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如何成為黃種人的

2020-12-27 茹文歷史說

01

上個月的兩條熱搜引發了我的關注。

一條是,劉翔接受採訪說,自己不需要任何人道歉。

37歲的劉翔達到高峰又經歷低谷,起起伏伏,看淡一切。

很多人眼裡他的第一個高峰,就是2004年雅典奧運會110米欄奪冠,賽後興奮地溢於言表:

「誰說黃種人不可以拿到奧運會前八,我今天就要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奧運會冠軍。」

一條是,權威的醫學期刊《柳葉刀》論文顯示,中國19歲男女平均身高分別為175.7cm、163.5cm。

這第一批00後的平均身高達到了東亞第一,超過了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這樣的歐洲國家。

▲橘黃色部分代表中國19歲女性、男性平均身高,及在世界的排位

網上流傳的黃種人一定比白種人矮的謠言,中國人比日本人矮的謬論,不攻自破了。

兩條熱搜,同一個關鍵詞——黃種人

關於中國人很差的謠言能從身體素質說到社會道德,能從小孩天性說到民族希望。

能從我8歲時候說到我18、28、38歲……的時候。

反正,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被賦予的標籤越來越多。

回過頭來看這些標籤裡,似乎「黃種人」是少有的客觀理性地對待我們的。

我們也曾驕傲地自居是黃皮膚的龍的傳人。

但其實循溯歷史、回顧歲月,才可能發現「黃種人」恰恰是更早的種族歧視手段。

02

這事還得從很早時候說起。

在西方人的眼中,歐洲——他們的歐洲——是「被上帝祝福過的地方,是人類文明的中心」。

他們堅信,白色象徵著神聖、純潔、高貴、智慧。

於是,巧不巧,白皙的皮膚同宗教信仰聯繫在一起。

西方人叫自己「白種人」,俗稱「天選之人」。

而其他種族便都是「有色人種」,比白色的天然劣一等,比如黑色就是低賤、邪惡、汙穢、野蠻。

然而,西方人最早並不把我們當其他的有色人種,最早稱呼我們的並不是——黃種人。

很久很久以前……其實是13世紀的元朝,由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等人建立起來的龐大王朝。

當時元朝軍事文化一手抓,國土面積達到了1372萬平方公裡,國家實力一時無兩。

同期,13世紀的歐洲,處於黑暗無邊的中世紀,遭受蠻族入侵,苦不堪言。

一個是強大無比的元朝,一個是百廢待興的歐洲,兩相比照,差距巨大。

比如,成吉思汗和他娃娃們的汗國之間就建立了歐洲少有的不少驛站。

有了這些驛站,才有了義大利人馬可·波羅遊遊歷到中國。

在見證了元朝的強大之後,馬可·波羅在遊記中稱中國人是「白色的」

這本遊記在歐洲廣泛傳播,當時的歐洲開始了「精神中國人」的風氣。

當他們凝視中國時,中國也在凝視他們;

