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白玉又稱「白玉」、「羊脂玉」,為軟玉中之上品,極為珍貴。羊脂白玉是一種角閃玉,白玉之最。顧名思義,羊脂白玉,應首先肯定是白色的。好似白色的羊脂(俗稱羊油),如果帶有別色,那就不是羊脂白玉了。白色略帶粉紅色者,有人稱「羊脂玉」這一點並沒有取得玉器專家、學者的共識。有的稱為「粉玉」。羊脂白玉中主要含有透閃石(95%)、陽起石和綠簾石。非常潔白,質地細膩,光澤滋潤,狀如凝脂。古傳「白璧無瑕」即指白玉。
羊脂白玉是和田玉中的寶石級材料,是白玉中質純色白的極品,具備最佳光澤和質地,表現為:溫潤堅密、瑩透純淨、潔白無瑕、如同凝脂,故名。對於此玉和普通白玉,最簡單的區別方法,是在白色的日光燈下觀看。羊脂白玉對著日光燈,所呈現的是純白半透明狀,而且帶有粉粉的霧感。而一般的白玉,對著日光燈雖也呈半透明狀,但沒有粉霧感。
兩者最大的區別是,白玉無論檔次等級的高低,以肉眼看均很白,但在白色日光燈下必定帶有深淺不一的微黃色,因此在日光燈下若有一絲絲微黃色,就不能稱之為羊脂白玉了。符合苛刻標準的珍稀名貴的羊脂玉,是絕對容不下絲毫雜質的。
【歷史】據考古發現的材料介紹。
早在3500年前的殷商時期,崑崙山出產的玉石已經傳入中原。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歷代帝王和王公貴族使用的主要玉料,多數為採集的子料。到元代開始採取山料,到清代以後山料的產量就已經大大超過了子料。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徵著「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徵著「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
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實已經證實,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是專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歷代文物奉為「國寶」,例如出土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已故全國著名考古專家夏鼐先生曾在文章中稱:「漢代玉器材料……乳白色的羊脂玉大量增加。」實物證明就是指漢代水產羊脂白子玉而言。這就從理論到實踐充分證明了羊脂白玉,就是晶瑩潔白而無瑕。其特點就是,特別潔白、光亮、溫潤、細密、油脂等。上佳的白玉無瑕,最好的「白如截肪」,即好似剛剛割開的肥羊肉脂肪。其硬度為6至6.5,僅次於翡翠。
因硬度高,入土2000多年,不全沁,但也不是不沁。質軟的有雞骨白,質硬的局部有瓷白,受沁和開窗部位,全呈「老化」現象。並不像原來那麼白了,這不是一種毛病,而是出土古玉的特徵。 羊脂白玉浸泡在水土中2000餘年,其質地硬密,溫潤如初,這就是它的可貴之處,也正是它貴重價值所在。此羊脂白玉,漢代水產的白仔玉,肌裡有「飯滲」,後代很難仿製,只能天然渾成。明清時期的青白玉,皆無「飯滲」。
【分類】羊脂白玉又分「仔玉」與「山料」。
所謂「仔玉」是從崑崙山下玉河中撈取的。這種「仔玉」細密、溫潤、光澤如脂肪。有的「仔玉」肌裡內含「飯滲」,呈欲化未化的白飯狀,這是水產白玉的肌理特徵之一;還有的因長期浸泡在水沙中帶有各色的皮子。此種「仔玉」優於山料,極為珍罕。 山料,純白如脂肪者少。據有關材料介紹,春秋戰國以後和田玉,逐漸成為主要玉料,均為採集仔料。到清代始採取山料。
