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終將會殘酷地懲罰那些不學習的人,獎賞那些持續、終身學習的人...

2021-01-09 MBA中國網

今年對所有的企業都異常艱難,疫情爆發、中美貿易戰、經濟下行,很多企業都倒在了嚴寒之下。近來,疫情又迎來二次爆發,在這一大環境下,企業和個人怎樣才能更好地生存下來,就這一問題,MBAChina 對HRoot創始人唐秋勇先生進行了專訪。

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近 20 年創業、經營管理、研究經驗。擁有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創新管理碩士學位和華中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擁有香港大學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生文憑,此外還攻讀了哈佛商學院「專業服務公司發展戰略」項目。

著有 8 本計算機和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暢銷圖書以及 1 本畫集,如近期行業暢銷著作《巨人的人才攻略》,他撰寫的《HR 的未來簡史》、《HR 的未來使命》、《HR 的未來思維》並稱為「HR 的未來三部曲」,並且發布有人力資源領域第一本思想畫集《在山的那一邊》,此外他還主持研究和發布了數十份大型研究報告和榜單,如《全球選才趨勢》、《全球僱主品牌趨勢》等。

不只是疫情,市場和社會環境一直處於快速的變化

今天,無論是市場還是社會環境,一直都處於快速的變化中。科技、政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都會倒逼商業模式的創新。中美貿易戰自疫情之前已經開始,經濟下行也早現端倪,習總書記在兩年前就提出了我們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以說,當前唯一不會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在這一前提下,企業的創業者、管理人員及普通員工首要的任務就是去不斷地感知、擁抱外部世界的變化,了解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學習新的知識,這樣才能適應外部變化。達爾文的進化論講過,生存下來的並不是最強大的物種,也不是最聰明的物種,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物種。對於企業或個人而言,能夠在社會或者經濟的動蕩中,一路順流航行的關鍵,就是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拼搏,所有的企業或個人的發展,就是一個學習適應的過程。在今年的疫情中,中國的表現尤為突出,就是因為對於變化快速的應對,以及對於防疫持續的關注和改進。很多新技術,或新形勢的出現,會永久性地改變社會及市場的進程,企業和個人必須去了解這種變化,去思考、探索在「新常態」下的出路。

學習是新形勢下個人最重要的能力

2020年,企業和個人都受到疫情的影響,就業形勢緊張,如何在這種激烈的就業形勢中生存下來,唐秋勇先生認為,職場人或個體首先要具備強大的自我驅動力。這種自我驅動能力,不僅指要主動刷新自己的認知,也要自我激勵地去把事情做好。擁有自驅力,才能實現持續的進步。其次,要具備深度思考和精準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化社會下,如何更快速地提升自己,一是深度思考,提高自己的思考的深度和廣度;二是快速獲取信息,能精準、快速地了解市場、行業,這兩種能力通常會幫助我們發現更多的機會。唐秋勇先生拿自己舉例:儘管他本身是八本暢銷書的作者,但他今年報名了企業家商學院講師證書(CBL)課程,因為現在的人不愛看書了。

//

新時代的創業三段論

時代如此複雜,我們還有機會嗎?唐秋勇先生認為,現在的創業要比之前要難,但也是蘊含機會。今天的創業要比20年前創業難的多。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20年前房租、人工等各方面成本較低;其次是20年前創業對於創新的要求要低很多。據統計,幾年前創業只需要集成一到兩種創新類型,而今天平均要集成四個創新類型左右,創新集成的數量大體上要翻一番項目才能成功。

同時,唐秋勇認為創業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需要創業者做一個全才。創業者不但需要懂產品,還需要懂營銷、銷售、市場、品牌、財務等幾乎所有的東西。創業階段有太多的可能和意外,甚至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突發事件,需要創業者具備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任何時候都能挺身而出。這種意外是對創業者一種全面的檢驗,任何一個短板都可能形成「木桶效應」。所以創業者也需要極強的學習能力、旺盛的精力以及強大的抗挫折能力。

當前創業也有之前所未有的機會:目前的融資環境要比幾年前、十幾年前好的多。好的項目非常容易受到資本的青睞。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的獨角獸,動輒能獲得幾億美金融資,這是在之前根本不敢想像的;數位化已經成為一個公司發展的關鍵,所有的人都在數位化的大浪潮中。面對新技術,不同企業之間已經出現了代溝或代差。數位化的演進速度是指數級的,極有可能在明天就摧毀一個行業。只要創業者抓住數位化趨勢,極有可能脫穎而出。

對於穩定期的企業,唐秋勇提到要「百戰歸來再讀書」。大多數人創業是源於對於市場某些需求的了解,或具備創新性的產品、項目等開始創業,驟然管理一家企業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跳躍。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遇到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管理者往往會失去對企業的整體掌控能力。而管理者犯錯的成本是越來越高的,管理者的格局、管理能力、戰略眼光等也決定了企業發展的上限。

