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鬼?為什麼要「敬鬼神而遠之」?【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2021-02-18 宣化上人專弘平臺

餓鬼法界

 宣化上人

鬼類喜瞋,昧果迷因;

無明顛倒,日積月深。

一般人都知道鬼,有的人就相信有鬼,有的人就說沒有鬼,甚至於佛教徒也不相信有鬼。什麼叫鬼?鬼就是一股陰氣。他有影而無形,有形而無影。你或者看著他一個黑影,你細一研究,他又沒有了。或者看見他好像是個人似的,可是轉眼間也沒有了。這種的道理是很不容易把他弄清楚的。

我們現在所講的是十法界,這十法界之中就有一個鬼法界。這鬼有多少種呢?鬼的種類也像恆河沙數那麼多,無窮無盡,那麼多的種類。有的是有財鬼;怎麼叫有財鬼呢?他就有勢力!在鬼之中,他是做鬼王的。有的無財鬼;無財鬼就是沒有勢力的,也就是窮鬼,因為他窮,所以他就給人很多麻煩,到處去給人添麻煩。那麼你若想明白這鬼的種類有多少,你就要修道,等你開了五眼六通了,那麼有多少種鬼你都會知道了。

有的人說沒有鬼。我就告訴他,若沒有鬼,也就沒有佛,也沒有人,也沒有一切的畜生了。因為畜生也是鬼變的,人也都是鬼變的,阿修羅都是從鬼變的,乃至於天道、阿羅漢、緣覺、菩薩、佛,都是從鬼道上來的。因為什麼呢?因為這「十法界不離一念心」。這一念心,就造成十法界。

你做鬼事,就是墮落鬼道去;做人事,就到人道裡頭去;做阿修羅的事,就跑到阿修羅裡頭去。你做阿羅漢的事,就跑到阿羅漢裡邊去;你做緣覺,就跑到緣覺裡邊去;你若做菩薩的事,就跑到菩薩的眷屬裡邊去;你若做佛事,就成佛;你若做地獄的事,就墮地獄。這都是由你現前的一念心造成的,所以才說十法界不出這個一念。

那麼現在講這個鬼,「鬼類喜瞋」:凡是鬼的種類,就歡喜發火,生瞋恨心。人家對他好,他也生瞋恨心;對他不好,他也生個瞋恨心。他最歡喜是什麼呢?就是給其他的人麻煩。你對他好,他也給你麻煩;你對他不好,他也給你麻煩。所以就說,「燒香引出鬼來了。本來你燒香,是恭敬他。你不恭敬他,他還不給你麻煩;你一恭敬他,他就給你麻煩,讓你生病了。所以孔子都講:「敬鬼神而遠之。」這鬼神,你恭敬是要恭敬,但是你不要和他接近,要離他遠一點,所以說鬼類喜瞋。

「昧果迷因」:果,他也不明白;因,他也不懂,迷昧因果了,所以他就不知道好壞。本來種好因結好果,種善因結善果,種不善因就結惡果;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他不懂這個,他不懂什麼叫種瓜得瓜,什麼叫種豆得豆。他就種上茄子,想要吃辣椒;種上辣椒,他就想吃黃瓜。所以他就不懂這個道理,就是「亂曬囉」(廣東俗語),就是亂七八糟地這麼胡搞。這叫昧果迷因,不懂因果的。

他的「無明顛倒」,這種行為「日積月深」:日積,就一天一天地積得很多;月深,這無明顛倒,這個月比那個月深一點,那個月又比那個月深一點。就是愈造愈深,愈深他愈造。所以講日積月深。

