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模是如何養成的?

2021-02-10 安瀟

時不時地就會有讀者問我:安瀟,你也看公眾號嗎?

回答是:我也看哦,而且有幾個公眾號我看得津津有味。比如「櫻桃寫的」就是其中一個,是我喜歡的類型中的「典型」:她寫的育兒故事行文幽默接地氣,經常讓我大笑出聲;她充滿了生活智慧,卻又不會用力過猛;我們所挫折的事情,都能在她的切身體驗得到共鳴,笑著、感動著、就忽然覺得受到了安慰。而且.對於不擅長烹飪卻又愛吃的我,欣賞著她在美食中練就的武藝,真的很有望梅止渴的滿足感。

這篇文章,是櫻桃的2歲女兒Luna的「飯饃養成記」,是我讀過的關於如何養成寶寶的飲食習慣的最好的一篇。我曾經寫過給「不愛吃寶寶」的對策文章,其中的觀點和櫻桃完全符合,難怪我們是相互欣賞的媽媽,讀完她的方法,我仍舊很有收穫。當然,我家寶寶還在走在從挑食到正常的路上,而Luna的吃飯照片已經妥妥地讓她成為飯饃網紅了!

如果你還在為孩子的餐桌時間糾結,推薦這篇文章給你哦。也歡迎關注這個可愛的公眾號:櫻桃寫的 ID:cherrysays

的女兒Luna現在2歲7個月,是一個吃什麼都香,吃得極富感染力的孩子。

香到什麼程度呢?這是一個她一歲半的時候跟我們在東京的民宿裡吃飯的視頻。視頻裡她吃得酣暢淋漓最後連菜湯都喝光的那盤菜,其實就是放了一丁點油炒出來的青菜和豆芽,沒有放任何調味料,連鹽都沒有▼

她平常吃飯的常態是這樣▼

這樣▼

這樣▼

和這樣的▼

經常有成年朋友告訴我,他們吃飯會拿著Luna吃飯的視頻「下飯」。聽完以後我只有會心且略帶得意地一笑——曾經我也愛在微博上看一個叫「胖肉」的孩子吃飯看得津津有味。有一次看她一個吃烤麵包片的視頻,可把我饞崩潰了——那麼普通的一片麵包片,怎麼能香成那樣!視頻沒看完,我就去樓下便利店買了包麵包片,學著胖肉切成三角形,烤脆了,繼續打開視頻邊看邊吃。

從一開始在微博發#Luna吃#的話題記錄輔食,到後來發些Luna吃飯的視頻和照片,無數的媽媽問過我,到底如何培養一個連白水煮青菜都愛吃的飯模?我一直沒有系統地寫過關於孩子吃飯的話題,一方面其實我很慚愧,因為自己太愛吃東西,有一點懷疑其實孩子愛吃飯也是吃貨基因遺傳所致,並沒有我的什麼功勞;另一方面關於孩子吃飯我其實有很多經驗和建議想要分享給大家,不過頭緒太多不知道從哪開始說起。

其實有了孩子你就會發現,育兒觀點上面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任何一件小事上都可能產生分歧。就拿飲食習慣這一件事來說,育兒專家們就分成兩派:科學學術派認為孩子的飲食習慣大都是大人培養出來的,飯渣的存在多少是因為餵養方式上出了問題。而「愛與自由」派認為飲食訓練和睡眠一樣是對孩子的摧殘和虐待,孩子應該感知和聽從自己身體發出的信號,想怎麼吃就怎麼吃,不需要被糾正和制止。

到底怎麼辦才好?

我的意見看上去實在很中庸:享受過程,規矩和自由各佔一半。

餐桌氣氛很重要

曾經在剛開始給孩子做輔食、買書學習哺餵常識的時候,我還不曾意識到,「給孩子一個好的餐桌氣氛」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啊!

