取書家的字都是用雙鉤線描出來的(當時條件所限),這就只有其形而失其神了,但是這套符號對於初學草法的人快速入門有很大幫助,起到舉一返三的作用,至于于右任本人的草書作品,易識,易寫,準確都做到了,美麗也更上了,他的草書章法秀美,值得學習。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是一輩子的事。
  • 眾多書法名家寫過的《千字文》是啥樣?來廣州藝博院看看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千字文》誕生於魏晉南北朝,由梁朝人周興嗣收集千字王羲之書法所編纂,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遺憾的是,《千字文》的最初版本未能流傳下來。不過,王羲之七世孫、陳隋間著名書法家智永所作《真草千字文》可令今人一窺《千字文》往日的風採。
  • 《千字文》- 第1集
    在三國時代,有一位書法家就叫做鍾繇,鍾繇,這個字念ㄧㄡˊ,他也有自己編的一部《千字文》,內容跟這個不一樣,跟我們現在看到的《千字文》不一樣。到了晉朝王羲之,他是一位書法家,他也有他自己編的《千字文》,他是書法家,所以他是自己寫的。到了宋齊梁陳,南北朝那個宋齊,南齊有一位叫蕭子範,他也編了一部《千字文》。這三部的《千字文》目前都看不到了,都已經失傳了。
  • 各大書法名家千字文,真乃百家爭鳴
    千字文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全文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易誦易記自古至今一直被書法大家和書法愛好者青睞。常常閒暇時揮筆潑墨,自娛自樂。可謂身心愉悅,何樂而不為呢?歷代名家寫下的千字文,可謂風格各異、各有千秋。
  • 草書「門」有兩種寫法,其中一種竟被日文抄襲?
    大家都知道,日語中保留了很多我們中國的漢字,但是你知道嗎,其實日文中的平假名也跟漢字有關,那就是平假名的寫法都是借用的中國書法中的草書符號,比如今天我們要學的「門」字就是其中一個,你知道它的一種草書寫法跟哪個平假名相似嗎?
  • 智永《真草千字文》書法欣賞
    《真草千字文》墨跡本為日本所藏,紙本,冊裝。計二百零二行、每行十字,原為谷鐵臣舊藏,後歸京都小川為次郎,現為小川為次郎之子小川正字廣巳先生收藏。此《真草千字文》墨跡本,傳聞早在唐代就流傳到東鄰日本。而在中國本土者,南宋之後,《真草千字文》800本俱成劫灰。只有保存於西安碑林的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薛嗣昌石刻本(左)。雖說「頗極精工,無復遺恨」,可稱善本,但和墨跡(右)相比較,鋒芒、使轉含混多了。相比之下,石刻本輕重變化小,用筆中鋒側鋒不明,含混而不見鋒芒。可見米芾「石刻不可學」是有道理的。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草書篇
    正所謂楷書「詳而靜」、草書「簡而動」。草書的簡捷寫法,絕不是隨意亂寫、不講法度的。它仍具有嚴格的規矩,要求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即使鋒尖在紙面上跳躍,也仍是筆心觸紙。因此,凡楷書的用筆方法,諸如中鋒用筆、提按頓挫、輕重徐疾、逆入回鋒等,在草書中無不具備。所以,古人謂「作草若真」,如唐代書家張旭以擅狂草著稱,人論其作草書「下筆必有楷則」;懷素的草書線條,有時細如遊絲,卻像鋼絲那樣繃的緊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