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是王家衛的代表作,看起來這是一個關於婚外情的故事,但在婚外情背後,王家衛設置了很有政治味道的隱藏劇情,就是港人的殖民陰影和回歸焦慮。
把這樣一部唯美的,曖昧的電影,和政治掛鈎,似乎有點違和,但《花樣年華》裡,王家衛確確實實給出了很多特別明顯的提示。
比如,電影裡出現了一個神秘的房間號碼,2046,後來王家衛以這個數字作為片名,拍攝了《花樣年華》的續集。2046除了是個房間號,還是一個重要的年份,根據《基本法》第一章第五條規定,回歸以後,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歌照唱,舞照跳,馬照賭。從回歸那年算起,50年的最後一年,就是2046年。
再比如,故事發生的時間是1962年到1966年,那是一個動蕩的年代,尤其是1966年,中國大陸開始動亂,連帶著香港也遭到波及,當時在香港甚至發生了各種規模的暴動,有人拿著紅寶書抗議英國的殖民統治。電影裡,房東太太也正是因為世道變亂,才選擇移民,想要離開香港這個是非之地。
還有電影的結尾部分,出現了一段1966年的新聞紀錄片,和全片的風格截然不同,這段紀錄片的內容,是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來到柬埔寨。二戰以後,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後來實現了民族獨立。戴高樂這次來柬埔寨,代表著曾經的殖民統治者與柬埔寨關係的緩和,這是一次政治上的破冰之旅,同時,就在兩年前,戴高樂宣布與中國建交,法國也成為二戰以後,第一個與中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
王家衛把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巧妙地塞進了《花樣年華》這部「愛情電影」裡。
電影上映的時候,主演梁朝偉和張曼玉在多倫多接受媒體採訪,有外國記者就問到了《花樣年華》裡的政治問題。
面對這個提問,梁朝偉躲躲閃閃,沒有正面回答。而張曼玉的回答,可以說是非常非常的精彩。她說,電影就像一臺顯微鏡,蘇麗珍和周慕雲就是兩粒塵埃,在顯微鏡下,這兩個人很重要,但是在整個大歷史上卻沒有意義。到了電影的結尾,王家衛拉遠鏡頭,告訴我們世界很大,還有其他事情發生,這就像是拉近和拉遠。
張曼玉的這個說法,真正抓住了《花樣年華》這部電影的精髓。我們都是像蘇麗珍、周慕雲這樣的普通人,對我們來說,政治問題看起來很大,距離我們很遠,但是政治又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者說,只要我們還在社會裡生活,我們就被政治包圍著。
當然,王家衛並不僅僅是用幾個符號來表達對政治的想法。事實上,《花樣年華》的整個故事,都隱藏著另外一層意思。
男主角周慕雲和女主角蘇麗珍,各自已婚。同一天,這兩對夫妻搬進了同一棟大樓,做了鄰居。
後來,周慕雲和蘇麗珍發現,他們兩人的另一半,發展出了婚外情。周慕雲和蘇麗珍想搞明白,這段婚外情到底是怎麼一步步產生的。於是,他們兩個人開始角色扮演,試著模擬出整個過程。
電影裡,有三段重要的戲中戲。周慕雲和蘇麗珍分別表演了婚外情的開始,轉折和結束。在這個過程裡,格外需要注意蘇麗珍對自己先生和周慕雲這兩個男人的態度。
第一段,是模擬婚外情的開始。周慕雲摸著蘇麗珍的手說,不如今晚別回家了。表情自然,動作嫻熟,語言輕佻,而蘇麗珍立刻反駁說,她的先生不會這麼說話。這代表著在蘇麗珍的心裡,她還在維護自己的先生,或者說,她不願接受先生這種出軌的形象。
第二段,是模擬婚外情被撞破。周慕雲很直接地承認了婚外情,而蘇麗珍說,我沒想到他會回答得這麼幹脆。再然後,蘇麗珍趴在周慕雲的懷裡,哭了起來。這個時候,蘇麗珍實際上已經對自己的先生死心了。因為頻繁的朝夕相處,讓她對周慕雲產生了感情。
第三段,是模擬兩個人的分手。可以看到,周慕雲走後,蘇麗珍已經情緒失控。她比之前哭得更難過,這個時候,她當然不是為自己的先生而哭,而是為周慕雲而哭,因為她已經離不開周慕雲了。
通過開始、轉折、結束這三步走的模擬,蘇麗珍一步步放下了自己的先生,也一步步愛上了周慕雲。
目前的電影裡,倆人連接吻的戲都沒有,純得不行。但事實上,在刪減片段中,兩個人還模擬過偷情的戲,而且周慕雲和蘇麗珍也上過床,只不過王家衛都刪掉了,沒有放進正片中。
可以看到,蘇麗珍對周慕雲是投入了感情的,那麼周慕雲呢?
