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下大家,王家衛的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
是浪漫喧鬧的《重慶森林》,是一晌貪歡的《春光乍洩》,還是渴望相擁的《墮落天使》。就個人而言,我最愛的卻是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的好是一種稀缺的好,放眼至國際影壇,也挺難找到相似的電影,它的與眾不同讓人驚豔,它將千禧年前的整個世界瀰漫著的一種懷舊潮,烘託至峰值一般,如此氛圍飽滿的電影,直到多年後的今天仍然罕見。
電影海報
《花樣年華》是王家衛導演拍攝的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他最受好評的電影之一。飾演周慕雲的梁朝偉憑藉它,不僅榮獲第5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還獲得了當年香港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而飾演蘇麗珍的張曼玉也獲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雙料影后;負責該片造型的張叔平,則獲得了金馬獎和金像獎的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獎。
《花樣年華》這部電影的劇情非常簡單,從頭到尾沒有跌宕起伏,主要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
電影劇照
如果說普通的電影是一部小說的話,那《花樣年華》就是一首朦朧的古典詩,該片的觀賞要點就是「品」,這部電影的每一個鏡頭、每一個細節都包含了豐富的寓意。
下文將從視覺語言、細節處理、主題呈現等角度,帶領大家去領略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
●視覺語言:通過鏡頭語言、色彩語言的運用,間接了影射主人公心理的變化,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細節處理:配角的完美塑造,使得影片更為細膩、豐滿。
●主題呈現:普通人物的生活經歷,獨具特色的時代背景,二者相互碰撞,通過「愛情」這一主題,展現了香港60年代的時代特質。
1、鏡頭語言的運用:簡化的時空處理方式,非寫實風拍攝技巧,通過場景隱喻了主人公當下的心境。
在《花樣年華》這部電影中,王家衛對所有的空間都做了簡化處理,一直到看完電影你可能都想像不出來,他們兩人住的房間全貌是什麼樣,餐廳是什麼樣,小麵館是什麼樣。在王家衛的電影裡,場景只是為了隱喻之用,以小麵館的兩場戲的對比為例來感受下王家衛處理方式的獨特。
●第一場戲
第一幕:鏡頭跟隨蘇麗珍的手向後移動,隨後切到中景,大光圈將整個麵攤虛化掉。同時蘇麗珍優美的身段在大逆光之下顯得非常優雅,畫面大部分空間留給了黑暗部分,牆上的影子也隨著她的移動而越發清晰,表現她此刻的心情處於黑暗之中。
蘇麗珍背影
第二幕:孤燈之下蘇麗珍一個人等待,一盞燈打在她的身後,前面還有一個搖晃的路燈,這一切的空間和事物都是她心理狀態非常好的外化,具有很強的隱喻作用,強化了她內心孤獨和寂寞的感覺。
孤燈下的等待
第三幕:蘇麗珍再次上樓梯,鏡頭再次出現相似的畫面,人在陰影和光亮中時隱時現,蘇麗珍左轉彎後,畫面露出了拐角的一盞孤燈,這裡不用解釋相信大家也知道意義所在。可以想像一下,在漆黑的夜晚,你一個人走在異鄉街道的心情,仿佛路燈都在同情你。
孤燈下的蘇麗珍
第四幕:畫面停止片刻,周慕雲入畫,孤獨的情緒依然延續,同樣的構圖,同樣的光影,這樣一進一出的畫面,就已經讓兩人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聯繫。
這兩個被傷害的、被忽略的、孤單的人,他們內心的節奏,被一個下沉式的小巷給表現出來,時間也在此刻慢下來。小巷有點類似於二人之間的心靈通道一樣,把他們之間的交流通過畫面而不是語言來交代出來。
周慕雲走入同樣的樓梯