當他們想俯視中國時,中國的怒視讓他們敢怒不敢言,心服首肯。

16世紀明朝正德年間,葡萄牙國王派多默·皮列士出訪中國。

在面見皇帝的路上,馬六甲王國被葡萄牙強行佔領的消息傳到了朝廷,加上有葡萄牙人在廣東地區胡作非為。

明朝皇帝很憤怒,很剛,遷怒於多默·皮列士,不僅反悔拒絕召見他,甚至還把他關進了監獄。

多默·皮列士經歷了標準流程的「皇恩浩蕩」,他在《東方志:從紅海到中國》一書中回首往事,無奈又感慨地寫道:中國人「像我們一樣白」。

這就是國威的力量,這就是鄭和遠航想要的效果——

總有一種方法讓外國人心悅誠服,如果沒有,那就兩種。

17世紀以前,唐宋元明等朝代在國際上聞名,當時的中國在西方國家眼裡是難以企及的強國。

所以,在中國強盛、西方勢弱的時候,我們用實力得到了西方人的認可,換來同西方人一樣的「白種人」身份。

這時候西方的旅行報告裡,絕大多數把我們的膚色描述為白皙、略暗的白色、橄欖色等,他們絕大多數認為中國和西方在膚色上沒有多少區別。

就像美國漢學家孟德衛說的:「在16、17世紀歐洲人的作品中,中國人是白種人的說法佔支配地位。」

而他們形容的「黃色」的那一類人,正是印度。

03

後來,明朝萬曆年間,利瑪竇來中國傳教。

傳教在其他國家進行得十分順利,但在中國並不成功。

因為不合國情啊。

第一次受挫的利瑪竇便對中國的印象不大好了。

《利瑪竇中國札記》中這麼評價:

「中國的小孩生下來是白色的,但是他們長大後則變得越來越醜陋、肥胖、膚色暗沉」。

西方很多信奉基督教,並且也希望全世界都要信奉基督教,後來變本加厲,似乎不跟他們信都不行。

而利瑪竇,他在中國傳教27年,卻只發展了不到3000個天主教徒。

但其實他這已經算比較成功的了。

連萬曆皇帝都為他打破了外國人不能在京城的慣例,不但讓利瑪竇在京城定居,還給他特批了一塊墓地。

但對於這個結果,利瑪竇並不滿意。

西方人認為不信奉基督教的人是低級的,而且在後來的中國崛起過程中,中國人在他們眼裡乾脆是「沒有信仰」的。

所謂沒有信仰,似乎沒有立場,沒有原則,不配與之為伍。

由於這個因素的存在,他們不太認可中國人的皮膚是白色的。

一言以蔽之,非我教類,其膚色必異。

04

利瑪竇到訪時的明朝,我們開始了「閉關鎖國」路線,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天朝上國」的形象開始崩塌,也就開始受到西方人的鄙視。

