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gem:珠寶一刊是珠寶玉石第一微刊,資深珠寶專家主編,是你珠寶玉石類「資訊·鑑定·收藏」最佳選擇。和寶友交流,曬寶貝分享心得,查看文章末尾加入珠寶社區吧
很多消費者其實存在著「認白不認脂」、「羊脂白玉最稀罕最昂貴」等認知誤區。
特別是現在人們對籽玉的皮色追捧程度越來越高,甚至出現「重皮不重肉」的現象,導致各種人工沁色的假皮、假皮色充斥市場。按照新疆當地人的說法:以前是一籮筐和田玉裡面有幾個帶皮的,現在是一籮筐裡面只有幾個不帶皮的。
一、如何區分青玉、青白玉?
關於和田玉的分類,很多行家糾結於產地的不同,但按照去年底發布的國家標準《和田玉實物標準樣品》,和田玉卻是以顏色來分類的,分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及墨玉六大類。與新疆2010年6月1日實施的和田玉實物樣品地方標準相比,和田玉實物樣品國家標準少了羊脂白玉和黃玉這兩個分類。
國家標準還沒實施前,我們習慣於將軟玉按顏色分為五大色系:一白、二青、三碧、四墨、五糖。主要的品種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青花玉、糖玉。還有一些比較少見的品種如紫色、翠青色、黃色、粉色。
中國人賞玉以白為美,從羊脂白玉到青白玉是一個色系,這一色系的軟玉佔有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份額。當中又可以細分為白玉、青玉、青白玉。白玉中品質最好的稱為羊脂玉,顏色呈羊脂白色,柔和均勻,有時可帶少量糖色,質地緻密細膩,光潔堅韌,基本無綹裂、雜質及其他缺陷。
如何區分一塊玉石到底屬於白玉還是青玉?我們制定國家標準的時候,先是確定了顏色樣板,它的作用就如同鑽石比色石,比它白的是白玉,比它青的就是青玉。有了參照物,白玉、青玉、青白玉其實並不難分辨。
青玉和碧玉是不同的類型,兩者的成礦條件並不一樣。
青玉的顏色有青至深青、灰青、青黃等色,顏色柔和均勻,有時可帶少量糖色或黑色。在所有軟玉當中,青玉的產量最大,常有大料出現。之前我就去過一個青玉礦區,5至8米厚的厚厚一層全都是青玉。當時一大塊青玉也就賣幾十塊錢,即使到現在,低品級的青玉的價格仍然漲不起來。只有優質的細料,被玉雕大師用於雕刻薄胎工藝品,才有較好的價格。
碧玉與青玉的區別在於Cr、Ni、V含量高。碧玉的顏色以綠色為基礎色,常見有綠、灰綠、黃綠、暗綠、墨綠等顏色,顏色不是太均勻,碧玉中常含有黑色點狀礦物。碧玉的產量也很大,俄羅斯、加拿大、新疆天山瑪納斯、臺灣等地都出產碧玉。臺灣花蓮的碧玉顏色並不好,質量以中等的為主,但以貓眼見長;加拿大的北極玉出露好,但好的比例較低。
大家公認較好的碧玉是俄羅斯碧玉,產於貝加爾湖附近。為什麼中國市場上的俄碧質量都比較高?因為按照俄羅斯的出口關稅政策,碧玉無論好壞,都是按照重量徵收同樣的關稅。這樣的關稅政策下,商家肯定選購優質的碧玉,所以中國市場上的俄碧質量都很好。
誤區1 認白不認脂
市場上,行家們習慣用「細、潤、白、工、俏」這五個字來簡單總結飾品質量的評價要訣,排列的順序也反映出行家的重視程度。細指結構顆粒細膩;潤是油脂光澤、透明度、糯性的綜合反映;白指顏色、白度;工指工藝;俏指俏色皮色。
在這些因素中,顏色是品種分類的關鍵指標,按顏色分類實際上也代表了和田玉的檔次。例如白玉的檔次高於青白玉,青白玉高於青玉。
和田玉的質量首先取決於其質地,看的就是結構縝密度和油脂度如何。和田玉的美源於其特有的油脂感。體如凝脂、溫潤而澤這才是美的源泉。但對於油脂度的評價、結構質地的考察則比較專業,其難度遠非考察白度可比。
我們之所以喜歡新疆產的和田玉,它的地位名聲之所以高於其他地方所產的軟玉,根本原因就在於新疆所產和田玉的細膩、油潤是其他任何地方的軟玉難以比擬的。