相關焦點

  • "燒香引出鬼來了" | 敬鬼神而遠之(宣化上人)
    餓鬼法界燒香引出鬼來了 | 敬鬼神而遠之宣化上人慈悲開示:一般人都知道鬼,有的人就相信有鬼,有的人就說沒有鬼,甚至於佛教徒也不相信有鬼。什麼叫鬼?鬼就是一股陰氣。他有影而無形,有形而無影。你或者看著他一個黑影,你細一研究,他又沒有了。或者看見他好像是個人似的,可是轉眼間也沒有了。這種的道理是很不容易把他弄清楚的。
  • 到底有沒有閻羅王和無常鬼?(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人在往昔所造的業有善有惡,善惡夾雜不清。所以有時生了善心,但有時又生了惡念。一念善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起了惡念,就想「諸惡皆作,眾善不行。」
  • 上供時佛菩薩及鬼神真來吃嗎?鬼的種類(宣化上人答問)
    ◎宣化上人一九八一年二月五日開示鬼的種類很多,一般人皆以為鬼是猙獰可怖,青面獠牙,其實這不一定。有時鬼能化做人身,乍看之下,以為是個人,其實是鬼。若你是開了五眼的人,鬼就不能欺騙你了。鬼又能變畜生,諸如馬牛羊犬、魚類、小白兔等。
  • 揭秘「鬼的世界」(宣化上人)
    揭秘「鬼的世界」宣化上人 一九八一年二月五日 開示鬼的種類很多,一般人皆以為鬼是猙獰可怖,青面獠牙,其實這不一定。有時鬼能化做人身,乍看之下,以為是個人,其實是鬼。那麼丟了人身,去做什麼呢?當然是去做鬼啦!這還要問嗎?所以,鬼是比人多,就算用計算機也算不過來,除非用「神腦 」;神腦,又叫「天腦」。有人說:「你什麼時候發明這個『天腦』?」這不是我發明的,你不相信,儘管去天上看看好了,它是自自然然存在的。
  • 做善做惡,自然會現出形相來【宣化上人開示錄】
    編按:開示錄(四)輯錄多篇宣公上人關於《楞嚴經》的開示,教導眾生認識修道的要訣、神通異端的真相,以及修持〈楞嚴咒〉的方法。上人並鼓勵學習佛法的人,要用平常心來學佛,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經得起考驗。
  • 南師講述:孔子的名言「敬鬼神而遠之」,是敬而遠之,不是不信
    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這個「知」念「智」,為智仁勇的智,古代知智相通。樊遲,這位孔子的學生,不必介紹了,上次駕車的就是他。有一天他問孔子,什麼叫真智慧,這個知包括了科學、哲學,但在這裡卻偏向於政治哲學。孔子答覆得很妙:「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務民是什麼?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無所住什麼?(宣化上人)
    恭錄自《六祖法寶壇經淺釋》宣化上人你想要成佛,先要斷無明。這無明也就是生出見、思的煩惱。想要斷這個見、思的煩惱,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事情發生,你不懂,你不明白,這叫無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愛使人生死。你想要沒有情愛,就先要破無明;無明一破,你的見惑和思惑,也就都沒有了。
  • 人的三魂七魄是怎麼回事?(宣化上人)
    人的三魂七魄是怎麼回事?宣化上人於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對「楞嚴經五十陰魔」的補述上人:三魂七魄,像小孩子的樣子,但是它單有一根,沒有多根。上人:不出去好一點。盡出去遊玩的也有危險,有時遇到魔,就給抓去了。把魂魄抓去了,這個人就傻了。白痴,人像個vegetable(植物),都是沒有魂魄的,魂魄被魔抓去了。魂就是鬼,修成了,屬陽就是屬神;再修好了就是仙;再修好了就是佛,都是這一個成的。
  • 持咒為什麼要天天不間斷?(宣化上人)
    持咒為什麼要天天不間斷?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楞嚴咒〉是靈文,每一句有每一句的效力,你不必想:「我持〈楞嚴咒〉怎麼沒有什麼效驗?」不管有沒有功效,你就去念,好像打功夫,天天去打拳,不管功夫如何,鍛鍊就有功夫,不可說不鍛鍊就有功夫。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間斷,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
  • 甚麼叫空?-宣化上人開示
    眾,就是眾微塵,聚集到一起了,這就是有色了,這就是個色。「眾微無自性」,這就是空。說這一切微塵哪,它沒有自性,沒有自己的一個體性,所以這就是空。     這個跋陀禪師又問他了,說:那在眾微沒聚這個時候叫個甚麼?在眾微塵沒有聚這個時候,叫個甚麼名字?道生沒有話講了。道生,不知道是個甚麼了,說不出來了!那個跋陀禪師,也對他說了,說,哦!你祗知道這果上的空色。果上的空色,你所說的空和色,這都是果上的。