於是東亞人的膚色在西方人的筆下,變得多種多樣起來,但無一不是「暗色」:棕色、紅色、黃褐色、古銅色、深綠色,甚至黑色。

18世紀,瑞典生物學家林奈把人類命名為「智人」,並分成了四個種:歐洲白人、美洲紅種人、亞洲棕色人種、非洲黑人。

很明顯,當時的我們在他們眼裡屬於哪一類。

後來,林奈形容亞洲人時都換成了一個詞就是黃色。

而「黃色」一詞luridus,在拉丁語中是「死亡的、像幽靈一般」的意思,沒有希望沒有生氣。

林奈自己在解釋這個詞的時候,說:luridus是植物在不健康狀態下的顏色。

如此,「黃種人」,在白人看來,就是不健康的人種。

至此,帶著歧視意義的詞語:「黃種人」誕生了。

布魯門巴哈根據顱骨形態,把人種分為高加索人種、蒙古人種、馬來人種、尼格羅人種、美洲人種。

所有的黃種人被歸到「蒙古人種」裡。

用「蒙古人種」來命名,初看按照頜骨形態來區分,其實這點被證明在科學上站不住腳,但卻延續至今。

淡黃色的皮膚,淺慄色的眼睛,多為黑色的直發,體毛及鬍鬚均不明顯,面部中等,顴骨較平,鼻梁中等,兩眼內角具有特別的毗褶……這些都不能進行嚴格的人種劃分。

深層次的一個內涵在於,很早時候,成吉思汗等蒙古人曾經用戰爭席捲過歐洲,讓他們驚恐。

蒙古鐵騎曾經瘋狂席捲歐洲,歐洲人又打不過,留給他們的是民族意識裡持續存在著的驚恐和排斥。

於是,「蒙古人」成了有侵略性的、暴躁的代名詞,「蒙古人」就是「災難」「禍害」「戰亂」的代名詞。

所以,蒙古人是低等的,那低等人就不配叫白種人。

還特別有針對性地命名了三種有歧視含義的病症:「蒙古褶」、「蒙古斑」和「蒙古症」(唐氏症候群)。

比如,「蒙古斑」這個概念,被包裝成人類進化中脫落了的尾巴遺痕。

這種沒有完全進化好的尾巴痕跡,被認為是不存在白人身上的,因為白人的進化程度最高。

被認為會出現在東亞嬰兒身上,似乎蒙古人種才有。

其實是我們俗稱的「兒痣」,這樣的胎記科學來看,印第安人、黑人、白人都會有。

如此看來,根本就是反科學的中傷。

所謂的「蒙古症」,也就是唐氏綜合症,更是與種族無關。

(這次的疫情,他們一些人不就說是「**病毒」嗎?)

(更早的時候,他們一些人直接定義了「東亞病夫」。)

我們現在知道,按照膚色、體質的人種分類學說,都沒有可靠的科學依據。

西方人眼裡,打敗了自己的蒙古人,恰恰是進化不完全、身體上存在缺陷的。

我手上打不過,嘴上還打不過嗎?

特像阿Q精神,你只是打敗了我,但你並沒有戰勝我,我大意了而已。

其實後來,蒙古不再西徵歐洲,中國開始落後,但在巨大的心理陰影和執念下,到了歐美崛起的19世紀,西方人還是炮製了「黃禍論」。

他們認為,黃種人對於白人是威脅,白人應當聯合起來對付黃種人。

因為中國人奸詐取巧,是無惡不作的歹徒,比如「傅滿洲」。

那些來對付中國的國家的百姓,大多不知道自己國家的所作所為,反而以為中國人都是邪惡可怕之輩。

還認為,中國人是不折不扣、窮兇極惡的「帝國主義者」。

從沒做過「帝國主義」的我們表示很冤。

誰讓我們當時落後呢了?

畢竟落後了,就可能全方位挨打。

05

很多人知道,落後就要挨打;

很多人不知道,被挨打了,反倒可能像之前葡萄牙的多默·皮列士一樣「心悅誠服」。

當苦難深重的近現代中國人觸及到「黃種人」這樣的字眼時,有些是接受的。

一因,更強大的歐美列強給我們灌輸概念,有時候不接受也得接受;

二因,黃色在古代中國代表著皇室、高貴,黃皮膚的龍的傳人自然別具格調和尊貴。

這兩個原因一結合,被當時準備救苦救難的知識分子意識到了。

這不,正好可以用來激勵著受苦受難的四萬萬中國同胞。

就像《龍的傳人》裡唱道的:

「多少年炮聲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地擦亮眼。」

可見當時接受「黃種人」這個概念,更多是從救國救難角度出發,發人深省,提人意志。

類似一種激將法,後來確實起到了振聾發聵的作用,只是如今很多人忘了這是「激將法」。

凡此種種,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承受那份歧視,那份加在我們頭頂上的「傲慢與偏見」。

就像奇邁可在《成為黃種人》裡認為,白到黃,針對的不僅僅是膚色,更是對中國人「財富、力量以及較高的文明等級所帶來的附加印象」。

也就是說,「黃種人」從來不是科學判斷,而是別有用心的「價值判斷」。

也就是說,當你一旦發展落後,你就會被降格為有色人種。

06

如此價值判斷的荼毒一直存在著,並深入到生活的諸多方面。

知乎有這樣一個熱門問題:為什麼白人顏值都那麼高?

問題的補充說明裡寫道:「中國姑娘的五官相對白人姑娘扁平,沒有白人姑娘的高鼻深目和好看的瞳色,以及白人姑娘的發質。」

至今未改。

一個高贊的回答,舉例說明了白種人不是顏值都高,而黃種人也有顏值高的。

於是評論就說答主這種行為是「田忌賽馬」。

更有人內涵黃種人的長相是:眯眯眼、大餅臉、趴鼻梁、五官不端...