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但存世極罕,是玉中極品,價格非常珍貴。白玉不但象徵純潔、高尚、溫潤,而且象徵吉祥、安謐。古人所謂:「溫潤,仁也!」在古代,帝後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事實已經證實,西漢皇帝有的玉璽是專用漢代水產羊脂白仔玉料。如已被國家定為「國寶」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仔玉料雕琢而成的。
羊脂白玉自古以來人們極為重視,是玉中極品,非常珍貴。它不但象徵著「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而且象徵著「美好、高貴、吉祥、溫柔、安謐」的世俗情感。在古代,帝王將相才有資格佩上等白玉。考古事實已經證實,很多古代皇帝使用的玉璽是專用白玉玉料。很多各地博物館的館藏的珍品中,莫不把白玉玉料雕琢而成的歷代文物奉為「國寶」,例如出土的西漢「皇后之璽」就是利用晶瑩無瑕的羊脂白子玉琢成。
【鑑別】羊脂玉的鑑別要點必須滿足五個方面,即質地純、結構細、水頭足、顏色羊脂白、油性重。
1、質地純——羊脂玉中透閃石礦物含量達到99%。
羊脂玉存在於圍巖蝕變最完美的地段。當花崗閃長巖體與白雲巖接觸產生一系列接觸變質巖系,白雲巖變為白雲石大理巖,巖漿晚期熱液沿白雲石大理巖構造裂隙通道,發生交代作用形成透閃石巖。 圍巖蝕變形成了白雲石大理巖-透閃石化白雲石大理巖-透閃石巖三種巖相,羊脂玉就賦存於透閃石巖巖相中。 羊脂白玉硬度為6~6.5,僅次於翡翠,韌性和耐磨性確是玉石中最強的,質地緻密,化學性質極其穩定。
2、結構細——羊脂玉中透閃石呈顯微纖狀變晶結晶及成集合體,在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下可對透閃石結晶粒度進行測定,羊脂玉中透閃石纖維狀長度(縱向)0.033-0.01mm,寬度(橫向)0.0006-0.001mm,這些顯微纖狀、絨毛狀、氈狀透閃石晶體互相交織在一起,組成絨毛狀結構、氈狀結構、交織結構。 顯微纖狀、絨毛狀、氈狀透閃石晶體集合體,在正交偏光下的特點就是在相同角度內,不顯示均一的消光現象。
3、水頭足——水頭、靈地都是玉石透明度的稱謂,在透閃石玉中常從厚度2mm為標準,白玉在這準則中呈現半透明—不透明,羊脂玉的水頭足說明呈現半透明狀。
4、顏色為羊脂白——羊脂白不是純白,而是帶有油脂光澤的白,在白色中有的可透出微微的黃色,質地差的也可在白色裡透出微微的淺灰色調。
5、油性重——羊脂玉在人們手掌中不斷的觸摸過程中,自而然之,在玉石表面產生一種"油性"感,在一些和田細白玉中也有此現象,當羊脂玉墜於水中,提起玉體,可滴水不粘,因此油性重的羊脂玉綿性也特好,所謂綿性,也就是韌性。
= = = 和田玉的命----脂份 = = =
一, 和田歷史: 和田古代有皮山、于闐、扜彌、渠勒、精絕、戎盧諸國。自西漢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始,西漢王朝設置西域都護府,在西域都護府統轄之下,至此和田正式歸屬中國版圖,成為祖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前後,漢朝向于闐、扜彌、精絕、皮山、渠勒、戎盧諸國國王、將佐按漢制封官、授漢印。漢代還在精絕設立禾府,管理屯墾事務。公元57年後,于闐國勢轉盛,鄰近諸國皆服從。到魏晉時期,皮山、渠勒、戎盧、扜彌、精絕等城邦國被于闐兼併,這時的于闐就相當於現在和田地區的範圍。
從西漢開始歷代中央王朝都在這裡封王設官,進行有效管理。晉武帝泰始五年(公元269年)封于闐王為「晉守侍中」。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在和田設毗沙都督府,置十州。後晉冊封李聖天為大寶于闐國國王。遼設于闐王府,宋嘉礻右 八年(1063年)冊封于闐王為「歸忠保順石後鱗黑韓王」。元代為蒙古王封地。公元1279~1289年設宣慰使元帥府,元稱于闐為斡端或忽炭。清設置于闐於今之克裡雅,遂有于闐(克裡雅)與和田之稱。