吃飯對你來說是一種享受,還是僅僅是填飽肚子活下去的方式?實際上,孩子怎麼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人怎麼吃。我領悟到這一點,也是從Luna身上觀察來的。我發現,Luna跟我和康在一起吃飯,大多數情況下都吃得很好,因為餐桌上我們從不給她過多的關注,更不會為了「伺候」她放棄自己享用美食。看到我們吃得那麼投入那麼享受,她自然也就呱唧呱唧吃得很嗨。

而和外公外婆奶奶在一起,三雙眼睛總是齊刷刷、充滿期望地盯著她,連哄帶騙加鼓勵,她往往就不好好吃,開始花樣翻新地「表演」。如果一頓飯吃得不好,老人們就難受得食不下咽,坐立不安,簡直讓我哭笑不得。

幸好外公外婆奶奶同時出現這種人生巔峰出現的機率並不高,「Luna吃」這件事一直由我親手操盤。在餐桌上,我對她一向都是放任的:自己吃,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作為媽媽,我的任務就是為她提供豐富、多樣、安全的食物。其他的,都由她自己決定。這就是所謂「在安全範圍內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

因此,Luna在「吃」這件事上從未體會過壓力。相反,感受到的都是驚喜。從抓不住食物到抓得住食物,是驚喜。順利送到了嘴裡,是驚喜。學會用勺子了是驚喜,學會用筷子更是驚喜。每一樣新的食物是驚喜,新的搭配和組合也是驚喜。添加輔食的時候,每給她一樣新的食物,我不會苦口婆心地勸說,更不會變著法子騙她吃——我直接和她一起吃。切個牛油果,她一半我一半。蒸南瓜,一蒸一大盤,大家一起吃。吃飯,永遠是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

本來就是嘛,換位想想,如果是一家人都眼巴巴地看著你吃某種食物,你吃得下嗎?吃飯也需要氣氛的嘛。

立下規矩,執行下去


 帶Luna出門吃飯對我們來說從來都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在她一歲多一點的時候我就經常一個人帶她出門和閨蜜們吃飯。我們吃我們的,她吃她的,吃完就笑眯眯地看我們聊天。不用餵飯,更不會尖叫和丟東西。

歡樂的餐桌氛圍,就代表著絕對的自由嗎?並不是。光給自由當然不行,孩子可不是天生就會做飯桌上的天使的

我們家的餐桌上其實有很多規矩,並且一直都嚴格執行著。比如玩具、iPad之類的東西是絕對禁止在餐桌上出現的,吃飯就是吃飯,邊吃飯邊看動畫片或者邊玩玩具這種事情是不可以的。再比如只要在有餐椅的地方,Luna就必須坐在兒童餐椅上吃飯。沒吃完飯之前絕對不可以滿地亂跑,更不能打擾別人吃飯。如果一頓飯不肯吃或者吃得不好,到下一餐之前不再額外給加餐,下一頓餓了自然就吃了。

稍微能聽懂大人說話之後,我就漸漸培養Luna的餐桌禮儀。餐桌是一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刻,如果不餓,可以選擇不吃飯,但用餐時間依舊要在餐椅上坐好,先吃飽了也要等其他家庭成員吃完了再一起離開餐桌。吃飯時候可以說話聊天,不過儘量不要打斷別人說話。不可以亂扔亂丟食物(每一次丟食物,飯後我都會平靜地要求她自己撿起來清理乾淨,現在已經很少會這樣做了)。

對於立規矩這件事,一開始外公外婆是很抗拒的。我爸媽覺得我對孩子太嚴格,尤其是我媽,總是趁我不在的時候偷偷餵Luna,或者對我定下的規矩各種「放水」。只要外公外婆來家裡,Luna吃飯總會發生階段性的小幅度後退,很讓我頭疼。有一次Luna貪玩不肯上桌吃飯,怎麼勸都不行,我就直接決定讓她別吃了。那頓飯家裡三個老人簡直食不下咽,沒吃兩口就放下了筷子。看我沒事人一樣地吃飯,我爸踱步到我身後,幽幽地對我說:「你怎麼吃得下?」 我對我爸說,我生這個孩子沒少吃苦,我才是最心疼她的人。我餓她一頓是為了讓她養成好的習慣,頓頓都能好好吃呀。

直到有一次,我媽在看到隔壁桌的孩子被外婆氣喘籲籲追著滿餐廳繞圈著餵飯之後,由衷地對我說:「你的方法還是對的,這孩子吃飯太省心了,是你們教育得好。」 我很幸運,有通情達理的父母和婆婆。慢慢的,家人對Luna吃飯這件事上的配合度越來越高,想法也漸漸達成了一致。 

總之,只要立下規矩並堅持執行,就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一旦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吃飯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都不會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和一個沉重的負擔。

相信孩子,他/她可以的!

