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白玉又稱「白玉」、「羊脂玉」,顧名思義就是好似羊脂(俗稱羊油)一樣的玉石。
現代寶玉石學家的解釋是:表示優質白玉,其顏色呈脂白色或比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黃色等,質地細膩滋潤,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雜質。
羊脂白玉中主要含有透閃石(95%)、陽起石和綠簾石,狀如凝脂,為軟玉的一類。古傳「白璧無瑕」即指白玉,羊脂白玉屬於玉中的優質品種,韌性和耐磨性卻是玉石中最強的,入土數千年,也不會全部沁染。
羊脂白玉的子玉浸泡在崑崙山下荒原或綠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萬年,產量稀少價值很高。羊脂白玉晶瑩潔白,細膩滋潤而少瑕疵,「白如截肪」。其特點就是,特別的細膩、光亮、溫潤。
上佳的羊脂白玉近於無瑕,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脂肪肉,而光澤正如凝鍊的油脂。
類別
羊脂白玉分「籽玉」與「山料」。
「籽玉」:所謂「籽玉」是從崑崙山下玉河中撈取的,這種「籽玉」細密、溫潤、光澤如脂肪。有的「籽玉」肌裡內含「飯滲」,呈欲化未化的白飯狀,這是水產白玉的肌理特徵之一;還有的因長期浸泡在水沙中帶有各色的皮子。此種「籽玉」優於山料,極為珍罕。
「山料」:山料,純白如脂肪者少。據有關材料介紹,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料,均為採集仔料。到清代始採取山料。
特徵
一是質地純硬度高——羊脂白玉中透閃石礦物含量達到99%以上,硬度為6~6.5,僅次於翡翠,韌性和耐磨性是玉石中最強的;
二是結構細——羊脂玉中透閃石呈纖維毛氈狀結構,由於具備了以上兩個特徵,羊脂白玉才能呈現出獨特的「凝脂感」,也稱為「油性」;其三顏色為羊脂白,不是純白蒼白,而是帶有油脂光澤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