另一個回答專門為了反駁高贊回答:

「亞洲人醜的更多,但是平均顏值不如白人……國人總體審美還不高,需要一些好看的白人來讓我們認清現實。

咋不說白人生長在香甜的空氣中,所以更美呢?!

這些迷惑言論的背後,我看見了一個又一個缺乏理性思辨的人。

白人真的天生比我們強嗎?真的天生比我們美豔嗎?

白人所推崇的華人美女的樣子基本就是眯眯眼、大餅臉……

他們會做這樣的動作來表示歧視——原始的,沒開化的。

因為他們對我們的偏見就是如此,覺得我們未開化,我們的臉就總是這裡不好那裡不好。

長成這樣的眯眯眼都已經算美了。

美和審美都是一種權力,似乎只被他們掌控著。

當很多事情靠審美權力發揮不了作用時,他們就會選擇和我們不一樣的做法,凸顯出他們的特質來。

比如,為了詆毀中國防疫的成果,甚至不願意戴口罩…

想靠著自以為的人種優勢扛過疫情,結果證明很不科學。

以前是當我們落後很多的時候,被歧視。現在是只要我們和他們不一樣,也會被歧視。

背後是,我們的發展令人嘖嘖稱奇。

雖然清朝後中國人走了彎路,導致後來長達100多年我們都生活在屈辱與動蕩之中。

但在仰望西方、跟在西方大國亦步亦趨的時間裡,我們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

這樣不以西方價值和倫理而開展起來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超出西方的想像,也超出了西方的掌控力。

可以預見,未來對我們的歧視、偏見、打擊、污衊將繼續存在。

而我們如果還堅持崇洋媚外,那真的太不可取。

當然,另一方面,剛愎自用、自我吹噓亦不可取。

畢竟離真正的復興尚有距離。

我們不捧別人,不踩別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我們不以歷史自卑,也不以它自傲,在重塑民族自信的過程中,正確認識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那句話,永遠不過時:認清形勢,放棄幻想。

