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臺灣政壇,最能引起民眾尤其是網絡族群、年輕人瘋狂的,當然就只有無黨籍臺北市長柯文哲、國民黨籍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了,兩人長期霸佔「2018政治人物溫度計」的前兩名,甚至是輪番引領風潮。
外界多注意到他們的相同點,但這兩個人其實有很多不同點:
韓國瑜早在九十年代就曾擔任「立委」,這已經是民選最高民意代表職務了,柯文哲遲至於2014年以政治素人的身份走入政壇,在毫無行政經歷的情況下當選臺北市長;韓國瑜落選「立委」後長期找不到工作,柯文哲卻一直在臺大醫學院及其附屬醫院扮演重要角色;在臺灣政壇,意識形態歸屬於綠營意味著「政治正確」,藍營的主張長期不能聲張,也缺乏政治市場,自稱「墨綠」的柯文哲、出身深藍眷村的韓國瑜,就處於意識形態的兩端。
一個是政治老手,一個是政治新人;一個是眷村子弟,一個是陳水扁醫師;一個長期失業,一個是醫界翹楚……差距顯然很大。
柯文哲:自比雍正的狂人
據專門採訪柯文哲的記者在日前出版的新書中披露,柯文哲常常自比雍正,嘴裡總愛說著「朕意已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子腳下就近看管」一類頗有帝王色彩的話語。在帝王之中,柯文哲最喜歡清帝雍正,對於雍正的密折制更是推崇有加,他也允許市政府的員工僅對他個人發出秘報,跳過了科層制的限制,直接匯總到他的手中,也加深了對於市政府體系的了解。
柯文哲2014年的競選團隊中,主要由三方面的人馬組成,分別是民進黨、「旱草聯盟」、醫界聯盟,其中醫界聯盟的蔡壁如,是柯文哲最為倚重的親信。由於意識形態、戰場分割及資源分配的差異,三方人馬互相叫不動,統歸於民進黨李應元、出身新黨的姚立明以及柯文哲本人組成的決策小組決定。
對於柯文哲來說,三方混戰的結果也是很好的,都要通過向他示好來獲取更多信任,柯文哲也由此掌握了最終決策權,成為2014年市長選舉中「真正的競選總幹事」。正如此,屬於姚立明系統、民進黨系統的人馬先後在柯文哲任內離職,如今仍留在市政府內的,要麼是無欲無求的新黨籍副市長鄧家基,要麼是掛著民進黨籍但心向柯文哲的民政局長藍世聰,堅持跟蔡壁如鬥爭的民進黨籍副市長陳景峻反而成為了奇葩的存在。
左為陳景峻
為「兩岸一家親」道歉成為陳景峻明顯失勢的標誌性事件之一。彼時正是民進黨內爭吵「要不要禮讓柯文哲」的關鍵階段,柯文哲支持「兩岸一家親」成為反對禮讓派最重要的論點之一。陳景峻為緩和雙方關係,聯繫深綠電臺,安排柯文哲為相關舉動道歉,結果弄巧成拙,反而導致柯文哲民調下跌,被國民黨質疑兩岸政策前後不一,也被選民質疑誠信問題。
此前,柯文哲陣營內部在探討是否要切割「兩岸一家親」時,陳景峻力主道歉,蔡壁如表示反對,雙方堅持不下,當時心中已然慌亂的柯文哲還是聽從了陳景峻的建議。事後的發展卻證明,蔡壁如才是對的,陳景峻與柯文哲的關係雖然仍然很好,但是對柯文哲的影響力已經大幅衰減了。
臺北市政府工作人員在草擬「市長不能視事時」接班人選順位名單中,將副市長寫在第一順位,秘書長寫在第二順位,辦公室主任蔡壁如排在第三。柯文哲看到的第一眼就要求去掉蔡壁如,還說了一句「太監管什麼事?」
柯文哲和蔡壁如
這一方面說明了柯文哲根深蒂固的「帝王思想」,放在大陸肯定是要進行思想整頓的,另一方面展示了他跟蔡壁如二十多年的良好關係,柯文哲的確將蔡壁如當做是心腹,也正因為是心腹,不能走上前臺,只能當「地下臺北市長」。
臺灣的情報系統均歸於臺當局節制,臺北市政府並沒有監聽的權限。當市政府鬧出洩露資料的問題時,柯文哲幕僚甚至給出了測謊的建議,後來還是不了了之。蔡壁如卻有一套自己的應對之法,她在局長處長周圍安排機要秘書,以達到掌握局處首長們動向的目的。有一些首長消極抵制,就將蔡系秘書安排到大堂;強勢的就直接拒絕蔡壁如,但不免對仕途帶來影響。
蔡壁如很討厭外界將她稱作「地下市長」,但對「大內總管」這個外號沒有正面回應。蔡壁如說,她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只是在貫徹柯文哲的中心思想。蔡壁如很喜歡別人誇她,「耳根子軟」將可能會給柯文哲帶來麻煩。
柯文哲曾對蔡壁如說,大家都鬥蔡壁如,但其實恨的是柯文哲,不過沒人敢講。「雍正要殺人,但大家都不敢反抗皇上」,只好將氣出在蔡壁如身上。但柯文哲對自己很自信,他說,他墓碑上的字都想好了「這個人的決心和勇氣,改變了臺灣的歷史」;
柯文哲在輔選新竹縣長候選人徐欣瑩時說,他的選舉理念是:首先,希望臺灣變好,其次,「比藍綠更重要的是黑白,比統獨更重要的是是非」;
柯文哲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表示,臺灣的政客是騙子,經常改變自己的立場,「選民支持我,是因為我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我並不完美,但他們把希望寄與在我身上,是因為他們很絕望」;
將這三句話結合起來理解,不難看出,柯文哲自詡自己是超脫藍綠、跳出統獨,讓臺灣變好、改變了臺灣的那個人,卻又利用臺灣選民對他的「唯一希望」而自行其是。在韓國瑜的網絡聲量超過柯文哲時,不知道他會不會擔心:選民的希望已經從寄託於一個人變成了寄託於兩個人,自己還能不能獨佔選民的厚愛?