1759年清設和闐辦事大臣,受葉爾羌辦事大臣節制。1865年阿古柏侵佔和闐,1878年清軍劉錦棠部收復和闐,光緒九年(1883年)設和闐直隸州。民國9年(公元1920年)設和闐道,民國17年(公元1928年)改為和闐行政區,設行政長公署。1933年穆罕默德·伊敏暴亂,成立了「和闐伊斯蘭共和國」,1934年為馬虎山所破。1937年盛世才省軍進駐和闐。民國32年(公元1943年)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2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五團抵達和闐,和闐解放。 1950年改稱和闐專區,1959年改和闐為和田,1971年改專區為地區,1979年建立和田行政公署。和田是古代絲綢之路南道之重鎮,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交流的樞紐。自公元前1世紀佛教傳入和田後,和田曾有過輝煌的佛教文化。古稱于闐為佛國。公元1006年伊斯蘭教傳入和田,並廣為傳播。
二, 和田玉的脂份是硬指標之一: 玩白玉的人都喜歡說油性如何如何,但有的時候他們說的未必是同一東西。 油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視覺上的油潤光澤,而是手感上油潤的感覺。 怎樣的視覺上油潤光澤是好的,總的來說是油脂光澤強同時光澤柔和。( 不同色澤下的和田玉油脂光澤)它跟白玉的緊密度(即間隙大小)硬度以及打磨方式有關。緊密度越高光澤越強,硬度過高光澤會偏剛性,所以含氧化矽過高的話,會產生偏剛性的光澤,剛性的光澤對翡翠來說是好的,但對白玉來說確是缺點。
大部分籽料拋光後為油脂光澤,有些其他產地的料會出現玻璃光澤,雖和打磨方式也有關係,但和裡面氧化矽含量也有關。對打磨來說,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細,會顯得光澤強些,所以有些打磨師傅喜歡油石打磨結束後用牛皮過一下,這樣會顯得油潤些,但其實未必好,因為人手盤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亞光,開始看上去並不油的東西,盤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夠好。
如果是沒打磨過的原料,你看切了的切痕就可知道成品出來的光澤會如何?鋸片的拉痕會出現一絲絲強油脂光澤的料出的成品油質光澤會越好。 顆粒細膩度,白玉的顆粒細膩及均勻程度對玉質影響很大,也是判斷不同料的重要依據之一,籽料結構雖有松有緻密,但其顆粒的大小一般遠較俄料和青海料細,俄料和青海料一般顆粒較大,所以不易打磨,容易出斑斑點點,成品盤起來會感覺澀手。
通過特殊的打磨讓俄料和青海料表面顯得象籽料一樣細膩,會是很多人上當的,包括一些有經驗的賣家。 這種靠打磨出來的細膩和油性,經過了數個月的盤玩,會漸漸消退的。所以很多人說俄料青海料越盤越澀,其實就是那層打磨層消退了,否則玉哪有越盤越幹的道理。
三,和田玉的脂份是密度高的代表: 細度即細膩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質指標之一,也是成品外觀和手感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兩個方面:一是白玉晶體顆粒大小及均勻度,另一方面也指結構的細度,即短雲絮的細密均勻程度。 一般和田玉的密度越細,它顯現的色譜越正,而白玉除羊脂外的白玉細膩籽料一般泛黃和泛青的要比白的密度高。越是顯白反而石性越強。如今雞骨白走俏的很大原因就是很白和美麗的皮色吸引了很多消費者,缺點是沒有脂份。所以,求白和玩密都有自己愛好決定了。市場上追求的就是又白又密的羊脂玉升值最快!
