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怎麼變成黃種人的?一個隱私部位留下了證據,性的選擇與進化

2020-12-23 騰訊網

「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一共有三大人種,分別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其中白種人是數量最多,也是分布最廣的人群,像歐洲和美洲,在人們的印象裡就都是白人為主,他們一般有著金色的頭髮,藍色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但卻是不太耐老,大部分白色人種在四十歲左右就開始老化,皮膚跟氣質立馬大不如從前。

亞洲人的主要人種是黃種人,一般都是黑色的頭髮,黑色的眼珠,不過說來有人會問,中國人是如何演變成中國人的呢?這跟一個隱私部位有關。

首先有一點肯定是不能忽視的,那就是地區,一個人的膚色跟所在的氣溫也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一個愛曬太陽的人會偏黑,但不用曬太陽的人就偏白。

再來就是遺傳的因素很大,簡單來說就是一對黑人夫婦,絕不會生出一個白人小孩,反過來一對白人夫婦,也生不出黑人小孩,就這麼個原理。

值得一說的是,在遙遠的「大洋洲」有一座「塔斯馬尼亞島」,據說在一萬年前,這兒的人的膚色是介於黃色跟黑色之間的棕色人種,而且這兒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但到了現在,這座小島上的人的膚色已經變成了淺色,由此可見地形上的因素,應該對人體膚色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或者說並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不過另外一點倒是不可忽視,那就是太陽的光照,我們可以發現,高緯度的地區以及低緯度的地區,相對來說高緯度的地區要白一點,而低緯度地區的人就會黑一點,或者說低緯度地區的人會更加容易黑一點,同時曬太陽更能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這也能夠促進人體黑色素的吸收。

以咱們中國為例,高緯度地區有烏魯木齊,哈爾濱,呼和浩特這些地方,而低緯度地區有三亞,海口等廣東地區,如果有去過兩個地方的人應該都有印象,北方人相對來說比南方人要白一點,就是因為緯度上比南方要高。

但整體來說,中國沒有太黑的人,也沒有太白的人,介於中間便是以黃皮膚居多了,其實不光是中國人,就整個亞洲而言,中國,韓國,日本,越南這些地方都沒有太明顯的差異,除了會有一些長相上的特點。

以上就不難看出,一個人的長相,除了父母那一方的基因之外,還有一點就是光照與地形,加上後天的營養吸收了,我們不妨可以注意一下,其實一個人的氣質是能夠跟隨周邊環境變化的,比方說把一個小孩放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跟放在一個不同的環境,久而久之後,這個小孩便是有了不一樣的成長效果。

當然有一點肯定不變的,那就是人類膚色並不能代表什麼,像什麼「黃禍論」都是無稽之談,只要生而為人,就統統都是平等的存在,地球因為生命而美麗,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地球更加美好。