●第二場戲
第一幕:首先一上來,鏡頭還是跟隨蘇麗珍的手向後運動,這就是重複的力量,觀眾會立刻調動起上一次這個場景中的情緒,以為這一次和上一次會相同,那麼如果導演在這一幕中安排出了不同,才會被觀眾非常敏銳的注意到。重複相同內容,畫面中的不同才能更有力量。
再次出現的蘇麗珍
第二幕:蘇周二人在這裡有一個短暫的相遇,周慕雲離開後,畫面依然停在這個熟悉的位置,攝影機延續著剛才的運動,空間中的水管還在顫動。
蘇周二人相遇
第三幕:突然間下雨起來,又將周慕雲調度回來這個場景,通過此舉把兩人在這個空間中關聯起來,非常寫意的表現手法,將兩人的相似動作剪輯在一起,給人一種內心相連的感覺。
雨中的周慕雲和蘇麗珍
第四幕:周慕雲面向左抽菸,樓梯向下延伸,回到蘇麗珍這邊,她面向右邊,樓梯向上延伸,兩人雖然處在不同的畫面內,但是這個樓梯的空間就好像一條心靈通道一樣,讓兩人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
向下的周慕雲和先上的蘇麗珍
樓梯的空間在電影中出現了非常多次,主人公在各種樓梯上上下下,這種重複蒙太奇的目的是要體現人物孤獨、冷清的生活狀態,同時也為蘇麗珍和周慕雲之間的情感埋下伏筆。
電影中所有的空間都有類似的手法在處理,每一個場景都沒有寫實的展現,而是非常意象化的表達,空間內充滿了隱喻,人物的情感就深藏其中。
2、色彩語言的運用:不同顏色的旗袍,即展現了周麗珍心理的畫畫,影射著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
色彩是影視畫面的抒情符號,能傳達情感,表達藝術家所要表達情緒。
在《花樣年華》中最讓人過目不忘的色彩表現力,就體現在主人公蘇麗珍身上的旗袍或者衣服上,隨著蘇麗珍身上服裝的不斷變化,電影的故事也在一步步推進。
①當蘇麗珍下樓買面時,一身暗色樸素的旗袍,搭配逼仄的環境,象徵著蘇麗珍孤單壓抑的生活狀態。
②當蘇周二人確定自己的愛人發生婚外戀時,蘇麗珍去賓館見周慕雲,她一身紅色的外套象徵了她內心的澎湃,與之前的衣服顏色形成鮮明對比,再配合著窗簾大面積的紅色,這裡就隱喻了蘇周二人之間的愛情正在悄然萌芽。
③最後周慕雲離開了,趕到酒店的蘇麗珍一身綠色旗袍,即便旁白不說,我想她心理的一部分也做好了跟周慕雲離開的準備。
素色旗袍
紅色外套
綠色外旗袍
而整部電影中最完美的一個旗袍鏡頭,是蘇麗珍站在窗口喝著水,像一幅油畫一般。這個窗口就像我們通過熒幕看到的《花樣年華》,而《花樣年華》中的穿著旗袍的蘇麗珍也像媒介一樣,展示著旗袍上的那朵大花。
旗袍上的黃色大花,窗口的美人,如花一般的年紀,結合著故事,卻是被道德、被自我所束縛的著的情感,最終錯過美好愛情的可憐人。
大花旗袍的蘇麗珍
當然,除了上文中舉到的鏡頭語言和色彩語言,電影中還有很多的視覺語言,蘇麗珍上下樓梯的快剪,暗示了焦躁而激動的內心;偷窺式的鏡頭暗示了二人心理潛意識的認為這段感情有悖倫理。
總之,《花樣年華》裡草蛇灰線,伏脈千裡。
①隱形的配角:從未露面的陳先生與周太太,讓蘇周二人的情感顯得更為合理。
電影圍繞著兩對夫妻的婚外戀進行展開,而整部電影中,陳先生與周太太的形象均未出現,或者可以說是刻意的避免。因為其中涉及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蘇麗珍與周慕雲情感的開始,正是因為他們發現了自己另一半的婚外情後,相互扮演對方而產生的。
陳先生與周太太形象上的缺失,恰恰給足了觀眾對於蘇周二人扮演的另一半的認同,漸漸地也本能的接受二人的相好。
淺顯易懂的說就是,我們曾經聽說過一男一女的愛情故事,然而我們沒有見過他們,現在擺在我們面前僅有的一男一女,我們則更容易接受他們在一起,儘管,看上去是非道德的。
電影劇照
②房東孫太太、朋友阿炳、蘇麗珍老闆三大配角的塑造,側面揭示了電影的主題。
孫太太提醒蘇麗珍老公不在家,你要安分守己,是中華傳統道德的堅守。
朋友阿炳,大齡未婚,天天惦記人妻,有錢就去賭馬,賠了精光還不忘去嫖娼,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更自由」的,沒有限制的西式思維。
這部電影中的三大配角之三的何老闆,就是蘇麗珍的上司,處於孫太太和阿炳的中間。外面彩旗飄飄,家裡紅旗不倒,周旋在兩位女人之間。
