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八兄弟的娘

2021-01-17 魯中網

 摘要: 

  □ 桓臺 張作鵬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父親和他七個弟弟的組合體「張家八兄弟」,成為十裡八鄉一座「地標」。「張家八兄弟」做人堂堂正正、做事乾乾淨淨,聲譽口碑被鄉鄰稱頌。那時,每當我、姐姐或堂弟堂妹被人介紹這是老幾的孩子時,一律仰著頭,滿臉榮耀。我們高調,奶奶更不淡定,一聽到人家說這是「張家八兄弟的娘」,她全身上下甚至連那雙小腳都是滿滿的驕傲。

  爺爺去世時,八叔七歲,七叔上學,五叔、六叔還沒成親,那時「張家八兄弟」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一生務農老實巴交的爺爺沒給奶奶留下什麼,無米之炊怎麼做,這考驗著奶奶的智慧。奶奶的辦法是開會,召開兒子參加、謝絕兒媳參加的家庭會議。會上,奶奶規定了兩個必須:找了媳婦另起鍋灶的兒子,每月必須交多少養老錢,一年必須交多少口糧!雖然只是口頭協議,但奶奶執行起來卻鐵面無私、不講情面。那時,有個叔叔手頭緊,晚交了幾日養老錢,奶奶提著刀找上門,朝叔叔家的一棵梧桐樹,砍一刀,罵一聲,梧桐樹汁從刀口流下,像極了人的眼淚,直至叔叔告饒奶奶才罷手。有「法」可依,執「法」必嚴,成為四個叔叔能在婚戀年齡娶到意中人的最可靠保障。

  被排斥在會議之外,母親知道肯定有什麼瞞著自己。每月交多少養老錢,一年交多少口糧,那是明的,暗的呢?任憑母親怎樣追問,父親始終守口如瓶。後來發生的事驗證了母親的猜疑。父親當工人,我家條件還說得過去,母親又愛面子,她一分一釐地摳,一分一釐地攢,買了北極星大掛鍾、上海蝴蝶牌縫紉機。那時,這些大件算得上土豪級的奢侈品。為了撐門面,這個叔叔訂婚借去大掛鍾,那個叔叔結婚借去縫紉機,用完了,下文沒了。再後來,我家住的房子也變成了一個叔叔的新房。但母親除了耿耿於懷,卻也無計可施。

  依靠智慧,奶奶創造出了子孫滿堂的奇蹟,但操心勞累卻沒有讓她過早衰老,白髮、皺紋、滄桑,根本與奶奶不沾邊。奶奶總盤著一雙小腳,坐在炕席上,頭髮紋絲不亂,腦後綰著結實的髻,藏青的大襟褂,緬襠褲腿扎得利利落落,手上端著旱菸袋,吧嗒吧嗒過足癮,喝兩口濃釅的茉莉花茶,清清嗓子,接著抽。

  三十年倏忽而過,「張家八兄弟」如今只剩下兄弟兩人,從鄉鄰視野中漸漸淡出。

 

    如果您有好的新聞線索歡迎撥打魯中網新聞熱線0533-5355377,或關注魯中網小魯哥微信公眾平臺(lznewscn)發送。線索獎由矽元瓷器贊助,最低50元,上不封頂!矽元瓷器,「第一國窯」,走進中南海三十年!