從Luna剛開始添加輔食沒多久,我就開始用手指食物訓練她抓握和自主進食的能力。7、8個月的時候,雖然牙沒兩顆,但已經可以很熟練地啃咬小餅、蒸熟的胡蘿蔔、切條的牛油果之類的食物了▼

到了9個多月她學會用勺子和叉子之後,就徹底告別了勺餵▼


剛開始幫她舀起來,由她自己送到嘴裡,很快變成完全獨立自主進食▼

當然,一開始場面是很恐怖的。滿天滿地都是飯和湯不說,還經常糊得自己臉上和身上都是食物,吃完飯就要被拎去洗澡。不過這個時期很快就會過去。想一想:忍受一段時間的髒亂差,和長期拿著勺子追著孩子苦口婆心地餵飯,你選哪個?

我曾經說過很多次,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吃飯是一種動物本能,孩子只是需要時間運用自己的肢體,實現眼手協調,最終達到餵飽自己的目的而已。如果為了一時的省事全權包辦餵飯,一直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吃飯,孩子始終在被動的狀態下接受食物,吃得不好也不算奇怪了。

我看到很多家庭吃飯的時候都必須有個人抱著孩子餵飯,跟孩子鬥智鬥勇搞得大人自己吃不上一口熱飯。我一直覺得,育兒本來就是很艱辛的一項工作,本來帶孩子的時候吃不好睡不好就是常事。很多全職媽媽還是一個人帶孩子,如果吃飯時候還要餵飯,豈不是連自己吃口飯的時間都沒有了?這種「犧牲」是完全沒有必要和沒有意義的。

相信你的孩子吧!既然你都相信你的孩子以後能學會算術、英語、跳舞、踢球,相信你的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為什麼不相信他/她連把食物填到嘴裡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完不成呢?放手試試,會獲得意外的驚喜也說不定呢。

擺正心態,快比美重要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廢了半天功夫,用了很貴的全家人都捨不得吃的食材,絞盡腦汁花樣翻新地做了一頓你以為超棒的輔食,滿懷希望端到寶寶面前……結果呢,他/她不吃!!!不但不吃,還給你亂丟,還發呆,還叫喚著要吃別的。你的失望、委屈、憤怒在心裡膨脹,最後哇哩哇啦罵了孩子一頓。飯,自然還是沒吃進去。

Luna也當然有這樣的時候:偶爾會在吃飯時候鬧脾氣,或者乾脆某天就胃口不好吃不下多少東西。應對這種狀況,我通常會告訴自己要擺正心態,在給孩子做飯這件事上有一個平常心。

我做輔食,追求的是「快」和「營養」,擺盤好不好看完全不在我的考慮範圍之內。很多家長挖空心思把輔食切成可愛的形狀,擺出卡通圖案……雖然為了孩子能好好吃飯此心可鑑,可是我卻不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一方面寶寶容易把食物和玩具混淆,覺得食物是很好玩的東西,而忘記了「被吃掉」才是一頓輔食的終極使命;另一方面父母在做輔食的時候花費過多的心思消耗太多的精力,容易投射了期望,孩子一旦吃得不好就會崩潰或者發飆,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恐懼。

在Luna還在吃泥糊的階段,我就經常一次做一大堆各種蔬菜肉泥,用冰格凍起來。每一頓拿幾塊出來化凍了攪拌一下就好,或者有的時候就直接給她吃罐裝輔食泥。市售的各種輔食泥大多是真空滅菌,並沒有任何添加劑成分,方便又安全,是忙碌媽媽的好幫手。

固體食物階段就更容易了,反正不用調味。平常我會把三文魚、雞腿、牛肉末、鱈魚、蝦之類的食材,按照一頓一頓的量用保鮮膜和保鮮袋分類包好放在冷凍室裡,每一頓化凍一小份。沒有時間的時候,就經常做這種「一鍋燉」類型的飯給Luna吃。