韓國瑜:流年不順後的爆紅
相比踏入職場就順風順水的柯文哲,韓國瑜的境地要慘很多。
韓國瑜曾任三屆「立委」,在尋求連任第四屆時,因為處於國民黨不分區安全名單之外而落選,除短暫擔任過臺北縣中和市副市長(行政級別相當於副鎮長)之外,再也沒有擔任公職,陸陸續續失業11年後,才在雲林張家班的扶持下接任臺北農產公司總經理。
2008年「立委」改制,韓國瑜在發家地中永和區域參選「立委」,碰上了前「行政院長」之子李慶華和在地方黑白通吃、夫妻都是民意代表的張慶忠。韓國瑜被李慶華指責製造負面文宣,旋即被取消參選資格。在請示了馬英九之後,李慶華也刊登廣告回擊韓國瑜。韓國瑜公開說,自己並沒有違反黨部內規,被取消初選資格很不服氣,表明拒絕接受這樣的結果。據《新新聞》前總編輯黃文財的說法,「別人都講過同樣的事,只有韓國瑜被取消參選資格」。
時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
在2008年的中永和「立委」選舉國民黨內初選中,張慶忠利用家裡綁一大堆電話號碼、發動黑白兄弟共同接電話的方式贏得了初選。原本民調領先的李慶華因此槓上了國民黨中央,要求取消本次初選結果。在黨主席吳伯雄的協調下,李慶華離開紮根了十多年的根據地,參選汐止區「立委」,並艱難連任兩屆,在2016年敗給黃國昌。
有趣的是,2014年張慶忠在混亂中宣布服貿協議通過實質審查,成為引發「太陽花」的導火索。黃國昌正是藉助這場運動成為政治人物的。兩年後,張慶忠自己和李慶華都敗給了泛綠陣營,同樣藉助「太陽花」而起的柯文哲卻很賞識了張慶忠、李慶華都看不上的韓國瑜,由此讓韓國瑜的政治路枯木逢春。
韓國瑜的老丈人曾任雲林縣議員,為了女婿的政治路而找上了曾任縣議長的張榮味,請他給張榮味安排個工作。張家以農會為大本營,在農會系統找職位是自然不過的了。2012年12月,十多年沒有穩定工作的韓國瑜開始擔任農產公司總經理。
圖為韓國瑜輔選妻舅、雲林縣議員李明哲(跟某人同姓,林姿妙的先夫叫林明正,這樣的同名的例子在臺灣不少見),韓國瑜對於老李家還是非常感激的
2014年,臺北市政黨輪替,但在張家班和新任市長柯文哲的支持下,韓國瑜並沒有被替換。2016年,臺當局政黨輪替,「農委會」不斷要求臺北市政府一起更替農產公司重要人事安排,被柯文哲消極抵制。
直到新潮流系把事鬧大,韓國瑜被段宜康、王世堅批評為「菜蟲」、「流氓」之後,韓國瑜在臺北市議會、接受媒體採訪時的精彩回復才讓他爆紅,他也下定決心跟民進黨幹到底。國民黨也突然發現,消失在政壇十五年的前「立委」,竟有這般戰鬥力!
韓國瑜辭去總經理職務後參選國民黨主席落敗,但他還是被新主席吳敦義委派到高雄開拓經營。儘管多次向吳敦義要資源被拒絕,甚至要以參選臺北市長的方式表達抗議,韓國瑜對吳敦義始終保持尊敬,吳敦義讓他去臺中、臺東輔選他也去了,但在「輔選天王」馬英九面前,韓國瑜始終不給好臉色。
黨籍議員候選人邀請馬英九站臺,身為黨部主委和市長候選人的韓國瑜不得不出現,但也很少見到馬韓有所互動。韓國瑜不滿馬英九,應該不是新聞。他真正芥蒂的,是馬英九掌權期間對他這種政治人物看不上、而重用學者,更芥蒂馬英九不願意給自己一個表現的機會,連起碼的初選公平性都沒有,最後還是依靠地方派系和柯文哲才獲得了表演舞臺。
正因如此,全臺上下都在邀請馬英九輔選時,只有臺北和高雄不願邀請,臺北是因為看好自己的選情,高雄是因為看不上馬英九。
雖然在網絡政治人物溫度計調查中柯文哲、韓國瑜輪番當第一,但在好評度方面韓國瑜是無可爭議的第一,這也表示厭惡柯文哲的人,要多過討厭韓國瑜的人。
在柯文哲心中,恐怕是看不上念了北大博士班卻沒有拿到北大博士學位的韓國瑜,而更喜歡同樣出身醫界,有共同話語的賴清德,但在民進黨這個共同的敵人面前,恐怕也顧不了那麼多。
「捧紅」了柯文哲和韓國瑜的民進黨臺北市議員王世堅曾打賭,柯文哲落選就剃光頭,韓國瑜當選就跳海。從目前的情況看,光頭是很難剃了,跳海還是可能的。
本文首發於華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