如果單純追求白度,俄羅斯軟玉比新疆料還要白。俄料最大的特點就是白,但是不夠油潤。油性特徵是軟玉類玉石最為突出的美感特徵,這種油脂性的美感是其他寶玉石品種所不具有的,油性的強弱是決定軟玉質量優劣的重要因素。
在新疆和田玉、俄羅斯軟玉、青海軟玉三者中,新疆和田玉的油潤度最強,有特徵非常明顯的油脂光澤。如果僅僅強調顏色的白,其實許多俄料、青海料比和田羊脂白玉更白。但羊脂白玉的顏色不是俄料的死白、僵白,也不像青海料的蒼白、透白,它是潤白。俄羅斯軟玉的白接近於玻璃光澤,有較強的亮光,行內稱為「賊光」,油性普遍不及新疆和田玉;青海軟玉為蠟狀光澤,帶有水靈之感,晶瑩剔透,透感強而油潤度不足。由於新疆和田玉油潤度強,加工的時候是以打磨的亞光工藝修飾,以突出油潤性,經過人的把玩,油潤性更突出。俄羅斯、青海軟玉則以拋亮光的拋光工藝修飾為主。
油性與質地的細膩程度有關,有經驗的人僅僅憑質地和油性,就能把新疆和田玉與其他地方的軟玉區分開來。
油性是和田玉質量檔次高低的決定因素之一,有的行家認為油性包含兩方面,即視覺上的油潤感和觸覺上的油滑感,油性好就是脂分足,也就是所泛的油脂光強烈明顯。在所有的玉石品種中,羊脂玉的油性最好。
誤區2 羊脂白玉是最稀罕最昂貴的
這也是一個認知的誤區。在商貿中,羊脂白玉包含兩個概念,既白又強調其「羊脂」性,即滋潤純潔如凝脂,恰如切開的羊油。除了這個溫潤細糯如油脂般的光澤外,還要求純潔乾淨,強調其質地的「潔」,因為羊脂肪是純潔無瑕的。這種溫潤渾厚凝重的特徵是一般山料難以達到的,俄料、青海料也不可能企及。
羊脂白玉指白度、油性、細膩度、純淨度四方面最為優質的新疆和田玉,而要達到這些指標,只有和田籽玉有這種可能。也就是說,羊脂白玉意味著就是最為優質的和田白玉籽玉。但如果據此就認為羊脂玉是和田玉中最稀罕最昂貴的,這是不完全正確的。質量優的黃玉、碧玉或紅皮籽玉,其稀罕程度及價格完全不比羊脂白玉低,甚至比羊脂白玉高。
羊脂白玉是最為頂級的和田玉,它的定級沒有量化的、客觀的標準,沒有明確的可操作性的界限,在商貿交易中常為此發生爭拗。商家說是羊脂玉,買家卻說達不到這個級別,實際上雙方都沒有客觀的標準。而且經常是自己花不少錢買的羊脂玉,請行家鑑賞,行家不管是否見過真正的羊脂玉,總是否認別人手頭上的玉達到羊脂玉級別,陷入「自己的玉是羊脂玉,別人的不是」這樣的怪圈。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人們對羊脂白玉這一名稱的尊崇,其質量檔次的難以企及。
二、重皮不重肉,有皮能夠貴十倍
籽料必留皮,這已是和田玉玉器行的行規。帶色皮的和田玉價格高於不帶色皮的,有的高几倍,甚至十倍之多。比如鮮豔秋梨黃色,若是金包銀,或者有多種色彩,如黃紅黑等多色聚集的皮色,更是彌足珍貴。鮮豔的紅皮籽玉已被奉為珍寶,是可遇不可求的神物,價值連城。一些收藏玩賞者重視皮色,甚至達到重皮不重肉的痴迷程度,大大推高了皮色籽玉的價格。
其實有沒有皮是鑑別真假籽料一個最重要的依據,一般只有新疆和田玉籽料才帶有皮。留皮有助於對和田玉的原料性質、產狀、產地進行辨識和研究。現在假冒籽料最普遍的作法,就是將山料在機器中滾圓了,再人工做皮來假冒籽料。
因為皮色對於和田玉的鑑別至關重要,新疆還專門制定了一套標準來描述皮色。皮色有黑皮、烏鴉皮、灰皮、紅皮、棗紅皮、秋梨皮、褐黃皮、黃皮、虎皮、鹿皮、灑金皮等等,是水浸土染氧化鐵錳質所形成,其中以褐黃色最為常見。如果整個外皮為褐黃色,裡面是白玉,俗稱「金包銀」。
皮色一般分布在籽料的外緣,很薄的一層,厚度通常小於1毫米,越是濃豔均勻飽滿,質量檔次越高。一般來說,紅色且鮮豔的皮色價值高於褐黃色的,飽滿均勻的皮色價值高於呈點狀、雲團狀的灑金皮。若有黃、紅、黑多種顏色共生,皮色更絢麗更稀少。
創意巧妙的留皮工藝可以提升飾品的藝術價值,因此玉雕師們對留皮工藝煞費苦心。面對籽料,從審料設計到雕刻加工過程,縈繞於心的就是如何留皮,又如何使皮的俏色更美、更有特色。現在市場上凡是籽料飾品肯定有留皮,只是有時較為隱蔽。光白籽皮有時細小,而且被工藝師放在不顯眼的地方,需要細心尋找。
沁色又是怎麼回事?
