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孤本《鬱孤臺法帖》:宋徽宗草書千字文!

2020-12-24 騰訊網

中國嘉德今季宋拓徽宗草書千字文存兩段,一段「駒食場」起,「濟弱」止,二段「魄環照」起,「焉哉乎也」止,尾款落「宣和壬寅御書」並花押並「御書」方印,千字文存427字;白麻紙拓就,背紙堅韌挺括。

帖後有聶子述跋贊七行:「霆驚電掣。龍跳鳳舞。出聖入神。超今轢古。帝中苐一。草法初祖。鍾張駭汗。羲獻羞傴。劫火之餘。六丁守護。小臣寶藏。永鎮蓬戶。臣子述謹贊」。

鬱孤臺法帖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宋拓孤本1函1冊13開55×35.5 cm著錄:宋洪諮夔撰《平齋集》卷十

千字文是古時兒童啟蒙讀物,文字朗朗上口,內容富於教育意義,是書家經常書寫的題材。宋徽宗趙佶也很喜歡千字文,目前已知徽宗所書千字文有四種:上海博物館藏崇寧三年真書墨跡全本;遼寧省博物館藏宣和四年草書墨跡全本;故宮博物院藏政和四年草書宋拓全本;上海圖書館藏宣和四年草書宋拓《鬱孤臺法帖》三頁殘本。

上海圖書館藏宋拓孤本《鬱孤臺法帖》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三頁殘本

上海圖書館藏宋徽宗草書宋拓《鬱孤臺法帖》三頁殘本自「且康」起,到「鈞巧任釣」止,僅三葉六十六字,其與嘉德今季此冊宋拓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風格一致,可以確定底本應源自同一卷。上圖《鬱孤臺法帖》下冊黃庭堅書杜甫詩《泰州雜詩》帖後刻有小字題記「紹定改元八月,華文閣直學士宣奉大夫知贛州,盱江聶子述以家藏本刻石。」嘉德本的末葉有聶子述的題贊及名欵,兩者字體相似,符合宋時文人書法面貌,更可確定即系南宋聶子述所藏並上石的《鬱孤臺法帖》。

上海圖書館《鬱孤臺法帖》下冊黃庭堅書杜甫詩《泰州雜詩》帖後聶子述題記

聶子述字善之,號定齋,建昌南城人,紹熙元年(1190)進士;嘉定六年除秘書丞兼右司、遷著作郎;嘉定十一年知興元府、充利州路安撫使;嘉定十二年,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寶慶年間以吏部侍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寶慶三年以宣奉大夫由瑞金守贛州,重建鬱孤臺,紹定元年刻《鬱孤臺法帖》。致政歸,會郡守被殺,朝廷遣將屠城,子述力陳民冤,乃止。卒諡文定,追封衛國公。明代南城人朱大器在《聶文定公祠記》中說:「昔公之在宋也,其仕有勳於國,則國封之矣;其歸也,有功德於鄉,則鄉祠之矣。」聶子述好藏法書名跡,著有《定齋文集》十卷,文採可觀,惜已失傳。

聶子述的題贊及名款

鬱孤臺在贛州西北田螺嶺,因樹木蔥鬱,山勢孤獨而得名,唐時已為名跡。聶子述到了贛州以後,就開始重修鬱孤臺,並於次年將所藏法書上石,匯刻成《鬱孤臺法帖》,從目前所見內容來看,均為宋時名家書法,且為它帖所未有,十分珍貴。

上海圖書館《鬱孤臺法帖》上下冊

《鬱孤臺法帖》是一套頗有神秘色彩的匯刻叢帖,幾乎沒有前人記錄,傳世僅見上圖本及嘉德今季此本,流傳甚稀;不知具體卷數,不知是否均為宋人書,亦不知墨跡是否均為聶子述所藏;帖中目前已知有李建中、石延年、蔡襄、蘇軾、黃庭堅、趙佶及數種佚名書跡,不少文句與流傳有異,具有很高的書法及學術價值。上圖本舊為清方浚頤訪得,後相繼由李保恂、龔心釗收藏。

上海圖書館藏《鬱孤臺法帖》千字文三頁

上海圖書館藏《鬱孤臺法帖》帖芯尺寸示意圖

聶子述書跡亦甚罕,除此僅見懷素《苦筍帖》觀款及《鬱孤臺法帖》下卷黃庭堅書杜甫《秦州雜詩》後之題記,另叢帖的帖名亦可能系他親筆,所書不甚工,符合宋時文人書法面貌。聶子述嗜古,致力搜求名人法書。從千字文題贊可知原作曾遭兵火,但基本完好。他曾任利州路安撫使和四川制置使,這兩個地方都是當時宋金兩國的邊界處,加之他早年又曾出使金國,可能得於榷場。原作今已無下落,幸有拓本傳世,尚可想見原貌。