記得著名歌唱天王麥可·傑克遜就唱過一首《earth song》,就是在告訴在大家要把世界上所有人都當成一家人來看待。

相關焦點

  • 中國人是怎麼變成黃種人的?以前都是什麼膚色?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一本名為《物種起源》的著作,闡述了關於人類起源的「進化論」學說,在當時可謂是震驚歐洲的言論,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逐漸認可了達爾文的言論,相信物種是不斷變化的。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世界上所有的人類確實是進化到了相似的樣子,但為何會出現三大人種呢?所謂三大人種,指的是膚色分別為黃、白、黑的這三類人群。
  • 中國人這麼白,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轉載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能被稱為黃種人,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因為在中國文化中,「黃色」不僅代表了黃帝、黃河、黃土地,還是被帝王們長期壟斷的高貴顏色——我們從電視劇裡也能看到,明清時代的龍袍都是黃色的。於是,我們從來都不會看著自己的膚色,懷疑一下——這怎麼能算是黃色呢?美國學者奇邁可的著作《成為黃種人》,解釋了亞洲人,尤其是東亞人,被稱為黃種人的原因。
  • 「黃種人」是一個偽概念?中國人被誤導了多少年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現在恰好有了一部反思種族思維的上佳教材,這就是奇邁可的新著《成為黃種人:種族思維簡史》。此書著力於再現西方社會對東亞人群進行描述和理解的觀念史變遷,考察了「黃種人」觀念的起源,人種分類理論中「黃色蒙古人種」在西方科學界的定型,以及這一學說如何傳播至東方並為東方社會廣泛接受的知識過程,是一部有關種族思維有趣卻沉重的社會文化史。
  • 當黃種人在美國被歧視,中國人希望團結,但日本人選擇甩鍋中國人
    ,當反種族歧視抗議還在全美持續之際,美國洛杉磯一帶又出現了針對日本人的歧視事件。美國洛杉磯一家由日本人經營的廚具商店入口處被貼上多張貼紙,貼紙上寫著「這裡是美國,不需要日本人賣的東西」、「你們這些猴子,滾回日本!」、「不聽話就炸了你們!」等含有威脅、侮辱性字眼的話語。
  • 中國人被定性為「黃種人」,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短史記
    在「黃禍」之說流行時,英國作家薩克斯·羅默創作了以傅滿洲為主角的系列小說,將之作為「中國人奸詐取巧的絕佳象徵」。圖為電影中的傅滿洲形象。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
  • 人類男性在進化過程中,為何隱私部位會丟失一塊骨頭?有何影響?
    但是這些缺陷都是可以理解的,並且從進化論上可以輕鬆的解釋得通。而人類男性隱私部位那塊骨頭的消失,卻一直令科學家非常的疑惑,因為這非常不利於種群的發展和繁衍,人類失去的是一個能讓我們祖先很容易保持堅硬的骨頭,而選擇了一種更加費力的方式,這種方式可能很容易導致一些個體在野外生存條件下勃qi失敗,那麼自然會影響到種群的繁衍問題。
  • 世上本無黃種人
    ——讀奇邁可《變成黃種人》【本文原載《上海書評》2013年5月13日】                                            我年輕時,某個趕寫博士論文的冬夜,在FM97.4裡聽了朱哲琴的《黃孩子》,那種空曠蕭索的孤獨感和無望感,恰好匹配了我寫不下去卻不得不寫的絕境。
  • 人類為什麼要失去全身的毛髮,只留下頭髮和隱私部位少量的毛髮?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毛髮確實少得可憐,除了頭髮、鬍鬚以及隱私部位的毛髮外,人幾乎是「裸奔」的。那麼,為什麼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會失去全身大部分的毛髮,只留下局部的毛髮呢?我們簡單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人類為什麼會失去全身大部分的毛髮?
  • 我們是如何成為黃種人的
    ▲橘黃色部分代表中國19歲女性、男性平均身高,及在世界的排位網上流傳的黃種人一定比白種人矮的謠言,中國人比日本人矮的謬論,不攻自破了。兩條熱搜,同一個關鍵詞——黃種人。其實後來,蒙古不再西徵歐洲,中國開始落後,但在巨大的心理陰影和執念下,到了歐美崛起的19世紀,西方人還是炮製了「黃禍論」。他們認為,黃種人對於白人是威脅,白人應當聯合起來對付黃種人。因為中國人奸詐取巧,是無惡不作的歹徒,比如「傅滿洲」。
  • 黑人需要多少代混血,才能變成白人?那黃種人呢?答案想像不到
    印第安人繼承了三分之一的古代歐亞北部人的血統,剩下的三分之二的血統則是古代東亞人貢獻的,又由於古代歐亞北部人還遷徙到了歐洲的西部,融入到了歐洲人當中去了,因此,印第安人與中國人、英國人、美國人其實都有血緣關係。
  • 中國人不應該再自稱「黃種人」,這種定性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短史記
    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此種飽含種族歧視意味的劃分方法,在19世紀末歐洲衍生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並對東方的中、日兩國產生重大影響。
  • 古埃及人為何和現在的非洲人一點也不一樣?說是黃種人,你信嗎?
    現在的非洲人與古埃及人種相比已經經歷了很多年的進化,和埃及人種肯定會不一樣。古埃及人的皮膚偏棕色,和非洲的黑人膚色有點類似,但肯定是不一樣的。 古埃及人來自亞洲。人類歷史上有三次大遷徙。一,非洲人走出尼羅河谷。二,亞洲大走遍全世界。三,歐洲人的殖民地拓展。
  • 羅新:世上本無黃種人——讀奇邁可《成為黃種人》
    歌詞把白人藍眼與黃人黑眼相比對,傾訴東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裡唱道,「在那個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個黃孩子」。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
  • 黃種人睪酮素最高最容易長肌肉
    健身前,有多少人擔心自己練成像施瓦辛格那樣的大塊頭,健身後,卻發現肌肉的增長是非常困難的。肌肉不但增長難,維持也難。即使是訓練刻苦,天賦也很好的訓練者,也沒法輕易得獲得大量的肌肉增長,而且,肌肉有一個隨著年齡增長不斷流失的過程。
  • 女性隱私部位的毛有什麼用?剃乾淨了身體還好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其實男人和女人身上都會有毛,只不過隨著多年的進化,我們身上的毛已經沒有這麼密,也沒有這麼黑,特別是女人,身上也只有一些汗毛,只不過女性的隱私部位相對毛稍微多一些,其他的部位幾乎是越來越少。那么女性隱私部位的毛有什麼用?剃光了身體會怎樣?醫生告訴你正確的答案,為了自身的健康,在選擇剃隱私不為毛的時候,要三思而後行。
  • 200年前中國人還不是黃種人,那是什麼膚色?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現今在社會上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點,就是按照體質人類學進行分類的話,這世界上一共有三大人種。分別是白種人,黃種人以及黑種人三大人種。而細分的話就是在三大類型下分類。而實際上在最開始,還有一個人種的分類就是紅色人種,指代的原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
  • 印第安人的長相,很像中國人
    根據優勝劣汰的自然進化論,熱帶地區最適宜黑種人的生存,溫帶地區最適宜黃種人的生存,而寒帶地區最適宜白種人的生存。 但是中國和美國都屬於溫帶氣候,緯度也非常相似,按理說都是最適宜黃種人生存的土地。 為何在中國生存的是黃種人,而在美國生存的是白種人。
  • 北大羅新:「黃種人」是一個偽概念
    歌詞把白人藍眼與黃人黑眼相比對,傾訴東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裡唱道,「在那個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個黃孩子」。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
  • 承認古埃及人是黃種人,對歐洲人意味著什麼呢?
    而且這句話也不是出自於個別人之口,而是一個集體說辭,就是說這麼說法是經過廣泛討論後定位的一句話。承認古埃及人是黃種人,對歐洲人意味著什麼呢?歐美人是不想把這些文明說成是自己主導創造的嗎?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他們在復原古埃及人像時就很雞賊的復原成接近自己的模樣。甭管基因如何,你連肉眼就能分辨的都那麼雞賊,何況是把古文明據為己有。之所以不能說成是自己創造的那是因為太違背常識了。
  • 我們明明不黃,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歐美國家的白人、非洲的黑人、亞美的黃種人,這是我們從小就接觸到的簡單概念。從中華民族的角度出發,我們自己似乎也不排斥這種分類。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明明不黃,卻被稱為黃種人?所謂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最開始是作為政治概念被提出來的。當然,提出的人正是自詡為高貴純潔的歐洲人,即白種人。為了給毫無人權的黑人奴隸安排一個「天命」式的歸宿,黑種人代表的是愚昧、低等和下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