時時刻刻去做好自己。

你我的歲月靜好,就是國家的繁榮富強。

-END-

相關焦點

  • 羅新:世上本無黃種人——讀奇邁可《成為黃種人》
    歌詞把白人藍眼與黃人黑眼相比對,傾訴東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裡唱道,「在那個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個黃孩子」。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
  • 我們明明不黃,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歐美國家的白人、非洲的黑人、亞美的黃種人,這是我們從小就接觸到的簡單概念。從中華民族的角度出發,我們自己似乎也不排斥這種分類。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明明不黃,卻被稱為黃種人?所謂的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最開始是作為政治概念被提出來的。當然,提出的人正是自詡為高貴純潔的歐洲人,即白種人。為了給毫無人權的黑人奴隸安排一個「天命」式的歸宿,黑種人代表的是愚昧、低等和下賤。
  • 北大教授羅新:我們不是「黃種人」
    歌詞把白人藍眼與黃人黑眼相比對,傾訴東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裡唱道,「在那個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個黃孩子」。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
  • 美國黑人事件,當遭暴力執法的非黑人而是黃種人又會如何
    從8.9美國槍殺黑人事件到2020的弗洛伊德事件,我們不難看出:由於歷史原因引起的美國種族歧視現象仍十分易見。然後……黑人男子弗洛伊德的死亡最終致使"種族歧視"這個火藥桶爆炸,成為了本次動亂的導火索。美國鐵路從1865年到1869年四年間,約有14000多名華工參加築路工程。華工的死亡率高達10%以上,為中央大鐵路的建成做了巨大貢獻。
  • 釋迦牟尼佛是黃種人,是華夏人!
    在這篇文章之前,我們先看一下尼迫爾學者阿木漢.鬆通過十年的研究得出的結論,他認為釋迦摩尼佛是黃種人,而且是華夏系的人。他的這一結論得道了美國學者卡明斯基、日本學者井松根一等充分坑定。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看一下目前南亞次大陸的地圖事實上,在2500年前,尼泊爾、錫金、不丹、藏南(目前印度阿魯恰爾邦)實際上都是黃種人(現代稱為緬藏族)。為什麼這些地方是緬藏系人呢?這要從遠古時說起。
  • 世上本無黃種人
    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這許多年間,如同周伯通努力忘記《九陰真經》那樣,我們逐漸把一團又一團的教育漿糊從腦子裡清除出去。種族思維邏輯下的眾多概念已經不再流行了,我們知道了人種分類是偽科學,也明白了人類體質特徵的差異其實是幾萬年來生存於地球不同環境所發生的適應性變化而已。
  • 中國人這麼白,為什麼被稱為「黃種人」?| 轉載
    謝霆鋒唱過一首名叫《黃種人》的歌,裡面有這樣幾句歌詞:「黃種人來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黃種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樣」。我們從小就被告知,生活在亞洲的是黃種人,在歐洲的是白種人,在非洲的是黑種人。對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能被稱為黃種人,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因為在中國文化中,「黃色」不僅代表了黃帝、黃河、黃土地,還是被帝王們長期壟斷的高貴顏色——我們從電視劇裡也能看到,明清時代的龍袍都是黃色的。於是,我們從來都不會看著自己的膚色,懷疑一下——這怎麼能算是黃色呢?美國學者奇邁可的著作《成為黃種人》,解釋了亞洲人,尤其是東亞人,被稱為黃種人的原因。
  • 承認古埃及人是黃種人,對歐洲人意味著什麼呢?
    歐美人一直在各個場合都這麼定位自己,我們參與了所有古代文明。很明顯,他們並沒有敢說自己創造了某某文明。而且這句話也不是出自於個別人之口,而是一個集體說辭,就是說這麼說法是經過廣泛討論後定位的一句話。承認古埃及人是黃種人,對歐洲人意味著什麼呢?歐美人是不想把這些文明說成是自己主導創造的嗎?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 黃種人睪酮素最高最容易長肌肉
    每個人都有認知局限,有些彎路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以說,人生所有的彎路都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就像在健身的過程中,我們的認知也在隨著健身知識的更新而更新的,難免會有不少的錯誤的認知。眾所周知,我們都知道黑人的肌肉纖維多,運動能力強,有種族天賦。如果說,在白人,黑人,黃種人中,黃種人的基因才是最容易長肌肉的,你相信嗎?
  • 中國人被定性為「黃種人」,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短史記