相關焦點

  •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一一評萬正斌小小說《張家兄弟》一文的情節特色 (文/ 何平東)​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一一評萬正斌小小說《張家兄弟》一文的情節特色    文/ 何平東    《張家兄弟》這篇小小說的情節全靠矛盾的動力來推動的。  小小說名為《張家兄弟》,可開頭都撲面而來一個 「天",一個 "地「。
  • 風行水上丨張家兄弟寫春聯
    村裡字能拿得出手就數張家兩兄弟。老張家原先是村裡的大戶,家裡開著糟坊和糖坊。走幾十裡路還是老張家的地,長工僱了幾十個。解放後張家就衰落下來了,家產也讓村裡人給分了。我家還分了他們家一個雕花的碗櫥和小方桌。因為家道敗落,張家兩兄弟連媳婦都沒有娶上。他們倆一年當中所能享受到最幸福的時光,就是春節的時候幫人家寫春聯。
  • 張家兄弟:傳統木工手藝的堅守者
    而張家兄弟手工複製的雲錦織機則更是一絕,今天就讓我們來走近這兩位傳統木工手藝的堅守者。【記者出像:我現在所在的就是宋埠村張家兄弟的作坊了,在我身後呢擺滿了手工復原出來的雲錦織機,像我身邊的這一臺做工精巧、結構流暢,讓人不得不感嘆咱們中國古代傳統手工藝的偉大。】
  • 傳奇家族除了「合肥四姐妹」還有張家六兄弟
    自從2007年華裔歷史學者金安平《合肥四姐妹》出版,十多年來,張家四姐妹被學者研究,被作家、寫手描摹,幾乎每年都有一兩本面世。「最後的閨秀」、「流動的斯文」幾乎成了合肥張家的文化標籤。合肥張家的如水家風和合肥四姐妹的愛情傳奇,幾乎形成了堪比張愛玲fans的新「張迷」群體。十姐弟多高才唯有二弟張寅和英年早逝  「張家四姐妹」曾祖父為晚清重臣、淮軍將領張樹聲。
  • 合肥張家十兄弟姐妹家教為啥那麼好?因為他們擁有史上最牛爸媽
    十個兄弟姐妹互相扶助,相處和諧。張允和這樣評價十姐弟的關係:「我們兄弟姊妹共十個,四姊妹在前,六兄弟在後……從來不爭吵,相處得好極了,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名字裡都有『和』字,十個『和』在一起怎麼能不和美、和諧、和平、和睦呢?」
  • 上海書展@現場:《張宗和日記》首發,張家四姐妹活得精彩,六兄弟也...
    首發式請來了本書的整理者、張宗和的女兒張以女士,以及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培凱先生——他是張家的「遠親」。自2007年華裔歷史學者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推出簡體中文版後,關於張家的出版熱潮已經持續十多年,「最後的閨秀」「流動的斯文」成為合肥張家的文化標籤。
  • 張氏兄弟成武則天男寵後,民眾在其門家前寫8個字,張家回4字絕了
    武則天最開始寵信薛懷義,薛懷義死後,沈南璆接班了,沈南璆走了,張易之、張昌宗張氏兄弟接班了,成了武則天的最寵愛的絕代雙寵。 張氏兄弟都正值風華正茂的年齡,原本就長的面如傅粉,唇若塗脂,是一等一的美男子,再加上兩人又善於打扮,更是風採奪人,英氣逼人。武則天對這對「活寶」愛不釋手,寵愛至極。 據史書記載,武則天每當宴飲聚會,張易之、張昌宗和武家兄弟就一同侍候,用擲骰賭博比本領取樂,有時嘲笑詆毀公侯卿相,公開地幹迷亂瘋狂的事,不再有什麼羞恥畏懼。
  • 這得從南海張家四兄弟說起……
    真正的香雲紗織造技術,能歷經30多年後,重現民間,西樵吉贊村的張家四兄弟功勞最大。張家四兄弟也是在母親的織機聲中長大。「我從小就經常睡在機臺上,看我母親紡織,耳濡目染,對這一古老的技藝有著深厚的情感。」十弟張紹景說。
  • 地理答啦:張家四兄弟——張家界、張家口、張家港、張家川
    順帶說說張家的另外一個兄弟——張家川,張家川全名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境內有小麥積山等風景區。以上!
  • 「青海張家」惡人暗娶5房妻室仍霸佔人妻 指使槍擊清真寺教長!
    「掃黑除惡、匡扶正義」,被害人馬某珍家屬送來的錦旗上,印著這八個燙金大字。一名專案組民警看到錦旗,沒能忍住眼淚,「我們的搜索過程確實艱辛,但看到這幾個字,感覺一切付出都值得!」「首富」另一面:為鄉親修路,為地震捐款張成虎是湟中縣大才鄉張氏家族一員。2012年就有網友在論壇上發起過討論。
  • 張家菜館的故事