四,和田玉的脂份是感官的指標: 和田玉在感觀上的油膩感是獨有的,在和田玉龍喀什河的各種微量有色金屬養育了和田玉的特性,沒法取代,總是令人觸及就心中歡喜,見之就心曠神怡,總想用手去觸摸盤玩的渴望,如同你看見一個兩歲的胖孩童嫩屁股,總想用手去恰恰的衝動!這就是和田玉的油膩感受。讓你身心都有快感的難捨之情!令你更為神奇的是明明是個自然礦物質怎麼就會顯出動物和植物的油潤性呢!驚嘆之餘就是愛不惜手!傳頌了幾千年的和田玉一定有它的歷史意義和文化意義,一定有它不可替代的獨有天性,它的靈性廣為中國人接受和傳承。
但注意的對籽料而言打光看不到結構的是少數,而青海料到是打光更看不到結構,青海料其實並不是雲絮結構細密,而是雲絮結構發育不全,放大後會發現其實更多的是細點狀結構。俄料一般雲絮結構較大,同時夾雜斑塊結構,但也有少量很細的以至看不到結構的。。。高白打光看不到結構的以青海老料和優質俄料居多,沒足夠的眼光的玉友還是別追求這種。
如今此料的手鐲已上30萬一只
五,和田玉的脂份是手感的指標: 上面講的是視覺上的油性,而這個油性是在沒有任何油脂保養液體下自然顯現的那種油潤感覺,是在加工過程中沒有拋光的原有視覺效果的油潤。 好的料還須具備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覺,就象手裡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種油要化開的感覺,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綢緞滑溜,如同你洗手時摸打肥皂的油滑,那感覺很棒的,在手感方面籽玉具有獨特的優勢,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也說不清楚,但手感就是不同的。這就是和田玉的鑑賞一定要上手才能知道是好壞和真假的原因,單從照片上看很難確定的!
結構細膩度,籽料裡面一般都會有短雲絮結構,看短雲絮結構應該打側光看,而不是從背面打光,背面打光只能看雜質,是看不到結構的。所以,我們知道用手電直照的看玉石者一定是外行,而用45度角看玉者為中級,在全天某個時間段用日光看玉者為高級。
對籽料而言,雲絮越細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雲絮會略大些,白度又高結構又緻密的很少,價格是很貴的。。。細度即細膩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質指標之一,也是成品外觀和手感差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兩個方面:一是白玉晶體顆粒大小及均勻度,另一方面也指結構的細度,即短雲絮的細密均勻程度。
六,和田玉的脂份是顯糯性來源: 常常有人問我除了羊脂白玉外什麼白比較好?市場認可度比較高?我們知道和田白玉色澤就有幾十種,色澤的演變我在上篇裡已提到過,就是不刺眼 有活力 朦朧微油微粘的青白中透著黃白偶爾可見粉紅白恍影的糯白。
白玉的油糯性。白玉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幾千年的玉文化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白玉具有了其他寶玉石所不具有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油糯性,溫潤的白玉會讓人感覺到一種親近感,會感覺它已融入了你之中,成為了你的一部分。 那怎麼來看白玉的油潤度以及糯性,怎樣的算油性好糯性好,跟什麼有關係?下面分別討論一下。
什麼是糯性?: 糯性就是一種渾厚的感覺,打個比方,仔細看看上好的大米煮熟後的感覺,渾厚油亮均質的感覺,你還可以拿一塊用過些天的香皂,用水洗一下,就是那個感覺。人們一般只知道這種視覺上的糯性,其實和視覺上的糯性如影相隨的是它還有一種粘性,當你雕東西時,你會發現糯性好的料與鑽頭間有一種粘粘。
糯性與什麼有關? 顆粒細小交織緻密的料會顯得糯性較好。
玉質、油性與白度: 白玉的結構是由透閃石與其結構類似的陽起石發生交織而形成的,它們相互纏繞形成常說的短雲絮結構等。由於兩種物質的交織、纏繞使玉的韌性和硬度比單一的透閃石和陽起石要高,結構也會更緻密。
當透閃石含量很高時,白玉的白度就較高,但由於陽起石的不足,交織會不夠,這是會結構較松,出現蘿蔔花(大雲絮結構),韌性和拋光的光澤就會較差。相反當鐵含量增加時,陽起石增加會與透閃石充分交織,這就是為什麼偏青黃色調的白玉及青白玉油性會較好。如今的大師級的天工獎的作品多選用的是糯白料子,在玉石店裡銷路最好的白色玉種也是糯米走的最好,就是那種柔和油膩沾粘的感覺讓人歡喜。
七,和田玉的脂份 糯性就是上好品: 那為什麼羊脂玉又白又油? 其實除了陽起石可以和透閃石交織,氧化鈣含量的增加,也會使交織發生,但由於結構不夠類似,氧化鈣含量稍多些,就會發生析出,這就是我們平時看到的僵花,當氧化鈣繼續增加,就會鈣化出現石化現象即僵。所以你開玉時會發現靠著僵但沒有僵花串入的玉是最好的---又白又糯又油。
白玉的僵花看上去與棉較象,都是白色的點狀物。兩者是容易混淆的。兩者雖然外觀相似,但確有很多的不同: 白玉的棉一般較易出現在較透的料裡,象山料,特別是青海料裡棉較普遍(順便說一下青海料棉是孤立較大的點棉居多,而新疆山料以極細小密集點棉居多。)。
為什麼棉易出現在較透的料裡?這是因為較透的料富含二氧化矽,二氧化矽的析出即為棉,成份分析也證明了白玉的棉的成分為二氧化矽。所以大家知道了棉是不能被盤掉的,因為二氧化矽是很穩定的。 而僵花卻往往易出現在白糯的料裡,(石漿是和田玉的根)是白玉籽料開起來最怕出現的東西之一,因為僵花的穿透性極厲害,往往是會對穿的。僵花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專挑在好料裡長?