從一開始,周慕雲就在一步步引誘蘇麗珍,先是找了還書的理由接近蘇麗珍,然後以寫武俠小說的名義,約蘇麗珍單獨見面,甚至為了方便見面,還租了一個房間,就是2046號房,當蘇麗珍想要和他保持一點距離的時候,周慕雲又玩失蹤,用欲擒故縱的方式來進一步釣著蘇麗珍。直到最後,周慕雲選擇離開,把蘇麗珍遺棄了。
前面說過,蘇麗珍和周慕雲是上過床的。電影結尾,蘇麗珍一個人帶著孩子,那時的她應該已經和先生分開了,孩子叫庸生,極有可能就是蘇麗珍和周慕雲的孩子,當年他們兩個人一起寫過武俠小說,所以就借用那個年代香港最火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和梁羽生的名字,給孩子取名「庸生」。
這麼看,周慕雲就是個不負責任、甩屁股就走的男人。臨走還留下一句看起來很浪漫的話,如果多一張船票,你願不願意跟我走?而事實上,他是不辭而別。只要看看周慕雲的一些眼神,就可以看出他這種心思,要麼陰沉,要麼得意,這根本不是愛的眼神,明明就是陰謀得逞。梁朝偉這麼會用眼神演戲的演員,他顯然是揣摩過多次,才這麼演的。
當蘇麗珍再來到2046號房間,發現人去屋空,她坐在那裡,一臉沮喪。這個時候,王家衛用了一個意思很豐富的鏡像,來表現蘇麗珍的內心世界。蘇麗珍坐在那裡,鏡子裡映射出兩個她,這代表著蘇麗珍被自己的先生和周慕雲雙雙遺棄,她要一個人面對未來的生活。
在這個表層故事背後,就是王家衛隱藏的政治表達。港人就像蘇麗珍一樣,淪為殖民地是第一次被遺棄,而殖民者離去,是又一次被遺棄。回歸之後,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也就產生了一種回歸焦慮。
周慕雲其實也面臨著這種困境,在他走出2046號房的時候,一邊代表著過去的生活,因為是回憶,所以是靜態的,另一邊紅旗飄飄,象徵著未來,所以是動態的。在中國,紅色是一種政治意味非常強烈的顏色。周慕雲不知道怎麼面對失去的過去,也不知道怎麼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所以他走了另一條路,選擇離開。
蘇麗珍和周慕雲,代表著面對回歸焦慮,港人的兩種選擇,一些人選擇留下,如蘇麗珍,她又租下了曾經的房子,獨自帶著孩子,守著回憶,艱難生活,另一些人選擇離開,如周慕雲,他逃離了香港,去往了新加坡,帶著回憶,開始了新的生活。
對於香港人來說,殖民陰影和回歸焦慮,是半個世紀以來普遍存在的底層情緒。香港電影裡,也有大量直白或者隱晦的表達。還是那句話,政治看起來離我們很遠,但它也離我們很近,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它,愛情,也一樣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