電影中的有兩處小細節,一是何老闆的情人餘小姐來給和老闆送了禮物,另一個是周慕雲打電話給蘇麗珍被發現,從這兩處的細節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老闆的眼神中是夾雜著不滿的。
蘇麗珍上司
綜合孫太太的堅守與阿炳的「自由」,我們得知,婚外情這種情況,在當時的社會,是極為普遍的,但是前提是,社會對於男性相對寬容,而對於女性較為嚴苛。
如果說《阿飛正傳》講述的是60年代香港年輕人的情感,而到了《花樣年華》這裡,年輕人們都已經成家,則講述了關於婚姻道德的束縛。
王家衛雖然採用了蘇麗珍這個在《阿飛正傳》中的人物,以及拖鞋等元素,但實際上,兩部電影相互間並無關聯,充其量只是形式上的一些小梗而已。不過同《阿飛正傳》一樣,《花樣年華》中也隱約地埋藏了香港60年代的時代特質。
在那個年代,香港是大陸面向資本主義世界的瞭望塔,是西方文化衝擊下中華文化道德的前線堡壘,在這兩種截然不同文化對撞下,《花樣年華》中的人物情感複雜而矛盾。
電影劇照
蘇周二人的開始起源於對方另一半的扮演,這種帶入就如同我們上文所說,巧妙的化解了二人身上的道德枷鎖,似乎更像是兩個受害者報團取暖。
電影的剛開始,通過搬家搬錯,早早暗示了兩個家庭相互交錯。起初蘇周二人模仿的目標是為了搞清楚「他們是怎麼開始的」,但是在模仿的過程中,觀眾一度分不清哪些是他們處於模仿對象身份所說出的話,哪些是作為蘇周本人說出的話,這是王家衛的手段高明之處。讓觀眾處於二人的位置,因為就如同他們之後所自問的:「我們是怎麼開始的」。就這樣,作為兩個被傷害的人,最後搖身一變,反而自己成為了有悖道德的人,也註定了這份感情將無疾而終。就如同蘇麗珍反覆的說:「真是一步錯,步步錯」「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
其實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潛意識裡既承認了自己的感情,也本能的排斥了這份感情。
最後周慕雲離開了,他試圖打電話給蘇麗珍叫她一起走,但是蘇麗珍沒有接聽,那句旁白:「如果還多出一張船票,你是否願意跟我走」,更像是周慕雲想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
《花樣年華》通過蘇周二人想愛又不去愛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受到了人性、社會、道德之間的複雜關係,給人一種淡淡的遺憾和無奈感。表現了60年代西方殖民文化和傳統文化之間的衝突,道德與情感的矛盾、人性之間的微妙關係,我想這是王家衛想要帶我們去探討的影片主題。
有人說《花樣年華》是一部懸疑片,因為其中隨處可見的意象符號和高度簡化的剪輯風格,沒有一個畫面是多餘的,沒有一句臺詞是無深意的,那就像一場讓人慾罷不能的解謎遊戲,我們作為看客坐在屏幕面前,手握著一張張碎片想要拼湊出這一段悽美愛情故事的全貌。
也有人說它是一部文藝片,潮溼陳舊的雨巷,昏暗曖昧的燈光,那總是和人物行動卡點著的爵士小調,還有那美得就像舊日海報一樣的畫面,一切的一切都帶著王家衛式的浪漫,一步步引誘你跌入他的情緒,如潮水般被淹沒。
這兩種說法其實都有道理,可「愛情」或許還是這部電影的主旋律。愛情最惹人心動的時候,往往就是雙方還沒表白心意,但卻感覺到彼此之間相互喜歡的時候,人們將這樣美好的時光,簡潔的稱為曖昧。而王家衛做所的就是將那段短暫的美好拉長至一個半小時,在氤氳模糊的街燈之下,在安靜昏暗的房間裡,他們的身影默默擁抱,他們的眼神批彼此膠著。愛情存在於一剎那的電光火石之間,可是誰有沒有先開口說那句我愛你,於是我們的心也跟著劇烈狂跳起來,那如洪水猛獸般洶湧的情感,被掩蓋在一句句欲言又止的對白之下。
最後,希望閱讀本文的你也能找到那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人,就算結局不能美滿,至少要不負相遇。
如果沒有,那麼願你找到那個專屬於自己的樹洞,把所有的秘密安心放進去,繼續好好生活。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