鱈魚蔬菜湯+米飯。鱈魚兩面稍微煎一下,煮個湯,放些蔬菜進去▼

雞絲麵和雞腿麵。雞腿煮熟以後稍微煎一煎,撒一點黑胡椒粉,鹽都沒有放▼

番茄炒飯鋪個煎蛋,外加西葫蘆絲。豬肝魚丸青菜湯▼

再大一些,就可以慢慢加入家庭餐桌,吃和大人一樣的食物了。我一般的做法是讓她和我們一起吃一些口味清淡的菜,如果我們吃得比較辣和味道重,就在做飯的時候用同樣的食材給她單做,或者炒菜的時候先把她的盛出來再下調料。

以某一天我們家的一餐為例:大人吃水煮魚、辣炒胡蘿蔔絲、菜脯蛋、涼拌四季豆、海帶蹄花湯▼

Luna得到的是蹄花海帶、橄欖油拌三絲、秋葵炒蛋、煎魚和飯糰。基本都是我在做全家飯菜的時候用同樣的原料插空順手做的(當然也不是天天都有功夫這麼做)▼

其實在做Luna的輔食的時候我一直是這樣做的:儘量和大人的飯菜同樣的食材,儘量不搞特殊化。這是更早一些,Luna差不多8個多月的時候,某一天我和康吃烤雞腿,給她白水煮了雞腿,煮了點胡蘿蔔,煎了個蛋,分了一點點米飯給她。大人加孩子的飯不過40分鐘,就全部上桌了▼

我有的時候會用小容器冷凍一些做好的成品,比如兒童版紅燒肉(不用肥肉、少調料)、番茄雞肉丸子、意面醬等等。這樣我不在家的時候家人就可以直接拿出來加熱,再隨便做個青菜就是營養豐富的一餐。冷凍食物會使營養流失嗎?會有一點,但總好過隨便拼湊或調料超標的一餐,也好過每頓飯都現做把自己逼瘋,所以好好利用你的冰箱吧!

孩子的間歇性挑食是很經常發生的事情。前段時間很喜愛的食物,這段時間可能是突然不吃了。這時候也是用平常心對待就好,不用特地迴避孩子不愛吃的食物。如果一段時間偏食特別嚴重,可以嘗試把完全不吃的食物換個性狀提供給孩子。比如不愛吃青菜,就剁碎了包餃子包包子。

我有個拿手菜,是跟Jamie Oliver學的肉丸意面,Luna不怎麼吃蔬菜的時候我就給她做這個,永遠受歡迎。做法很簡單,用洋蔥丁炒香以後,加入西紅柿、燈籠椒、芹菜、菠菜、胡蘿蔔、西葫蘆等等等蔬菜打成的泥,和肉丸一起燉成意面醬就好了。反正平常那些孩子不怎麼愛吃的蔬菜都可以扔進去,做出來香得不得了。Luna幼兒園餐會的時候我帶了一大鍋去,瞬間就被孩子們瓜分了▼

平常我也會儘量叮囑家人,不要單獨給Luna開小灶,不要單獨給她買特別昂貴的食材和水果。有什麼好東西,大家一起吃。我是媽媽,也曾經做過孩子,知道那種 「我們都捨不得吃,全都省給你吃」帶來的巨大壓迫感。孩子浪費了你平常根本捨不得買的食物,或者對它壓根不感興趣,一定會更讓你抓狂對吧?況且沒有什麼昂貴食材的營養成分是不可替代的,孩子不會因為吃了某種高級食物智商就提高几個百分點,完全沒有必要頂著經濟壓力破費。

最後,味蕾是可以被訓練的

我偶爾發些帶Luna在外面吃飯的照片,有的時候吃炸雞、冰淇淋這樣「不太健康」的食品,總有媽媽有點擔心地問我:「孩子不能吃這些吧?」

其實在我們家,除了非常不健康的食物之外,油炸食品、甜點和零食是從來不會被絕對禁止的。我的理論是,世間種種美食,總要讓孩子去嘗試去享受。絕對的禁止帶來的是巨大的渴望,反而影響孩子的正餐。我發現,在2歲前建立好的飲食尤為重要。美國兒科學會認為,在早期階段幫助寶寶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更能為寶寶未來打下良好的健康飲食,真的是這樣。從Luna剛開始添加輔食開始,我就努力讓她的飲食結構更為合理,也儘量多讓她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有研究表明,越早接觸不同的食材,孩子的口味就越多元化,對食物的接受度就越高。

