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
杭州算是擁有超多博物館展覽館的城市之一。
據統計,
杭州大大小小有85家以上的博物館,
相當於10.6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
點擊播放 GIF 0.0M
說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不知道大家心裡會有什麼樣的固化印象——總是很嚴肅的前臺講解員?戴著口罩手套小心翼翼的庫房管理員?坐在一大堆書裡戴著高度近視眼的研究人員?
其實博物館上班也有不少的樂子,杭州名人紀念館的講解員何寅傑工作十餘載,接待市民遊客上百萬人次,所謂「久經沙場」,小何老師和同事們一口氣能跟記者講好多有趣的故事兒。
「算命嗎」
話說于謙祠有一祈夢殿,本源於杭州風俗,在於祠祈禱,晚上夜宿做夢,夢境即為未來之暗示。如今,祈夢早已成歷史,曾經有一段時間,祈夢殿中也有講解員值班,出於對風俗的興趣,會有遊客來問祈夢的由來,不過有些遊客問得點有點奇怪。
某遊客:你這裡可以算命麼?
講解員:沒有,我們這裡已經成為紀念館,不是廟宇(靈隱寺也沒這服務吧!)
遊客:那我昨天做的夢,能給我解夢嗎?
講解員:不能!
話說於祠祈夢殿中掛有祈願牌若干,是學生祈願立志活動所留。
某遊客:這個祈願牌是怎麼來的?
講解員:這是我們一次活動留下的。
某遊客:啥活動,催眠活動?
講解員:。。。。。
講解員問:請問,蘇東坡紀念館中跑進了一隻狼和十隻羊,狼最後會吃掉幾隻羊?
答案:一隻也沒吃,因為博物館內不能吃東西哦!
講解員:「民族英雄于謙就這樣被冤殺了,于謙死時才59歲。」
小朋友:「呃,才59歲啊,真可惜,要再多活一歲就可以退休了耶!」
講解員:@#$%
東坡肉是?
小朋友:「講解員姐姐,東坡肉是蘇東坡身上的肉麼?」
講解員(強作鎮定):「小朋友你吃過嗎?好吃嗎?」(還是不要正面回答,先迂迴進攻)
小朋友:「好吃啊!」
講解員:@#$%(以為是人肉竟然還下得了口!)以下為內心獨白:對啊對啊小朋友,有種肉叫培根,就是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以後長大,你還會吃到西施舌、老婆餅、夫妻肺片……(你夠了!)
六百年
講解員:「大家好,歡迎大家來于謙祠參觀,于謙出生在1398年,距離今天有六百多年了。」
小朋友:「祠堂啊,這是于謙住的地方嗎?哇,他活了六百多年啊!」
蘇東坡疏浚西湖用了多少年?
講解員:「就這樣,蘇東坡發動了杭州的民工開始疏浚西湖,大家猜一下,疏浚西湖的工程用了幾年啊?」
小朋友:「一千年!」
講解員叔叔的內心是崩潰的!
論噴茶
話說章太炎紀念館文物眾多,在未改造前,為保護展櫃文物,一展櫃內放置除溼器一臺,一日某同事值班,有一群學生前來參觀。一學生指展櫃,曰:「這是章太炎用過的除溼器。」某同事噴茶中。
開會
話說名人紀念館昔日也留有不少傳說,主要圍繞章太炎紀念館的那個蠟像群,那個蠟像主題是章太炎東京講學,章太炎與數位弟子圍坐於日式榻榻米上,逼真程度堪比溫莎夫人蠟像館作品。記得一個雨天,有兩對老夫妻進來避雨,一見蠟像就「噓」了一聲:「他們在開會!」然後悄悄退出。
在陳設改造以後,由於蠟像已經到了使用年限,於是撤除。
遠離野導
蘇東坡紀念館經常會有導遊帶著遊客進來講解,但有些「導遊」的講解確實讓我們的講解員也很無語。
「大家看一下,這裡就是蘇東坡紀念館了啊,旁邊就是著名的蘇堤。上面那個招牌呢就是蘇步青所寫的啊,他是蘇東坡的100世孫。」(等等!蘇步青和蘇東坡相差900年,除以100,他們家平均九歲就生個娃娃也太快了!)
「大家看一下,這位就是蘇東坡,我們之前看到的蘇小小呢,就是他的妹妹!」(這個,妹妹比哥哥老那麼多年的我們真沒見過)
「北宋的王安石曾主持商鞅變法,帶領百姓浚湖築堤。」(說好的商鞅變法呢!不要搶功勞啊!另外蘇堤是怎麼回事兒啊!)
「蘇東坡呢,是當時著名的保皇派。」(喂,你走錯了,保皇派是康有為那夥兒!要到對面章太炎紀念館去看吧!)
友情提醒:大家在遊覽西湖時,珍惜錢包,遠離野導哦!
這個春天講解員很忙
平均一人接待500多名學生
眼下正是春遊正當時,杭州名人紀念館有六個場館為第二課堂活動基地,講解員何寅傑和同事最多時候一上午接待24個班級參觀,平均一人500餘人。
學生們在紀念館中體會杭州的名人文化,了解杭州的歷史積澱,通過這次第二課堂的學習,更能夠增強新一代的文化自信,傳承傳統美德,感受歷史風貌,把歷史與文化的種子種入孩子心中,以後長成茂密森林。
章太炎夫人湯國黎手拿和服的照片
繡著漢字的和服
「同學們,在我們章太炎紀念館的革命廳,大家可以看到一件和服,這件和服是章太炎先生革命生涯的見證,在和服的袖子上繡著兩個『漢』字,我們館藏的一封章太炎先生的信件中寫道,這件和服是章太炎先生東渡日本的時候定製的,就是向世人宣告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何寅傑
這是在五一期間的章太炎紀念館,幾位講解員沒有吃過午飯,需要完成最後一撥學生和遊客團隊的接待任務。杭州名人紀念館目前有六個場館為第二課堂活動基地,其中蘇東坡紀念館、章太炎紀念館、于謙祠等「明星場館」的參觀十分火熱。
最新數據統計,這個春天,名人館已接待學校45所,學生近一萬五千人次。
在這一數據後面,是講解員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最多的時候,兩名講解員在一個上午接待了24個班級的參觀,平均一人接待500多名學生。忙到12點結束成了常態,而潤喉糖、水杯也成必備道具。」何寅傑說。
為了提供針對性地講解,講解員在接預約時還提前了解學生水平,提前準備宣傳資料、應急方案,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如參觀蘇東坡紀念館時,講解員們選取蘇東坡疏浚西湖、修建蘇堤和東坡肉等生活中耳熟能詳的故事與傳說,同時輔以介紹蘇東坡的詩詞書畫,學生既學習了歷史故事,又受到了傳統文化的薰陶。同行家長感慨:「歷史可以讓孩子明白今天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除了在館接待學生,名人館的第二課堂還需要「走出去」,主動走進學校為學生「送文化」。何寅傑是名人館最資深的講解員,已經在講解崗位上磨練了十多年,他說,最多的時候,一天需要跑六所不同的學校,講六堂課,這可能是杭州城裡「跑得最快」的「任課老師」。「
有時候,上一堂課在城西的文三街上,下一堂課突然跑到了九堡,忙起來,一個月只休息了四天。」工作十多年,何寅傑粗粗算了一下,接待市民遊客和學生保守一百萬人次了。
通訊員 陳杰
記者 熊豔
編輯 鄒倩慧
杭州日報城市新聞中心誠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