    我掐指一算,這位張家老大算是中學和我一個班時間最長的同學,從初中到高中共 5 年,高三那年他分流上委培院校了。同學聚會提起這個事,才知道張家兩兄弟因為看好了這邊的餐飲市場,並機緣巧合搞到了兩個鋪面,就開了兩家飯館,一家中餐廳,一家西餐廳。兩兄弟非常用心的裝修餐廳,選品備料,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終於在去年 628 迎來了飯館的開張。既然是網紅餐廳,一定要品嘗一下啊。
  • 《盜墓筆記》張家古樓的秘密到底是什麼? 張家使命在守護什麼?
    這個其實在《盜墓筆記》中已經交代過了,張家古樓主要是存放張家人屍體的地方,當然裡面還存有張家人利用隕銅製造出來的複製人,這個在《老九門》中張大佛爺因為幻象問題而來到張家古樓通過複製人恢復自己的本心。,他們也進不去張家古樓。
  • 終極筆記張家古樓在什麼地方 張家古樓的秘密是什麼
    在《終極筆記》的劇情當中,吳邪等人已經接近了張家古樓,裘德考和吳二白也達成了共識,但張家古樓的位置如此隱蔽,而且還非常不易接近,看起來像是為了隱藏什麼秘密。那麼在張家古樓裡面到底有什麼,而大家來到這裡又各自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呢?吳邪在張家古樓又會發現什麼呢?
  • 南京祿口的張家要修家譜 來嘉興找張家萬字輩後人
    大約在清朝末年或者民國初年,江蘇南京祿口黃橋一帶走出了3個年輕人,他們是張家三兄弟,都是家字輩。這三兄弟分別是老大張家健、老三(名不詳)、老四張家連。張家兄弟中,還有老二張家琪和老五張家寶留在家裡。  三兄弟離開江蘇南京到了浙江湖州,在湖州那裡開起了藥店。村裡有人之前就在湖州開藥店,生意不錯,一直務農的張家三兄弟也想出來闖一闖。
  • 《盜墓筆記》揭秘:張家古樓中到底有何秘密?張家的秘密又是什麼
    首先在張家人的歷代組訓之中,始終都是把家族的留存問題作為家族的最大目標,在張家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族長首先要考慮的都是讓家族能夠在亂世之中留存下來。因為他們認為只有家族的延續才能守護住他們家族的聖地—張家古樓,之所以說張家古樓是張家人的聖地,那是因為這個古樓中存放著一個驚天的大秘密。
  • 老張家的下關東故事
    以上為朝鮮羅津先鋒區部分照片資料在下關東的沂南人中,葛莊人走得算是怪遠的,咱就先說說這個村裡老張家爺們下關東的故事。葛莊的張家也是山西移民,照例出自洪洞縣老鵲窩,在第14世上有個張格,定居在孫祖劉家溝。張格有個兒子叫張殿,大約出生在1820年左右,張殿生了四個兒,分別是:蘭成、蘭階、蘭陵、蘭升。到了道光年間,看孫祖那邊不太好呆,挑一副挑子,一頭挑著家當,一頭挑了小兒,翻過馬蹄澗來到葛莊,從這裡發起家來。蘭字輩下面生養了錫字輩11人。
  • 這就是娘,永遠的娘......
    娘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娘不在,兄弟姐妹是親戚!字字感人肺腑!
  • 張家古樓的最後一層確有一具棺材,主人正是張家的第一代起靈!
    張家古樓的選址先後搬遷過很多次,最後一次是在廣西的巴乃,要想安全進入張家古樓就必須到四姑娘山尋找密碼,這次「史上最大規模的盜墓活動」讓老九門老一輩人損兵折將,這場探秘張家古樓的大型盜墓活動最終以失敗告終。
  • 「孩兒不孝…娘…我走了」《八佰》華夏兒郎的這一舉動哭慘了網友
    四天四夜,「八佰壯士」奉命堅守上海,這是近日未映先火的電影《八佰》的旋律,看哭了億萬網友。他們有血有肉,他們忠肝義膽,同樣他們也是父母的孩子,朋友的兄弟。「孩兒不孝…娘,俺走了」「弟兄們,來生再見」「送你一程,我隨後就到」……一句句平凡的話是怎麼說的如此盪氣迴腸。
  • 「白宮書記」落馬11年後,「潁上張家」再遇「地震」
    此三人為「潁上張家」第二代。觀海解局注意到,早在11年前,上述三人的堂哥「白宮書記」張治安落馬。兄弟兩人涉黑涉惡被抓公開資料顯示,張志剛出生於1968年5月,中專文化,2008年11月,由潁上縣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改任縣建設局正科級幹部。2012年4月,任縣城鄉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19年4月,履新潁上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