出去野餐,有炸雞、披薩,也有蔬菜條、hummus▼

對任何食物接受度都很高,陪我們吃印度菜也津津有味▼

Luna在1歲之前,沒有吃過鹽,沒有喝過果汁和任何甜的飲料,享受的都是食物本來的味道。在1歲多快2歲的時候,這是她最日常的一餐的樣子,清淡到很多人都沒法接受:白水煮的肉類(只放一點姜去腥)或者一點點橄欖油煎的魚,白水煮的蔬菜,外加一點米飯麵條或麵包▼

大人大可不必用自己的味覺去揣摩小寶寶的感受。蔬菜、水果、肉類、穀物,都能帶給幼嫩的味蕾不同的味覺充飢,他們並不需要過多的調味來「下飯」。購買零食的時候我也習慣性地看一下配料表,儘量吃一些成分簡單、口味天然的零食。



味蕾是完全可以被訓練的。吃慣了全麥麵包、無糖酸奶、糙米飯、簡單調味的飯菜之後,甜麵包、巧克力、冰淇淋、重口味的零食這些Luna也不會拒絕,畢竟小朋友都喜歡吃甜食。但她完全不會沉迷,更不會影響正餐。一度她很喜歡吃冰淇淋,我們經過冰淇淋店的時候只要她要求,我就會給她買一個球。但很快她就失去了興趣,說「太甜了」。現在偶爾讓她嘗試大人的飯菜,她也會覺得「太鹹了」。在外面吃飯,碰到果汁和汽水她想要喝,我也會給她,但她喝不了幾口就會主動要水喝,覺得水才是最解渴的東西。這就是早期飲食習慣的巨大作用。

最後我想說,就算上面我寫的這一切你都做到了,孩子依舊不愛吃飯那也是有可能的。每個孩子先天就有著不同的氣質,「飯渣」和「睡渣」很有可能是天生的。要不然為什麼很多二胎媽媽都說,兩個孩子是完全一樣的餵養方式,一個愛吃飯一個就不愛吃飯?如果孩子極度厭食,那麼要考慮是否餵養方式出現嚴重偏差或病理原因。如果只是普通的「飯渣」,那麼我在上面說的這些辦法還是值得一試的。

時不時能在後臺收到媽媽們的留言,很多媽媽都說跟著#Luna吃#做輔食,收穫了飯模寶寶,真是替她們高興。之前寫過的幾篇和輔食相關的文章和菜譜都在本文底部的「猜你喜歡」裡,以後我也會找時間多分享一些寶寶菜譜給大家。如果這篇文章能帶給你哪怕一點點啟發,或者有什麼有關輔食的問題,也請留言給我。

畢竟孩子吃飯習慣好,大人就更輕鬆,也更願意帶孩子出門吃飯和旅遊。孩子見識過更大的世界,嘗試過更多樣的美食,才會更愛吃飯啊。

你們說是嗎?

推薦閱讀:

給「不愛吃」的孩子,我的十四個不做、十個要做和九個為什麼

英國爸爸教給孩子的十條餐桌禮儀

與甜食為敵,不如變它為早教利器!