  • 出乎意料之外【宣化上人開示錄】
  • 【金剛棒喝】什麼叫真言?鬼為什麼猙獰可怖?怎麼發明天腦和神腦?
    宣化上人問答錄1221.上人:善一夥,惡一群,什麼樣的人找同樣的人。你心裡有鬼,鬼便找你;你心裡沒鬼,鬼便不敢來找你了。1222. 問:什麼叫真言呢?上人:沒有虛字,是真實的語言。所謂真語、實語、如語都叫真言,也就是佛所說的話,是鬼神都明白。那麼人呢?可就不太懂了。真言,也可以說是另外一個世界的語言。另外什麼世界的語言呢?
  • 做了「弱智兒童」、「低能兒童」是什麼因果?(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受戒後要守戒,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就是止惡防非,停止一切諸惡,奉行眾善,防止犯錯。受戒後要本著「止惡防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去做,那就是守戒。在行為思想上儘量把惡停止,儘量去做善,幫助旁人。要時刻防備自己有不合理、不合法的思想和行為。這就是戒的意義。佛子持戒要注意此點,看自己能否照著去做?
  • 不要以為鬼一定看不見,你天天與他打照面(宣化上人)
    你想知道鬼是什麼嗎?◎宣化上人 開示於一九八一年二月五日 鬼的種類很多,一般人皆以為鬼是猙獰可怖,青面獠牙,其實這不一定。有時鬼能化做人身,乍看之下,以為是個人,其實是鬼。所以,鬼是比人多,就算用計算機也算不過來,除非用「神腦 」;神腦,又叫「天腦」。有人說:「你什麼時候發明這個『天腦』?」這不是我發明的,你不相信,儘管去天上看看好了,它是自自然然存在的。這個天腦也不需要人管理,不用去按鍵盤,你想知道什麼,一作意它自然就能算出來,且毫不短少差錯。
  • 傲慢之人,罪畢成餓鬼形.怎麼樣叫餓鬼?(宣化上人)
    詳列諸鬼宣化上人慈悲開示:「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怎麼叫詐習呢?就是盡做這些個欺詐的行為。他為什麼詐呢?他想什麼事情都要成功,所以他才去騙人。這樣子,他造了罪業,墮了無間地獄。「是人罪畢」:經過百千劫之後,他也得了自由;得了自由,這回他這餘習還不改,還想詐騙人。
  • 楞嚴咒救了我 ----宣化上人開示
    接連兩個晚上都有一個綠色的臉出現在我的被窩裡面,任憑我眼睛怎麼閉起來,怎麼躲在被窩裡,還是看見他綠色的臉睜著他大大的眼睛瞪著我看,在我極端的恐怖害怕當中,他消失了。但從此不順利也跟著我,走到那裡都是坎坷的路,總有許許多多的障礙跟著我,被人誤會、冤枉,甚至群起而攻之,總是在我接近崩潰的邊緣時,逆境才轉。 四面八方接踵而來的障難,讓我深深地覺悟到世間真是苦。
  • 「孔子箴言故事」中庸哲理——敬鬼神而遠之
    《論語·雍也》記樊遲問知時孔子說「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孔子主張面向現實,不談鬼神,《孔子家語》及《新序》中記著這樣一個故事:孔子周遊列國回到魯國以後已經快七十歲了,魯國國君把他奉為「國老」,即尊為道德高尚、學識淵博的顧問,有什麼疑問向他請教。有一天,魯哀公要擴修自己的宮室。這座宮室的西、南、北面早已蓋起了房子,如果向西、南、北擴展,必然擾民害民。
  • 我為什麼要日中一食(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我從年輕的時候,就願意代替眾生受苦。我所應該享的福,都送給大家;大家的苦,都交給我受。那時正是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時候,我在母親墳上守孝,有人告訴我,說:「日本人把中國人抓去做勞工,吃不飽,也不給衣服穿;很多人凍死餓死,日本人就叫狗吃這些死人!」
  • 淨空法師:【敬鬼神而遠之】祭神如神在,傳遞訊息不要當真
    所以佛門常講,世間大富大貴這些人,前世幾乎都在三寶門中修的。很多貧窮下賤的原因,也是在三寶門中做錯事情,一個很強烈的對比。 祖師大德教導我們恭敬心,(論語說)祭神如神在,不可以輕慢。三寶、鬼神常常加持,這是真的。你以輕慢心對他,或者懷疑,不相信,他也不來找你,各人因果各人承當。
  • 張勝萍解讀倫語6-22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樊遲問老師,什麼是知?什麼是智慧。題目很大,老師就針對性答了他一條:「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朱熹註解說:「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做事順應民心,對那不可知的鬼神,敬而遠之,別為鬼神所惑,就是知。樊遲接著問仁。又是一個大題目,但老師答得更具體。孔子說:「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