    在人種劃分上,包括中國人在內的亞洲人屬於「黃種人」或「蒙古人種」,是一個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常識」。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以上劃分所依據的不是科學成果,而是政治觀念。此種飽含種族歧視意味的劃分方法,在19世紀末歐洲衍生出流行一時的「黃禍論」,並對東方的中、日兩國產生重大影響。
  • 北大羅新:「黃種人」是一個偽概念
    歌詞把白人藍眼與黃人黑眼相比對,傾訴東方在西方面前的失落。歌裡唱道,「在那個時候,在那個時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個黃孩子」。和唱歌時的朱哲琴一樣,我聽歌的時候,已經知道了自己是「黃種人」。那首唱遍中國的《龍的傳人》裡就有一句「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
  • 單向度的黃種人和被誤解的亞洲女性:澳大利亞作家許瑩玲與她的奇妙...
    「做黃種人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採訪者這樣問道。「這不是我唯一感興趣的事情,畢竟我寫的這本書是關於費裡尼以及女性在他的電影中的形象問題的。」「我知道,但你的黃色(yellowness)如何影響了你的作品呢?」採訪者又問道。……「作為一個黃種人,你為什麼不寫寫這件事情本身呢?」「因為我想寫的是義大利的新現實主義。」
  • 「黃種人」是一個偽概念?中國人被誤導了多少年
    我們被教育去認知並認同自己的黃種人屬性,被教育承認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儘管肉眼看我們的皮膚一點也不黃,除非是生了某種特殊的病。這許多年間,如同周伯通努力忘記《九陰真經》那樣,我們逐漸把一團又一團的教育糨糊從腦子裡清除出去。種族思維邏輯下的眾多概念已經不再流行了,我們知道了人種分類是偽科學,也明白了人類體質特徵的差異其實是幾萬年來生存於地球不同環境所發生的適應性變化而已。
  • 為什麼黃種人體格沒有黑人健壯,打仗卻最厲害?
    世界上有三大人種,亞洲黃種人的身高和體型都是居於劣勢的,白種人的身形高大,黑種人體能強大,因此在對比之下就更顯得黃種人體質差,然而1939年二戰爆發時,德軍入侵歐洲各國,亞非各國殖民地也慘遭荼毒,歐洲戰場節節敗退,戰況十分不利,反而時與日軍作戰的中國戰場,在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堅持了整整
  • 黃種人的體質比不過白種人和黑種人?從基因上就輸了?告訴你真相
    地球上存在著許多個國家,不同的國家與民族的人,膚色也各不相同,大多有黃種人、白種人和黑種人。我過人大多是黃種人,也是「炎黃子孫」,有種說法說黃種人的身體素質不如白種人和黑種人,我們從基因上就已經輸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三者的身體素質之間有著怎樣的差別?哪種人的身體更好?
  • 古埃及人為何和現在的非洲人一點也不一樣?說是黃種人,你信嗎?
    我們的研究者,不能老是在歐人給出的「研究」材料上面,去做學問了。 古中國之所以能延續還是得益於地理位置,古代航海技術落後,中國的敵人主要來自北方遊牧民族,也就是說只要守住了長城我們就無後顧之憂,如果守不住,那麼只要時間足夠,因為遊牧民族文化落後人口少,也會被我們同化,所以我們會立於不敗之地。
  • 海奧華預言:地球上的第一批人類,是黃種人和黑種人!
    黑種人選擇了澳大利亞作為移民基地,在內陸海邊建立了移民基地,後來在現在紐幾內亞的地方建立了更多的基地。黃種人則選擇了現在的緬甸,在孟加拉灣海邊建立了移民基地。約五十年間,巴卡拉梯尼星人使用超光速飛船,運送了黑種人和黃種人各三百六十萬人,這是為了體現這兩個要在新星球定居和相處的種族之間有著高度的互相理解和合作精神。
  • 為什麼他們可以歧視其他人包括黃種人
    為什麼他們可以歧視其他人包括黃種人,但是不能有人歧視他們,一旦有人歧視他們就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雙標罷了,他們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為自己爭取到教育和平等工作的權利,為什麼要燒殺搶奪呢,砸店鋪,揍白人,搶東西,一個罪犯直接變成英雄了,這有點過激了,他們只是想跟白人平等,黃種人想和黑人平等人家不願意的人種的優勝劣汰,有拳頭,有智力,有生殖力,缺一不可。哎真是無奈,上帝最公平,看長遠,最終勝出的,必須是團結能打,智商高又能生的。現在還遠沒到最終審判到來的時候。
  • 印度的黃種人都是哪來的?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最近一個背影和一副面孔牽動著中國人的心:我們邊防戰士張開雙臂保護祖國的背影,和那個率先上前挑釁的外軍士兵的一副黃種人的面孔。一個問題很快浮現在許多中國人的腦海中:印度哪來的黃種人?
  • 為什麼黃種人智商最高?而黑人...
    面對列強的凌辱,我們總是低下頭,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列強,包括政治,歷史,文化,經濟。但有一點卻是不爭的事實!黃種人的智商是世界上最高的人種,沒有之一!國外調查機構多次公布全球人種智商地圖,東亞霸佔第一!20世紀下半葉 隨著日本經濟的騰飛,引起了智商研究專家林恩教授的注意。他摒棄了政治,制度,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只從智商入手,研究調查了日本人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