把甜食誘惑全部轉化成早教力!餅乾、薑餅、蛋糕、果凍、冰棍、米花棒都在此篇 

相關焦點

  • 如何養成不長痘膚質
    是不是很想擺脫難纏的痘痘,今天就聊聊痘痘那些事,教你如何養成不長痘膚質。如何養成不長痘膚質痘痘的產生機理總結以下四點1.油脂分泌太多2.毛囊口被堵3.細菌滋生4.炎症發生所以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易長痘膚質是已經形成的一種皮膚狀態這種狀態是毛囊口角質引起的毛囊反覆發炎,所以改善這種皮膚狀態並非朝夕,減少油脂分泌不要太依賴護膚品,要從護膚、飲食和作息三點同時進行,養成這種習慣就能遠離痘痘,擁有不長痘膚質。
  • 微博實時號作用以及如何養成!
    (筆者的多個微博從2011年就開始建立,雖然投入運營的精力較少,但通過長期實操和學習,也特此貢獻出自己的拆解見解,如有不符或有異議,歡迎提出交流)微博實時號養成流程拆分:實時號作用(了解為什麼要做實時號)- 官方判斷依據(掌握技巧)- 維持方式 - 如何防止掉實時 - 如何恢復實時
  • 三國志幻想大陸女團陣容如何養成 女團陣容養成方法一覽
    三國志幻想大陸女團陣容平民玩家該如何養成,有不少玩家都想知道答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三國志幻想大陸平民女團陣容培養攻略,希望可以幫到玩家。 女團陣容養成方法一覽 1:心願單放貂蟬跟香香,當天出來了其中一個就停手,明天繼續招募。 2:蔡文姬全靠白嫖,不強求。 3:小張小關在演武商店買,均衡發展就好。
  • 超強的行動力,如何養成?
    是關於如何系統地提升執行力的。我發現啊,好多旁友們在學習和工作中經常會被拖延症困擾:比如明明下周就要交論文,還沒動筆開始寫,心情很焦慮,於是就玩起手機解解壓,明天再寫吧!第二天早上醒來:論文是什麼東西?還有想做一件事情很久了,腦子裡有很多計劃,但害怕失敗和嘲笑,追求完美,遲遲不敢行動......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 汝窯主人杯如何養成開片?
    其中「汝窯主人杯如何養成開片」這個話題得到很多青澹粉絲和茶友的提問,今天跟大家分享下個人心得體驗,可借鑑採納。汝窯主人杯買到手後第一件事做什麼?汝窯不像紫砂類茶具,煮水開壺那樣複雜,而汝窯茶具則簡單多了,開水裡外衝燙一遍即可使用,對於喜歡喝茶又沒太多時間的朋友來說簡直就是福利啊有木有?
  • 如何輕鬆養成任何一個好習慣?
    今天我分享的,不單單是好習慣的養成方法,更是養成好習慣後,帶給我的巨大收益 。從平庸到優秀,從普通人到大咖,其實只差一個小小的好習慣。以前我一直想養成早起,讀書,運動等好習慣 ,但嘗試多次都失敗了。後來偶然參加了一個活動,學到了養成一些好習慣的方法 。就很快且輕鬆的養成了幾個好習慣。
  • 俗女如何養成.
    同為「大齡三無」的導演嚴藝文老師用不遜於《請回答1988》的細膩質感,傳達了世間最本真的溫暖和美好。不要膚淺地被劇名勸退,用導演的說法,是俗女而非淑女,「俗女養成」是最名副其實的表達。世俗的米養世俗的人,融入世俗,已是來之不易的幸運。這部劇,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串聯起女主角陳嘉玲的過往和現狀。幼年的她古靈精怪,是全家人的寵愛;現在的她盡力生存,追趕社會時鐘。
  • 俗女是如何養成的一一《俗女養成記》觀後感(一)
    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就以「大齡剩女"為視角講述故事。劇中的女主陳嘉玲,年屆不惑一事無成,在別人眼中是個可憐人。陳嘉玲身上,深刻體現了這個年齡的女人面臨的尷尬與心酸。通過陳嘉玲,中年女性的危機一覽無餘。本劇試圖探討一個從小有「淑女夢想"的女孩如何一步步變成了"俗女」。
  • 橋本環奈的「直男斬」,看看普通人如何養成初戀臉!
    橋本環奈的「直男斬」,看看普通人如何養成初戀臉!導讀:最近初戀臉這個詞語突然火了起來,初戀臉是怎樣的?普通人又如何才能養成初戀臉呢,很多男生都是比較喜歡初戀臉的女生的,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子的女生看起來很單純沒有心機,就像年少懵懂時喜歡上的女孩,很容易勾起他們想要保護你的衝動和想法。所以初戀臉的女生就更受男生所喜歡啦。1999年出生的橋本環奈已經20歲了,如果不是看了出生日期,根本想不到當初的小天使已經20歲啦,嫣然一副永遠十八歲的可愛模樣真的是動人心弦。
  • 新課 | 英國紳士是如何養成的?