含鈣較高的白玉會顯得白糯,但過高的氧化鈣含量會造成氧化鈣析出在晶粒間隙,形成僵花,僵花一般是點狀也有呈薄霧狀的。那種集結成塊狀的就不能成為僵花了,只能成為僵或石了。 知道了僵花的成因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僵花易於好料相隨。也就知道了為什麼較靠表面的極薄的僵花是有可能被盤掉的---晶粒間隙的氧化鈣被汗液裡的尿酸慢慢的帶走了。但汗液是很難進入到玉裡面的,所以只能盤掉靠近表面的薄僵花。
八,和田玉的脂份出自不同玉種上的光澤: 我們知道在歷史記載上和田玉主要的是五正色 赤 黃 白 綠 黑,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有三原色黃藍紅而衍生的和田玉色多達萬種之多,我們在收藏的過程中儘量以演變的不同色澤的正色調為上,一些過渡色的孤品也是很有價值的。 所以,才有千種瑪瑙,萬種玉之說,只要產自和田地區的上好品質的玉,其感官第一要素脂份都是非常明顯的,白玉首選,和田玉俗稱白玉呀!至於其他色種市場上認可稀者為貴,碧玉是最抓眼的潛力品種,作為國玉中能超越翡翠的軟玉品種,它與翡翠相比各有千秋,但就從感光上看一個幹硬一個柔軟,仁者見仁的。
可以這樣說,和田玉離開脂份,就沒有必要談起原產地的和田玉了,如果追求白度和綠度那就去玩俄料,如果追求無結構的那就去玩寶石和青海料。和田玉玩的就是溫潤細膩,玩的就是外柔內剛,玩的就是不偏不倚,玩的就是中庸之道。玩的就是白不刺眼,綠不搶眼 黃不耀眼 紅不扎眼 黑不晃眼,玩的就是大地給予它的生命本來,玩的就是道法自然的天命。
罕見的碧玉貓眼脂光
戈壁青花脂光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微珠寶」查看歷史信息可閱讀精選珠寶文章:
1、白玉的凝重,翡翠的鮮活—翠青(白玉)之美
2、老天珠辨識要點(轉)
3、【知識】什麼是真正的羊脂白玉
4、從沉香的外表與油脂結構特徵分辯產地
5、欣賞 明清·犀角雕
摘自:聚
【微珠寶】誓言:
成為您貼身的珠寶專家!
歡迎微信添加「willgem」關注微珠寶!!
分享這是個手錶款式最全的微信號,敬請添加每天不定時給您更新超驚喜寶貝,添加後朋友圈相冊千款經典手錶任你選哦!
男人女人精彩人生,當然得擁有幾塊上檔次手錶!
我們的手錶,男人戴上更顯萬分陽剛!
我們的手錶,女人戴上更顯萬分氣質!
找好表請加微信諮詢A:WENKFC:有興趣加微信或電話諮詢B:18588880326