關於聶子述收藏的此件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宋人洪諮夔在其《平齋集》中留下了相關記錄。洪諮夔為南宋文人,字舜俞,號平齋,臨安(今屬浙江杭州)人。嘉泰元年(1201年)進士,累官至刑部尚書、翰林學士,知制誥,加端明殿學士。卒諡忠文。洪諮夔博學善文,尤專經學、詩詞。文學成就較為全面,被趙孟頫譽為「南渡後大手筆」。洪諮夔著有《平齋文集》32卷,為其自作詩歌、雜文集。在《平齋集》卷十中,洪諮夔有這樣一篇筆記:

「徽廟草書千文跋。臣恭惟。徽宗皇帝聖學天縱。粃糠姚姒。萬幾餘閒。遊戲翰墨。元氣淋漓。不擇地而施。梁周興嗣所次千文遂被異世非常之遇。高宗皇帝中興江左。志在復古。列聖雲章奎畫。厚募歸之東序。毎得宣和宸藻。輙悲不自勝。以故左璫慮傷。上意多抑。不進此文。其一也。龍騰電掣。出入造化。躪繇轢羲。前無千古。甲丁護持。刼燼不壞。凡十有六紙。悉以交龍篆章劵其縫。臣子述博古識真。恭褫而寳襲之。一日出以示臣。臣聞紹興間。上知懐素千文藏董弅家。命朱勝非諭指投進。使此書得陳乙覽。豈復求鶩於野乎。感嘆之餘。謹拜手稽首志其末。寳慶初元寒食日。臣洪某。」

從此段記錄可知,寶慶元年的寒食節那天,洪諮夔在聶子述處看到過此件拓本的紙本原作,是用十六張紙拼接而成,兩紙間以印接縫,就像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一樣。洪諮夔看到宋徽宗墨跡的時候,聶子述已在卷後有題跋,洪諮夔在筆記中憑記憶大概複述了跋文的意思,此篇宋人記錄更加證明嘉德此帖上聶子述題贊的可靠性。

宋拓孤本《鬱孤臺法帖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

嘉德今季此件宋拓徽宗草書千字文,雖同書於宣和四年,但此件作品卻不像遼博本那樣恣意揮灑,而是十分謹嚴,注重法度,也無落字;筆劃粗細變化不大,用筆細緻光滑,顯示出更多的宮廷風和瘦金草法特徵;結字成熟,部分創造性的結構令人嘆服,表現出趙佶學懷素而過之的天賦。故宮尚有一冊宋拓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孤本,書刻於政和四年,接近行草,亦為難得。