天然的籽料在河流地表土壤之中,與周圍的溶液膠體等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皮色和沁色,這就是地質學上的次生作用。通常皮色分布於光滑的籽玉皮上,而沁色分布於籽玉的裂隙和結構疏鬆、顆粒粗糙鬆散之處。沁色多為黃褐色、黑色,呈團塊狀、脈狀分布,通常比光滑的皮色厚度大,可達幾釐米。沁色顏色自然,有層次濃淡的變化。
在天然籽料中,一般有沁色也會有皮色。如果僅僅有沁色而沒有皮色的就應該謹慎了,有可能是造假的人沿鬆散裂隙處沁色,其他部位因質地堅硬緻密而無法染色。
在飾品中,人工沁色非常普遍,主要的目的是豐富白玉的單調色彩,加入鮮豔的顏色以提高其美感,同時也有仿籽料皮的作用。市場上有所謂的「二度色」、「二度燒」,也就是在天然皮色或沁色的基礎上,再人工染色以加深其色調,使顏色更鮮豔。
三、假皮量多鑑定難
按照新疆人的說法:以前是一籮筐和田玉裡面有幾個帶皮的,現在是一籮筐裡面只有幾個不帶皮的。
對於一般收藏者來說鑑定真假皮,比較困難。因為鑑定真假籽料主要是靠感觀、憑經驗,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定量檢驗方法。我之前去河南聽說有一種專門做假皮的染色劑,只有藿香口服液那麼大小的一瓶,賣到了幾千塊錢,這種染色劑染出來的皮色不但逼真,而且不容易褪色。有些地方做假皮是按照重量來計價的,1公斤的料做假皮是幾百塊錢,幾天的時間就可以交貨了。
有些假皮聞上去有化學藥水味的,一定是人工製作的假皮。天然的皮色是大自然風化、水解、土壤侵蝕發生化學反應所形成,經歷漫長的歷史時期,有的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這種自然所形成的皮色與人工實驗室條件下快速造假的皮色是有區別的。
真籽料的天然皮色色調有濃淡變化的層次感,顯得自然。有時可以見到多種顏色如黑與黃、褐黃色等共生,形成斑斕的色彩。皮色的分布與籽料賦存狀態有關,埋入土壤的部分因為長年的侵蝕而帶皮色。天然有皮的玉,質地可能細密堅硬。而假皮色多分布於玉質疏鬆粗糙處,因為這些地方容易染色,特別是含礓、棉、白花之處顏色更濃。
相反的,假皮的顏色單一呆滯,一般沒有多種色調共生。人工染色的皮主要是黃、明黃、紅、黑紅、紫紅這幾種顏色。染色的假皮顏色過於鮮豔單一,沒有色調變化的層次感,也沒有色彩濃淡變化的自然過渡狀態,有時與玉肉的接觸帶顯得截然劃分而缺少漸變過渡。
另外,假皮色的表面有腐蝕的粗糙蝕坑和腐蝕紋,手摸上去粗糲硌手。而真皮色表面光滑,手摸上去非常潤滑,沒有粗糙感。這就是真假皮色的區別。
有些行家還認為,用手機拍照,天然籽料的皮色清晰豔麗有層次感;而人工假皮色則呈渾濁狀態,色調有模糊感,顏色邊緣不清晰。
市場上質地非常好的山料通常不用於作假皮色,一沒必要,二因其質地緻密,也難以人工沁色、染色,而質地比較差的山料就多被用來作假皮。
來源:思想和田玉的空間,有異議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新朋友]查看歷史信息可以獲取以下珠寶知識
1、你的蜜蠟是真是假?拿這些圖對比看看!
2、各種美麗佛珠手串,有喜歡的就拿走吧!
3、石榴石:看完這篇你還會以為石榴石是便宜貨嗎?
4、透析神秘傳說西藏天珠
5、半盞清茶,觀浮沉人生。一顆靜心,看清涼世界。
6、四大名玉~岫玉
你願意每天都過來看看我嘛?
猛戳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珠寶社區曬寶貝吧!和眾多寶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