所以穩定期的企業一定要學習。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再去讀書,學習能更好的整合自己的經驗,刷新自己的認知。在MEM或EMBA的一些課程中,可以學習新的知識,同時找到一些志同道合或相同發展階段的同學,一起進行探討,這是在公司內部或現有資源所不能獲得的。

另外,唐秋勇先生認為如果想要基業長青,企業的組織構建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對外部的優秀人才要具有強大的吸引能力,對內部的人才要有強大的保留能力。人才是企業最重要、最核心的資產,當這種能力喪失的時候,企業也會走向窮途末路。

增強企業內部員工的能力或勝任力,擴張企業的組織能力是企業永遠應該堅持去做的事。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健康的標準就是看企業的組織能力是否在增長或增強。而這方面的東西很難在數據或財務報表上看到,而作為一個企業的經營者,這恰恰需要去密切關注。學習,不斷適應新的環境,保持自身的強大,持續提高企業的組織能力,這就是唐秋勇先生的分享。世界處於快速的變化之中,在這種快速改變的世界,更需要我們沉下心來,去觀察,去思考,去尋找,去行動,這就是這個時代更好的生存方式。

相關焦點

  • 這個世界在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
    這個世界在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這個標題是最近刷屏了深圳地鐵的廣告語,同一系列還有一句:每個時代都會悄悄犒賞會學習的人。我是個不願改變的人。我也是個不會學習的人。於是,這個廣告牌瞬間擊中了我,我沒有想到,有一天會被一個廣告牌KO倒地。
  • 不想學習?轉變思維,激活大腦「獎賞迴路」,讓學習成為快樂源泉
    比如北大的劉媛媛,很多人都知道她從學渣變為學霸的故事。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一個實用的方法,讓孩子從此愛上學習。要解決孩子不想學習的問題,讓我們先溯本求源,看一下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01.孩子不願學習的四大原因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總是追求快樂、躲避痛苦,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學習,可以肯定地說,那絕對不會是一件快樂的事。
  • 陳佳迪:讀書與學習是持續終身的事
    工作和生活中,陳佳迪經常能接觸到面臨各種社會壓力的青年人,學業、就業、置業……對於現代青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她一直都很關注:「如今大家同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之而來的各種焦慮與壓力,處理不好便會直接危及到個人心理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也成為很重要的課題。陳佳迪分享了自己的「解壓三部曲」­——及時溝通、轉移注意力、正視壓力。
  • 卓見③|陳佳迪:讀書與學習是持續終身的事
    工作和生活中,陳佳迪經常能接觸到面臨各種社會壓力的青年人,學業、就業、置業……對於現代青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她一直都很關注:「如今大家同處於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之而來的各種焦慮與壓力,處理不好便會直接危及到個人心理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衡生活與工作、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也成為很重要的課題。陳佳迪分享了自己的「解壓三部曲」——及時溝通、轉移注意力、正視壓力。
  • 21世紀沒有終身職業,只有終身學習
    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保持學習是不被淘汰的唯一辦法。如果你想和時代保持同頻,就必須要持續學習、終身學習。一個人只有嚴格要求自己,長期專注於做好一件事,並且堅持讀書學習,才能獲得成功、榮譽和財富。成為世界首富並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就像巴菲特也是通過不斷地學習,才達到了現有的高度。
  • 孩子不想學習就帶他看這部片: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怎會計劃下星期、明年、將來會怎樣?最重要是解決下一餐。節目接近尾聲時,幾天的體驗讓田北辰有了深刻體會: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或許會有人反駁:「社會上也有很多人沒讀過書,一樣過得不錯。」問題是,又有多少人能成功呢?沒讀過書在社會中摸爬滾打,最後取得成功的人肯定有,但絕對不是普遍現象。
  • 那些容不下你的人,都會受到懲罰
    或許你會發現,困擾我們的事情有時候千奇百怪,有時候又那麼相似。 左燈右行的意思大概就是:明知是錯的還要義無反顧的奔向那個人。 只要你心裡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裡的念是誠的,高山大海都會給你讓路,那些驅趕你的人,那些容不下你的人,都會受到懲罰。 ——雙雪濤《平原上的摩西》
  • 脫不花:終身學習就是迎接挑戰
    一、終身學習與共同體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因為「得到」是一個數位化的網際網路產品,而且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得到」的用戶數和技術一直在發展。那麼,為什麼我要去關注那些不那麼線上,不那麼數位化的部分?他們不僅實現了幫助這些農村的孩子從一無所知,逐漸成長,成為廚師這個行業內非常優秀的一名廚師,而且還實現了一個終身的共同體,一旦成為新東方的學生,只要你沒有離開餐飲這行,學校會對你終身負責。從這件事情裡面我學到兩個東西。