    而英國人氣質的養成,跟歷史上長久積累的貴族精神有很大關係。貴族是封建制度的產物,隨著時代的變遷,貴族的權力和財富已經大不如昔。但英國的貴族制度仍保留至今,是全體社會的選擇。01 貴族 | 英國紳士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貴族精神成為英國核心價值觀?貴族階層的形成和內涵/爵位分為五級:公、侯、伯、子、男,有何講究?
  • 年過五十的女人,不管你的婚姻如何,請讓自己養成這些好習慣吧
    那麼,年過五十的女人,不管婚姻如何,都需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每天保持健身 對於每個人來講,身體是否健康都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就算婚姻生活再幸福,哪怕有再多的金錢,都沒有任何用處。
  • 如何戰勝懶惰,教你這幾個方法,養成運動的好習慣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但又懶得運動,這樣矛盾的情況要如何解決呢?今天教大家幾招戰勝懶惰的方法,讓大家擺脫壓力,立即行動。一、關於運動的類別1、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首先我們要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二、如何更有效地運動1、可以記錄運動效果的變化運動最好的效果是,我們可以擁有更優美的身材和更強的體力,如果你想要激勵自己運動更具有積極性,那麼我們可以記錄自己的進步。
  • 平「語」近人丨包青天剛直不阿的人格是如何養成的
    平「語」近人丨包青天剛直不阿的人格是如何養成的
  • 牛奶肌是如何養成的?三個護膚細節要做好
    那皮膚就像牛奶一樣,白嫩嫩的,還很有彈性了,想知道牛奶肌如何養成?做到這幾點你也可以擁有!一、變白先從正確的洗臉方法開始潔面是每天的必備功課,但是大多人都沒有選對適合自己的潔面產品,而且洗臉方法也存在誤區。及時調整洗臉方式,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否則會侵害肌膚,任憑你擦什麼保養品都不見效。
  • 黃磊孫莉,你們是如何把女兒養成這樣的?
    網友仔細一看發現,原來這是多妹做的一本畫圖作業,主題是「如何做拍黃瓜」。也許不少人想問黃磊和孫莉,你們是如何把女兒養成這樣的,每一個都這麼出眾。他們能夠把女兒養成這幅出眾的模樣,靠的是多年來的點滴積累。在有愛的環境中,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之中變得優異。
  • 萌娃養成記:《創造營》張亦凡一個二公主是如何誕生的
    如果家裡有個女兒,像張亦凡這般,應該很不錯,她是如何養成的呢?然而張亦凡也有著很明顯的性格缺陷:膽怯、柔弱、不知道如何回應別人。不知道如何回應別人像毛不易在節目中說的,他和張亦凡是一類人,面對善意不懂如何回應,反而面對批評更容易接受,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社交問題。任何人在於你交際的時候,不管真實本意如何,但是表現出來的總是善意的,如果無法回應別人,就意味著失去很多機會。
  • 口語養成計劃-NO.01 如何在快餐店點餐?
    一杯咖啡的時間,養成說的習慣。請看如何在快餐店點餐的常用表達。
  • ...微博《微聚》訪談,與蜂群文化合伙人周麗峰暢談網紅老闆如何養成
    針對這一現象,微博全新製作互動訪談真人秀節目《微聚》重磅邀請定位專家顧均輝與蜂群文化合伙人周麗峰參與新一期節目錄製,共同探討網紅老闆們是如何養成的。圖:定位專家顧均輝顧均輝指出,如今老闆們走上臺前根本目的還是為了讓品牌出圈,提升品牌在消費者心智中的認知。
  • 作為今年最火的偶像養成節目,《明日之子》如何讓「養成」這件事變得更「長情」?
    市場的旺盛需求和節目的長尾效應,使近年來的偶像養成類節目一時井噴。但縱觀整個國內市場,一些節目在內容設置、藝人培養方式,以及產業鏈的可持續性發展等方面仍不夠合理。而在這個夏季,《明日之子》的出現卻意外地打破了這一僵局,成為今年最火的偶像養成節目。
  • 趙露思再登熱搜,教你如何養成同款精緻的素顏初戀臉!
    分析了趙露思的特徵,總結了一下初戀臉的幾個要點:1.初戀臉多是淡妝或者素顏,比濃妝豔抹更加具有清純甜美的感覺;2.面部線條柔和,滿滿的膠原蛋白,淡淡的有一種朦朧美;3.初戀臉的頭髮應該都是以黑色系或者棕色係為主,長發直發一般更受歡迎一些;4.擁有初戀臉的女孩,應該也有一個姣好的身材,健康活潑;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擁有同款清純甜美的初戀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