三件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各不相同,對比起來甚為有趣。

遼寧省博物館藏宣和四年宋徽宗草書千字文墨跡

相關焦點

  • 黃庭堅的草書《鬱孤臺法帖》,真的能稱為經典之作!
    黃庭堅流傳下來的書法作品很多,下邊我們來看一下他的這幅作品:宋刻孤本《鬱孤臺法帖》中的黃庭堅草書,是黃庭堅巴蜀悟道之後的經典佳作。宋刻孤本《鬱孤臺法帖》,兩冊,拓本,為一九三五年龔心釗請王儀堂在上海重裱本。約長39.5c m,寬22.7c m,現藏上海圖書館。
  • 王羲之草書《千字文》,古今對譯,高清珍藏版
    王羲之的草書在張芝章草書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使轉靈動,筆試流暢,點畫放縱飄逸,他的草書不是形式上的貫通,而是神採上的貫通,可謂是把草書寫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效果!為了方便各位書友書寫《千字文》的同時,兼學王羲之草書,特地為大家準備了這王羲之草書《千字文》集字書帖,古今對譯,絕對是練習《千字文》王羲之草書字體的佳作!
  • 張明傑:蘇軾《宸奎閣碑》宋拓孤本在日本的流傳
    這就是蘇軾《宸奎閣碑》,堪稱宋拓傳世孤本。《宸奎閣碑》,全稱《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是蘇軾為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所書的碑文。宸奎閣乃是大覺禪師懷璉為收藏御賜頌詩而命名的寺內樓閣。宸奎閣碑立於宋元祐六年(1091年)正月,蘇軾撰文並書。碑額碑文均為正書,廿二行,每行字數不一(滿行卅五字),計六百餘字。
  • 宋徽宗飄逸遒勁的「瘦金書」(附宋徽宗書法作品清單)
    開場福利——宋徽宗作品清單誠意滿滿,先奉上宋徽宗存世的主要書法作品,有對宋徽宗的書法和瘦金體感興趣的,都可以收藏起來,方便以後百度查找。第一類是單獨的書法墨跡,有《草書千字文》、《草書團扇》、《楷書千字文》、《穠芳詩帖》、《欲借、風霜二詩帖》、《牡丹詩帖》、《怪石詩帖》、《夏日詩帖》、《閨中秋月帖》、《棣棠花、筍石二詩帖》、《蔡行敕》、《方丘敕》第二類是圖畫的題詠,有《芙蓉錦雞題詠》、《瑞鶴題詠》、《文會圖題詠》、《五色鸚鵡圖題詠》、《臘梅山禽圖題詠》、《祥龍石圖題詠》、《十八學士圖題詠》等。
  • 如何以正確的姿勢水平看待宋徽宗的藝術史成就?
    除了瘦金體,宋徽宗的草書造詣同樣高超。 上海博物館藏的一幀紈扇上保留著宋徽宗的十四字草書墨跡,點畫連綿飛動,使轉自如,不難看出取法懷素的痕跡,章法以穿插、避讓、騰挪為特色,很可能是黃庭堅影響下的結果。
  •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書法作品欣賞
    張瑞圖存世作品即甚多,以行、草為主,此卷《草書千字文》是其宏幅巨製。此卷末署款「天啟癸亥書於都中,張長公瑞圖。」 天啟癸亥三年(1623年)時,張在京任職,尚未入內閣,此卷為五十四歲所書,風格已趨成熟,然仍保留學孫過庭和蘇軾的某些筆法。
  • 帶你從零學草書|草書千字文「002」——宇宙洪荒
    寫法點撥:①「宇」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宀」頭的寫法是:寫完首點直接寫橫鉤,省略左邊的一點,這是「宀」頭在草書中唯一的寫法,要牢記;智永草書:宇②下面的「於」字草書寫法需注意的是:豎鉤寫成豎彎,不能出鉤。
  •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
    他擅長的楷、行、草書,筆法硬峭縱放,結體拙野狂怪,布局犬齒交錯,氣勢縱橫凌厲,構成強烈的力感、動蕩的氣勢,確屬奇而逸,時人贊為「奇恣如生龍動蛇,無點塵氣」。 張瑞圖《草書千字文》欣賞 ▼
  • 各大書法名家千字文,真乃百家爭鳴
    千字文是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全文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易誦易記自古至今一直被書法大家和書法愛好者青睞。常常閒暇時揮筆潑墨,自娛自樂。可謂身心愉悅,何樂而不為呢?歷代名家寫下的千字文,可謂風格各異、各有千秋。
  • 草書「月」字為啥斜著寫?|草書千字文「003」——日月盈仄
    「宇」字的時候說過,草書中一般都把豎鉤寫成豎彎,這裡「月」字的橫折鉤也是這樣,裡面的兩短橫簡化成兩個連續的點;智永草書:月②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草書中的「月」字都是斜著寫呢?草書「月」字只是承襲了篆書中的這種斜勢罷了。
  • 宋徽宗這40個字,被臺北故宮奉為至寶,瘦金體果然名不虛傳!
    ,到了宋代,宋徽宗趙佶,與宋高宗趙構其書法水平也獨步一時。宋徽宗趙佶《穠芳詩帖》宋徽宗在書法上的成就極大,尤其是他的草書跟楷書,其草書《千字文》,堪稱獨步古今的傑作,甚至能夠比肩於唐代的懷素。宋徽宗的楷書「瘦金體」更是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一門書體。宋徽宗生平有兩件瘦金體作品最為經典,一件是他在22歲的時候所寫的一件《千字文》,如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另外一件乃是藏於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芳詩帖》。
  • 瘦金體《千字文》是不是宋徽宗真跡?兼談古代避諱現象
    此卷瘦金體《千字文》 傳為宋徽宗趙佶所書 素箋本,朱絲界欄 縱30.9 宋徽宗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靖康之恥」的主角,作為皇帝,他的統治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自身也為金人所俘。然而於書畫一道,他卻是位天才的藝術家。
  • 趙佶:選錯專業入錯行,原來你是這樣的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政治上雖昏庸無能,但卻是一位傑出的書畫家。宋徽宗 蠟梅山禽趙佶也擅長草書,傳下的《草書千字文》全卷一氣呵成,縱橫奔放,風神蕭散,乍徐還疾,忽往復收,皆得心應手,直探草書三昧。宋徽宗趙佶草書千字文局部趙佶的詩才為書畫所掩,他的題畫詩流利清新,格律謹嚴,顯示了宋詩本色。
  • 草書史記:兩千年的演進進程
    ,書有《真草千字文》(為小草名作,墨跡本今藏日本)、《還來帖》。 唐:公元618—907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人。書有《草書千字文》(今存刻本)。
  • 宋江在潯陽樓所寫書法,和宋徽宗相比是什麼水平?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水滸傳影視劇中,宋江在潯陽樓牆壁上所寫的書法,到底是個什麼水平,有沒有可能和宋徽宗相比。在江州那段時間,可以說是宋江人生最灰暗的時候,他的人生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當潯陽樓的風吹過來,當一口烈酒下肚,當遠眺潯陽江水,宋江不由潸然淚下,趁著酒性,於是就筆潑墨,寫下一首《西江月》: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
  • 王羲之這50餘字,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乃是書法界的「至寶」!
    而對於草書,很多人則嗤之以鼻。草書其實曾經是魏晉時期日常交流的主要書體,作為士大夫階層的讀書人,在寫書信的時候,往往以草書寫就,我們如今看到了許多晉人的信札,多數是以草書或者行草寫成的。王羲之行書《遠宦帖》而以草書為主要交流手段的方式到了唐代中晚期,已經被楷書所取代,自此之後,楷書便成為了通行書體,草書往往只出現在了書法家的群體當中,時至今日也是如此。
  • 大家|罕見啟功先生遊龍入海般的草書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大家 | 罕見啟功先生遊龍入海般的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