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12月,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2021年全球技術治理報告:在疫情時代利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Global Technology Governance Report 2021: Harnessing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Technologies in a COVID-19 World)。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新興技術在世界從新冠肺炎大流行中恢復並重建經濟的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它們也可能被濫用而產生消極後果,因此對這些技術的監管和治理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本研究考察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在後疫情時代蓬勃發展的一些關鍵應用(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數字出行、無人機),以及讓這些技術發揮最大潛力所面臨的治理複雜性。報告描述了這些新技術共同的治理挑戰與探索中的共同治理框架,除此之外還分別描述了各項技術的獨特治理挑戰。
本文字數:4432字
閱讀時間:11分鐘
1
跨領域技術治理挑戰
從無人機到物聯網,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的每項技術都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治理挑戰,但這五項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中也存在一系列共同挑戰。這些挑戰包括:缺乏監管、技術誤用產生的不利影響、新技術使用的責任劃分問題、隱私保護和數據共享、執法部門對數據的訪問和使用、網絡安全問題、AI系統中人的監督、數據流跨境受限。
2
跨領域創新治理框架
為了應對上述新技術帶來的挑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避免潛在風險,報告提出了創新的治理和監管框架。
倫理治理。許多國家制定了倫理治理框架,為如何負責任地開發新興技術提供了指導方針。2017年和2018年,紐西蘭社會發展部倫理學家蒂姆·戴爾(Tim Dare)提出了將隱私、人權和道德納入政府算法設計過程的觀點。2019年,英國政府的面部識別工作組發布了一份關於在警務中使用實時面部識別相關倫理問題的臨時報告,報告還概述了一套 「實時面部識別使用的九項道德原則」,包括公共利益、有效性保證以及避免偏見和算法不公正。歐盟委員會與其他歐洲機構和成員國合作,發布了設計和開發新冠肺炎跟蹤應用程式的指南,該指南強調了遵守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和電子隱私指令的必要性。
公私合作。政府需要保護公眾免受傷害,並為新技術提供管理,而公司需要為其社會義務承擔責任。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應該合作以實現這些共同目標,充分發揮多利益主體參與的特點,共同創造適當的監管以及自我監管等機制。例如,日本金融監管機構金融服務局(FSA)已授予該國加密貨幣行業組織官方地位,使其能夠先於其他國家機構對國內交易所進行監管和自我監管,該機構被授權代表加密貨幣行業制定有約束力的指導方針,包括本地交易平臺的規則和交易的準確報告規則。
敏捷、反應靈敏的監管。通常情況下,法規不是面向未來的,而是對現有治理的一個滯後反應,它們往往需要幾個月或幾年的時間來制定,需要對廣泛的公眾意見進行審查,並且一旦制定就需要保持一定的穩定性。這並不適應如今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因為當快速迭代的技術被傳統拖沓的監管模式批准時,技術本身就已經過時了。為了讓創新蓬勃發展,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後的世界裡,敏捷和反應靈敏的監管至關重要,這可能意味著監管要像敏捷開發流程一樣,根據用戶反饋檢查其有效性。例如,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在2016年發布了自動駕駛車輛指南,從那以後,根據行業參與者的反饋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該指南已經修訂並重複了四次。
實驗性的沙箱環境。沙箱,一開始是指研究人員用來觀察計算機病毒的封閉作業系統,使開發者能夠測試他們的應用。現在,拓展後的沙箱概念旨在讓監管者可以觀察一項新技術在孤立環境中的安全後果,通過這種方式,監管結構可以通過鼓勵創新來加速初創企業成長。2020年4月,英國金融行為管理局推出了一個數字沙箱,供金融機構嘗試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產品來應對新冠疫情。許多國家正在試行無人機沙箱工具,印度、馬拉威、日本和美國的無人機沙箱已經成功地在全國範圍內從試點走向規模化,這些沙箱放鬆了法律約束,以鼓勵企業測試新想法。
數據共享/互操作性。由於許多技術依賴數據來優化其部署,尤其是對於那些採用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的技術,更多的數據意味著更好的結果。但在許多國家,一些技術發展所需要的數據是非常敏感的信息,其傳輸共享受到不同程度、不同規則的阻礙,同時,這些數據還以互相不兼容的格式存儲。全球無數的計劃都聚焦於如何在道德與安全框架內大幅加快數據共享。如電信行業解決方案聯盟(ATIS)為物聯網創建了一個框架,以促進智能城市之間的數據共享、數據交換市場建立和公私合作。
多方監管合作。因為新興技術滲透到國家邊界,監管它們需要國家內部機構之間的合作(整體統籌監管以擺脫監管孤島)以及國家間機構跨境合作。為了讓新技術在全球範圍內有效運作,各國,各行業,各企業需要國際層面的標準框架和準則。過去幾年,金融技術行業的監管出現了一些趨同,全球金融創新網絡(GFIN)是一個由50個組織(大多數是金融監管機構)組成的網絡,使企業能夠通過全球金融技術沙盒在其他國家測試其產品和服務。
3
各新興技術的獨特治理挑戰
除去以上對新興技術的共同治理差距與共同創新框架的描述,報告還分別對各技術(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數字出行、無人機)獨特的治理挑戰進行分析。並將治理挑戰其分為現存挑戰(政府和其他組織普遍認為存在並已在努力解決的問題)、短期挑戰(政府和其他組織對其存在爭議且較少採取行動去解決的已知問題)、長期挑戰(假設存在或者有出現趨勢的問題,有很大不確定性)。
人工智慧:
區塊鏈:
物聯網:
自動駕駛、共享出行以及數字交通:
無人機:
編譯 | 林是苗/賽博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