  • 《窮富翁大作戰》︱這個世界正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
    節目接近尾聲時,體驗者大富豪田北辰說出了殘酷的真相: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然而,即便是如此辛勞的工作,卻還有很多人在白班結束之後,再趕往另一個地方上夜班,否則白天賺的那點錢根本不夠交房租、養活孩子。節目接近尾聲時,幾天的體驗讓田北辰有了深刻體會: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 待學習清單:持續學習、增長知識的秘密武器
    那些沒有為去年的自己感到尷尬的人,可能是學得還不夠。我們每天都有很多學習的機會,但是當我們忙於做其他同樣重要的事情時,可能一時間沒法留出足夠的時間去學習,一份待辦清單可以讓你查漏補缺,避免遺漏重要的事項。本文作者Thomas Oppong,原文標題To-Learn List: A System For Constant Learning That Can 10x Your Knowledge。
  • 給終身學習者的一份必備指南
    所謂「功夫在課外」, 學習任何技能,聽課只佔很小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是課堂外所花的練習的時間 --  Practice.為什麼很多人練習一項技能很久了,卻進步不大?因為你很有可能只是在簡單地重複一些動作,而沒有有意識地去進行刻意練習。
  • 我愛運動讀書分享會——終身學習,升華自己
    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我愛運動讀書會在周一如期舉行,讀書、學習、積累使人成長。
  • 哈佛學霸揭秘:世界上最會學習的人竟然是……
    文 | 米粒媽 來源:米粒媽頻道 (ID:MilimaPinDao) 今天,小熊媽想給大家推薦這部紀錄片《學習的人》。為了尋找最好的學習方法和最會學習的人,4名哈佛學霸用了兩年的時間,走訪了韓國、中國、印度、以色列、法國等國家的中小學及大學。
  • 構建適應新發展格局的終身學習體系
    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是文明進步和國家強盛之基。終身學習概念的提出始於20世紀60年代,以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報告為標誌,開展多次性、個性化的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逐漸成為各國政府的決策理念和廣泛共識。
  • 終身學習,讓書籍在你的生活裡發光發熱,而不是被束之高閣
    說到「學習」這個詞,更多的人會想到「學校」,以為出了學校,就可以不用學習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我很久以前也是這麼想的:「學習就是看書,做題。這時候,當你被生活的困苦以重擊的時候,那些真實卻又感人的經歷,他們就是你前行的動力。(3)為什麼要用讀書來終身學習?除了生存以外,我們最喜歡過怎樣的生活?你有想過嗎?
  • 世界正在懲罰朝三暮四的人
    ,把我拉黑了你拿命換來的孩子,連1萬塊錢都不值所謂做好,就是明確的方向然後持續的研究,持續地付出精力和時間,才能讓事情超越別人,等你越過大家共有的瓶頸之後,才會得到豐厚的回報。地鐵站看到一個標語:「這個世界在殘酷懲罰不改變的人」。每個經過的人心裡都被狠狠戳一下,作為朝九晚五上班的我們,是不是每天認真上班也變成一種過錯?
  • 菲菲教育至軒老師:世界的殘酷,正在懲罰不改變的人
    這只是人工智慧科技對傳統汽車企業發展帶來的衝擊的一個縮影,而沒有積極改變的企業只會在這場變革中被人們遺忘。最貼近我們生活的變革就是在工業生產中機械與人工智慧的使用,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擁有840萬常住人口,三分之二都屬於外來務工人員,其中基本都是產業工人,正因為充足的人力資本帶動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興起。
  • 如果你是成長型思維,請持續學習,保持《終身成長》
    是否相信人要麼聰明,要麼不聰明?是否相信聰明的人不需要努力,而不聰明的人努力也是枉然?回答之前,請再思考一個問題,能力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而該問題引發的另一個問題,如果能力並非一成不變,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讓我們跟隨《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一同探索,學習如何保持終身成長。
  • 從「香港富豪變形記」看殘酷現實:社會正在狠狠懲罰不讀書的人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田北辰感慨地說了一句殘酷又現實的話:這個社會正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有人會反駁說:「其實我也沒高考,也沒讀過大學,現在過得也不錯。」是,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也有,但概率極低。就像資深兒童心理專家豆媽所說:對於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以後都會發現,自己用幾年叛逆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 不深度思考,再勤奮也白扯,世界正在懲罰那些不愛深度思考的人
    對於生活經常的人,在一年中,他們活了365天,每天都有不一樣的精彩;而對於那些,每天過著三點一線生活的人,一年之中只是活了1天,剩下的364天,全是前一天的重複。這話雖然聽著很殘酷,無奈,但它卻是赤裸裸的現實。其實這句話完全適用於,從事創造性事業和從事重複性事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